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与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②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一至四 必背古诗文的题目 和 必背段落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烛之舞退秦师》《鸿门宴》《荆柯刺秦》必修回二:《诗经氓》《诗经采薇答》《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锦瑟》《马嵬》《书愤》《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楚天千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长亭送别》《虞美人》《浪淘沙》《扬州慢》。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③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要背的古诗。题目和内容都要有。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必修二:《氓》《涉江采芙蓉》《短歌回行》《归园田居》(其一)答《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第三段)
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一)《登高》《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五段)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第2、3段)《陈情表》
选修:《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韦庄的《菩萨蛮》(其二)、《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阿房宫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文言文重要句子默写练习题 哪位大哥有资源,借借啊。高中快考试了,2天
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1、《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课后题,有才的进
不同意。从鸿门宴一文所描写的场景中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的许多缺点,例如版毫无原则的妇人之仁、权没有主见,他不处理泄露计划的项伯,不信任范增,甚至轻易挑明了自己的暗探曹无伤,这些都说明项羽在政治上毫不敏感,这才是他最终失掉天下的真正原因,他的失败源于个人的有勇无谋,而与杀不杀刘邦无关。纵观项羽一生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项羽是一个英雄而非一个帝王,这一点上他远不如刘邦。项羽兵败垓下时还不忘心爱的虞姬和乌骓马,而刘邦为了加快马车速度可以抛下子女;项羽我行我素,崇尚武力,落得个残虐的名声,刘邦却笼络人心,被认为是宽厚长者。这些都表明项羽很不会做人,这样的他怎么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呢,楚汉之争后期就连他的许多将领都离开了他。项羽性格上的弱点和政治上的低能决定了他的失败,与刘邦无关。总结来说项羽放走刘邦并最终输给刘邦只是历史的偶然性,但他的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性。刘邦只是他的对手之一,即使项羽除掉了他,在群雄纷争的秦末也一样会有其他人打败项羽,建立新的王朝的,因为项羽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帝王的能力。
啊,答完了,绝对原创哦~~
⑥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文学常识选择题题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二文学常识
1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这首诗被称为“雨巷诗人”
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
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相当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
、
《公羊传》
、
《谷梁传》
-
被称作“春秋三传”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国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
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
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
500
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
同国家,以记言见胜;
《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新生》
、
《爱情的三部曲》
、
《春天里的秋天》
、
《激
流三部曲》
。
6
梁实秋,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语》
,独立译有《莎士比亚
全语》
,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
7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代表作《饮冰室全集》
。
8
郁达夫,现代作家,著名作品《沉沦》
。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
。
《雅》
。
《颂》三部分,用
赋。比。兴
等表现手
法。
《诗经》里的诗多为
四言诗。
(
《蒹葭》
、
《采薇》
)
。
10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11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2
“乐府双壁”是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这两首长
篇叙事诗
13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
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
《龟
虽寿》
《蒿里行》
《短歌行》等篇。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14
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
,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
《桃花
源记》
、
《饮酒》
、
《归去来兮辞》
)
15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词,开创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歌,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
。
16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我有一个梦想》
17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
12
本纪(帝王传记)
、
30
世家(诸侯传记)
、
70
列传(著名人物传记)
、
10
表、
8
书,共
130
篇。
它与《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
1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
z
ō
u
)邑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
20
篇,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
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
的。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
19
夏衍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是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
20
《古诗十九首》
,南朝梁明太子萧统在《文选》中所辑十九首“古诗”
,题为《古诗十九首》
。
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主要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真实反映了东
汉后期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21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
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22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3
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世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
《游褒
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
24
四书五经: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合称“四书”
。
《诗》
,
《书》
,
《礼》
,
《易》
,
《春
秋》合称“五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