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申报课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研究专长怎么填
课例分析,教学研究,撰写报告等
㈡ 高中语文教学怎样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课题
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已经是成年人,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对其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切实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具体来说,我们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更加透彻地明晰知识的内涵。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简单地将书本知识呈现在教师面前,而很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们的学生成为“书呆子”,只知道理论知识,而严重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而且知识与能力并备的学生更是能赢得用人单位的喜爱。因此,面对新的形式和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将教授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的目的。
特别是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现象,将所学习的写作方法加以运用,再加入自己真情实感,就可以写出一篇具有新意的文章。现在很多学生的语文作文完全像是从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这就是因为很多学生缺乏仔细观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高分,进而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长期下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成长进步。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大大增加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现象理解所学知识
思考是一个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人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纵观以往的学校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和家长的想法已然替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也往往被忽视,这就造成现阶段的很多学生做事情缺乏主见,面对问题时也不主动积极思考,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入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对社会生活有所关注和了解。
现在的很多中学,为了所谓的升学率而实行封闭式教学,在校学生不准使用现代通讯设备,也不能上网,可以说是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很多中学生只得埋首故纸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学生走出校园之后,往往被称为傻子,因为他们只懂得书本知识,而对社会生活完全没有了解,思想也达不到一定的境界。如果我们的中学一直在制造这样的“人才”,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何其不幸。只是只有运用到实践之中来,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主动思考对学生的未来和成长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结合社会生活现象从不同的方面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长足的进步。中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门网络学堂,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应该具备的语文知识,也可以从中了解社会百态,从而引发其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理解,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中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师教育,学生在接受了教师的教育之后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经过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然而学生学习了的只是在很大程度上知识“死的知识”,没有经过应用和实践,这种知识是不可靠的,经不起时间的流逝,需要反复地记忆和复习,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加以实践,那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好所学知识。语文是一门生活中的知识,更是需要通过生活来加以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知识蕴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知识的藏身之处,因此,无论是我们的教师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入彻底的掌握。
总知,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将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学习才可以落到实处,我们也才能将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㈢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这个应该问你们老师吧..我记得我们高一时候老师是历史老师,选的都是一些历史人物的课题。比如:三国谋略研究。探究中学生金钱观等
㈣ 高中生语文研究性课题
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都很有名,可以搜的资料很多,特别是村上春树,作品多,话题也多
㈤ 求一些新颖的课题研究题目,
课题最好是结合本地实际和从事的具体工作,再好的课题没有支撑都没有。
1、中学XX探究学习方法运用的研究;
2、将研究学科性学习引入中学XX教学初探
3、范例教学法在XX课堂中运用的研究
4、中学XX学科反思教学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5、中学XX情景---体验教学法
6、初高中XX学科衔接的研究
7、初中XX活动课的研究
8、中学XX课堂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
9、常规教学中如何发挥好自学指导的教学功能
10、XX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
11、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研发与应用;
1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
1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与效果检测研究;
1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的方法、途径研究;
15、教学环节的高效创新研究;
16、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17、营造班级良好XX学习氛围的研究
18、小学XX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19、小学XX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20、拼音、识字教学研究
21、提高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22、空白艺术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能力的研究
24、习作教学研究。
25、作文教学中增强批改实效性的研究
26、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
27、小学XX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29、小学XX教学评价研究。
㈥ 高中语文研究课题是关于成语的怎么写啊
常见易误成语辨析
1.常用易混成语辨析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于“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重在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但后者还多用于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致,后者指好人坏人都有;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齐,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后者则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对某个人或某种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还指私下里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闻;后者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挥金如土/一掷千金】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于对钱财的轻视、毫不在乎;后者偏重于一次花费过多。 【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适用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等;后者则侧重于对景物的留恋。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指守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后者则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显示差异,与一般不同;后者偏重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 【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前者偏重于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深,经验多,多用于口语。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表示一心为公或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后者指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前者侧重逐步紧逼,要求越来越高;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前者指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后者指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前者强调亲耳听见,亲眼看见,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强调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后者重在做好准备。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多含贬义;后者则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多含褒义。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前者的侧重点在于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后者的侧重点在于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前者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后者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前者强调脸皮厚;后者强调做了坏事满不在
乎、不以为耻(恬:满不在乎;坦然)。这两个成语常可通用。 【巧夺天工/鬼斧神工】都指技艺高超巧妙。前者侧重指胜过天然,后者侧重指非人力
所能做到。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表示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多用于形容平时谈话;后者表示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的谈笑。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
推辞;后者偏重于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偏重于笼统地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后者偏重于指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
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后者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个成语
不能通用。 【销声匿迹/偃旗息鼓】前者多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后者多指停止战斗,也比
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斑驳陆离/光怪陆离】适用对象有区别。前者只用来形容色彩繁杂;后者除形容色彩
繁杂外,还可以用于形容现象奇异。 【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前者指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后者指不把死、
利害等放在心上。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前者形容书法、绘画或写作熟练敏捷;后者比喻文章的气势首
尾贯通,还可以用来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例句中使用正确的不再解说)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此处不解词义乱用。) 【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如: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126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因此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弹冠相庆”用在此处不合文意。)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意志坚定。如:可是甘米莉似乎在一刹那间将自己的心打造成铁一般,木人石心,不为所动,仍然是那副闭目的模样。 【安土重迁】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重,不轻率。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该词用在此处错误。)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糟蹋东西。暴,糟蹋。殄,灭绝。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如:这和尚疯疯癫癫地说了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此处将“不足为训”的“训”错解为“教训”。)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如: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党,偏袒。如:我们必须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独尊,甚至党同伐异。这种政治文化绝对不是健康的。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抗,对等。如: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走向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的局面。 【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预防感冒的药。(“毫发不爽”与生病无关。)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衡量,估量。如: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用。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劳,伯劳,一种鸟。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一体的夫妇,也会有劳燕分飞的一天。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一道神秘白光袭倒七百多棵大树,武汉东湖风景区22日晚发生的这一令人费解的大怪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他经过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此处将“文不加点”错解为“不加标点”。)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 3.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含辨析例句)
【侧目而视】意为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不能用于形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如:小东初中未毕业就混迹社会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因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 【三人成虎】原指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如: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下里巴人】指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步。如: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这里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劲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成都五牛俱乐部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这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噤,闭口不做声。如: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如: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这里错解为“冰块解冻”。) 【惨淡经营】原指作画之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后来形容苦费心思地筹划并从事某种事业或工作。如: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该处运用正确,但因后有“红火”,容易被判断为错误。)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望文生义) 4.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含辨析例句)
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第一类:人、物不分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㈦ 哪里能找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一、 立论依据(研究目的、意义)
二、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1.培养学生能常将中外文学瑰宝与人文精神相联姻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具有研究一般问题的知识、方法与素质。
4.总结学科教学在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经验,并形成案例集。
研究内容:
1.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范畴的系统研究。
2. 人文精神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的研究。
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人文精神与文学作品协调一致的案例研究。
4. 语文课外活动中的人文精神的体现与重建,对语文课外活动中师资的培训、研究、重建以及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基本人文素质。
5. 对中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扭转及人文精神在学生精神生活中的迁移,形成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融的教育情形。
三、与本研究有关的信息分析
(1)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目前,国内语文杂志对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多见,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但对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教育与素质教育实践方面的行动研究尚不足。国内许多中学在人文教育方面虽已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但其特色主要体现在课外活动,而于学科教学如何在人文精神、文学素养、学科德育方面整合,特别是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行动研究则仍是欠缺的。比如,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的教育体系、教材系列,或是为应试而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益低下的现状较普遍,这已经引起了不少教育人士的关注。二期课改的春风让更多的人士投入到这一研究中,基于此我们希望我校通过三年或是更长一些时间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2)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1.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与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相得益彰。
2.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校本教材系列的形成。
四、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1. 闵行二中是区级文明学校、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多年来,在语文学科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学科教学和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热爱文学、积极参与各种文学活动的有特色有个性的学生,积淀了人文教育的文化,特别是对崇尚民族文化的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教育活动打下较好的基础。
2. 学校领导对人文教育十分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引进了“新基础教育”、“会学=学会”等国家级课题,使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文道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如何焕发学生铸魂立根、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方面有过较长时期的探索。
3. 富的藏书是我校的强项,从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到各个班级的藏书都为本课题研究创设了较好的资源保障,信息技术也是我校的强项。师生熟练的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本课题的研究如虎添翼。
4. 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林可奇老师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并取得过一定的科研成果。在《闵行教育》、《放飞领头雁》、《搞活课堂教学》、《中学散文写作入门》、《成长的足迹》等杂志和书籍上均发表过文章。《努力消除学生厌学语文的情绪》获闵行区教育局第八届教育教学评比课题三等奖。
5 .校还聘请七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毛荣富老师长期指导我校语文教研组,校长经常聘请市里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我校开设专题讲座。人力有保障,学校经费设备有保障。
五、课题实施计划(包括研究的方法、手段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研究法含资料查询法、调查法、实践法。
课题实施的主要步骤:
准备阶段:(2005.7---2004.9)立项
1. 酝酿和立题、课题成员的交流、沟通、立项;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项目内容的负责人;
实施阶段:(2005.9-2007.7)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实践探究
第一阶段(2004。9—2004。12)资料收集、分类。
收集有关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和优化组合的实践案例、论文,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范畴的系统研究。
第二阶段(2005。2—2007。7)实验与探讨
1.课堂教学活动;2。课外兴趣小组活动;3。社会实践,4。每双周一次课题组研讨会,5。每月一次大型研讨校级汇报会;6。阶段性成果形成;
总结阶段: (2007.9-2007.12)总结与鉴定。
人文精神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化组合的研究,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相联姻的科学思维案例,形成总结报告。
六、成果形式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准备阶段:2005.7---2005.9 (开题、立项、课题研究导论、课题内容分工)
实施阶段:2005.9-2007.7 (课题实施阶段:课件、论文、交流、课题公开研讨会)
总结阶段:2007.9-2007.12(结题、评价、总结、鉴定阶段与课题报告)
(2)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2007年12月,结题总报告。
㈧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1、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且介亭杂文》(或《坟》或《华盖集》等)等杂文集。
2、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和解体过程。他的“三部曲”名作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手法上,《诗经》使用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5、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明传奇的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传奇的代表作是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8)高中语文课题课外阅读扩展阅读: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中国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网络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 商汤 周武王(一说周文王)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
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 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 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55、《诗经》三体:风、雅、颂。
56、文学史上“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说的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
㈨ 高中学生语文小课题
华二同胞TAT
看你喜欢什么了,最好是选自己感兴趣的。
建议起点选小一点,这样比较好专写。
如果你想偷懒的话,就去百属度一下大家做的比较多的,这样资料多。
如果想认真学到点什么,就找一个有挑战性,网上没人做过的。~
我也正苦恼着呢。
㈩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课题相关研究有哪些
高考改革紧锣密鼓,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作为高中语文科中的重头戏,写作则是高考语文改革的重中之重。写作的考查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北京卷增加的微写作就是其中之一。北京是我国经济教育文化的风向标,一点儿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带动全国其他省市的动向,高考改革自然也不例外。正如温儒敏教授谈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时所言:微写作,对未来全国的语文高考而言,已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虽然微写作的增加引起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关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对微写作的教学远远不够重视,微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且语文教育研究者对微写作教学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对高考语文中微写作命题特点和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段落教学法等方法,尝试提出四种有效的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本文主要采取三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本文的第一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现有与微写作相关的资料及研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微写作的相关概念,总结了全国高考语文微写作命题发展历史,并概括了高考微写作命题特点,从而提出了高中实施微写作教学的意义:微写作适应时代发展,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微写作训练目标清晰,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文字运用能力;微写作可操控性强,可及时分类指导学生写作。本文的第二部分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江西新建一中及新建二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高中学生微写作现状及教师微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高中学生微写作现状为:学生对写作及微写作有兴趣;学生比较喜欢描写类和议论类的微写作;大部分学生没有修改微写作的习惯;少部分学生会运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来练习微写作。教师微写作教学现状是:教师只重视写作专项教学而忽视微写作专项教学;教师只重视微写作内容的指导而忽视微写作技巧的指导;教师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不注重微写作与写作、阅读的关联。最后针对微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微写作教学意识不够和高中微写作易得分且分值差距不大是造成微写作现状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第三部分运用行动研究法,根据高中微写作现状及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分步教学法、分类指导法、自我评价法、和读写结合法等四种微写作教学策略,分步教学法借鉴了英美写作训练的段落教学中由句扩展到段落的教学模式,提出微写作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首先,学会写二到四个句子的微写作;其次,围绕一个句子把扩展成段落;最后,综合成完整的段落。分类指导法是教师根据微写作样式的类别进行指导。读写结合法需要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自我批评法要教会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自我评价、自我修改。本文对高中微写作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微写作水平及高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现状,探究适合高中语文课堂的微写作的教学策略,丰富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模式,为他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