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的问题
1变成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一个高为3厘米,底面为正方形的一圈侧面积
60/3=20
20/4=5
这两步求的是回底面答正方形的边长
这样就好做了
原来长方形长是5
宽是5
高是3+5=8
表面积是5*5*2+5*8*4=50+160=210
2麻烦了
我把方法写出来
表面积你自己算吧
第一步先求体积
因为体积始终没有变化
1*1*1*24=24
第二步分解质因数
即把24拆成三个数相乘
24=1*1*24=1*2*12=1*3*8=1*4*6=2*2*6=2*3*4
一共有六种
表面积你求一下吧
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面积的变化》中的一个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懂!但不会组织语言。
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放大以后,放大后图形和放大前图形比为N的平方比上1.
原创哦~~
如果你满意的话,请设我为推荐答案,谢谢!
3. 六年级数学面积的变化
1、6
2、0.5
3、不变
4、4
4. 六年级作文《变化》450字
这里曾经有过我不少的回忆呢!我在经过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时说道。是啊,爸爸说道,以前的你可淘气,可调皮了。现在你每天都得顾着学习了。人总是会变的呀,我也长大了啊。我答道。
今天,爸爸送我去上补习班,由于时间还早就带我来到了以前的家,现在想想,搬家以后也有两三年没来了。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来买东西,第一次自己去上学……生活当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是在这里鉴证的。当然,那时的自己也的确挺调皮的,常常藏在一个地方等父母来找,看到父母着急的样子自己就会马上出来,虽然会被骂几句,但心里暖洋洋的。回忆起来还真有点可笑呢。
我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是在学会独立时?还是在和童年说再见时?又或许是在踏入初中校门,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时?这些都无从可知。只知道,现在的自己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我已经长大了,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要学会承担身上的责任了。以前,自己曾渴望长大。可在快长大的时候,又希望自己只是个孩子,所以,不想长大这首歌当时很流行。现在的自己眼眸中不单单只是清澈的天真了,也添加了一丝成熟。
人生真的是有很多的变化呢,我会随着时间的长河而变得不再像以前的我了吗?不知道。我只愿我能和以前一样拥有坦诚的心!
篇二:我的变化
我从小到大的都在改变,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变化。现在我已经13岁了,总共改变多少次都不记得了。总之除了身体永远说这个身体,但灵魂不知道改变了多少次。
3---6岁时幼年的我正为我自己即将上小学而高兴,整天在妈妈屁股后面讲幼儿园发生有趣的事情。现在觉得那时候自己真的太过于幼稚。
6---12岁的我,该怎么说呢?有时勤奋也有时懒惰。刚开始很努力后来就几乎没怎么努力了。整天除了玩还是玩,时常和朋友一起上上网,现在想起来都挺后悔的,还是老话说的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13岁时,爸妈想让我好好读书学习,便把我从大陆中心学校转到了船寮的光彩小学。转到了光彩小学之后,我的学习一落千丈,这并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老说悄悄话!
总之,我在最后一个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考上我理想的学习——二中。
见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比如性格、脾气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或从一天到另一天,改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掉的。长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少年人多轻狂,其实不然,我们只是在改变。
篇三:家乡的变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这短短的十年间,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的家乡兴宁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繁华的商业街;有宽敞的兴南大道;有现代的体育公园;有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少年宫;还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商业住宅楼、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真让人数也数不完,道也道不清。特别是文化广场更代表了兴宁的新面貌,当你走进广场,就像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宽敞的大广场,雄伟的升旗台,高大的灯光塔,还有精美的雕刻和奇幻多彩的音乐喷泉。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兴宁会展中心,看上去好似天安门的人民大会堂,雄伟奇妙的建筑令人陶醉。会堂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楼高18米,建有1000人座位的大会厅,还有十多个中小会议室,它是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代表大会的场所。与会展中心遥遥相对的就是文化广场,每天早晚和每逢节假日,这里都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听爷爷说:以前这个地方都是一片荒地。从这些新貌充分印证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5. 三至六年级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体积公式。急!!!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第一部分: 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27、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2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30、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31、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3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33、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34、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35、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36、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7、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3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39、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40、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4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42、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43、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44、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45、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47、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48、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49、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50、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3. 14159265451、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52、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53、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第二部分:定义定理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第三部分:几何体1.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公式:V=a×a×a2.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3.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4.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5.梯形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6.圆直径=半径×2 公式:d=2r半径=直径÷2 公式: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公式:c=πd =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7.圆柱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8.圆锥圆锥的总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V=1/3Sh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第四部分:计算公式数量关系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
面积,体积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5)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
重量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6. 六年级的所有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二)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7. 用两种方法计算出它的实际面积。比例尺1:200 《小学六年级数学,面积的变化》
1、3除以200分之袭1等于600厘米,2除以200分之1等于400厘米,600乘400等于240000平方厘米
2、解:设高实际长度为x厘米 解:设底实际长度为x厘米
1:200=3:x 1:200=2:x
x=600 x=400
600乘400=240000平方厘米
8. 求六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苏教版21页表面积的变化答案!!!!!!!!急!!!
有一切割处增加2个面,一共有9处切口,一共增加了18个面,加原来的6个面,所有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相当于原来24个面,所以24÷6=4
9. 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变化的问题
1变成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一个高为3厘米,底面为正方形的一圈侧面积60/3=20 20/4=5 这两步求的版是底面正方形的边权长这样就好做了 原来长方形长是5 宽是5 高是3+5=8表面积是5*5*2+5*8*4=50+160=2102麻烦了 我把方法写出来 表面积你自己算吧第一步先求体积 因为体积始终没有变化1*1*1*24=24 第二步分解质因数 即把24拆成三个数相乘24=1*1*24=1*2*12=1*3*8=1*4*6=2*2*6=2*3*4一共有六种 表面积你求一下吧
10. 求各位大哥大姐给我上一下六年级面积的变化,这一个课,
你可以去 网络文库 搜索关键词,看一个课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