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北京精华学校初中语文(林彦双、赵莹、侯倩)、高中语文(马昕、胡正伟、王丹宁)视频讲义。
自行车V型才v
⑵ 急求《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的复习资料或者讲义,电子版。邮箱[email protected]。谢啦~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说或阐明抽象事理的一种文体。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特征、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及科学原理等,向读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其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如《中国石拱桥》——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如《大自然的语言》,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
二、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知识性和科学性,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说明文的三要素
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四、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文中被说明介绍的事物。
通常根据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目的,可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事理说明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目的是说明其特征和本质。一般从文章的标题可判断。
2、事理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某种抽象事理,目的是说明其变化过程、规律。一般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绍人物传略常常采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等静物一般按空间方位的顺序安排文章。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观,按一定方位,从前后左右,上下四方,内外中心来说明事物。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背”的顺序来说明;《故宫博物院》按“前—中—后”的顺序来说明。
3、逻辑顺序
常按逻辑推理过程来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浅到深、从一般到特殊、从特点到用途等(即因果关系、层递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相关关系)。如:《看云识天气》按从现象到本质来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总分关系;《中国石拱桥》的赵州桥部分——并列关系、相关关系;《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苏州园林》——总分关系;《生物入侵者》 《被压扁的沙子》。
六、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下定义: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某种事物或者某个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说明,对内涵和外延要做到准确简要的说明。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某些方面作概括的解释,或者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
3、分类别:按一定标准,把被说明事物分门别类逐一说明。一定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不能把不同分类标准的结果混淆在一起说。作用:能够完整、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事理,使说明对象清楚明了。
4、作比较:把两个(或以上)的相关联的事物或同类事物中性质完全对立面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如《苏州园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5、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再用较为典型有代表性的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通俗易懂,清楚明了。如《中国石拱桥》。
6、列数字: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要注意确数和约数的正确应用。作用:既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如《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
7、打比方:打比方也就是记叙文中的比喻手法,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可感。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8、摹状貌:对说明对象的形象、情状、特性等进行具体描述,使生动、真切。如《看云识天气》说明云的形状,《中国石拱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千态万状。
9、引用: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文献、成语典故、谚语俗语、历史传说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来说明事物事理,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使说明生动。如《中国石拱桥》《说“屏”》。
10、画图表:用表格、示意图、图片、照片等作为辅助手段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七、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事物说明文用总分式(包括:总——分 分——总 总——分——总)和事理说明文用递进式与并列式两种。
八、说明的语言
1、准确性:在说明文中一般使用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就具有准确性。
2、形象生动性:在说明文中一般使用摹状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就具有形象生动性。
⑶ 鲁迅先生十篇回忆性散文分别是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
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
2、《狗·猫·鼠》
《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3、《父亲的病》
文章重点回忆了鲁迅儿时“名医”为人们(包括他的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在乎的只有那些身外之物。
为了钱,他们竟然对已经死去的人开高达200大洋的医药方,还说这只是小病,马上就会好的!就这样,他们果然治死了很多人包括鲁迅父亲。
4、《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文章是讲述鲁迅先生与“阿长”的故事。“阿长”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
5、《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文章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去求学的经过。
6、《二十四孝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7、《藤野先生》
本文着力刻画了作者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的形象。人物描写从外貌、语言、动作人手,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写作顺序上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时间上,全文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8、《五猖会》
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9、《范爱农》
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10、《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⑷ 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思品...
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参考信息:
数学:
1.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
2.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巧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由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物理:
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重在理解不是死记硬背),对课本上的试验要重看一遍,要理解,要完整,就是把书上的试验都填全就行了,这是考试的重点。物理学分声学,光学,电学,热学,力学。就这几部分。
1.声学的重点是原理:音色,音调和响度等;
2.光学的重点是光的性质:反射,折射,平面镜原理,透镜成像(重点)和应用。
3.电学主要是电流,电压,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性质,电功率,电功,焦耳定律,电磁的性质,现象,试验,单位换算(这里会出大量的题,是重点),公式要熟,变形公式用的要快。
4.热学主要是物态变化,热力学公式的应用;给你补充一个书上没有但考试考的公式:Q=mq,这是固体热量的计算公式。Q是热量,m是质量,q是热值
5.力学比较多: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功,功率,能量转化等)主要把公式,导出公式,公式间的互化等掌握住,实验方法和结论。
化学:
1.要熟练掌握1-20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正确书写化学式和方程式,熟记各种药品的俗称,颜色,气味。要熟练质量分数的计算,这是重点,初中的化学计算只有这一个,所以必需要会。各种气体的制取,收集都是重点,还要多做习题掌握题型。
2.常用物质的化学式
生石灰:CaO 熟石灰,石灰水,消石灰 Ca(OH)2 铜绿,孔雀石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纯碱、苏打:Na2CO3
双氧水:H2O2 明矾:KAl(SO4)2•12H2O
干冰:固态CO2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混合 NaOH, CaO
食盐:NaCl 小苏打:NaHCO3
苛性钠、烧碱、火碱:NaOH 沼气:CH4
大苏打、海波 硫代硫酸钠 Na2S2O3•5H2O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 CaCO3 醋酸:CH3COOH
3.化学实验中常出现的描述
NH3 17 氨气 无色刺激性气体 HCl 36.5 盐酸 无色挥发性酸
CuSO4 160 硫酸铜 白色固体/蓝色溶液 H2SO4 98 硫酸 无色腐蚀性酸
BaSO4 233 硫酸钡 白色(固体)沉淀 FeSO4 152 硫酸亚铁 淡绿色溶液(晶体)
ZnSO4 161 硫酸锌 白色(无色)晶体 NaOH 40 氢氧化钠 无色腐蚀性碱溶液
KOH 56 氢氧化钾 无色腐蚀性碱溶液 Mg(OH)2 58 氢氧化镁 白色(固体)沉淀
Ba(OH)2 171 氢氧化钡 无色溶液 H2O2 34 过氧化氢 无色液体
FeO 72 氧化亚铁 黑色固体 Fe2O3 160 氧化铁 红色固体粉末
MnO2 78 二氧化锰 黑色固体粉末 FeCl3 162.5 氯化铁 淡黄色溶液
FeCl2 127 氯化亚铁 浅绿色溶液 CuO 80 氧化铜 黑色固体粉末
CaO 56 氧化钙 白色固体 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 绿色固体粉未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
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
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 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
“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