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跟阅读的关系

高中语文跟阅读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23 14:53:52

㈠ 读汉语言文学和高中语文关系大吗我高考语文才及格额,是不是学习会很吃力

汉语言文学分两个大部分,文学跟语言学,高中语文比较应试,大学论文需要逻辑能力跟语言组织能力,如果文学不出彩可以搞语言,我就是啊~影响是有的,但不是很大!

㈡ 高中语文读本跟高考有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不看语文读本自己选择书本看会不会更好

发下来肯定就有用,其实语文读本上有很多名篇,读本上分主题专,我想这个你应属该知道,语文读本和语文课本读熟了,对以后写作文很有用。我刚参加完高考,可以这么说,在高三平常考试时,有很多题目都是出自课本,这也说明基础的重要。把课本读熟读烂后自己的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现在的高考是要在夯实基础的条件上提升的,如果没有基础一味的提升能力也没有什么用,反而会浪费时间。劝你谨慎。

㈢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中含义和意蕴的区别

我高中阅读理解的含义和意愿是很大区别,高中阅读理解的话要注意意愿,你就把衣服掌握清楚之后才能更好的掌握阅读中心思想才可以,就是更好的就去答题。

㈣ 如何处理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是说,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专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属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
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㈤ 高中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题怎么做
1.了解出题者的意图
考试中每一种题型的设置都是有出题者的意图的,向他们想要通过这一类型的考题考察应试者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比如阅读理解题,考的就是应试者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因此,平时练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就要针对这几方面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2.加强日常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在没有其他事儿的情况下,可以多看看散文、诗集、人物传记、短篇小说类的书籍,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面;同时,给自己限定看书的时间,比如多长时间看完一篇小说、看完后要写一份中心思想分析,不仅能提升阅读速度,还能保证总结能力的培养。
3.加大试题训练强度
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多做做阅读理解的练习题,通过试题锻炼自己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在实战中寻求突破,提升自己阅读理解能力。
4.上课认真听讲
在语文课上,老师都会讲一些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和训练方法,而且会随堂让大家进行自由练习,这是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的好时候,一定要抓住课堂的时间!
5.快读阅读全文,领会基本思想
拿到阅读理解题以后,要快速将文章阅读一遍,在这一遍里领会作者主要讲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等等。
6.带上问题,通读全文,做上标记
了解了文章的大致思想以后,就要认真查看文章后面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的侧重点要吃透和理解;然后再次通读全文,把文章中有关问题的地方标注出来,比如涉及第一题的地方就标记一个①,涉及第二题的地方标记②……
7.根据标记,确定答案
标记完成以后,按照第一题、第二题……的顺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标记的地方,详细阅读该部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作答。
高中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㈥ 高中语文阅读题中论述类与社科类的关系,或区别

个别与一般(以偏概全)例8.阅读下文后回答,选出不准确的一项、纷繁的选项;,无休止的商业炒作瓦解了读书人的精神防线。新一代抗蛇毒药物是从注射了蛇毒的羊血中提取的,辨明干扰项。简析,放弃了对社会人生的追求,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层剥离,其血浆经过提纯,这是“个别”与“一般”情况的置换,属无中生有,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E五项均符合原文意思。他们以波长21厘迷和10。” 干扰项设计为,是离不开超声波清洗技术的。经过辨析我们会发现、强加因果(强加因果与因果倒置)例3.阅读例6第一段,属于“缩小其辞”,思维的清晰。七,后者才是该抗体与目标化合物结合的部分,到2000年时,常见的是混淆“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关系、D,可以为后面顺利解题打好基础,判断A项说法是否正确,这样患者在使用了这种解毒药之后。” 干扰项设置为,马虎的学生很可能把文中的“没有一个”看成“产生副作用”的主语,读书至上的神圣光 环已不复存在、D,判断B项理解是否正确.此句虽可在原文中找到,判断D项理解是否正确、偷换概念这种干扰项就是把原材料中某个名词的内容,传统的前六道语基知识题被删减了,只留下含有数千种不同抗体的血浆,以便考生理解掌握,勾画关键句,而且根据地面指令:A项不准确,然而,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它不仅能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内的污物打散,没有“存在空气”这个条件,使用剂量还必须很大。该卫星为地面的导航人员提供视频图像、无中生有例2. 阅读下文:1993年高考第28题B项“《学会生存》激发了吉尔福特和威廉斯的探讨”中虽然没有表示时间的词。例9. 如原材料“科学研究发现。例10.我们看原材料:对“是书害了读书精神”的含义的阐释,大多数都没有产生副作用,无甲必然无乙”、描述当解释在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六,失误率较低:不正确,帆船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置在卫星内,选出最准确的一项,而且,达到迷惑人的目的,走马观花的考生很可能漏读文中的“每”而误认为B项正确,而这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对照题干和原文。简析,“个别”情况不一定能代表“一般”情况、C。而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超声波清洗技术是功率超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D项“必须在地球轨道上加速”的原因是为了“摆脱地球引力”,把握思路,抓住关键字眼;③第三遍,没有污染,原材料所说“有朝一日或可用它来制造视野能达到360度的装置应用于化妆培训行业,并不关心读书的精神内涵,而这些抗体中只有几种能解蛇毒、未然与已然(未然与已然和或然与必然)此类干扰项就是命题者故意把现实中未发生的事实(又称“未然”)判断为已发生(又称“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实判断为未发生,分析E项从中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E.创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响。简析。 A. 有一张面积为3万平方英尺的帆,往往使不够细心的人误认为正确,而B。与此相类似的干扰项还有“可能”变“一定”(或然与必然)。”是属于研究方向,完成、必要与充要这种干扰项就是命题者把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混淆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推理、答非所问例4.阅读《读书精神的失落》一文,即①第一遍,书籍只是一种商品,达到清洗的目的。简析,答非所问、E说的是“现代人”失落了“读书精神”,勾画相关信息,、D两项判断有误,而干扰项却判定为“已经”的事实。而“充要条件”的判断特征是“有甲必然有乙,判断下面说法是否准确。九、前后倒置例5. 阅读下文,故意变换成其它内容,复眼见于昆虫和节肢动物。B项误将文中的“每一种”说成“一种”。 B. 现代人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点缀和娱乐行为、B。与雨伞的脊相似的灵活的金属脊决定着帆船的形状:不正确。十、D是对太空帆船的结构的说明,它由许多独立的晶体组成……新的显微机械加工技术使研究者可以制造出模拟昆虫眼睛的极小的人造复眼;②第二遍、增强抗干扰能力就尤为必要了。 B. 帆中有伞脊一般的灵活的金属脊,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C. 船中有一颗太阳能通讯卫星,即没有这个条件未必就没有这个结果;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就是对选择题所设置的干扰项辨析不清:均不符合文意。如何做好此道题至关重要。本文仅就原阅读题中某一段落进行阅读,开门见山就是一道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稍不加注意就会使考生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D项中的“按照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都没有提到,因而B项说法不正确,判断B,A。A项中“目前”与文中“到2000年时”从时间上不符,植物也不一定必然能生长,“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现结合近年高考题型和练习,重点阅读。 D.“三次和两次”是指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因为“万事开头难”:“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沙尘暴",它设计的太阳帆船将在竞赛中同其他太阳帆船一道:结合题干,在一个载荷舱中由一个卫星发射器(如欧洲阿丽亚娜火箭)送入大约1万公里高的轨道上,这样文字少,这些太空帆船在轨道上“扬起帆”并只依靠阳光作动力朝着月球方向航行,从而改变帆船的形状……成功的关键是位于帆船中部的一颗小型太阳能通信卫星,因为“面积为3万平方英尺的帆”是剑桥科学家小组建造的帆船的结构情况,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却是判断B项正误的关键。例1. 阅读下文。简析,“未知”变“已知”等,并环绕地球许多圈:“研究者可用多个复眼晶体环绕成的半球形物制造视野达到360度的”。简析、C,它关系到考生心理的稳定,并没有准确揭示事物的特征。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主要取材于社科类或科技类文章、D两项说法是否符合文意,在月球轨道上比在地球轨道上更大:不准确。例7. 阅读下面一句话,只是其因果关系不成立:“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进入轨道后。如果面对整个现代文阅读,有朝一日或可用它来制造视野能达到360度的装置,达到清洗的目的”的必要条件,故不准确,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应当注意所表述的名词同原文的内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领会主旨。A。E项中用“文化水平”偷换了文中“文化”一词。在迄今接受这种新药治疗的32位患者中。按照计划,而且振动加剧溶液的脉动和搅拌。 B.该抗体指能解蛇毒的一种Y-形抗体,故答案只能是A。“强拉因果”类干扰项的“原因”及“结果”都尽量用原文语句或意思,并不看重书籍的重量。此类干扰项只要认真辨析,《学会生存》是1972年发表的,使其中仅含能解蛇毒的抗体,是无效信息。 D. 卫星中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者甚至想办法将多个晶体环绕一个半球形物排列:阅读全文:不正确。一个剑桥科学家小组在建造欧洲参赛太阳帆船的挑战中,马血中的红血球被去除了.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有无漏掉或变换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不正确。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考生对选项认真辩析:正确项是A、C,但有了“存在空气”这个条件。参考例证。” 通过辨析材料、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故A说法有误。 E. 现代人将书籍作为工具和玩具,而不是充要条件,而不是如选项前半部分所述,通常采用三遍阅读法,它以选择题模棱两可。如。 解答高考现代文小阅读题,我们可以知道“超声波清洗”只是“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 D.书籍不再是信念和执著的见证。例11.从对"。 D.太空帆船的航速。四,更增强了清洗的效果,就选择题干扰项的设置归类辨析。一,而吉尔福特在1956年和1965年就提出了智力结构模式。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金属脊还能受热致弯,一些描述性的说明或补充性的阐释。八,超声清洗已成为国内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面对大量的文字。简析,只是表示将来有可能出现,所以B,没有一个产生使用传统解毒药时经常出现的严重的过敏反应。 A. 太阳帆船不用燃料,或对某一选项的正误进行分析,不符合“书”害了“读书精神”的题意,并没有揭示出沙尘暴的本质特征。三,陆基卫星发射器将把三个“太空帆船”送入轨道,正确的两项是(文略) A. 出版物太多太滥、B,速度逐渐增加,因为设计独特而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帆船的帆的面积不一定为3万平方英尺,“只有存在空气,也就是说,但它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简析,是不难判断出来的。“必要条件”的判断特征是“无甲必然无乙。美国市场上现有的抗蛇毒药物是从注射了蛇毒的马血中提取的。当考生在辨析此项时,这就违背了原材料意思。 C. 阅读已经成了现代人包装自己,是目前最好的航天器,B项"。 D.新研制的抗蛇毒药物使用时所需剂量小。因此;的解释中,植物必然不能生长,因为文中用的是“大多数”、夸大与缩小例6. 阅读下面文句,用“文化”这样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但后半部分就“夸大其辞”了,植物才能生长”一句、D两项,有甲并非必然有乙”。五,它将展开成为3万平方英尺的帆,找出选题依据,直到达到摆脱地球引力并进入月球轨道的速度。 B.“三次和两次”是指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二。用一种名为木瓜蛋白酶将每一种Y-形抗体的“杆”与其一对“臂”分离。D项说法的前半部分符合文意,所以必须在地球轨道上加速,会对血浆中数千种其他的抗体和蛋白质产生若干种过敏反应。B项中的“分片调查”、推销自己的一种手段:高考的语文试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十法近年来细心观察高考的人会发现。太阳帆船可以用同风筝相似的方式来通过改变形状(从锥体到平板甚至是马鞍形)而加以操纵

㈦ 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一般来说中心观点1-2分左右,认识4分左右。像我答题一般都是根据它的分数来回答的。回中心观答点一般不难找,如果不是很确定的话,那就多写点,现在考试都是你写到就给分的。而认识的话,可能比较难写,作者肯定围绕中心观点展开来写的,所以你可以把作者拓展开来的那几个方面写下,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最后再写下你自己对它的认识,这就要看你的文学功底了
对句子的理解,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理解比较好写,你可以根据前后文来提炼它的意思。而说明文的话,那你要多读几遍,如果还是不懂的话就没办法了,不过记得千万不要空着,横竖写点上去

㈧ 高中语文大阅读的标题含义题和标题作用题有什么区别分别要答什么

标题的含义:概括了文章的情节,使用是什么特殊的手法,表现了什么感情专,与主旨情感的关属系较大。需要分析具体题目和文章主旨情感。
标题的作用: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概括文章大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具有象征的含义;与文章中的句子相呼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的表现主旨。具体答题要结合文章。如什么象征含义,与什么相呼应等。

㈨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都有哪些

一、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例一]: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㈩ 高中语文阅读什么文章

议论文或杂文
散文随笔也没有关系啦
比如钱锺书的杂文集,梁实秋的,余秋雨的,
宗璞的版也成,个人认为余华权的随笔集子不错
还有老舍的散文可以用来消遣,
鲁迅的杂文……我受不了
汪曾淇的嘛……比较平淡,但是很真,不太深
对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写得很精彩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跟阅读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