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2011天津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古诗考察篇目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 文言诗文重点【默写+阅读】篇目:
1、 爱莲说(六上)★☆
⑴作者:周敦颐(宋),哲学家。选自:《周元公集》。
⑵题材:散文。手法:托物言志,以莲喻人。
⑶中心主题: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⑷默写重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七上)★★
⑴作者:孟子(战国),政治家、思想家。选自:《孟子》。
⑵题材:议论文。手法:采用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
⑶中心主题: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⑷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默写重点: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卖油翁(七上)★☆
⑴作者:欧阳修(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⑵题材:哲理短文。手法: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中心主题: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4、 核舟记(七上)★★★
⑴作者:魏学洢(明)选自:涨潮(清)编辑的《虞初新志》。
⑵题材:说明文。手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以空间为顺序。
⑶中心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5、 黔之驴(七下)★☆
⑴作者: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
⑵题材:寓言故事。手法: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⑶中心主题:有些东西尽管貌似强大,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战胜它。
⑷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⑸默写重点: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 狼(七下)★★★
⑴作者:蒲松龄(清)选自:《聊斋志异》。
⑵题材:短篇小说。手法:生动、细致刻画。动作、神态描写十分传神。
⑶中心主题: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 曹刿论战(八上)★★☆
⑴选自:左丘明(春秋)所作的《左传》。
⑵题材:写史文。手法:以齐鲁长勺之战为线索,写鲁庄公的“鄙”,突出曹刿的“远谋”。
⑶中心主题: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8、 孔孟论学(八下)★☆
⑴前四则,作者:孔子选自:《孔子》。后两则,作者:孟子选自:《孟子》。
⑵题材:孔、孟子及其弟子言行。
⑶中心主题:
①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有利于学习。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③学习应该不懂就问,包括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和问之间的关系)
④劝人自强不息。将成而止,前功尽弃,始为而进,终将成功,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
⑤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还要专心致志。
⑥不能迷信书本,要汲取书中的精华。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9、 岳阳楼记(九上)★★★★
⑴作者:范仲淹(宋)选自:《范文正公集》。
⑵题材:写景,议论文。手法: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以此过渡到议论。
⑶中心主题: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⑷默写重点: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 醉翁亭记(九上)★★★★
⑴作者:欧阳修(宋),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⑵题材:写景,议论文。手法:以“乐”字贯穿全文。对仗句、判断句。
⑶中心主题:表现自己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⑷默写重点: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⑤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 桃花源记(九下)★★★★
⑴作者:陶渊明(晋)选自:《陶渊明集》。
⑵题材:小记。手法: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
⑶中心主题: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⑷演化成语: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黄发垂髫
12、 捕蛇者说(九下)★★★★
⑴作者: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
⑵题材:记事、议论文。手法: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
⑶中心主题: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⑷默写重点: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二、 文言诗文重点【默写+赏析】篇目:
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六上)
⑴作者:孟浩然(唐)选自:《梦囊阳集》。
⑵题材:干谒诗。手法: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好人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以咏洞庭湖来表达自己出仕的愿望。
⑶中心主题: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的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⑷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⑸词义:
①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②太清:天空。
③济:渡河。
④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⑤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⑥徒:白白的。
⑦坐观:坐视、旁观。
2、 望岳(六上)
⑴作者:杜甫(唐)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一。
⑵题材:五言古诗。手法: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
⑶中心主题: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⑷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⑸词义:
①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青:山色。未了:不尽。
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④荡胸:胸中荡气回肠。
⑤决眦: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⑥会当:古人口语,终要,一定要。
3、 饮湖上初晴后雨(六上)
⑴作者:苏轼(宋),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⑵题材:写景状物诗。手法: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
⑶中心主题:赞颂西湖之美。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⑷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⑸词义:
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显得美。
④空蒙(与“蒙”通用):细雨迷芒的样子。
4、 黄鹤楼(六下)
⑴作者:崔颢(唐)选自:《崔颢集》。
⑵题材:思乡诗(唐人七律之首)。手法:运用双声词,双声词组,叠韵词组。
⑶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⑷词义:
①历历:分明可数。
②乡关:故乡。
5、山居秋暝(六下)
⑴作者:王维(唐)选自:《王右丞集》。
⑵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⑶名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⑷中心主题: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⑸词义:
①暝:夜,这里指傍晚。
②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③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
④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⑤空山:幽静的山。
6、送友人(六上)
⑴作者:李白(唐),诗仙。题材:送别诗。
⑵名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⑶中心主题:表达诗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⑷词义:
①白水:明净的水。
②为别:分别。
③征:征途,远行。
④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⑤萧萧:马鸣声。
⑥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7、登高(七上)
⑴作者:杜甫(唐)选自:《杜工部集》。
⑵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中心主题:诗人对病困潦倒生活的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悲愤,又暗含了忧国伤时的情绪。
⑷手法:写景雄浑开阔,抒情沉郁悲凉,情景交融。“古今七言律第一”。秋天重阳节。
⑸词义:
①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②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③萧萧:风吹落的响声。
④万里:指远离故乡。
⑤长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⑥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⑦潦倒:哀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上)
⑴作者:刘禹锡(唐)选自:《刘禹锡集》。
⑵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⑶词义:
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③烂柯人:指王质。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9、题破山寺后禅院(七上)
⑴作者:常建(唐)选自:《全唐诗》。
⑵名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⑶中心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静隐逸的思想。
⑷词义: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②禅房:僧人的房舍。
③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④清晨:早晨的雾。
10、江城子•密州出猎(七下)
⑴作者:苏轼(宋),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东坡乐府》。
⑵中心主题:表现了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⑶词义:
①聊:姑且。
②狂:豪情。左牵黄:左手牵黄狗。右擎苍:右臂举着苍鹰。古人打猎时用狗和鹰来捕捉猎物。
③锦帽:头戴锦蒙帽。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④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⑤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指。
⑥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
11、如梦令(七下)
⑴作者:李清照(宋)
⑵词义:
①疏:疏放疏狂,形容雨下得很大。
②卷帘人:正在卷动帘子的侍女。
③绿肥红瘦:海棠花丛中一是绿的见多,红的见少了。形容海棠花被风雨打下了不少。
12、一剪梅(七下)
⑴作者:李清照(宋)
⑵词义:
①裳:古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13、 诉衷情(八上)
⑴作者:陆游(宋)选自:《放翁词》。
⑵中心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⑶词义:
①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②胡:此指金兵。
③天山:此指抗金前线。
1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上)
⑴作者:辛弃疾(宋)
⑵中心主题:词人报国壮志难酬,只有无限感慨和悲愤。
⑶词义:
①沙场:战场。
②的卢:一种性烈的快马。
③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④天下事:此特指恢复中原之事。
15、 青玉案•元夕(八上)
⑴作者:辛弃疾(宋)
⑵中心主题:抒发了作者自甘寂寞、不慕繁荣的孤高情怀。
⑶词义:
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玉壶:比喻明月。
⑥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⑦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⑧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⑨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6、 天净沙•秋(九上)
⑴作者:白朴(元)选自:《天籁集》。
⑵中心主题: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⑶词义:
①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17、 天净沙•秋思(九上)
⑴作者:马致远(元)选自:《东篱乐府》。
⑵中心主题:游子思乡之情。
⑶词义:
①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②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特指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⑷文学常识:此篇后被称为“秋思之祖”。
三、 文言诗文【只默写】篇目:
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2、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3、 凉州词 【唐】王翰
4、 书愤 【宋】陆游
5、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6、 观书有感 【宋】朱熹
7、 观猎 【唐】王维
8、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四、 文言诗文重点【其余默写】篇目归纳:
1、 爱莲说 【宋】周敦颐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孟子
3、 卖油翁 【宋】欧阳修
4、 核舟记 【宋】魏学洢
5、 黔之驴 【唐】柳宗元
6、 狼 【清】蒲松龄
7、 曹刿论战 【春秋】左丘明 《左传》
8、 孔孟论学 【战国】孟子 【春秋】孔子
9、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10、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11、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12、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㈡ 天津市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求!
《孔子来语录》、孟子《鱼我源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㈢ 天津初中必背古诗文篇目
天津的这么少呀
长春的老多了
背《初中必背古诗词500首》
你们好轻松
㈣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值的判定及答题套路有哪些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
、(15分)[文言文阅读]
8~12,单选
四、(21分)
13题,文言文翻译,8分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㈤ 下载2017年天津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和古诗
难道一定要写出作文六要素就算是好作文了吗?难道一定要按照那些千专年万年不变的定律才能写出好作文属吗?苦恼的我从此以后对于作文除了恐惧和厌烦再无任何感觉。
突然,有一天,有一种力量震撼了我,有一种魔力吸引了我,有一位老师感动了我。那天,窗外的天空阴沉且灰暗,妈妈给我了一张听课证,让我去上作文课,说实话,我不想去,一想起来除了学校的作文要写还有这个补习班的作文,我就心烦意乱,可是妈妈劝我,不尝试怎么会知道不合适?不努力怎么会知道不成功?人生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后又
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作文这道厚重深沉的门口,是文带领着我走入了那片神奇的天地,我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领悟到了学习的魅力,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一听到作文就会痛不欲生的小姑娘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在这片文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直到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作文!我要用快乐的心让你变得五彩斑斓。
㈥ 天津在文言文翻译
天即天子,津即码头,合起来就是皇帝的码头,意思明确需要译什么?
㈦ 谁知道天津高考语文必背的篇目,包括文言文和古诗最好针对17年高考,该高三了准备在家提前背背,谢谢了
背诵篇目建议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P32.兰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赋——苏轼P22必修(二)1.氓——《诗经》P212.离骚——屈原P243.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P334.短歌行——曹操P33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P34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P36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战国策》P38必修(三)1.蜀道难——李白P452.秋兴八首(其一)——杜甫P47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P474.登高——杜甫P485.锦瑟——李商隐P526.马嵬(其二)——李商隐P527.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558.劝学——《荀子》P57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宜P59必修(四)1.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P41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P42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P43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44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P45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P46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P48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P48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P69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P25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P293.陈情表——李密P36确切的说和会考试范围一模一样还有就是楼上写的有很多都是我们没学过的(我是天津高三的)不知道是那个考纲上写的篇目
㈧ 天津市历届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06年的 http://hi..com/%EA%CC%C8%F4%C4%FE/blog/item/b3da6a171fdfe94221a4e94c.html09年的 http://hi..com/%D5%C5%C3%F7%BE%B21995/blog/item/4c961d301eca7090a8018ec3.html08年的 http://..com/question/74871870.html
㈨ 纪昌学射(文言文阅读) 初一下册语文天津市塘沽区单元卷,课外文言文阅读:纪昌学射。分8个问题。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偃卧其妻之机下 偃:yǎn
昌以牦悬虱于牖 牖:yǒu
尔先学不瞬 瞬:shùn
飞卫高蹈拊膺曰 拊:fǔ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以目承牵挺 承:提。
(2)尔先学不瞬 瞬:眨眼。
(3)亚学视而后可 亚:次;再。
(4)视微如著 著:明显。即言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
(5)以睹余物 睹:看。
(6)飞卫高蹈拊膺 膺:胸膛。
3.译句子
(1)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成牵挺。
答: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牵挺,练习不眨眼睛。
(2)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答: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4.飞为告诉纪昌学射箭最重要的亮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5.纪昌为学射箭,他用什么方法练自己的眼力?
答: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牵挺;面向南朝远远地看着虱子,并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
6.当纪昌学成后,他的眼力达到什么程度?(用原文回答)
答:“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7.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
8.请你将《纪昌学射》与《伤仲永》联系起来谈谈你的看法。
答: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应材施教,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本文阐述了无论学什么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从学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训练的道理;同时说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名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好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是我的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O(∩_∩)O谢谢
㈩ 天津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