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困惑
老师确实有点像养老的工作,但是现在的你对于老师这个行业来说还太年轻,要职专称没职称,要经验属没经验,其实每种工作都一样,都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我们看到的都是当量变成为质变的时候。你能当老师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先处好人际关系吧,等以后有了更高的职称才会有更多的工资。再说老师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养老什么的。不要以为自己年轻就能随便闯,说实话,我不认为有父母的年轻人能够凭借一腔热血在几年之内干出点什么好的事业。如果你想家教,干嘛非要找高中的,难道小学或者初中不行吗?小学和初中无论哪科对你一个本科生都应该没问题吧。
㈡ 您好,我对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哈姆雷特》的翻译出自何处有所困惑,
应该是取自朱生豪的译本。
但是不清楚是具体哪个版本的。
㈢ 如何应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地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了我国职业高中教育面临严峻考验,生源在减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降低,这已是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不能够坚持学完全部学年人数不在少数;有很多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学习,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无奈,这一切都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各级学校的基础科目,在这个大背景下,职高语文教学面临更多的困境。
一、社会和学校对语文学科并不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高中往往片面强调专业课,侧重于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把重点放在就业,所以以语文为主的文化课普遍受到轻视。表现为文化课教研活动偏少,文化课教师进行培训的机会更少,对教学中所需教学设备的投入少之又少。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发展并不景气,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无暇顾及文化课教师的需求,一些中等职业语文教师,至今都只拥有一本教科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的教学。
二、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自身的困扰
众所周知,教师在工作中由于长年累月工作的缘故,加之职业高中的教师面对的往往是问题学生,所以工作中往往没有激
情。特别是语文教师,因为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语文教师的情感就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对增进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职高的教师,再加上在生活中又难免碰到一些烦恼。上课时,就很容易将无处发泄的火气撒在学生身上。教师作为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是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克制,就可能将这种消极情感通过情绪的感染功能转给学生,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没有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虽然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但并没有达到真正初中毕业的水平,很多学生存在问题,如偏科、基础很差等,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这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学好专业课为了更好地就业,所以语文等文化课就显得并不重要。
面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国家的重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是职业高中教育(包括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基本保证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帮助职业高中教育的发展,扩宽就业渠道、订单式教育、财政补贴等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可以说21世纪中国所需要的大量人才,都会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这都昭示着中等职业学校还有发展的基础,有存在的可能。应该讲,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为语文教育燃起了希望。
2.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显现语文教学的勃勃生机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摆脱以前简单地讲练的教学方式,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用情感引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提高,从而可以全面带动所有学生共同学习语文,共同运用语言,既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人文精神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由以前的灌输者与被灌输者发展为互动的合作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教学设计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己重视语文的学习
由于学生以前学习基础的影响,学生轻视语文等文化课的思想颇为严重。就需要学校、教师对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将来就业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这种思想,并且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要让学生知道学好语文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就业部门,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作为学生,一定要切实改变过去的观念,转变轻视语文的思想,从心底里真正注重起来,为职业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推波助澜。
㈣ 一位高中教师的困惑和苦恼:语文真的不重要吗
文中还说“中文的命运日见逼仄,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令人深思的是,中文逼仄的场所,倒不是海外,而是内地。”作者还谈及许多此类现象,表现出了深刻的忧患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天都在接触中国文字,眼见着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我深有同感,更想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学生重理轻文的观念根深蒂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数年前盛行一时的名言,虽然曾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的“读书无用论”冲击过,但事实胜于雄辩,特别是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人才的作用凸现,尤其那些高级技术人员更是好单位大集团的抢手货,高薪水,高地位,受器重,学生自然心驰神往;学文就不行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皓首穷经,多留笑柄。于是在课堂上当老师正声情并茂地讲“窦娥屈招处斩,临刑前指斥天地鬼神,发下三桩誓愿。后来誓愿一一应验,作官的父亲为她洗雪冤情”的时候,一个男生接了句“有啥用啊,人都死啦”,老师极力营造起来的课堂氛围荡然无存。当我把这种现象反映给班主任时,他则说:“你管那个干啥,只要他能上清华北大就行呗。”我无言以对。
其次,许多大学招生的方式也对学生轻视语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中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大学。一些重点院校有权自主招生,或者可以给某些考生适当加分进而特招,而取得这种资格的条件就是竞赛成绩,包括省级的、国家级的。然而能够参加知识竞赛并获得有效证书的是数、理、生、化以及外语,甚至体育特长都能为考生加上若干分,独独语文什么都没有。学生很务实,毕竟上大学才是当务之急,所以怎样做能上大学我就怎样做。再说学好语文又是个慢功夫,有时候学生铆足劲儿学了好几天,成绩未见提高,这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再就是社会的舆论导向对语文学科本身影响巨大。数年前社会上曾兴起对语文教学的批判,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甚至说“误尽苍生”。专家学者们侃侃而谈,学生家长们怨声载道,整个社会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一线教师:上课不知灵活变通,作业不重能力培养,作文净是空话假话和套话……结果呢,百家争鸣后不了了之,苦了的是背负着非难的语文教师。
还有些人爱说风凉话,一位数学老师就当众说“语文这科是个人就能教,谁还不会说中国话?”,甚至个别领导也抱有这种态度。这会让语文老师们怀疑自己的付出值不值得。本来语文作业批改就费事,在批阅随笔日记的时候我们总能接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困惑、烦恼、不满和无奈都会引发教师的深思,无形之中会使语文老师觉得自己有义务正确引导他们,所以学生的随笔作业本上时常见得到老师大段大段甚至成篇成篇的批语,而这些是没有人承认的额外的工作。
现在有一些同学干脆把语文课称作“放松课”、“休息课”、“睡觉课”……,课堂上打盹、说小话、做理科题的人总有,当你批评他们时还振振有辞:马上就数学竞赛了,我还指着它上大学呢。你还能强迫他们吗?“语文天生重要”,我想提醒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这一点,它不仅帮你读书识字,走入知识殿堂;它也在不断地培养着你的情感和意志。作为有情感、意志和理性的人,光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人文道德的残缺终究会影响到你的心态甚至生存质量,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长春市十一高中语文组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