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实词虚词

发布时间:2020-12-25 22:15:41

『壹』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总结。(只选出了例句,虽然比较粗糙,但全是时间凝成,涵盖1---6册除诗歌外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可编成练习,也可附上解释编成讲义) 第一部分:(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1、爱: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柳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柳毅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勾践灭吴》 2、安: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烛之武》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柳毅》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 3、被: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同上)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 4、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柳毅传》 5、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逍遥》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柳》盖亦反其本矣⑤!今王发政施仁⑥,……《齐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报任安书》 6、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7、兵: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信陵君》 8、病: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勾践》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而江浙之梅皆病。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 9、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滕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 10、朝: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我世世为洴澼

『贰』 谁有语文必修四的所有文言文整合,包括实词,虚词,一词多意,古今异议等,谢谢

1.王石不仅来是房地产业一个举足源轻重的人物,还是万科的形象代言人,因此,【不管】他采用怎样的举措来应对当前形势,都会对房地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我】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3.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其他的随后跟上

『叁』 高中语文必修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判断、文言翻

50.怜
()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在哪里呢? 怜:同情
(2)自己命名为秦罗敷,身体可爱没人比得上。 怜:可爱
(3)男人也会爱惜它们的孩子吗? 怜:爱惜
(4)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 怜:爱戴
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
(5)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 怜:值得同情
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6)士兵在叫,函谷被攻占,楚国人一把 怜:可惜
火,可惜把阿房宫烧成焦土。
51.弥
(1)夜晚雪刚刚停了,小麦充满视野。 弥:满
(2)顺从它,它的欲望就增强;抗拒它,它就加急侵略的步伐。 弥:更加
(3)久病不治,已经病危将死。 弥:病危将死
(4)接着整个月都不下雨,老百姓才以此作为忧愁。 弥:经
52.莫
(1)到了晚上,月亮很亮。 莫:通“暮”傍晚
(2)除非像刘备这个人就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 莫:没有
(3)一个人把守着关卡,一万个人也进不来。 莫:不会
(4)不如用我的长处去攻打别人的短处。 莫:不如
(5)现在你有这儿大的一棵树,担心它无用处为什 莫:通“漠”广大
么不把它种在虚无的故土,大无边的旷野.
(6)事体,事情。不能分开解释。 莫:或许
53.乃
(1)你一定没有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乃:你的
(2)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乃:于是
(3)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 乃:竟然
(4)到了城墙的东面,只有二十八个骑兵。 乃:只
(5)如果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 乃:就是
54.内
(1)一会儿,从窗帘里面扔出一块纸。 内:里面
(2)然而像侍卫这样的臣子不敢在内部松懈。 内:内部
(3)现在将军您外表上假托顺从的名义,而内 内:内心
心却怀有犹豫不决的心思。
(4)家里有一个高堂和两个老婆。 内;内室
(5)把守边关不要接纳诸侯。 内:接纳
(6)把狼放在袋子里。 内:放进
(7)百姓交纳粮食一千当,可以当任爵子一官职。 内:交纳
55.期
(1)超过期限,根据秦朝的法律都要判砍首 期:日期,期限
(2)好剑只期望它能够斩断东西 不期望它能够比的上莫邪 期:希望
(3)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说的了 期:周(年)
(4)约定说: "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 期:约定,约会
56.奇
(1)用对待秦国的心去礼待天下罕见的人才 奇: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奇:以……为奇,惊异
(3)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奇:零数
(4)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奇:适宜,适合
(5)这珍贵的货物可以积蓄 奇:珍贵的
(6)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奇:使人不可测的
(7)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奇:佳,好,宜
(8)怪物产生怪念头 奇:怪物,异物
57.迁
(1)应战、守城、迁都都来不及了 迁:迁移
(2)终于在五国被灭之后也灭忙了,为什么呢 迁:灭亡
(3)又升迁为太史令一职 迁:调动官职
(4)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迁:贬滴,放逐
58.请
(1)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 请: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事
(2)蔺相如捧着缶,请秦王击缶作为娱乐 请: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将士请示要去什么地方 请:请教,请示
(4)于是设置酒宴去宴请他 请:宴请
(5)愿意奉献十金 请:愿意
(6)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请:诘见,诘问
(7)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请:邀请
59.穷
(1)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 穷:困窘,处境困难
(2)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穷: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穷:贫困
(4)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梅病啊 穷:穷尽
(5)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 穷:寻求到尽头
(6)偏僻的里巷,狭小的房屋, 荒山, 湍急的河流 穷:僻,荒
(7)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 穷:穷冬,严冬
而破裂却不知道
60.去
(1)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去:离开
(2)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去:过去的
(3)替汉室除去 贼,清除污秽 去:除掉,去掉
(4)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 去:距离
(5)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去: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6)被臣属所背叛的领导人,就是被“天”所丢弃的人 去:丢弃
(7)毫无顾忌的抱走了屋上的茅草跑入了竹林 去:前往
(8)将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离别的无限哀怨的消息传 去:越来越远
出,以扣合谜底“相送情无限
61.劝
(1)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 劝:劝说
(2)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劝:劝说,劝告
(3)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人就越受鼓励 劝:受到鼓励
62.却
(1)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却:退
(2)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却:使退,击退
(3)总是推却就不恭敬了 却:拒绝
(4)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 却:还,再
夜话,再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5)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 却:回头
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
(6)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却:去掉,消除
(7)渐行渐远,逢人交谈,口音越来越不同。这时又听到一声莺乡山中鸟鸣, 却:但是
备感亲切,只是这时又怨恨莺声不该勾起自己的乡思
63.如
(1)坐了一会儿,沛公起来上厕所 如:到……去
(2)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如:按照
(3)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如:像
(4)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如:及,赶上
(5)如果能够顺利成功,天下就能平定下来了 如:如果
(6)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如:如…….何
64.若
(1)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 若:如,似,像
(2)你上前为(他)祝寿 若:你的
(3)如果只印两三本,不算简单易行 若:如果,假如
(4)你连寡妇和弱小的孩子都尚且不如 若:比得上
(5)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 若:像那……
65.善

『肆』 高中语文主要(必考)的文言文虚词,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整理

楼主推荐一篇文章给你,我们老师叫我们看的
叫《乌有先生历险记》
这里面囊括了很多实词、虚词、通假、古今.可以考虑一下.
文意也不难.

『伍』 高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有哪些

所谓常见的文言词语,就是在我们课文中常出现的文言词语,所谓“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主要是指实词。现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种版本,但不管哪种版本,传统经典的篇目总在必选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陆』 高二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所有虚词总结

1 .以
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把。。。。当作。。。 )
② 汉亦留之以相当( 用 )
③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来 )
④ 蹈其背以出血( 而 )
⑤ 空以身膏草野( 因 )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来 )
⑦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⑧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2.为
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都 )
② 常能为汉伏驽射杀之( 替 )
③ 凿地为坎,置熅火( 作为 )
④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成为 )
⑤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是 )
⑥ 何以汝为见( )
⑦ 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
⑧ 子为父死,亡所恨( 因为 )

3.于
① 为降虏于蛮夷( 被 )
②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在 )
③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到 )

4.因
①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为 )
②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在 )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④ 因泣下沾衿( )

5.与
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和 )
② 素与副张胜相知( 和 )
③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参 )
⑤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和 )

6.然
(1)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这样 )
(2)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的样子 )

7.乃
① 见犯乃死,重负国( 就 )
② 乃幽武置大窑中( 就 )
③ 羝乳乃得归( )

8.所
① 非汉所望也( 不译 )
② 别有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住所 )
③ 皆为陛下所成就( 不译 )

9.其
① 武帝嘉其义( 他的 )
② 答其善意( 他的 )
③ 其一人夜亡( 那 )
④ 置煴火,覆武其上( )
⑤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那年 )

『柒』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20个实词及18个虚词的用法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120个文言实词汇总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呻吟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假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里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人人得而诛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
二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习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无以复加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二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皇天不负有心人 决一胜负 负弩前驱 不负众望
二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二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平白无故
二七、顾
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成语助记: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二八、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三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 国破家亡 国泰民安 经国之才 倾国倾城 共商国是
三一、过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过江之鲫 文过饰非 白驹过隙 雁过拔毛有过之而无不及 矫枉过正 瞒天过海 秋风过耳 闭门思过
三二、何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足挂齿 出何典记 相煎何急 于心何忍 相去几何
三三、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胡服骑射 伊于胡底
三五、患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内忧外患 患难之交 防患未然 采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成语助记:多言或中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讳疾忌医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三八、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成语助记:望尘莫及 触手可及 鞭长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迫不及待驷不及舌 言不及义 过犹不及 噬脐何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九、即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即事穷理 稍纵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成语助记:既来之,则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四一、假
推导提示:“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成语助记:狐假虎威 虚情假意 假痴不颠 假道伐虢 假公济私 不假思索天假其年 弄虚作假

『捌』 能否帮我整理下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文言常用的实词与虚词各30个

虚词:1.蟹六跪而二鳌 而:表并列2.吾尝跂而望矣 而:表修饰3.大王来何操 何:什么4.开国何茫然 何:多么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相当于“于”,介词,比的意思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乎:。。。。。的样子7.今其知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你的9.其皆出于此乎 其:大概,也许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是。。。。还是。。。。。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所字结构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之于,于此14.且焉置土石 焉:在哪里15.犹且从师而问焉 焉:之,代词1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焉:语气词17.盘盘焉,囷囷焉 焉:。。。。的样子1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凭借19.夜以继日,秋以为期 以:按照20.做《师说》以贻之 以:用来2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通过22.因利乘便 因:依靠23.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于是24.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趁着25.青,取之于蓝 于:从2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比27.蚓无爪牙之利 之:定语后置28.咸与维新 于:参与29.吾与徐公孰美 与。。。孰。。。:跟。。。相比,。。。。30.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恐怕是。。。。

『玖』 高中文言文必背实词、虚词及其意思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内包括名词、容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实词虚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