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1-01 02:17:49

A.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毕业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越凸,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都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里含有(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632年在(荷兰)出生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现了细胞。(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稍微记一下)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的位置记一下。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的一些作用记一下。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小苏打的特点:全白,颗粒状。白醋的特点:透明的,液体,气味酸酸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会冒一整瓶的白色气泡。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观察到的现象是:浸入溶液的铁钉外面包附着一层黑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非发生了化学变化。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速度与水空气的多少有关,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隔绝水、空气)。1.涂油、油漆、电镀。2.放在干燥处。3.制成合金。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三单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1967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月球是这样运动的(围绕地球逆时针运行)。月球的地形地貌(环形山)。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系八大行星顺序近到远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天空中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称为(星座)。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不同。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第四单元 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修筑房屋和种植庄稼)。(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焚烧有许多优点,例如(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焚烧的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了(合成塑料)。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一般在括号内的都是重点,还有些试卷上的没打上去,书上的重点也就这些了。希望,帮到你。

B. 请高手帮忙整理一下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会测量自己身高和体重并记录。
2.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绘制自己从入学到现在身高、体重曲线图。
3.引导学生通过从曲线图上得到的信息,发现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自己的成长状况和在同龄学生中所处的水平。
4.九-十岁(或十-十一岁)这一年间长得特别快,这是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标志。除了这段时间,人还有一个生长高峰期,就是从出生到一岁这一年间。
5.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十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6.P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了解)。P5青春期身体发育表(了解)。
7.P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8.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在斯芬克司之谜中,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10.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P8公式,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
11.分男生、女生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并绘制成统计图。
1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包含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
(5)不迷恋电脑。(6)科学用脑。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有或多或少保持着相似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遗传。
2.子代与你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变异,变异普遍存在。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为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4.P20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与发现。P21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5.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X射线照射种子。
第三单元 进化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生的,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
2.实验①:观察恐龙模型,知道不同种恐龙所对应的名称。
3.我们可以通过恐龙的化石了解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其他化石。
4.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5.实验②:制作印记化石模型。
6.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石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化石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那么容易。
7.科学家发现:(1)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2)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相比,变化不大。
(3)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他们是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4)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5)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8.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做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有的被证明是错误。
9.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
10.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的共同的祖先。
1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这种规律叫做自然选择。
12.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着,进化着。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1.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声场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 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相互合作、敌对关系。
3. 不同生物生存的本领:A因为其独特的外形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这样的外形特征是再长期适应沙漠华宁的过程中形成的。B骆驼的驼峰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在沙漠地带可以为它提供水。C再阳光或月光的照射小,犹豫斑马身上的黑白颜色吸收和反射线的强弱不同,能破坏和散发身形的轮廓。从草地里望去,很难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从而给敌人造成错觉,保护其免受更多的攻击。
4.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画食物链。
5.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6.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食物链上除了分解者以外,还有两类生物,即自己制造食物生产者和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消费者。
7.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他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很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8.根据所提供的图,画出图上生物间的食物链。
9.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存平衡。
10.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1.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实验③: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应用。在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作用有,P54。
4.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5.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6.实验④: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7.实验⑤:探究飞旋扣的秘密,说说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
8.家中和工家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9.实验⑥:制作小水轮。
10.节约能量的举措:(1)利用自然能源。(2)开发新能源。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实验⑦:让瓶子吹泡泡。
2.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到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不但能够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3.历史上一些把科学原理应用到制作上的例子:张衡、瓦特、法拉第。
4.实验⑧: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部分实验整理
实验①:观察恐龙模型,知道不同种恐龙所对应的名称。(柜20)
实验②:制作印记化石模型。(自备材料)
实验③: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材料袋三)
实验④: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自备材料)
实验⑤:探究飞旋扣的秘密,说说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材料袋四)
实验⑥:制作小水轮。(材料袋五)
实验⑦:让瓶子吹泡泡。(自备材料)
实验⑧: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材料袋六)

C.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笔记重点【有答案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
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6、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7、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8、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9、为什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11、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12、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1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14、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15、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6、 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7、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8、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19、为什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 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20、为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很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很痒了!
21、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22、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23、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24、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25、为什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6、为什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27、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2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29、太阳系有那些天体?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30、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31、打雷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32、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答: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
33、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34、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3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3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37、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38、螳螂被称为“捕虫神刀手”。
39、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层硬壳,长得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这时,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然后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40、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文鸟,当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类就会叼来五颜六色的花瓣、绿叶撒在同伴的尸体上,为其“花葬”,且一只只低垂脑袋,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41、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42、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装满水,再拧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43、哈喇味的食品有毒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食品腐败变质的情况。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变化过程,其程度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通常脂肪的变质主要是因为酸败,为食品诱变性污染的一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紫外线和氧可以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之产生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即所谓哈喇味。食用因滞销而存放过久的已产生哈喇味的食品,会导致中毒,临床表现以胃肠病状为主,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4、笑能使人健康,这是因为笑能使人肺部扩张呼吸量,加大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内分泌活动,快乐的情绪提高了食欲是消化液增多。
45、枫树叶子变红的原因:一是花青素的作用,二是叶绿素由于天变冷不断分解,被花青素取代。
46、科学家在海豚的启迪下,制造了水声探测器材——回声探测仪。
47、生物的命名与模式标本:科学家们给每个他们研究过而又没有记载过的生物都取一个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字,称为双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学家林奈首创。定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其中指定一个为正模,其余为副模。
48、维生素C有还原性,不能与海鲜类食物一起吃。
49、新家具中通常有甲醛存在,可以放上浓氨水来吸收甲醛。
50、香肠、腌肉、咸菜中含有亚硝酸钠,在人体中一定条件下生成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我这是有趣的科学实验小知识,你看看。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我有一个实验,既简单有神奇。
实验材料如下:
1.白糖,400克。
2.新毛笔一支。
3.纸杯,两个(一个装糖水,另一个装清水)。
4.白纸,2~3张。
5.打火机一个.
实验步骤如下:
1.调制一杯浓糖水,一定要浓,糖不够再加。
2.拿一张白纸平铺在桌子上,用毛笔蘸糖水在白纸上写字或者画画。
3.等白糖水干后,拿打火机稍微的烘烤一下。刚写上去的字或者画的画就会显现出来.
实验完成.

D.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没啊,全都是重点,因为都不知道什么题目,所以说什么知识都是重点

E.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能及能的形式,能的转化,能的转移,能源,水与生命,水的净化,水的循环,保护水资源,空气的组成,氧气与燃烧,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动植物与大气间的交换,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F. 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所有知识点

【科学】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精神是虚无的,没有个性,在浮浅无知的层面上自我构成,以绝妙的组合与大自然的节奏和谐。
感觉、思维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开端,从无到有的状态在影子和气息之间进行着灵魂的运动,这个抽象、混沌的体系不可能找到,这是构成文化的初级阶段。文化只有进程,没有核心,是虚无的精神谎言,但又分裂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文化进程的创新战略结构就是国正论○2里的非绝对对立性。
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17、科学的文明实体。
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质。
一个人懂得了文化进程,就走进了产生智慧、文明、科学的发源地。人类在文化进程中,通过自由的激情,在真理之前不可能达到完整性,因为包含了错误行为的那一部分,任何人从未彻底解决这一矛盾。每一个人都有权让自己变得愚蠢,有权犯错,寻找自我,确证自我的存在。人是一个神秘的怪物,每时每刻都在矛盾的对立中期待着什么,一旦有了机会,便信口开河地胡说,想创造独有的理论,看似有着健全的理智,其实搀进了主观无知的闹剧成分,异想天开,任意发挥,荒谬之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理、文化、文明、科学、哲学,只是想证明自己,却忽略了正在表现的正是一个低级文化的残缺过程。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