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版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教师用书 带图
新版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教师用书 带图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2 小时
我下载专了一个,但是没属有图片哦,老师讲课比如说给我们抄表格,在我下载的教师用书中显示不出来,有没有带图的教师用书啊?
麻烦大家帮我找一下
提问者:96519 - 魔法师 四级
②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经验之谈
作为本学期的第一课,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有利于促进一学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即然教学的是“使用工具”,那就让学生亲身经历使用多种工具的过程,在使用中培养兴趣,在使用中掌握技能。切不可一二种工具走个过场,更不可看看插图说一说来“画梅止渴”。
1、工具的准备。要准备多种工具,对教师而言是增加了不少负担,很多老师会通知学生自带些工具,虽然减轻了教师准备的负担,但是学生要么忘记带了,要么带的不多,就那么几种常见工具。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带”+“就地取材”来解决这个材料问题。学校的劳技器材中有榔头、螺丝刀、剪刀、锯子、镊子、木工刨、卷尺、尖嘴钳等十多种工具,而且数量较多,完全能满足四人小组的使用。有了那么多可以动手操作把玩的工具,学生的上课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2、“选用什么工具好”的活动安排。此项活动,要求学生选用合适的工具将铁钉、螺丝钉、图钉从木头里取出来。螺丝钉应分一字和十字螺丝钉,而给学生小组提供的螺丝刀只有一字螺丝刀或十字螺丝刀,故意制造些麻烦,让他们更深入了解“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干活”的重要性,并在活动中,通过不同小组间的借调工具,来加强组与组之间的合作配合。对于这个活动材料的准备,平行班的第一班教学,需要老师辛苦一下,准备好各组的材料,而后续的班级,一则为了避免准备上时间紧张,二则也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我在让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取出各类钉子后,又安排了一个“选择合适工具快速而保质地将这些钉子再钉回木头里去”的活动。这样,即再一次让学生选择工具使用工具,又完成了下一个平行班的准备工作,一举两得。不过,在进行这两项活动中,有部分小组的同学为了偷懒,用榔头将螺丝钉拔出或敲入木头,教师应强调一下这种操作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有其缺点,会减少该枚螺丝钉的承重能力,在生活中实际操作应用时不可取。
总体而言,本学期的第一课还是能够较好地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技能,并为后续教学活动作好铺垫等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
③ 谁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了“生物的进化”、“水环境污染与保护”、“宇宙探索”、“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科学的历程”5个单元,一共有17课、39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1个单元、4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还设有2个独具特色的总结性单元、5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的进化”—— 此单元包括“生命的历程”、“物竞天择”、“人类的起源”、“动物的驯化”4课书。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着环境的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发展的历史、以及驯化动物的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的查找让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论。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课时。
(2)“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此单元包括“小河的哭诉”、“污染来自哪里”、“清洁剂的‘威力’”、“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4课书。此单元围绕“水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主题,分别从污染的现状、污染的源头、污染的危害、怎样防止污染等角度并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水污染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宇宙探索”——此单元包括“太阳和太阳系”、 “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宇宙畅想曲”4课书。此单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由近及远地了解关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8课时。
(4)“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 此单元包括“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确定我们的研究主题”、“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分享我们的探究果实”4课书。此单元是全套教材的总结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四年来所经历的探究历程,梳理、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再次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的形式作为小学四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一次汇报。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4~5课时。
(5)“科学的历程”——此单元只有“科学的历程” 1课书。此课是以科技史为专题的全套教材的总结课,旨在让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初步有所了解,并对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所感悟,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此单元(课)教学大约需要1~2课时。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围绕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能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测量、查阅、统计等方法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借助数据、文字、图表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评议、友好交换意见,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的联系。
科学知识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对全套教材的复习、综合和总结,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2、在非总结性单元中,结合教学内容重点检测学生某一方面的探究能力,及时反馈。
3、利用本册教材的两个总结性单元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继续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对全套教材的科技史进行梳理和总结。
5、围绕研究课题,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④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教学方案的设计,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实验法版、讨论法等学习权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来感知物质的各种属性,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形状,用讨论的方法确定物质的内部属性,用动手操作的方法感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方法运用恰当,针对性强,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快乐的学习。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小组合作试验前讲明了实验要求,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提高了学生探究效果。也增长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节课的设计详细,思路清晰,层次性强,结构紧凑,组织有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新课程理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