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六年级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这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第二单元的一堂实验课.本课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后部分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课前我让学生带齐了塑料杯、沙子、豆子、筷子和筛子。另外我还给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白糖、燃烧匙、火柴蜡烛等材料。下面是我和学生一起进入混合沙和豆子探究实验活动的课堂实录。师:同学们,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菜混合,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会发生变化吗?请把各自带来的沙、豆子倒在白纸上,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沙和豆子的特征。生:沙细杂质少、粉末状、颗粒状都有,豆子圆圆的、黄色的表皮光溜溜的。生:每粒沙、每粒豆的形状大小不尽相同。师:请问你们在观察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能介绍一下吗? 生:眼睛看、手去摸。师:猜一猜混合后的沙豆子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把杯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搅拌,然后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检查沙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师:请介绍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和分离沙和豆所看到的不同现象。 生:我们看到沙子粘到豆子上,豆子好象变了一点颜色。生:我们组发现沙、豆子搅拌分离后沙还是原来的沙,但豆子的表皮有褶皱、表皮不光滑了。生:发现搅拌后的豆子表皮破裂了,表皮颜色也变浅了。师: 变化是通过实验后比较出来的,与原来的样本进行对照,可以看出混合后沙、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但他们的特征和性质没有变化,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判断——实验——总结的方法发现沙和豆这两种物质,混合后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师: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说。生:例如一根铁丝的变化、一张纸的变化、一杯水的变化、一只蜡烛的变化。生: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的字迹。生:路上的积水变成水蒸气、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等师:是的,大家联系了前一堂课的知识说出了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去判断。分析与思考:这节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按照判断——实验——发现——总结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体念的空间,去进行探究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看到了极个别组的学生在搅拌沙、豆子时动作不到位;有的沙、豆混合太少;有的搅拌的时间也不够。我发现后让学生停下,边听讲解边观察老师的演示搅拌步骤,这样学生不但领会了实验过程,而且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这一堂课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课堂上,老师要心中有人,目中有人,心中想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状态,眼中观察的应该是学生的反映,自己所做的应该是,让学生的眼睛里流露出内心的满足和微笑。这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厚,达到了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现象,养成他们细心观察良好习惯的目的。
Ⅱ 六年级科学:物质只要发生颜色变化,就说明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吧!颜色变化是由于吸收波长改变的
比如说我最熟悉的金颗粒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不同半径的纳米金颗粒,颜色就不一样,是由不同的纳米金吸收波长导致的
Ⅲ 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课件
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准备:记录纸、火柴、蜡烛、一把小铁勺、白糖(用来加热白糖)搅拌棒、一杯清水(用来验证炭化的白糖已不是白糖)、一张纸、沙、豆子、筛子(观察沙和豆子的混合)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活动一:压扁纸杯(形状变化)
活动二:撕纸(大小变化)
活动三:倒开水(形态变化)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由旧知过渡到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
(一)、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1)观察沙子和豆子
师:请从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放在白纸上,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沙和豆的特点,并作好记录.(生活动)
(2)猜测: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
(3)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进行搅拌)
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呢?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4)分离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豆沙混合现象,根据他们的经验,能判断出不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观察、区别、猜测、实验,论证,一是对物理变化的本质有了感性的认识,二是体现了科学注重事实,严密论证的特点,旨在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并掌握科学课堂上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每组一包白糖,展开放桌上用各种感官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
(3)讲解并示范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
(4)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学生汇报,师板书:
(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师:这种新的物质还是糖吗?生:是 生:不是
师:我们都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只要我们将黑色固体放到水搅拌看能否溶解,就知道它是不是糖.(学生活动)
师:黑色固体溶解了吗?
生:没有
师:说明了什么?(黑色固体不是糖)
师: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感知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现象.而教师放手让学生亲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观察,动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师讲述: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师:而像弯曲铜丝,撕碎纸片,混合豆沙,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没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师:你们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师: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玻璃打破,铁器生锈,木柴燃烧,湿衣服晾干,米饭滴碘酒)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加强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以及对生活中复杂科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课外延深
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1、把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把蜡烛变成蜡烛油与蜡烛油燃烧变成气体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板书: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Ⅳ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手抄报 要急 急!!!!!!!!!!!!!!!!!!!!!!!!!!!!!!!!!!!!!!!!!!!!!
物质变化就是说物质的形态或者种类发生了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内理变化是容说物质的种类不变,只是形态变了,比如说,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只不过一个是固态的水,一个是液态的,还有一个是气态的,但他们的分子都是水分子。
化学变化是说物质的种类有变化,即生成了新的物质。比如说,汽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他从汽油分子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前后对比,显然是发生了物质种类上的变化,因为汽油,二氧化碳和水显然不是一样东西。
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温度变化、ph变化,他们都既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有可能是化学变化,或者两者都是
状态改变只是物理变化。铁熔化成铁水是一种典型的物理变化,因为铁还是铁,物质种类没变,只是从固态的变成液态的了。
Ⅳ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一个筛网。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
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物质的变化
(一)出示沙和豆子
1、师:只给你沙和豆子,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生:混合)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生:把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做个比较)
师:所以能否将给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
师:那我们在混合前分别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好吗?
师: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
师:能有办法看得更清楚些吗?(用筛网分离观察)
2、师评价,学习“记录表”
(二)出示蜡烛和白糖
1、师:蜡烛和白糖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呢?(生:加热)
2、师:你能学习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说说如何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吗?
(生:先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预测白糖加热的变化,再给白糖进行加热,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和加热结束后的变化。)
3、师:白糖加热比较危险,老师在这儿要给大家个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请学生阅读)。
4、师:不要忘了在实验操作中做好记录(出示“记录表”)
(三)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
1、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依次领取)。
2、观察物质前后的变化,做好记录。
活动一:沙和豆子混合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混合前
预测
混合后的变化
沙
豆子
活动二: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四)反馈实验记录,交流讨论
1、沙和豆子混合与白糖加热的变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没有?(沙和豆子混合没有明显变化,而白糖加热变化明显)
2、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物质。
而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沙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板书:不产生新物质
3、判断:看图,说说这些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它们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师: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加热白糖等
2、其实,在加热白糖中,还有一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你留意了吗?(学生举例,并说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蜡烛燃烧了,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慢慢变短。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却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3、你还能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Ⅵ 比较铁和铁锈,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就是六年级下的物质的变化
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铁是单质,而铁锈是铁氧化后产生的,成分比较复杂,是混合物
普通回钢铁制品在潮答湿的空气中,渐渐变色,并在表面生成一种红褐色的物质,这种现象叫做钢铁的生锈.其实质是铁和空气中所氧气、水蒸气等起作用,生成铁的多种氧化物的水合物.铁锈的成分比较复杂,通常简略用Fe2O3·xH2O表示.铁锈是一种松脆多孔的物质.
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物质变化后有新物质产生吗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内容。
关于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现象及特点、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从学生认识的角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生成的具体新物质,但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现象出发,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本课有二部分,分别是“把豆子和沙混合” “用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 。两个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的判断。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科学。
Ⅷ 小学六年级科学《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小节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和沙的分离、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学情分析 “物质的变化”这节课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并理解初三化学的知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预测—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喜欢科学,尊重事实,愿意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等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Ⅸ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内容。
本课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子和沙子的混合和分离、给白糖加热的变化,以及加热过程中蜡烛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样重要。
这节课中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生成的具体新物质,但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现象出发,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本课主要有两个实验,分别是“把豆子和沙混合”“给白糖充分加热”。两个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的判断。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感受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也出现两极分化倾向: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而少数学困生由于对科学学习认识偏颇,认为科学学科不重要,造成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产生倦怠情绪,因而导致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混合、分离沙和豆子,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了解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会发生物理变化。
(二)学会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三)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次性杯子、豆子、沙、筛子、白纸、筷子、金属勺、白糖、蜡烛、火柴、盘子、玻璃片。(每组物品各一件)
教师准备:白纸、铁丝、火柴。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可能都留心观察过身边的世界,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
1.出示铁丝反复弯曲
比如说:大家看这是一根普通的铁丝,大注意看这跟铁丝有变化吗?(教师弯折铁丝)?学生回答。可是不管我怎么弯曲,它还是(铁丝),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没有)只是改变了铁丝的——形状!
2.出示一张白纸,先撕后烧
师:再看,一张白纸,把它撕开,(举半张纸问)这还是纸吗?(是)跟原来相比,只是什么改变了?(大小!)现在老师把这张纸点燃,(演示)纸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它燃烧的部分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灰烬!)
3.揭示、板书课题
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质变化真多,大家想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这节课老师就与你们一块儿探究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
(二)沙和豆的实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手里这几种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项探究活动,那就是把沙和豆子这两种物质混合,看沙和豆子会发生变化吗?(板书:混合沙和豆子)如果要看有没有变化,那就要有(比较),比较什么呢?(先观察混合前沙和豆的样子,再观察混合后沙和豆子的样子。)
1.观察沙子和豆子
师:(教师演示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后请学生从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子分别放在白纸上。)首先请同学们将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倒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小组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用文字记录下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前观察到的沙和豆子的情况。)
2.猜测:如果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会发生变化吗?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会或不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进行实验。
3.实验一:混合沙和豆子:
师:让我们把用于观察的沙和豆子继续留在白纸上,将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用筷子充分搅拌。(学生分组实验)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沙发生变化了吗?(没有)豆子呢?(也没有变化)
4.实验二:分离混合物:
师:既然大家都发现了沙和豆子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为了更进一步的观察清楚现在的豆子和沙子与实验前的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豆和沙的混合物再分离开。我们用什么分离呢?(筛网)现在大家用分离开的豆子和沙子与原来的豆子和沙子进行一下比较,看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5.小组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并汇报。
小结:混合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变化(比如搅拌掉落的碎屑,颜色的沾染)但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
师: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没有)(板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也就是说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同样重要。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个给白糖加热的实验,看白糖有变化吗?(板书:给白糖加热)
(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实验
师问:在动手实验前,我们应该先做什么?(进行观察和预测)
1.观察白糖的特点,预测加热后的变化,填写记录单。(每组用药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白纸上,从白糖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方面仔细观察白糖的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中。)
2.预测:如果现在我们要用金属汤匙给白糖加热,大家预测白糖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老师发给的记录表中。
3.学生汇报(观察和预测的结果)。
4.教师讲解并演示给白糖加热的方法:
给白糖加热的方法: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仔细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当持续加热到不再有变化时,停止加热,熄灭蜡烛,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进行演示和补充,一起总结出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演示点燃蜡烛,蜡烛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哪部分温度最高?(提示用蜡烛的外焰加热。)再出示金属汤匙要求手握在金属汤匙柄的顶端,以免手烫着。然后用药匙取少量白糖倒入金属汤匙,慢慢移到蜡烛外焰加热。观察时眼睛不能凑太近以免伤着眼睛,因为加热过程中可能会有气泡冒出。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不能用手去摸加热的部分。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
白糖的点滴变化很重要。
5.进行实验
师:给白糖加热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开始我们的实验吧!分组实验:学生分工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分小组引导)
6.学生分组交流、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进行汇报:
白糖加热过程中的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深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如果学生提到: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如果放在内焰或焰心加热,勺子底部会产生黑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教师不做过深解释,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先研究研究。)
7.小结:白糖加热的变化
⑴白糖加热,会慢慢变成液体的糖
⑵当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来的黑色物质还是糖吗?(不是)
它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碳
⑶说明了什么?(生举手)
生: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了新的物质)。
(四)对比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总结概念: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我们做的这两个实验都是关于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一说,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一个产生了新物质,一个没有产生新物质。
师: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做的这两个实验都是什么变化啊?生回答。
2.找区别:大家说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有没有
新物质的产生。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
(五)拓展延伸
1.有些物质变化,既有物理变化又伴随之化学变化。
师:同学们,白糖充分加热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那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一直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吗?还有其他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