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正比例反比例

六年级正比例反比例

发布时间:2021-01-01 14:21:44

A.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反比例”

[编辑本段]正比例
☆知识要点:
(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一定)
②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 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 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 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分别“x”和“y”表示,“k”表示不变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式是: xy=k(一定) ②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 例: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因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所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点: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两种量成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即商一定. 两种量成反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不变。

[编辑本段]反比例
反比例关系是通过应用题的总数与份数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的。在总数与份数关系中,包含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和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如果每份数变化,份数也随着变化。同样如果份数变化,每份数也随着变化。它们的变化,无论扩大还是缩小,相对应的两个量的乘积(也就是总数)一定。具体说,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或份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份数(或每份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简称为“一扩一缩(或一缩一扩)”。具备这种变化关系的每份数和份数成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在典型应用题中属于归总问题。反映在除法中,当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关系。在分数中,当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母与分数值成反比例关系。在比例中,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成反比例关系。如果再把总数与份数关系具体化为:在购物问题中,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在做工问题中,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那么一种量的任意两个数的比,等于另一种量的两个对应数的反比。如,加工零件的总数一定,是600个。如果每小时加工10个,60个小时完成任务。如果每小时加工20个,30个小时完成任务。每小时加工数量的比1∶2,与它相对应的完成时间比是2∶1。2∶1是1∶2的反比。
之后,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①分析反比例的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包括三个数量,一个定量和两个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关系。一种量发生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②成反比例的量
前提:两种相关的量(乘法关系)
要求: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法:设x与y是两个相关的量(具有相乘的关系),k是x与y的乘积(k一定),即:x乘y=k(一定)
[编辑本段]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点:①正比例和反比例都含有三个数量,在这三个数量中,均有一个定量、两个变量。
②在正、反比例的两个变量中,均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并且变化方式均属于扩大(乘以一个数)或缩小(除以一个数)若干倍的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反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正、反比例之间的相互转化:当正比例中的x值(自变量的值),转化为它的倒数时,由正比例转化为反比例;当反比例中的x值(自变量的值)也转化为它的倒数时,由反比例转化为正比例。

B.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题

1
反比例
2
正比例
3
正比例
4
反比例
5
不成比专例
6
正比例
7
正比例
8
反比例
9
正比例
10不成比例
ps成正比例是因为他们比值属一定,反比例是因为他们成积一定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筑路的天数*每天筑路的米数=筑路的总米数
筑路的总米数/每天筑路的米数=筑路的天数

C. 小学6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公式

解正比例
正比例中抄有三个项知道,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可以求出第四项。假设A、B、C是已知项,X是未知项。
例①
A:B=C:X
例②A:X=B:C
A×X=B×C
B×X=A×C
X=B×C÷A
X=A×C÷B
解反比例
反比例中两个因数的积等于另两个因数的积,四个因数中知道其中三个因数,可以求第四个因数。假设假设A、B、C是已知因数,X是未知因数。
例①A×X=B×C
例②A×B=X×C
X=B×C÷A
X=A×B÷C
其实,解比例跟解方程的方法是一样的。

D.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与反比例

Teddybilly,你好:复

单价×数量制=总价(一定),因为积一定,所以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总价÷单价=数量(一定),因为商一定,所以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总价÷数量=单位(一定),因为商一定,所以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E.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怎么做,求高手解答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K=x/y,随着x的变化,y也随之变化,但是K不会发生变化。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
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
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
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分别“x”和“y”表示,“k”表示不变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式是:
xy=k(一定)
随着x变化,也也随之变化,但是K不会发生变化。
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
例: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因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一定)
所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点: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两种量成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即商一定.
两种量成反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不变.

F.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正比例与反比例

解正来比例
正比例中有三个项知道,自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可以求出第四项。假设A、B、C是已知项,X是未知项。
例①
A:B=C:X
例②A:X=B:C
A×X=B×C
B×X=A×C
X=B×C÷A
X=A×C÷B
解反比例
反比例中两个因数的积等于另两个因数的积,四个因数中知道其中三个因数,可以求第四个因数。假设假设A、B、C是已知因数,X是未知因数。
例①A×X=B×C
例②A×B=X×C
X=B×C÷A
X=A×B÷C
其实,解比例跟解方程的方法是一样的。

G. 六年级正比例与反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版相对的两个数的权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她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她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H. 什么是正比例、反比例(六年级的)

正比例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反比例是两个量中专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属一定。
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怎样在应用题里分辨正比例和反比例可以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就可以了,
他们的关系就是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望楼主采纳

I. 小学六年级的正比例·反比例 公式

正比例:y:x=k(一定),x和y成正比例
反比例:x y =k(一定),x和y成反比例

但如果说要全部。。写也写不完,以上的方法请对照就可以了,正反比例实在是太多,写不完的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正比例反比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