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五、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科学五下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回忆:课上苹果切成不同大小块,沉浮状态不变的实验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物质世界中,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两个(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回忆: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压载舱里就注满水,潜水艇重量增加,所以可以迅速下潜。排出水,重量减轻就上升。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回忆: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们会发现,改变形状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实心)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较多。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回忆:马铃薯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了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衣服能阻挡我们身体热量的散失。
2.冷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会变化)。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回忆帮助:我们经历过的实验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回忆:各小组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表演
5.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6.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就是(热传递)。
7.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帮助理解:你能分别举几个热传导、对流、热辐射的例子吗?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9.(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比如看太阳等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6、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7、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8、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9、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0、(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5、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6、(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它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6、(天体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7、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8、(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9、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帮助回忆:地球上怎样的线分别是经线和纬线。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3、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4、(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5、(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6、(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7、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1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六年级下册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具有一致的几何形状;
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Ⅱ 谁有六年级-科学-下册-云南省科教版六年级下册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科学-教科版的答案
答案在这,特别全,不专谢!属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Ⅲ 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实验答案
我这里有一个表格。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版有关。因为我们发权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
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实验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盘子
水变色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菜油盘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实验结论:铁生锈不仅与空气有关,还和水有关。
希望给你提供帮助!
Ⅳ 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卷答案
一、填空题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 ,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2.像 .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3.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4.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 ,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 。5.月球是地球的 ,它本身不能 ,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它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6.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 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 。7.日食和月食的发生,一定要让三者在一条 上,所以日食发生农历的,月食发生在农历的 。8.为了便于辨认,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 ,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 ,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9.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农业污水、 、 。10. 和 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二、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 )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培根2.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A. B. C. D.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A.只变成液态的糖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4.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A.回收标志 B.交通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5.1969年美国的(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A.“阿波罗”11号 B.“月球”号 C.“神舟”六号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7.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 .月全食 B .月偏食 C .月环食 D.以上的都不会出现8.下列垃圾中不可以自然分解的是…………………………………………( )A.杂草和菜叶 B.蛋壳和纸屑 C.塑料袋和可乐瓶 D.电池.空罐头9.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A.只有空气 B.只有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10.星空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常年不变,这颗恒星是………( )A.天狼星 B.大角星 C.北极星 D.织女星三、判断题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蜡烛完全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生成气体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5.水星是自转周期最短的一颗行星…………………………………………( )6.日食和月食有时会出现在同一天。………………………………………( )7.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饭有点甜是因为里面有糖。…………………………( )8.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 )9.我们喝的矿泉水里面没有微生物。…………………………………………( )10.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46/1。…………………………………………( )四、连线题1.下列材料或动作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代表什么?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 被阳光照亮的月球小圆里的几个同学 太阳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2.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镊子 盛放剩余洋葱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滴管 染色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3.把简单挖垃圾坑填埋垃圾存在的危害与代清洁填埋场的相应设计用直线相连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衬垫垃圾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 过滤液收集.过滤液处理池受污染的水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监测井五.综合能力题1.请将下列相应的时间画出月相。农历十五 农历二十二 农历二十七 农历初三 农历初八2.请你解释一下月食形成的原因并画出示意图。3.请你说说塑料袋五种重新使用的方法。4.铁生绣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因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5.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现象特点属于什么变化水结成冰蜡烛燃烧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木条折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铁生锈削铅笔6.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请在下面方框的横线上填空)请你将下面的垃圾,按以上的类别分类填到下面的方框中。(只填序号)A.玻璃 B.餐巾纸 C.菜叶 D.废旧电池 E.果皮F.塑料袋 G.冰淇淋 H.小木棍 I.日光灯管 J.渣土K.花生壳 L.纸板 M.牛奶盒 N.一次性筷子 O.破陶罐P.衣服 Q.碎砖头 R.空酒瓶 S.烂苹果 T.注射器U.锈铁丝 V.破瓷碗 W.旧轮胎答案一.填空题1.凸透镜 厚 薄2.食盐 晶体3.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4.蓝紫色 化学变化5.卫星 发光 月相 一个月6.红色 铜7.直线 初一 十五8.星座 北斗七星 北极星9.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10.减少丢弃 重新使用二.选择题1.B 2.B 3.C 4.C 5.A6.B 7.C 8.D 9.C 10.C三.判断题1.X 2.√ 3.√ 4.X 5.X6.X 7.X 8.√ 9.X 10.X四.连线题五.综合能力题1.略2.当月球运行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时,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上的光,于是就发生了月食。太阳 地球 月球3. 防尘 鞋套 放置杂物 当垃圾袋 购物袋4.见书本P385.物质的变化伴随的现象特点属于什么变化水结成冰形态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光 发热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木条折断形状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颜色改变产生沉淀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铁生锈颜色改变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削铅笔形状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6.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C E G K S A B F H L M D I T J O Q VN P R U W
Ⅳ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经验之谈
作为本学期的第一课,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有利于促进一学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即然教学的是“使用工具”,那就让学生亲身经历使用多种工具的过程,在使用中培养兴趣,在使用中掌握技能。切不可一二种工具走个过场,更不可看看插图说一说来“画梅止渴”。
1、工具的准备。要准备多种工具,对教师而言是增加了不少负担,很多老师会通知学生自带些工具,虽然减轻了教师准备的负担,但是学生要么忘记带了,要么带的不多,就那么几种常见工具。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带”+“就地取材”来解决这个材料问题。学校的劳技器材中有榔头、螺丝刀、剪刀、锯子、镊子、木工刨、卷尺、尖嘴钳等十多种工具,而且数量较多,完全能满足四人小组的使用。有了那么多可以动手操作把玩的工具,学生的上课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2、“选用什么工具好”的活动安排。此项活动,要求学生选用合适的工具将铁钉、螺丝钉、图钉从木头里取出来。螺丝钉应分一字和十字螺丝钉,而给学生小组提供的螺丝刀只有一字螺丝刀或十字螺丝刀,故意制造些麻烦,让他们更深入了解“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干活”的重要性,并在活动中,通过不同小组间的借调工具,来加强组与组之间的合作配合。对于这个活动材料的准备,平行班的第一班教学,需要老师辛苦一下,准备好各组的材料,而后续的班级,一则为了避免准备上时间紧张,二则也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我在让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取出各类钉子后,又安排了一个“选择合适工具快速而保质地将这些钉子再钉回木头里去”的活动。这样,即再一次让学生选择工具使用工具,又完成了下一个平行班的准备工作,一举两得。不过,在进行这两项活动中,有部分小组的同学为了偷懒,用榔头将螺丝钉拔出或敲入木头,教师应强调一下这种操作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有其缺点,会减少该枚螺丝钉的承重能力,在生活中实际操作应用时不可取。
总体而言,本学期的第一课还是能够较好地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技能,并为后续教学活动作好铺垫等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
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检测食物是否含有淀粉实验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教学过程】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Ⅶ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
科教版内容:微小世界:放大镜、显微镜;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宇宙:太阳系、银河系;环境和我们:垃圾、污水处理。
Ⅷ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从分析的数据来看,成绩是可喜的。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不错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命题者匠心独运,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年级参加考试人数77人,,平均分数97分,及格人数77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75人,优秀率97.4%。基本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三、具体情况分析:
(1)我会填空:全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极少数学生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该掌握的知识不理解、不背诵,导致失分。
(2)我会判断: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没有真正理解题意,就匆忙作答,导致失分。
(3)我会选择:多数学生能准确作答,少数学生在做(2)小题四选二的答案时,只选了一个,造成失分。
(4)我会回答:在回答第1题关于防止铁生锈的问题时,尽管平时进行了多次训练,但仍然有极少数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造成失分。第(2)题细胞的作用有哪些,由于考试前一天刚刚做了辅导训练,基本上没有失分。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改进措施: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