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易错常考成语辨析

高中语文易错常考成语辨析

发布时间:2020-12-24 19:23:14

㈠ 高考易错成语和近义词辨析汇总

成语误用
第一类:望文生义
1.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2.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3.拍手称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4.不足为训
足:值得。训:准则,典范。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5.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6.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7.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8.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9.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10.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11.久假不归
假:借。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12.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13.炙手可热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14.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15.巧夺天工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16.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17.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磨盘,磨的底盘,凿有许多齿形道。比喻办法多,门路广。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18.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19.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20.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21.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22.罪不容诛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23.大快人心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24.休戚相关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25.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描写冰雪融化。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1.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2.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3.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4.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5.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6.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7.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8.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9.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0.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1.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2.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第二类 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⑹、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⑻、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⑼、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⑽、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第三类 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这是个贬义词,例句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褒词误用贬义的主要有: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词误用褒义的主要有: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1.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2.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3.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4.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对象误用的主要有: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7.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8.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12.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1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1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
18.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巧妙。
19.循序渐近: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0.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

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
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5.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6.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缺误。
7.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思考。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9.开山祖师:指某一事业创始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一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第四类 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类似这种毛病的词语还有:
⑴\'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⑵\'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⑶\'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⑷\'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⑸\'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6)\'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褒义)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希望。
12.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第五类 表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⑶、百姓生灵涂炭 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⑸、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
⑹、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⑼、众多的莘莘学子
⑽、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11)、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12)、目前当务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

第六类 误用字面意义
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5.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6.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7.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8.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9.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0.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1.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12.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七类 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类似的词语还有:
⑴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⑵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谦虚。
⑶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⑷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⑸心向往之:用于表示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⑹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㈡ 易错易混饿成语后是意思相近的成语辨析有没有啊

常见近义成语辨析120例

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2.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3.心满意足:心愿满足。亦作“心满愿足”。//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亦作“趁心如意”。
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5.三五成群:三个五个结成一群。//成群结队:聚集到一起,结成一群一伙。亦作“成群结伙”。
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7.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8.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
9.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10.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雷厉风行:厉,猛烈。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11.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论语

㈢ 高三成语易错辨析微课

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
[释义]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回。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答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语出]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正音] 囫;不能读作“wù”。
[辨形] 枣;不能写作“束”。
[近义]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剥
[反义] 含英咀华 细嚼慢咽 融会惯通
[用法] 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不能。
[例句]
①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地看一遍。
②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㈣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和易混淆的成语

词目
尘饭涂羹

发音 chén fàn tú gēng
释义 涂:泥。尘做的饭,泥做的羹。指儿童游戏。比回喻没有用答处的东西。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

㈤ 高中易错解的成语辨析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同义成语]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成语]不知所以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例子]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矍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蜕化变质】tuì huà biàn zhì
比喻人堕落变坏。
[例子]我们要坚决同那些~分子展开斗争,决不留情。

【惘然若失】wǎng rán ruò shī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同义成语]怅然若失、若有所失
[反义成语]胸有成竹
[出处]《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
[例子]宋·洪迈《夷坚志》:“次日,仿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痴心妄想】chī xīn wàng xiǎng
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同义成语]胡思乱想、痴人说梦、想入非非
[反义成语]切中事理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例子]他~的一席话,惊得大家瞠目结舌。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同义成语]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肆无忌惮
[反义成语]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吴主皓自改元建制,至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
[例子]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

【蔚然成风】wèi rán chéng fēng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同义成语]蔚成风气
[例子]“五讲四美”在我们周围~。

【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同义成语]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反义成语]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例子]秦牧《画蛋·练功》:“但是~,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英语解释]have one\'s hand full
[同义成语]目不暇接
[反义成语]应付裕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同义成语]大显神通、大展经纶、大展宏图
[反义成语]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出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战功。”
[例子]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吧!”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销:消失。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
[同义成语]隐姓埋名、无影无踪
[反义成语]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惟恐人知。”

【响彻云霄】xiǎng chè yún xiāo
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同义成语]响彻云际、响遏行云
[反义成语]闷声不响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例子]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惟:语气助词。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传神。
[同义成语]栩栩如生
[反义成语]画虎类犬
[出处]宋·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子]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

【不肖子孙】bù xiào zǐ sūn
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同义成语]纨绔子弟、后继无人
[反义成语]孝子贤孙、后继有人、继往开来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例子]鲁迅《彷徨·长明灯》:“造庙的时候,他的祖宗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

【喧宾夺主】xuān bīn ó zhǔ
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同义成语]反客为主、本末倒置
[反义成语]客随主便
[出处]清·杨宜治《俄程日记》:“近有喧宾夺主之势。”
[例子]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

【烜赫一时】xuǎn hè yī shí
煊赫:气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同义成语]盛极一时、名噪一时、昙花一现
[反义成语]彪炳千古
[出处]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煊赫,上所尊宪。”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循:遵守;蹈:踩;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同义成语]安分守己、规行矩步
[反义成语]胡作非为、随心所欲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例子]他办事一向都是~的。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摘:摘抄。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同义成语]寻行数墨、寻枝摘叶
[反义成语]精挑细选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例子]这个庸才,只会做些~的事。

【搜章摘句】sōu zhāng zhāi jù
搜:寻求;摘:选取。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例子]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不足以立功。”乃弃去。(《新唐书·段秀实传》)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
性情强暴不驯顺。
[同义成语]横冲直撞、无法无天
[反义成语]安分守己、俯首帖耳
[出处]《汉书·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例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的性子,顽劣异常。”

【奄奄一息】yǎn yǎn yī xī
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英语解释]on the last legs
[同义成语]气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反义成语]生龙活虎、生气勃勃、朝气勃勃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例子]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了。

【湮没无闻】yān mò wú wén
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同义成语]碌碌无闻、不见经传、默默无闻
[反义成语]赫赫有名、举世闻名、鼎鼎大名
[出处]《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例子]元·钟嗣成《录鬼簿序》:“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察言观色】chá yán guān sè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同义成语]察颜观色、鉴貌辨色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例子]我没有~的能力。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同义成语]蠹国害民
[反义成语]安邦定国、富国安民、保国安民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杳无音信】yǎo wú yīn xìn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没有一点消息。
[同义成语]杳无消息
[反义成语]指日可待
[出处]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开门揖盗】kāi mén yī dào
揖:打拱,表示欢迎。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同义成语]自讨苦吃、引狼入室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例子]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岂不是私通叛寇?”

【甘之如饴】gān zhī rú yí
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同义成语]甘心情愿、何乐不为
[反义成语]欲罢不能
[出处]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例子]高阳《清宫外史》上册:“背书背不出,‘老师’往往大发娇嗔,自然骂得人下不了台,而张曜~。”

【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贻:遗留;大方:内行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例子]清·李汝珍《镜花缘》:“但愧知识短浅,诚恐~,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同义成语]费尽心机、苦心经营
[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例子]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万马齐喑】wàn mǎ qí yīn
喑:哑,失音。旧时形容人民沉默不语。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㈥ 易错实词,成语辨析

准确记忆词语的意思,这里可以记一句或者几句常用的句子,帮助理解记忆。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易错常考成语辨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