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发布时间:2020-12-26 12:42:25

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2009年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
数 学 试 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整洁分 总分 复核人
得分
本试卷整洁分2分,请同学们书写工整,注意保持卷面整洁。
得分 一、计算(23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4800÷240= 25×12= 16.5÷10%= + = 1- + =
1.02-0.43= 14÷ = 0.3²= × = ×2÷ ×2=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9分)
÷[( - )× ] 15.28-3.99-9.01 × - ÷4

3.解方程(9分)
6×1.5+0.4x=17 4∶ = x∶ x- x =

得分 二、判断(5分)
1.把自己的拳头放在装满水的面盆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大于1毫升,小于1升。…( )
2.把8克盐放在200克水中,制成的盐水含盐4%。 ………………………………( )
3.一条路,甲行完要36分,乙行完要24分,甲乙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3∶2。…( )
4.在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是这个长方形面
积的一半。 …………………………………………………………………………( )
5甲数是乙数的一半,那么,甲数和乙数成正比例关系。 ………( )
得分 三、选择(5分)
1.钟面上的时刻是1∶20,这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是( )。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D 平角
2.李敏6月份的零花钱中5元和1元的张数相同,李敏这个月的零花钱可能是( )元。
A 48 B 38 C 28 D 16
3.一根钢管,截去了 ,还剩下 米,截去的和剩下的相比,( )。
A 截去的长 B 截去的短 C 一样长 D 无法比较
4.因为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相等,所以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
A 2倍 B 4倍 C D
5.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下图),用条形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的关系应该是( )。

A B C D

得分 四、操作(10分)



得分 五、填空(20分)

1.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833000吨,这个数读作( )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2468.195万吨,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万吨。
2.小林体重50千克,小华体重40千克。小林比小华重( )%,小华比小林轻( )%。
3.将37.2%、 、0.28、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4.已知4a=5b(a、b不为0),那么a∶b=( )∶( )。如果a=1.6,则b=( )。
5.☆◇□◎☆◇□◎☆◇□◎……,照这样排下去,第20个图形是( ),在前101个图形中,☆有( )个。
6.NBA球员姚明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19投11中,下半场21投14中。这场比赛中姚明投篮的命中率是( )。
7.鞋的尺码通常用“码”或“厘米”做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b=2a-10 (b表示码数,a表示厘米数)。小明今年的脚长为23厘米,他要穿( )码的鞋;等小明要穿40码鞋的时候,他的脚长( )厘米。
8.小明生日时,妈妈送给他一个圆锥形的陀螺,陀螺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5厘米,这个陀螺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如果妈妈要把它装在一个长方体盒子中,这个盒子的容积至少是( )立方厘米。
9.银行卡上一般存入为正,支出为负。小明妈妈的工资卡上有5000元,5月10日她支出3000元,记作( ),5月25日又存入1500元,现在妈妈工资卡上有( )元。
10.邮递员每天4次取信箱里的信。第一次是早晨7时,最后一次是下午7时。如果取信的
时间间隔相同,那么第3次取信的时刻是( )。
得分 六、解决问题(35分)
1.小强爸爸为小强存了4万元三年期教育储蓄,年利率是3.24%。到期后,小强准备把所得的利息捐赠给汶川地震灾区的小伙伴,小强可以捐给灾区多少钱?(教育储蓄所得利息不需缴纳利息税)

2.常州市开通数字电视以来,现在能收看60套节目,比开通数字电视之前的2倍少12套,原来能收看多少套电视节目?

3.盒子里有黄球和红球各若干个,其中黄球25个,红球的个数是黄球的 。田田从盒
子里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4.妈妈的茶杯中部有一圈装饰带,那是怕烫伤妈妈的手特意
贴上去的。经过测量,这条装饰带正好宽5厘米,算一算,
长至少要多少厘米?如果把0.5升的水倒入茶杯,
能正好装满吗?

5.班级买来50张电影票,其中一部分每张15元,另一部分每张20元,总票价是880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6.国际能源机构日前公布了2008年第一季度原油平均日产量位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
国家 美国 俄罗斯 沙特 伊朗 中国
日产量(万桶) 510 950 920 400 380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1)2008年第一季度原油日产量位于世界第三的国家是( )。
(2)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原油日产量比伊朗少( )%。
(3)你估计我国2008年6月的原油产量大约有( )万桶。

② 苏教版的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总提纲,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和期末做题的技巧,重点难点

六年级期末复习提纲(一)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汉语拼音

1. 分清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三拼音的介母。

2. 能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背诵、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 正确掌握大写字母的字形,能正确转换大小写字母的形;能以次为序排列字母和词语的顺序;能了解大写字母的用法。

4. 能根据汉语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能使用隔音符号。

二、 识字

1. 正确认读六年来所学的所有常用字,做到“四会”。

2. 能辨析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3. 能纠正常见的错别字。

4. 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整齐地书写汉字。(特别是写田字格)

三、 查字典

1. 正确掌握音序、部首和数笔画三种查字典的方法;并能按查字典的方法完成练习。

2. 能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正确选择所查字的意项。

3. 能正确写出笔画和笔画名称。

四、词语

能正确读、写、运所学的词语,铁别是六年级现行教材上的词语。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义(即一次多意),
能辨析近义词、反义词,恰当的搭配词语。
能按不同词类积累词语(给词语归类)。
(1) 按感情色彩分类; (2)按从属关系分类;

(2) 按词性分类; (4)按类别分类;

(5)按对应关系分类等。

5. 积累运用成语。

(1) 补充成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2) 写出带有人体器官、数字、生肖、近义词、反义词的成语;

(3)根据意思写成语。

选词填空。
7.“着、了、过”用法和量词

五、 句子

1. 判断句子是否是完整的。

2. 句子的类型:

(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

3. 句型的转换:

( 1 ) 改变词序; (2)改“把”“被”字句;

(2) 陈述句改反问句; (4)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

(5)引述句变转述句; (6)把两句和为一句话(连动和兼语)。

4. 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简单复句):

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也…也;又…又;既…又;不是…而是等;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但…还;不仅…也;何况;更;甚至等;

选择关系;不是…而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等;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但是;可是;然而;却等;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等;

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就;就算…也;即使…也等;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总等。

取舍关系;宁可…也;与其…不如等。

顺承关系;

5. 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例如,看了这部电视,受到了很深的教育。

(2)搭配不当;例如,李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称号。

(3) 用词不当;例如,经过刻苦的学习,小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4) 指代不明;例如,放学后,东东和明明相约到他家写作业。

(5) 词序不对;例如,香山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6) 前后矛盾;例如,我掉进河里,衣服基本上全湿透了。

(7)词语重复;例如。何明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8)概念混淆;例如,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9)关联词不当;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才不去看电影。

(10)句意糅合; 例如,我上完了五年级,还有一年没毕业。

(11)不合事理;例如,早上起床,我穿好了鞋,穿好了袜子和衣服。

6. 用词语造句或写话

(1)用词语造句;

(2)用字先组词,再造句;

(3)先积累词语,再用所积累词语写一段话;

(4)用给定的词语写一段有要求的话。

7. 扩句与缩句。

8. 名言警句。

9.谚语与歇后语

(1)谚语。如:春雨贵日油。百闻不如一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

(2)歇后语。

五、 修辞

1. 正确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2. 会写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和排比句。

七、标点符号

1. 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 能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

3. 能给一段话加标点符号。

4. 正确理解“破折号”“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加我网络好友
我可以再提供给你资料

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不要题,要重点难点关键点 )

小学数学主要是背一些公式和概念,然后再多做习题熟练就差不多了。
下面是我提供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二)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④ 苏教版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总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整数【正数、0、负数】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3.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

4.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6.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7.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8.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9.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 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一)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b≠0)

3.从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4.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7.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9.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百分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

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

2.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分 数 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可以有单位名称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百分数 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不可以有单位名称 3.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熟记常用三数的互化。 =0.5=50% ≈0.333=33.3% ≈0.667=66.7% =0.25=25% =0.75=75% =0.2=20% =0.4=40% =0.6=60% =0.8=80% ≈0.167=16.7% ≈0.833=83.3% =0.125=12.5% =0.375=37.5% =0.625=62.5% =0.875=87.5% =0.1=10% =0.3=30% =0.7=70% =0.9=90% =0.05=5% =0.15=15% =0.35=35% =0.45=45% =0.55=55% =0.65=65% =0.85=85% =0.95=95% =0.04=4% =0.025=2.5% =0.02=2% =0.01=1% 5.出勤率表示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合格率表示合格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

成活率表示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7.多的÷“1”=多百分之几 少的÷“1”=少百分之几

⑤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复习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十四)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十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十六)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十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十八)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十九)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二十)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十一)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二十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二十三)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十四)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二十五)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十六)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二十七)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角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8、(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三角形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
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10)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
在等腰三角形中,与其它两边不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1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两个相等的角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2)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0、四边形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13、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加数
1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8、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19、除法
(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
(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2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1、(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2、什么是名数?
通常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23、什么是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25、什么是小数?
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6、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基本性质。
27、什么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
28、什么是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29、什么是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循环节。
30、什么是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31、什么是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2、什么是四则运算?
我们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3、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4、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5、什么是倍数?什么叫约数?
如果a能被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或a的因数)。
36、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37、什么是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38、什么是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39、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40、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1、什么是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42、什么是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43、什么是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4、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45、什么是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约数。
46、什么是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4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8、分数
(1)什么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2)什么是分数线?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3)什么是分母?
分数线下面的部分叫分母。
(4)什么是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部分叫分子。
(5)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49、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50、比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51、长方体和正方体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2、圆
(1)什么是圆心?
圆中心的点叫圆心。
(2)什么是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什么是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叫圆的周长。
(5)什么是圆周率?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6)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7)什么是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8)什么是弧?
在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
(9)什么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
(10)什么是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53、什么是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54、比例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
(3)什么是比例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外项。
(4)什么是比例内项?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内项。
(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什么是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7)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8)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55、圆柱
(1)什么是圆柱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是圆柱的侧面?
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是圆柱的高?
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三、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
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四、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这样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3、常见统计表的分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2个或2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数量间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根据资料和制作表要求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项目。
(3)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填表。
(4)填写好总计和合计。
(5)写出制表的名称和制表的时间,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5、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画出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6、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7、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的百分比。
8、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9、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11、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12、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a、不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13、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14、可能性大小的表示:用数字表示“一定能”“不可能”。 “一定能”这种可能性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1.圆锥的特征:由2个面围成,一个是底面,一个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只有一条高。

2.圆柱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利用转化的策略。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32、64……无限分割,切开后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底面积×高)

当然在计算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变式。如已知半径、直径、底面周长等。

例如:

已知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12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已知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8分米,求圆柱的体积。

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5分米,求圆柱的体积。

3.圆锥的体积: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获得: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V=1/3sh

4.关于圆锥的一些拓展提高,将会在下面的学习中遇到。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与圆锥的体积比是3:1

一、知识点: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阅读全文

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