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书屈原剧本ppt课件

初中语文书屈原剧本ppt课件

发布时间:2020-12-30 13:18:46

初中语文课本剧剧本、、、要九年级以前人教版的课文改编的、、、、好的分多给

《一面》剧本
时间:1932年秋天;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阿累、内山书店老板、鲁迅先生。
[幕启:舞台布景上显示旧上海的街道,舞台上摆着几排书架。书架旁边有一柜台。柜台旁边有两个人,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人——书店老板内山先生,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鲁迅先生。两个人一边抽烟,一边谈笑。]
阿累 (从舞台左侧上。身背一个破旧的书包,用一张旧报纸遮着头做避雨状)老天爷真是的,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候下起了雨。(从怀里掏出怀表,看了看)离接班还有半个钟头。干脆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雨,顺便看看有什么新书。
[阿累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忽然,他的眼睛一亮,好像发现了什么。]
阿累(自言自语地)《毁灭》?这本书就是《毁灭》?(用手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鲁迅译。(像发现了宝贝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没想到在这儿遇到了。(翻开后记,匆匆浏览了一遍;然后看第一页。)咦,这本书怎么翻不开呀?噢,原来没有切边。
内山老板(缓缓站起来,慢慢地踱着步子走过来,态度温和地)年轻人,看上什么书了?
阿累 (欣喜地把书的封面向老板晃了晃,带着敬意)先生,这本书多少钱?
内山老板 (笑着点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很便宜的。阿累(摸摸里衫上的衣袋,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红着脸,低低地)太贵了。
内山老板 (用手指捻着书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多厚实啊!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阿累 (爱不释手地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是啊,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几十页,那该多好啊!可是……可是……
内山老板 (笑着回头对里面说)先生,请您来一下。
鲁迅 (咬着烟嘴从柜台旁边走过来)内山先生,有什么事吗?
内山老板 (笑着指了指阿累)这个年轻人要买你的书。
鲁迅(慈祥地看了阿累一眼)你要买这本书么?
阿累(低低地)是的。
鲁迅(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递给阿累)年轻人,你买这本书吧——这本《铁流》比那本《毁灭》还要好。
阿累 (眼前又一亮)《铁流》?我早就听说过,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可是……(接过书翻开底页)噢,一元八角!先生,这本书也太贵了,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鲁迅 (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阿累 (抬起头,充满自信地)有!一块钱我有!
鲁迅 (笑着点点头)好。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阿累 (惊异地)什么?两本书才一块钱?我不是在做梦吧?(抬起头仔细打量鲁迅,面对观众)这位先生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我好像在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上见过他。(过了一会儿,好像想起了什么,神情一下子激动起来,结结巴巴地)哦!您,您就是——
鲁迅 (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用手指着《铁流》)这本《铁流》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这是曹先生译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的本钱;至于我的那一本,是送你的。
阿累 (惊讶地面对观众)果然是鲁迅先生。这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一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鲁迅先生手里)谢谢先生。(然后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走出书店的门。)
话外音: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但我始终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每当这时候,我总是昂着头,自己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幕徐徐降落
文章出自吕东坡小学语文教学网

㈡ 《屈原》这部剧本的主要内容

第一集 橘颂制
屈原对高洁人格的完美追求。屈原诞生于湖北秭归乐平里寅年寅月寅日的的神奇时辰。屈氏家族是楚王室最古老的宗族。在秭归,屈原接受了完整的贵族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楚国特有的物产橘树为题,吟诗自喻。屈原希望自己像橘树一样:“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自少年时代起,屈原这一独立不迁的人格已在故乡《橘颂》的吟唱中养成,并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坚守如初。
第二集 九歌
屈原对美政理想不懈奋斗的历程。屈原行成人礼后,来到楚国郢都开始他的从政生涯。屈原的核心政治主张是“美政”,在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对抗西方的强秦,在内政上主张改革腐朽的楚国贵族制度,举贤任能,严明法制。他辅佐楚怀王积极践行这一政治理想,但在楚国保守贵族和秦国联手夹击下,楚怀王罢免了屈原的左徒职位,屈原的改革大业遭受到严重的挫折。

㈢ 急求一份《屈原》话剧的剧本!

太长了 不让发表 http://..com/question/23958140.html中间有专一段属

㈣ 初中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ppt

语文,就形式而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为语文”;就其本质看,语文首先是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就其学习过程来说,语文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灵活动,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具有“三维”结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才能逐步形成学生的结构合理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改实验中,许多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而我于近几年,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切入点,坚持在教学中安排了课前五分钟演讲实践活动。我采取的是让两位同学依次登台 “说”,其他同学“听”的训练方式。都说些什么呢?演讲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名言警句感悟、时事信息,读书一得,精彩句段,影视品评,现实人生万象等。演讲要求思想内容健康,或给人教育启迪,或热情洋溢催人奋进,或揭露反面明辨是非,或追随时代信息人才传递等等。演讲过后,老师用三言两语加以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有时也指名学生谈听后感悟,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采取的第一轮是学生们自我简介,一节课叫两个同学上台来说,每个同学规定只能讲一二分钟,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但得把自己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介绍出来;第二轮是谈自己最喜欢的人或物;第三轮是朗读自己欣赏的一篇文章并说出理由;第四轮是介绍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位名人;第五轮是推荐一部名著给同学们看,略说说推荐的理由……可以找各种话题无数次地轮换演讲下去。在实施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些坎坷,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感到欣喜的。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教学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也由此对课前演讲实践活动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学生刚刚入学时,一般都显得比较腼腆,带有较明显的对同学和学校的生疏感,这种状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课堂学习。消除这种状况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语文课前的演讲。开始的时候,有的同学非常胆小,不敢上台来,或者一上台来就紧张,甚至哆嗦以至于满脸绯红,手脚无措,摸鼻子、抠手指等等。好不容易开口了,可是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
记得班中一男生,初一时的第一次演讲,竟然紧张地仅说清了自己的名字,就语无伦次起来,声音小的连坐第一排的学生都没有听清。眼睛也一直无措地看着地面。此时,我一方面反复地做示范,鼓励学生放开胆量说,只要开口说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全班同学给予宽容理解,更给予鼓励的掌声。并明确地告诉同学们,开头时,我们只要求练胆量,不必顾及其他的方面,甚至不必考虑说得对错。放开思想的包袱,只要说了,大胆地说了就是好样的。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同学们慢慢地说出口了,说顺口了,也说上口了。一段时间以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比如态势语言的运用,言谈举止要落落大方等。有些学生家长后来惊喜地告诉我,孩子进入中学以后变化非常大,不仅待人接物时说话的胆量大了,而且也会说话了。
二、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其实,学生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都希望赢得同学们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鼓励。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虽然每次演讲只有两个同学,但所有同学都在听,甚至比听老师的讲课精力还集中。为了获得演讲成功,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有学生在周记里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会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特别是靠后面演讲的学生,他们及早就准备了,有时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的材料,突然有一天哪一个学生讲了,他们又得重新准备,一个学期下来,几个循环,学生积累的材料比原来搞的摘抄还要多。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所以我认为这是语文学习的最好时机,学生学得主动、投入,我们老师就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优点、一点点可取之处,都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肯定,甚至夸大一点地对他们的优点表示我们老师的欣赏。演讲活动的开展,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学习中感到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㈤ 郭沫若的剧本《屈原》

《屈原》(一)
人物表
屈 原--执着理想、宁折不屈、人格辉煌的诗人
灵 秀--感情忠贞、智慧沉静的少女
南 后--柔媚骄横的贵妇、私重情浓的母亲
张 仪--执着目的、不择手段、多谋善辩的政治家
诚 实--虽有诚实却无坚贞的人
楚怀王--志大胸狭、喜怒无常的君王
靳 尚--追逐权力的奴隶,身居高位的小丑
灵 慧--殉葬的生灵
渔 夫--一个世俗的老者
群 众--若干

第一集
[浑天浊地的长江上,背负拖舟重荷的纤夫们艰难的前行。他们从喉里、从心里发出悲凉高亢的呼号声……
旁 白:历史上竟有这样的奇迹,一个人的存在与死亡溶入了永恒的宇宙,结合于大自然的轮回,两千多年来成为华夏子孙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一位诗人--屈原。让我们回到两千二百年前,听一听他的心声……
[公元前约二八六年,楚国的都城郢都城里,左徒府前大街
[众生哭嚎声越来越大
诚 实:灵秀姐,你看,那边来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咦,那边怎么又来一支送亲的队伍?灵秀姐,你怎么哭了?
灵 秀:诚实,你难道看不出来?这是殉葬啊!
诚 实:这就是用活人殉葬?
礼 官:(高呼)行礼!一拜、二拜、三拜,起灵!
诚 实:等一等,你们等一等……
屈 原:停止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 [众声音急停
屈 原:起来,孩子,难道你是自愿把青春奉献给曾侯?
殉葬女:……不……
屈 原:难道你迷恋那豪华的坟丘?
殉葬女:(不知所措,惊恐地摇头)不……
屈 原:那好,起来,跟我走。 [众哗然。
灵 秀:先生,不能,不能啊!
屈 原:与其为这无辜的生灵痛惜流泪,不如立即制止这种惨无人道的陋习常规!
礼 官:左徒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屈 原:礼官,我要带走这个姑娘。
礼 官:……那怎么行,她是曾侯的殉葬品!
屈 原:她是个有灵性的人。
权贵甲:用生灵殉葬是神圣的祖制!
权贵乙:它早已镌刻在不容侵犯的钟鼎!
权贵丙:用生灵殉葬是天经地义的!
屈 原:有这么多的金银珠宝,难道还填不满一个王侯的虚荣心,非要让拥挤的墓穴,再去吞噬一个无辜的生命!
靳 尚:对,对,左徒大人说得有理,用生灵殉葬确实是惨无人道的陋习……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呀!
众 人:(喧哗)对呀。
靳 尚:左徒大人,不让曾侯用生灵殉葬,他们庞大的家族恐怕不会答应。
众 人:(怒潮般地吼起)不答应,我们不答应!
老夫人:左徒大人,曾侯是两朝元老,功盖千秋。这个女子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舞姬,就让她跟曾侯一同去吧。
屈 原:老夫人,左徒多有冒犯。曾侯大人,国家元老,功盖两朝,理应厚葬。可是,老夫人,您看看,这个孩子尚且年幼,倘若她也是曾侯的家族,您也舍得把她活活地埋葬吗?
老夫人:左徒大人,我求求你了…… [曾侯家族纷纷、哀求。
靳 尚:左徒大人.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事呀!起灵,起灵!
礼 官:起灵!
屈 原:慢!大王已授命于我制定《宪令》,我已把废除殉葬写入……
灵 秀:(急忙制止)先生,记住您和大王的约定。为了千秋大业,何妨有一两次小小的进退!
屈 原:如果连眼下一个美好的生灵都任其侮毁,还妄谈什么天下百姓的安危!礼官,你们想要用这个姑娘殉葬,必须从我的尸体上踏过!
权贵乙:屈原!不要以为你赢得大王的恩宠,就可以肆意横行,我这把宝剑早就想在你身上捅个千疮百孔!
屈 原:好!
屈 原:孩子,走!
众 人:左徒大人……不可以呀???馐窃?畹脑崂瘛???
屈 原:此事在大王那里我定有交待。曾侯的家族,我愿以重金将此女赎买。否则我等着你们来血洗我的家宅。走,孩子!
[众人议论着散去,只留下张仪、靳尚
张 仪:一场好戏啊,可惜结局令你心中不快!
靳 尚:张仪大人,刚才为什么你一言不发?
张 仪:我是秦国的使节,这是你们楚国的内政,我能说什么呢?不过你可曾留意上刚才屈原说的大王授命于他制定《宪令》……
靳 尚:《宪令》?
张 仪:对,《宪令》!它才是这盘死棋中的活眼。
靳 尚:可恨屈原这狂徒,他和大王有莫逆之交,满朝文武也拿他无可奈何。
张 仪:因为你们的满朝文武,不过是些目光短浅的庸碌之辈,只知在方寸之间争长夺短。

㈥ 初三语文文言文全部ppt课件

初三下册诗文篇目: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现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编辑本段1、译文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准备用它攻打宋国。墨子知道这件事后,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去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您有什么见教吗?”墨子说:“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你十金(作为杀人的报酬)。”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身来,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说明我的来意。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却没有足够的人民,发动战争去杀害缺少的人民,却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算这是明智;宋国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这是仁爱;知道了这个道理却不向楚王谏诤,不能说这是尽忠;去谏诤了然而没有成功,不能说这是能力;你遵守道义不杀少数人却杀多数人,不能说这是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理屈辞穷,心里不服。)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把造云梯的事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王引进我呢?”公输盘说:“好吧。”墨子拜见楚王,说:“假如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却想去偷邻居的破车;抛掉自己锦绣衣裳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放着自己的好饭好菜不吃,却想去偷吃邻居粗劣的食物。大王认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兕(si四声)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yuan二声)鼍(yuo二声)多的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的没有野鸡兔子鲋鱼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梓树楩树楠树樟树(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这种做法就和这个患偷盗病的人的情况一样。”楚王说:“你说得对呀!虽然如此,不过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国。”于是,召见公输盘。先生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器械。公输盘一连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绰绰有余。公输盘屈服了,但他说:“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但我不说。”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楚王问他原因。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u三声)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军队进攻。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楚王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孟子》两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讨厌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令人讨厌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法,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因此就生存下来,然而有人不用,因此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不采纳。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不仅是贤明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他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踢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本性。《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所说的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赞同他。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成年的儿子孙子,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对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高地了。《诗经两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㈦ 屈原课本剧剧本

《屈原》(一)<br>
人物表<br>
屈 原--执着理想、宁折不屈、人格辉煌的诗人 <br>
灵 秀--感情忠贞、智慧沉静的少女 <br>
南 后--柔媚骄横的贵妇、私重情浓的母亲 <br>
张 仪--执着目的、不择手段、多谋善辩的政治家 <br>
诚 实--虽有诚实却无坚贞的人 <br>
楚怀王--志大胸狭、喜怒无常的君王 <br>
靳 尚--追逐权力的奴隶,身居高位的小丑 <br>
灵 慧--殉葬的生灵 <br>
渔 夫--一个世俗的老者<br>
群 众--若干 <br>
<br>
第一集 <br>
[浑天浊地的长江上,背负拖舟重荷的纤夫们艰难的前行。他们从喉里、从心里发出悲凉高亢的呼号声…… <br>
旁 白:历史上竟有这样的奇迹,一个人的存在与死亡溶入了永恒的宇宙,结合于大自然的轮回,两千多年来成为华夏子孙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一位诗人--屈原。让我们回到两千二百年前,听一听他的心声…… <br>
[公元前约二八六年,楚国的都城郢都城里,左徒府前大街 <br>
[众生哭嚎声越来越大 <br>
诚 实:灵秀姐,你看,那边来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咦,那边怎么又来一支送亲的队伍?灵秀姐,你怎么哭了? <br>
灵 秀:诚实,你难道看不出来?这是殉葬啊! <br>
诚 实:这就是用活人殉葬? <br>
礼 官:(高呼)行礼!一拜、二拜、三拜,起灵! <br>
诚 实:等一等,你们等一等…… <br>
屈 原:停止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 [众声音急停 <br>
屈 原:起来,孩子,难道你是自愿把青春奉献给曾侯? <br>
殉葬女:……不…… <br>
屈 原:难道你迷恋那豪华的坟丘? <br>
殉葬女:(不知所措,惊恐地摇头)不…… <br>
屈 原:那好,起来,跟我走。 [众哗然。 <br>
灵 秀:先生,不能,不能啊! <br>
屈 原:与其为这无辜的生灵痛惜流泪,不如立即制止这种惨无人道的陋习常规!<br>
礼 官:左徒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br>
屈 原:礼官,我要带走这个姑娘。 <br>
礼 官:……那怎么行,她是曾侯的殉葬品! <br>
屈 原:她是个有灵性的人。 <br>
权贵甲:用生灵殉葬是神圣的祖制! <br>
权贵乙:它早已镌刻在不容侵犯的钟鼎! <br>
权贵丙:用生灵殉葬是天经地义的! <br>
屈 原:有这么多的金银珠宝,难道还填不满一个王侯的虚荣心,非要让拥挤的墓穴,再去吞噬一个无辜的生命! <br>
靳 尚:对,对,左徒大人说得有理,用生灵殉葬确实是惨无人道的陋习……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呀! <br>
众 人:(喧哗)对呀。 <br>
靳 尚:左徒大人,不让曾侯用生灵殉葬,他们庞大的家族恐怕不会答应。 <br>
众 人:(怒潮般地吼起)不答应,我们不答应! <br>
老夫人:左徒大人,曾侯是两朝元老,功盖千秋。这个女子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舞姬,就让她跟曾侯一同去吧。 <br>
屈 原:老夫人,左徒多有冒犯。曾侯大人,国家元老,功盖两朝,理应厚葬。可是,老夫人,您看看,这个孩子尚且年幼,倘若她也是曾侯的家族,您也舍得把她活活地埋葬吗? <br>
老夫人:左徒大人,我求求你了…… [曾侯家族纷纷、哀求。 <br>
靳 尚:左徒大人.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事呀!起灵,起灵! <br>
礼 官:起灵!<br>
屈 原:慢!大王已授命于我制定《宪令》,我已把废除殉葬写入…… <br>
灵 秀:(急忙制止)先生,记住您和大王的约定。为了千秋大业,何妨有一两次小小的进退!<br>
屈 原:如果连眼下一个美好的生灵都任其侮毁,还妄谈什么天下百姓的安危!礼官,你们想要用这个姑娘殉葬,必须从我的尸体上踏过! <br>
权贵乙:屈原!不要以为你赢得大王的恩宠,就可以肆意横行,我这把宝剑早就想在你身上捅个千疮百孔! <br>
屈 原:好! <br>
屈 原:孩子,走! <br>
众 人:左徒大人……不可以呀!……这是曾侯的葬礼……! <br>
屈 原:此事在大王那里我定有交待。曾侯的家族,我愿以重金将此女赎买。否则我等着你们来血洗我的家宅。走,孩子! <br>
[众人议论着散去,只留下张仪、靳尚 <br>
张 仪:一场好戏啊,可惜结局令你心中不快! <br>
靳 尚:张仪大人,刚才为什么你一言不发? <br>
张 仪:我是秦国的使节,这是你们楚国的内政,我能说什么呢?不过你可曾留意上刚才屈原说的大王授命于他制定《宪令》…… <br>
靳 尚:《宪令》? <br>
张 仪:对,《宪令》!它才是这盘死棋中的活眼。
靳 尚:可恨屈原这狂徒,他和大王有莫逆之交,满朝文武也拿他无可奈何。
张 仪:因为你们的满朝文武,不过是些目光短浅的庸碌之辈,只知在方寸之间争长夺短。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书屈原剧本ppt课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