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实验

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实验

发布时间:2020-12-31 08:44:10

Ⅰ 科学实验的小论文 600字(小学六年级

我喜欢虫,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观察虫。今天,我把功课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观察虫的时候,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而且老天也开始“流眼泪”了呢!
我望着天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天气刚才还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开始下雨了。当我正在发愁的时候,妈妈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见枸杞子茶的时候,马上就对它感兴趣了。因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着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几粒枸杞子,我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有些枸杞子会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会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开始做小实验了。首先,我从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两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双筷子压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来了。然后我把筷子拿掉,观察枸杞子会不会沉下去,只见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着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顶到茶杯底后,把筷子拿掉,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来,最后浮到水面上来了。唉,我终于把事情弄明白了。原来我的推测是对的。因为第一粒枸杞子里面的空气冒出来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里面还有空气,所以就浮上来了。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就能浮在水上,没有空气就会沉下去。

Ⅱ 有什么适合小学六年级做的科学实验 要有科学原理

1 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淀粉遇碘变蓝

Ⅲ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上册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鸡蛋与醋反应实验:
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产生。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可逆变化)

3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
实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不可逆变化)

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对比实验:相同的条件:同样大小的铁钉不相同的条件:放在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油中等结论:油中不生锈。盐水中最容易生锈,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气中。 防止生锈:想办法隔绝水、空气、盐等。

观察牛奶的变化: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过程: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加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2.加啤酒,牛奶变成絮状。3.加食盐,牛奶没有变化。4.加柠檬汁,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注意:混合物体时,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鸡蛋与醋反应实验:
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产生。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
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可逆变化)

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实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点燃酒精灯,给水泥
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不可逆变化)

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对比实验:
相同的条件:同样大小的铁钉不相同的条件:放在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油中等结论:油中不生锈。盐水中最容易生锈,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气中。 防止生锈:想办法隔绝水、空气、盐等。

观察牛奶的变化: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过程: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
观察现象。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加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2.加啤酒
,牛奶变成絮状。3.加食盐,牛奶没有变化。4.加柠檬汁,牛奶中有沉淀生成。注意:混合物体时,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Ⅳ 有什么适合小学六年级做的科学实验

1
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淀粉遇碘变蓝

Ⅳ 小学五、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科学五下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回忆:课上苹果切成不同大小块,沉浮状态不变的实验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物质世界中,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两个(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回忆: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压载舱里就注满水,潜水艇重量增加,所以可以迅速下潜。排出水,重量减轻就上升。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回忆: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们会发现,改变形状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实心)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较多。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回忆:马铃薯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了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衣服能阻挡我们身体热量的散失。
2.冷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会变化)。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回忆帮助:我们经历过的实验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回忆:各小组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表演
5.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6.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就是(热传递)。
7.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帮助理解:你能分别举几个热传导、对流、热辐射的例子吗?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9.(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比如看太阳等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6、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7、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8、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9、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0、(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5、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6、(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它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6、(天体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7、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8、(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9、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帮助回忆:地球上怎样的线分别是经线和纬线。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3、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4、(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5、(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6、(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7、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1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六年级下册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具有一致的几何形状;
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Ⅵ 小学六年级科学小实验

我有一个,复

首先找一个杯子(一定得制是没有盖子那种),再找一根铅笔,再找一到两包白糖或盐,好要一根线。

先把被子里到上水。倒三分之二就可以了。在把一包半白糖或盐倒进去。让他们都溶化了(必须)。再把线缠在铅笔上。之后把铅笔横在杯子上,让线垂进水里,但不要碰到杯低。之后把它放到窗台上,或放在冰箱上。得等上一到两个星期。

之后成功的话线上会形成盐糖或甜糖。

注:在放入线之前,得确定谁已经快凝固了。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