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扩展题六年级

扩展题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0-12-31 06:42:07

Ⅰ 一道小学6年级拓展题,求解

分析:题目给出来了3种打字方式,源甲单干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乙单干要比规定时间多5小时才能完成任务;乙用规定时间做另加甲做4小时也可完成任务。由此可见甲4小时的工作量等于乙5小时的工作量,或者说完成同样多的工作甲要比乙少用1/5的时间。因为完成全部任务甲比乙少用5小时所以乙单独完成任务需要5÷(1/5)=25小时。 综合式为5÷〔(5-4)/5〕=5×5=25小时。

Ⅱ 数学拓展创新题(六年级

1、要求容积最大
那么使底面为正方形
那么得出当盒子长与宽都为20厘米版时最大
所以长20厘米
宽20厘米
深5厘米
2、50×20×30=30000立方权厘米=30升
所以这个鱼缸的容积是30升
[(50+1)×(20+1)-50×20]×(30+0.5)+50×20×0.5
=2165.5+500
=2665.5立方厘米
玻璃的体积是2665.5立方厘米

Ⅲ 六年级数学拓展简便运算题

1.3/7 × 49/9 - 4/3
2.8/9 × 15/36 + 1/27
3.12× 5/6 – 2/9 ×3
4.8× 5/4 + 1/4
5.6÷ 3/8 – 3/8 ÷6
6.4/7 × 5/9 + 3/7 × 5/9
7.5/2 -( 3/2 + 4/5 )
8.7/8 + ( 1/8 + 1/9 )
9.9 × 5/6 + 5/6
10.3/4 × 8/9 - 1/3

Ⅳ 六年级数学题拓展延伸

假设圆的半径是r,那么高就有3-2r,而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就是一个以底的周长为长,高为宽的长方版形。所以表面权积S=2*PI*r*(3-2r)+2*PI*r*r=2*PI*r*(3-r)
由于你没给出图,下面只能猜了,图中那个阴影长方形的长应该是等于6.28的
所以有2*PI*r=6.28,所以r=1dm
所以有S=2*3.14*1*(3-1)=12.56平方分米。

Ⅳ 数学拓展创新题(六年级)

1.底20*20 高5

2.容积好求 3数相乘
玻璃体积用外体积减去内体积就好
50.5*20.5*30.5-50*20*30

Ⅵ 数学六年级下册拓展题

观察下的每项都是(n+1)^3-n,你可以一次试试的!
1*2*3+2*3*4+3*4*5+···+25*26*27+26*27*28
= (2³ - 2) + (3³ - 3) + …… + (27³ - 27)
= 1³ + 2³ + 3³ + …… + 27³ - (1+2+3+……+27)
套用连续立方和公式、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 (1+2+3+……+27)^2 - (1+27) * 27 / 2
= [(1+27)*27/2]^2-378
=378^2-378
=378*377
=142506

1x2+2x3+3x4+4x5+...+2002x2003
=1/3*1*2*3+1/3[2*3*4-1*2*3]+1/3[3*4*5-2*3*4]+....+1/3[2002*2003*2004-2001*2002*2003]
=1/3*2002*2003*2004
=2678684008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1/5,乙的速度提高2/5,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26KM。两地相距多少KM?

设AB两地相距x千米
[2/(3+2)x]/[3×(1+1/5)]=[3/(3+2)x-26]/[2×(1+2/5)]
x/9=3x/14-130/14
13x/126=130/14
x=90

1/1*3+1/2*4+1/3*5+1/4*6+1/5*7......1/98*100+1/99*101
=(1-1/3+1/2-1/4+1/3-1/5+1/4-1/6+1/5-1/7+……+1/98-1/100+1/99-1/101)÷2
=(1+1/2-1/100-1/101)÷2
=15049/10100÷2
=15049/20200
甲、乙、丙三人同去商场购物,甲花钱数的1/2等于乙花钱数的1/3,乙花钱数的3/4等于丙花钱数的3/5,结果丙比甲多花了98元钱,问他们共花了多少钱?
98÷(3/4÷3/5-1/3÷1/2)×(1+1/3÷1/2+3/4÷3/5)
=98÷(5/4-2/3)×(1+2/3+5/4)
=98÷7/12×35/12
=168×35/12
=490元

甲和乙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假设两人的速度保持不变),当甲跑了75米时,乙跑了60米。那么,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跑了多少米 ?
100×60/75
=100×4/5
=80米

6分之1+12分之1+24分之1+48分之1+96分之1+192分之1
=1/6×(1+1/2+1/4+1/8+1/16+1/32)
=1/6×(1-1/32)
=1/6-1/192
=31/192

因数5的个数决定末尾0的个数
2008÷5=401个(取整)
2008÷25=80个(取整)
2008÷125=16个(取整)
2008÷625=3(取整)
401+80+16+3=500个
1*2*3*4*5*6*……*2008末尾有500个0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度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0分=2/3小时
原定时间1÷【1-1/(1+20%)】=6小时
原来速度【120-120/(1+25%)】÷【6-2/3-6/(1+25%)】=24÷8/15=45千米/小时
甲乙相距45×6=270千米

四(1)班数学期末测试全班平均成绩92分,男生参加测试的人数是18人,平均分是89分,女生的平均分是94分,求女生人数(用小学四年级的方法做)
(92-89)×18÷(94-92)=27人

陈明骑车旅行,平路每天走38千米,山路每天走23千米,他15天共走了450千米。问这期间他走了多少千米山路
(38*15-450)/(38-23)*23
=8*23
=184千米

Ⅶ 小学六年级数学拓展题

解:甲的效率是1/60,甲乙的效率之和是1/40
那么乙的效率是1/40-1/60=3/120-2/120=1/120

Ⅷ 50道六年级的思维扩展题

奥赛专题 -- 盈亏问题
【专题介绍】
人们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多了(盈)或者少了(亏)这样的情况,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据分东西的这一过程编成的应用题就是盈亏问题。盈亏问题在奥数题中很常见也很重要,所占的分值也比较大。盈亏问题以及用两种相似的条件限制同一对象的应用题.解题的基本步骤为先恰当设定单位,然后通过比较而求出一个单位对应的具体数值。下面请看典型例题,从例题中可以更清楚地找到解答这一类题的方法。
【经典例题】
1.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解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条件的转换,把“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 转换成“每人挖6个树坑,还差2×(6-4)个树坑。”则本题成为“一盈一亏”的盈亏问题;对比两个条件,因为每人多挖(6-5)一个;所以就要多挖〔3+2×(6-4)〕个,这样就可求出人数,继而求出树坑数。在这里我们把两个条件中每人挖的差(6-5)叫分差,因两个条件中每人挖的数量不同而产生的差叫总差。
本题中:总差÷分差=人数;
推广可得:两次分配的差叫分差,
总差分3种:一盈一亏中:盈+亏=总差;在双盈或双亏中:大数-小数=总差;
总差÷分差=份数 份数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解:〔3+2×(6-4)〕÷(6-5)=7(人)
7×5+3=38(个)--树坑数 答:共挖了38个树坑。
2.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关键在于条件的转换,要么都转换成钢笔,要么都转换成圆珠笔,
解1:都转换成钢笔;买5支钢笔差15角,买8支钢笔差(12×8-6)90角,这是双亏:分差是(8-5)3支,总差是(90-15)75角,就是说多买3支,就多差75角;这样就可求出1支钢笔多少钱;继而求出小明带了多少钱。
〔(12×8-6)-15〕÷(8-5)=75÷3=25(角)--钢笔的价钱
25×5-15=125-15=110(角)=11(元)--小明带得钱数
解2:都转换成圆珠笔;买5支圆珠笔多(12×5-15)4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
〔(12×5-15)-6〕÷(8-5)=39÷3=13(角)--圆珠笔的价钱
13×8+6=104+6==110(角)=11(元)--小明带得钱数
3.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解答】:关键在于条件的理解,
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因没说盈或亏,
我们只能认为至少有:(33-1)×8+1=257(人);至多有:33×8=264(人);
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也没说盈或亏,
我们也只能认为至少有:(33+10-1)×(8-2)+1=253(人);至多有:(33+10)×(8-2)=258(人);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得到人数在257与258之间。 (至少取大数,至多取小数,)
4.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解答】:因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
说明第一组的人数不到48÷4=12人,多于(48÷5=9…3)9个人,即10到11人;
同理,第二组不到48÷3=16人,又多与48÷4=12人,即13到15人,
因15-10=5(人);由此可知:第一组是10人,第二组是15人。
5.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分析】:绳三折,井外余2米,说明绳子比井深的3倍多(3×2)6米;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说明绳子比井深的4倍少(4×1)4米,总差:(因多1折,就差);(3×2)+(4×1);分差:(4-3);这样可求出井深。
解:〔(3×2)+(4×1)〕÷(4-3)=10÷1=10(米)--井深
10×3+2×3=36(米)--绳长
6.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条件可以这样理解,每条船坐6人,多6人;每条船坐9人,差9人。
解:(9+6)÷(9-6)=5(条);5×6+6=36(人)
7.“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知盒内的球的数量一定是2、3、5的倍数,假设1份球数是30个;原来各买一份要:
30÷2+30÷3=15+10=25(元);现在要(30+30)÷5×2=24(元);即小明每买30+30=60个球,就可以少花1元钱,那么小明一共就买了4×60=240个球。
解:假设1份球数是30个;4÷〔(30÷2+30÷3)-(30+30)÷5×2〕=4(份)
(30+30)×4=240(个) 答: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练 习
1、 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2、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问听报告的学生有多少人?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5、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7、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8、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张,但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10、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11、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1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13、张宇上午7时20分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步,离上课还有7分钟;如果每分钟走35步,就要迟到5分钟。求学校的上课时间。
14、"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15、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还多4只,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练习答案
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分析】: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的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
解答: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盈亏问题,关键在于要将第二句话“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统一一下。即:应该统一成每人挖6个树坑,形成统一的标准。那么它就相当于每人挖6个树坑,就要差(6-4)*2=4个树坑。这样,盈亏总数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队员7/(6-5)=7名,共挖了5*7+3=38个坑。
解答:盈亏总数等于3+(6-4)*2=7,少先队员有7/(6-5)=7名,共挖了5*7+3=38个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问听报告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48+5*2=58,所以,长椅的数量就等于58/(5-3)=29条。那么,听报告的人数等于29*3+48=135人。
解答:长椅有(48+5*2)/(5-3)=29条,听报告的学生有29*3+48=135人。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在盈亏问题中,我们得到的计算公式是指同一对象的。而现在分别是圆珠笔和钢笔两种东西。因此,我们要利用盈亏问题的公式计算就必须将它转化成为同一对象--钢笔或者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买5支圆珠笔,因为我们知道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把买5支钢笔改买5支圆珠笔,就要省下6元钱,也就是比原来差1元5角,反而可以多出6元-1元5角=4元5角。这样我们就将原来的问题转化成了:小明带的钱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那么,盈亏总数=4元5角-6角=3元9角,每支圆珠笔价钱=3元9角/(8-5)=1元3角。所以,小明共有8*1元3角+6角=11元。
解答:买5支钢笔差1元5角,相当于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每支圆珠笔的价钱=(4元5角-6角)/8-5)=1元3角。小明带了8*1元3角+6角=11元。
5、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上一题类似,需要转化成两次对同一对象。
解答: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相当于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3*5=25个,盈亏总数=25+2=27,小班人数=27/(8-5)=9人,苹果有9*5+25=70个。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32*8=256人,但不超过33*8=264人;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即如果每个寝室安排6个人,要用4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42*6=252人,但不超过43*6=258人;两次比较,人数应该多于256人,不超过258人。所以,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解答:8*32=256,6*42=252,256>252,人数超过256人;8*33=264,6*43=258,258<264,人数不超过258人。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7、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1+10)/(9-8)=11人,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解答:9-1=8,人数最多有(10+8)/(9-8)=18人,糖果最多18*9-8=154快。
8、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48/4=12人,多于48/5=9......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解答:48/4=12,48/5=9......5,48/3=16,第一组少于12人,多于9人;第二组少于16人,多于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二组有15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张,但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分析: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11,说明有11人。
解答:60/7=8......4,60/8=7......4,卡片有8盒,小朋友人数有(4+5*8)/4=11人。
10、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绳长=(10+2)*3=36米。
11、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分析: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那么,如果同样是5段的话,第二种就要比第一种少5*2=10米,现在第二种7段和第一种5段一样长,说明第二种的两段长是10米,也就是说每一段为10/2=5米。所以,绳子长为5*7=35米。
解答:原来每根绳子长为7*(2*5/2)=35米。
1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增加一条和减少一条,前后相差2条,也就是说,每条船坐6人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空出两条船。这样就是一个盈亏问题的标准形式了。
解答:增加一条船后的船数=9*2/(9-6)=6条,这个班共有6*6=36名同学。
13、张宇上午7时20分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步,离上课还有7分钟;如果每分钟走35步,就要迟到5分钟。求学校的上课时间。
分析:这种盈亏问题的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是在计算盈亏总数时必须注意量的单位的统一。这里,盈亏总数不是7+5=12分,而是7*50+5*35=525步。所以,准点到校用时为525/(50-35)=35分钟。所以,上课时间是7点55分。
解答:准点到校的用时=(7*50+5*35)/(50-35)=35分钟,学校上课时间为7点55分。
14、"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分析: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共买了120*2=240个。
解答: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时,可比原来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买30*4=120个。所以,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15、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还多4只,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分析: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比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多了2只苹果,梨从刚好到多12只,相当于把原来装好的袋拿出了12/3=4袋,抽出其中的苹果(4*5=20只)和原来剩下的4只(共20+4=24只)苹果,添加到其余原来装好的袋子中去。每袋添加2只,添加了24/2=12袋刚好装完。所以,原来装了12+4=16袋,苹果有16*5+4=84只,梨有16*3=48只,合起来有84+48=132只。
解答:(12/3)*5+4=24,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共装了24/2+4=16袋,所以,苹果和梨共有=16*(3+5)=4=132只。

参考资料:小数专业网

Ⅸ 要30道小学生六年级拓展题

有甲乙两盒黑白棋子,甲盒中有2700枚棋子,其中黑子占30%;乙盒中有版1200枚棋子,其中黑子占90%。现在从权乙盒中取出若干棋子放入甲盒中,此时甲盒中黑子占40%,乙盒中黑子仍占90%,问从乙盒中拿了多少枚棋子放入甲盒?

分析由于乙盒的黑子所占的百分比不变,所以取出的黑子数是乙盒棋子总数的90%。甲盒原来有黑子2700×30%=810(枚)
解:设从乙盒拿了X枚棋子放入甲盒。其中黑子数为90%X枚。
(2700+X)×40%=810+90%X
解得:X=540

已知A/2,B/4,C/6是三个最简分数,如果每个分数的分子加上A,分母保持不变,所得3个新分数之和是2又1/6,那么C等于多少?

每个分数的分子都给加上A之后就是2A/2,(A+B)/4,(A+C)/6,其之和为2A/2+(A+B)/4+(A+C)/6=(12A+3A+3B+2C+2A)/12=(17A+3B+2C)/12=26/12。
也就是17A+3B+2C=26,可知A只能为1,B只能为1、2、3,若为1,则C为3,可矣!若为2,则C没有正整数解,是以不行;若为3,则C只能为0,也不可行也;所以C只能为3。

阅读全文

与扩展题六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