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新教材 高三上
《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Ⅱ 上海沪教版的高一语文课本有哪些古诗是必背的本人初中刚毕业,想先背起来
背诵篇目建议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赋 ——苏轼
氓 ——《诗经》
离骚回 ——屈原答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劝学 ——《荀子》
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陈情表 ——李密
Ⅲ 沪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有哪些是必背篇目
http://wenku..com/view/dce2f22da5e9856a561260ed.html这儿抄有袭,望采纳~
Ⅳ 沪教版高一语文课本目录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总目录
高一(上)
第一单元 生命之美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2.《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第二单元 领悟亲情
4.《边城》(节选) 沈从文
5.《合欢树》 史铁生
6.*《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 里柯克
第三单元 人与人交往
7.《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
8.《邂逅霍金》 葛剑雄
9.*《一碗阳春面》 栗良平
第四单元 中国新诗
10.《再别康桥》 徐志摩
1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12.《双桅船》 舒婷
13.*《地球,我的母亲》 郭沫若
14.*《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 张同道
第五单元 寄情于山川草木
15.《诗经 蒹葭》
16.《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7.《病梅馆记》龚自珍
18.*诗二首:《咏史郁郁见底松》左思《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第六单元 明清小说
19.《促织》蒲松龄
20.《香菱学诗》曹雪芹
21.*《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2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高一(下)
第一单元 平民意识
1.《老王》 杨绛
2.《项链》 莫泊桑
3.*《当炉女》 臧克家
第二单元 伟人品格
4.《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5.《小溪巴赫》 肖复兴
6.*《春天的故事》 叶旭全
第三单元 为理想而奋斗
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8.《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9.*《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第四单元 现代派小说
10.《哦,香雪》 铁凝
11.《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12.*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 《走出沙漠》沈宏
13.《药》评点 原作:鲁迅
第五单元 亭台楼阁之感悟
14.《阿房宫赋》 杜牧
15.《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16.《项脊轩志》 归有光
17.*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八声甘州》柳永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 黄庭坚
第六单元 中国古典诗歌
18.《孔雀东南飞》
19.《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20.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 《登楼》杜甫 《书愤》陆游
21.*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22.《诗赋论》(节选) 袁行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