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语文老师应该读哪些书
现当来代文学类(老本行):《与鲁源迅相遇》(钱理群),《中国当代文学史》、《1958:百花时代》、《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洪子诚),《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陈晓明),《抗争宿命之路》、《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李杨),《倾斜的文学场》(邵燕君);顺便加上文化研究的部分:《隐形书写》、《电影理论与批评》(戴锦华)都可以。
⑵ 高中语文教学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整体感知,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简单地说,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阅读规律。
本文所指的“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它是“深入局部”的先决条件,是揣摩语言的基础,是进行其它一切学习的前提。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整体感知”存在的误区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之后,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通过对文本精巧的处理,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课文主线的把握能力。但对怎样立足教材,进行有效地整体感知,很多老师很迷茫,无从下手,具体表现在:
1、匆忙研读,浅尝辄止
有的教师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才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果,学生所说的只是些枝节、琐碎的东西,所提的问题比较肤浅,对主要内容的感知也比较片面。
2、注重内容,忽视形式
很多教师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往往只注重课文内容,而忽视了言语形式。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3、放任自流,缺乏指导
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来整体感知,由于教师缺乏方法的指导,学习的提示,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不得要领。
二、整体感知的要义
1、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出者,是阅读的主体
基于这一认识,整体感知必须以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为前提,教师的作用在于调控目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2、整体感知强调阅读的整体性
这里的“整体”大体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对课文有一个认知的整体;二是指阅读时要着眼于主干,对课文能“观其大略”;三是能够整合课文,把比较多的内容综合起来,对几种事物、几个部分、几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综合关照能力。
3、整体感知不适合所有课文
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视具体情况而定。王荣生先生指出:“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策略
笔者认为,“整体感知”并不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师引导的。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环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材料内容和形式),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一)、把握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应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初读阶段,必须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语言,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但是,由于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是零散的,缺乏条理的,所以,阅读后必须要归纳、整理、概括、提炼,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优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1、抓基本要素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本的主要内容。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武松打虎》
师:课文预习过了吧,谁能根据课题,用一句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了一只老虎。
师:打虎之前,武松在干什么?
生:武松在酒馆里喝了十五碗酒。
师:武松又是怎么打死老虎的?
生: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老虎。
师:用拳头打死的,我们可以用这个词语:赤手空拳。谁能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完整?
这篇课文很长,让学生根据课题,用一句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一篇冗长的文章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了饮酒、上冈、打虎、下冈几个主要片段,使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4、抓关键词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关键词不可忽视。课文中的有些关键句往往对课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整体推进。
5、抓人物关系
有些写人的文章,只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天上偷来的火种》是新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取材于希腊神话。课文中出现了“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海格立斯”这几位神的名字,这些名字不仅难读,而且学生也不了解。但是,教学时,如果我们能理清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就掌握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来整体感知并概括交流。(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文中出现了哪几位神?边交流边板书,并追问学生: 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海格立斯?(通过交流或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对人物有个初步了解)(2)课文按偷取火种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四个部分,他们分别可概括哪四个部分?(板书:无火——偷火——受罚——获救)(3)根据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时,通过预习交流,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人物的行为表现已经清楚了,通过这个活动,既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情节,又自然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二)、把握结构思路
1、探寻文本思路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思路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能组织学生探寻思路,穿成网络,连成提纲,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了解结构布局
结构布局是解决文本“言之有序”的问题,在实施整体感知时,也可以抓住文本结构布局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三)、把握情感因素
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时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以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1、奠定情感基调
不同的课文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作为教师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2、理清情感层次
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理清情感层次,让学生整体感知情感的变化,有助于学生正确体验、感悟、理解。教学时,唯有理清了这条情感线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晏子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
综上所述,“整体感知”是“深入局部”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们要在“教”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整体感知”,然后以感知的收获指导进一步的学习,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效率。
⑶ 高中语文老师可以看的语文教学书籍有哪些
教师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职业知识或理论会随着时代而更新,因此阅读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推荐的书目,不应该仅限于教师个人的喜好,而应该是能科学有序地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阅读书目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高中语文、老师。所以应涵盖教育、文学、高考、其他四个方面。简单说,语文老师既要读本专业的书,也要博览群书。博览群书,因人而异,喜欢什么就读什么;专业类的书应该具有共性。
第一、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良好的课堂秩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但很多老师由于处理不当,课堂昏昏沉沉,许多学生心游物外,甚至与教师在课堂上起冲突。这样的课堂观感差,更遑论学习效率。在这方面有障碍的老师们可以读海姆·G·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安奈特·布鲁肖的《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作为班主任,还离不开班主任工作艺术方面的书籍,比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第二、高中教学是围绕高考展开,无论你教高中哪个年级,都应该对高考的命题走向、知识点、试题特点有清晰的把握。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考试大纲与课程大纲不完全对应,单纯讲解课本不足以应付高考,所以应该在工作前两年,通过做题、看参考书,研究高考的知识脉络,尽快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此类书籍,市面上很多,比如《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各种版本的《语文知识手册》等。
了解高考的十八类专题、专题下细碎的分类及相关题型解题思路。这能够让我们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前挂后连,更系统,也更有针对性地将课本与高考有效地衔接。
对知识点的掌握只是老师的最低要求。找到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不是语文老师的终极目的。很多老师陷入误区,将语文教学理科化,套公式,背模板,失去了审美性的语文课堂必定是缺乏生命力的,所以更高的要求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上——提高研读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设计出简明、高效、实用、雅致的教学设计。
推荐书目:余映潮的《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语文教学》;还有针对某种特定文体教学设计的书籍:王荣生的《写作教学教什么》、《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等。这些语文泰斗级别的书,有理论的高度,有案例的分析,讲解得透彻,可操纵性强,能够迅速指导教学设计。
为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可读钱理群孙绍振合著的《解读语文》等,孙绍振的《审美、审丑与审智:百年散文理论探微与经典重读》。
以上书目是从宏观层面给予教师方法论的指导,还有在微观层面的教案合集,对年轻老师来说很有帮助,比如《鼎尖教学设计》,里面包含全套的教案、练习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书不必逐页翻看,但手头得备着,在备课查阅资料时,用得上。比如大学时的课本:《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各类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唐诗宋词鉴赏词典》《说文解字》等。
有些书体现了语文老师对教学有独到见解,虽没有教学名家那样的高度的理论和完备的体系,却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出的一套匠心独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史金霞的《不拘一格教语文》、夏昆的《教师里的电影院》、熊芳芳的《高考微作文》等。
第三,就是闲暇时间读的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书籍,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哲学、史学、美学、逻辑等或者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其他类书籍。
以上推荐书目,未必全面,但可以作为参考。总之,不提倡语文老师读书信手拈来,而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充实完善自己。
⑷ 高中语文老师应该读哪些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
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01
年版。
02.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03.
《静悄悄的革命
:
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
(
日
)
佐滕
学,长春出版社,
2003
年版。
04.
《素质教育在美国》
,
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02.
《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版。
03.
《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
·
费鲁奇,海南出版社,
2002
年
版。
04.
《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年版。
05.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版。
06.
《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4
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
上、下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
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0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
版社,
2002
年版。
0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04.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05.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06.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07.
《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
《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9
年版。
02.
《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6
年
5
月出版。
03.
《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
社,
2006
年
6
月出版。
0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
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出版。
05.
《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彭小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
年
3
月出版。
06.
《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李颖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6
月
出版
0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
蔡高才
,
袁光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
年版。
08.
《教学技能应用指导》,李冲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版。
09.
《教育实习全程解说》
(
师范院校学生读本
)
,朱绍禹,山西教育出
版社,
2005
年版。
语文教学案例基础
0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李山林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6
年版。
02.
《走进课堂
——
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王荣生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6
年版。
03.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版。
04.
《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05.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版。
06.
《听韩军老师讲课》,韩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版。
⑸ 高中语文名师有哪些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05.《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彭小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06.《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李颖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0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蔡高才,袁光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8.《教学技能应用指导》,李冲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9.《教育实习全程解说》(师范院校学生读本),朱绍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教学案例基础
0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李山林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2.《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王荣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4.《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05.《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6.《听韩军老师讲课》,韩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07.《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8.《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郭初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9.《听郑桂华老师讲课》,郑桂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12.《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⑹ 高中语文老师应该读哪些书
高中语文老师应该读的书有很多,就比如说《语文教学法》,《语文法则》,这两本书是比较好的语文教材,特别是语文老师非常适合去读,可以学到很多的教学知识和技巧,这两本书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