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数学故事400字

六年级数学故事400字

发布时间:2020-12-25 22:22:16

⑴ 华罗庚的故事400字作文魔方格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来到工人影剧院看一部儿童剧,儿童剧的名字叫《少年华罗庚》。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华罗庚得到了一本杂志,杂志里有一篇论文,论文是苏教授写的,名字叫“代数的第五次方程解”。他废寝忘食的研究着那篇论文,并发现论文中有一个地方苏教授写错了。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华罗庚的妈妈去世了他因疾病而导致一条腿失去知觉,而最理解华罗庚的赵老师也不信任他了,一转眼华罗庚什么也没了。但皇天终究不负有心人,华罗庚挺过了难关,最终将论文发表还赴北京清华大学当教授,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敬佩,成为了数学界中的一颗璀璨的新星。
看完这部戏剧,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华罗庚啊,我想对你说,你坚信自己的信念,顶住压力,努力寻求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真让我佩服。你专心致志地钻研的研究每一个细节值得我学习。每当我想起自己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的样子,感到惭愧极了。华罗庚,是你让我懂得坚持,懂得迎难而上的道理。我一定要以你为榜样,好好学习,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初中生。
当我们快乐健康的在父母的双翼下成长时,华罗庚却忍受着丧母之痛与双腿残疾之苦,以顽强的毅力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最终登上了他人生中的顶峰。不管是物质上的困难,还是精神上的压力,华罗庚始终都坚持着他的信念——要研究数学,他热爱数学,更想制服数学!
想到这里,我感触很深,我们与华罗庚相差的太多了,为什么他能成功,而我们却不行呢?他孜孜不倦的钻研是我们要学习的,他顽强拼搏的毅力是我们所敬佩的……我想,在华罗庚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华罗庚,你真了不起!

⑵ 数学作文400字怎么写,有题材吗

嗯,有。篇一:有意思的数学题

晚上没事的时候,写完作业我都会看看数学课外书,今天我在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篇二:数学课上

“时针一天转几圈?”林老师问我们。
我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说50的,还有说100的,就像猜谜语似的,都有十几个同学被罚站了,我算了算了,心里有数了,但我也害怕说错,万一错了也要被罚站的。高文昭问我,我告诉了她,可偏偏这时林老师叫到我:“唐睿琪,你说。”我站起来毫不犹豫脱口说:“24圈。”
林老师说:“对了,你座下吧!”
可是有的同学说:“林老师不对,不是24圈。”
林老师说:“大家想一想,时针走一圈是一个小时,一天24小时不就是24圈吗?林老师边说边画了图,一讲同学们都明白了。
其实这些东西很我们生活很近,仔细想一下就知道了。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篇三:身边的数学

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我帮妈妈干家务活。我们先挂窗帘,我扶着妈妈,生怕妈妈摔下去。接着,我们又擦玻璃,妈妈站在叉梯上,我也去帮忙,站在叉梯上帮妈妈擦玻璃,妈妈说:“叉梯经受不住,快点下去!”我说:“能经受得住,你重六十千克,我重四十一千克,合起来是一百零一千克,而叉梯的载重量是一百五十千克,一百零一千克小于一百五十千克,所以我能上去。”妈妈赞许地说:“看来你数学学的真不错嘛!”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又接着擦起玻璃来,不一会儿就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看起来像没有东西一样。让人看着心情真舒畅!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因为数学的用处可真大呀!

篇四:路上谈数学

这次长假妈妈带我去了她的老家临澧,到那后我们去了葡萄园,我们是走路去的,在路上……
我们走呀走呀,妈妈看到一些工人再砌房子,于是就问我﹕“谢芷兰,你说说怎样才能算出砌这栋房子需多少块砖吗?”我似懂非懂地说了一顿,也许妈妈听懂,其实我也不懂我说的是什么,于是我便向妈妈请教:“该怎么算呢?’’妈说:“应先求出砖的面积,和每层每面的面积和,再用面积和除以赚的面积,请问算完了没有?”“算完了。”我傻傻呼呼的回答。可又一想:不对,可没算完,是哪儿呢?不管那么多了,拼了。就在这时妈发话了:“没算完,这只是一层的,还要用一层的乘以楼层数,才算完。”
在路上,我体会到了数学的奥秘,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灵活的 运用数学。

篇五: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很有学问的学科。生活中存在着无穷的数学故事,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游戏的宝塔。
记得,刘老师曾经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开始不是太明白,后来听刘老师讲过才知道其中的意思:就是说,四年中只有一个闰年,等到一百年的那年就不是闰年了,等到400年整的时候又是闰年。因为只有在用年除以四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的时候才是闰年。听了刘老师的讲解,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去推算平年闰年了。
还记得刘老师讲过的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明明等8人,明明和8人的问题,其中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等就表示8个人包括了明明自己。和呢,表示8个人加明明自己就是9个人了。我开始怎么都没有弄明白,后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去想其中的意思,才终于明白过来。
在生活中,我们只要肯钻研,肯发现,我们就会明白很多的道理的。

⑶ 五年级下数学故事,300-400字左右。急急急最好.20分钟内回答

牛顿:用心默默的去做每件事
牛顿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勤奋,还特别喜欢手工,家里给他回的零用钱,他答都用来购买木工工具。他做了许多精巧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械。少年时代的牛顿并没有显露出过人的天赋。所不同的是动手能力相当强。他每做一件东西,总是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如果做得不合适就拆了重做,绝不马虎。牛顿非常勤奋,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 牛顿虽然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他谦虚地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
牛顿就是这样谦虚,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400字

茶叶筒之谜

近来,我们正在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这引起我思考这回样一个问题:茶叶筒答大多都是圆柱体的,这是为什么?把茶叶筒做成圆柱体,是出自礼貌,还是出自美观?还是……不,不!我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下决心揭开这个迷。
今天,家里来了一位我从小就非常崇拜,人称”诸葛亮”的叔叔。我拿起茶叶筒,正准备泡茶招待他,忽然灵机一动,就问他:” 叔叔,你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吗?” 叔叔反问我说:” 你先说说,这是为什么啊? ”我不想让叔叔小看我,真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急得我满头大汗,但就是找不到答案。这时,叔叔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你不妨从同样周长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 ”入手,再想想。听了叔叔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明白了这一点,我又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画图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把这一想法滔滔不绝告诉了叔叔,叔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 ”你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动脑筋思考解决。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诸葛亮’”

⑸ 关于小数的乘除法的数学周记400字

范例一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买冰棍,我可高兴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最爱吃冰棍了。”妈妈说:“好,我给你买。”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康乐冷食城,我看见了我最喜欢吃的“老北京”,我问阿姨:“老北京多少钱一根?”阿姨说:“这个5角钱一根。,你要几根?”我说:“6根。”妈妈刚要给钱,我抢着说:“妈妈,让我算算需要多少钱啊,一根是5角钱,6根就是30角,也就是3元钱”,妈妈高兴地看了看我,我们就回家了。
范例二
今天,表姑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切开西瓜,红红的瓜瓤露了出来,一看就觉得很好吃的样子,我赶紧催促妈妈切开品尝一下。妈妈边说别着急,边切开了西瓜,我赶紧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啊,好甜啊~~~~”就狼吞虎咽的吃了2块,觉得还不过瘾,就又吃了3块,哥哥呢,一口气就吃了6块。吃完西瓜,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哥哥抹了抹嘴问:“咱俩谁吃得多呢?”我说:“我一共吃了5块,你吃了6块,当然你吃得多啦!”哥哥用称赞的眼神看着我,我俩都笑了。
范例三
今天,妈妈上街回来,买了一袋红彤彤苹果。我看了直流口水,马上要伸手去拿,可妈妈却说:“吃东西前要先洗手,洗完手之后再洗苹果、吃苹果。”我看着红红的苹果迫不及待地去洗好手,洗好苹果,刚要把苹果往嘴里塞,妈妈又说:“我们先帮隔壁刘大妈解决一个问题,怎么样啊?”我一听,自信满满地说:“好!我一定能答对!”妈妈高兴的说:“好!听题目吧!”
我仔细听题目,题目是这样的: 商店里面的红苹果4.6元一千克,青苹果3元一千克,刘大妈买了四千克红苹果,需要多少元?我的解答是:3×3=9元。我开心的看着妈妈,可妈妈的表情却是闷闷不乐,我想了想,马上改正道:“错了错了,是:4.6×3=13.8元。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我也太不小心了,把红苹果弄成青苹果,这都怪我太粗心了。我以后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了。”我一边吃苹果一边说。
范例四
今天,我跟妈妈玩了一个数学游戏,叫做“加减乘除等于二十四”。规则是:用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算出来等于24,谁先算出来谁就获胜。还可以吃冰淇淋哦! 第一局开始了,数字分别是12、1、7、10。我想:12×2=24,但是,要怎么才能求出2呢?这时候,妈妈已经想出来了:10-7-1=2,2×12=24。”哎呀,妈妈的脑袋怎么转得那么快!我只好认输。该第二局了,数字分别是9、1、2、6,哈哈!我想出来了:9-1=8,6÷2=3,3×8=24。”耶!我赢了!我欢呼起来!第三局,这可要分胜负了,谁要是赢了,谁就可以吃雪糕。所以,我一定要赢!开始了,是8、4、9、10这四个数字。看见了8,就要找3,耶!我这一局赢定了!我说出了我的想法:10-9=1,4-1=3,8×3=24,我开始欢呼了,耶!耶!耶!我赢了。”……
数学游戏真好玩!下次有机会我还要玩。

⑹ 数学家的小故事400字

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有一样东西不知道有多少数量,三个三个地数剩下二个,五个五个地数剩下三个,七个七个地数剩下二个,问这样东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学都震惊了,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下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

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6)六年级数学故事400字扩展阅读

华罗庚成长历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⑺ 4年级数学日记 400字

今天是星期六,我一个人在家,睡醒觉来已经8:30了,我立刻跳下床,这时妈妈打来了一个电话,嘱咐了我一番,接这个电话我花了五分钟,我迅速换衣服,刷牙洗脸。然后直奔餐桌吃早饭,我又花了十五分钟,15+5=20(分钟),8:30+20=8:50(分钟)12:00—8:50=3:50(分),还有三小时五十分钟就到中午了,我走回小房时正好9:00整,我忙拿出作业本开始写作业,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9:00+1:00=10:00,12:00—10:00=2(小时),还有两小时!这时我发现没面条了,于是带了30元去新生力商场买面条。

到了商场,我看见有两种面条供我选择,一种是450克,4.5元,一种是400克,是第一种面条的价钱的3分之2,4.5÷3=1.5(元),1.5×2=3(元),我一个人在家吃饭,一点点就够了,于是我选择了第2种面条,还节省了父母的血汗钱,一举两得,我突然又想起来妈妈让我买五个羽毛球,羽毛球两元一个,5×2=10(元),10+3=13(元),30—13=17(元),唉,没办法,本来想剩多点的,现在只能剩这么多了。

回到家里,10;20分,我先准备好了两个鸡蛋,然后看电视去了。

时间一晃到了12:00,我连忙下面条,打鸡蛋,过了20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煮好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面条,疲倦的上床睡午觉了。

睡完午觉醒来4:00了,还差两个小时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我无事可干,突然看见一堆没洗的衣服,我立刻冲过去开始洗衣服。

我每洗一件衣服要五分钟,一共有八件衣服,我把八件衣服平均分成两堆,8÷2=4(件),每堆四件衣服,我一共要8×5=40(分钟)才能洗完衣服,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下洗了。

洗完衣服已是5:00钟了,洗衣服40分钟,再加上醒来活动了十分钟,爸妈提早回来了,看见了我所做的一切,都直夸我能干呢!

这次“小鬼当家”的经历太有趣了,我增强了自己的自立性,虽然是一些简单数学题,但还使我懂得了怎样用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父母理财了。

⑻ 六年级数学作文400字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比如,妈妈上街买水果,买蔬菜,还有去文印社复稿件……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可以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我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我们可以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⑼ 五篇六年级数学日记(400-450字)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某某,跟你玩个游戏吧!”“回好呀!”我爽快地答应答了。
妈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纸板被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假如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假如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妈妈笑着说。
我见游戏规则这么简单,就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赢不了妈妈,妈妈笑了起来。“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呀想,终于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公式:奇数+偶数=奇数。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必然是偶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奇数,所以,无论指针转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奇数。妈妈就是利用这个规律获胜的。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学好数学、善用数学,它,就是无处不在的!

⑽ 华罗庚的故事400字

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10)六年级数学故事400字扩展阅读:

华罗庚精神

华罗庚精神的体现华老坚持不懈、注重积累、独立思考、科学严谨的精神是我们一生受用无穷的财富。

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

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是华罗庚1963年2月11日写在给青少年的《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一书序言里的一首诗。

这首诗充满哲理,可以说是他自学成才及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之谈。

华罗庚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自学,从严以终。

华罗庚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没有自学的习惯,一出校门就完了,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自学。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

他说:“古往今来,许多有建树的人,并未受过完备的教育……只要下决心励志自学,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

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说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华罗庚还写过几句勉励自己的话:“树老怕空,人老怕松,不空不松。从严以终。”华罗庚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1978年。冯克勤到北京医院看望他。发现已身背氧气瓶的他还躺在床上计算分圆单位,寻求新的恒等式。他一直坚持工作到1985年,因心肌梗死倒在东京大学的讲台上。

二是要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华罗庚说,真正懂得前人的成果或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要会逐字逐句地背诵。华罗庚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公式:薄――厚――薄。首先是“由薄到厚”。

比如学一本书,每个生字都查字典,每个不懂的句子都要进行分析,不懂的环节加上注释,慢慢地懂得多了。书也变得更“厚”了。

但这还不是懂的最后形式,最后还有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咀嚼,反思,组织整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的问题来。

这样。你又会觉得书变“薄”了。“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吸收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数学研究所中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他们中间滋长着自满情绪。对此,华罗庚语重心长地说:“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

所谓“加速度”就是要不断提高成果的质量。“学习科学知识有如筑塔。级级上升,每一级都筑在以下诸级之上。因之,一级不稳,就筑不上去。”

1979年之后,华罗庚提出。治学之道应该是“宽、专、漫”。就是基础要“宽”,然后对专业要“专”,并且还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当初他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举。

他认为,“漫”就是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就会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

华罗庚非常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他舍得在基础知识上多花工夫。他说:“在学习时,别人花一小时。我就花两小时。而到工作时,别人花一小时解决的问题。我有时用更少的时间就解决了。”他把练基本功比喻为练拳。“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三是要独立思考,不怕困难。

华罗庚认为要理解真理。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只有你理解了,才能真正地记住。他还认为:独立思考不是不要别人帮助,也不是不接受前人的成就。而是应该尽快接受前人的成就,这样才能真正地独立思考。

怎样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华罗庚认为:不要怕困难。也不要轻视容易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华罗庚认为,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那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好处,可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数学故事4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