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初中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全期约15次)、评课记录 (约4次,各年级的都可以)
一
时 间:2010-3-11
地 点:六楼教师沙龙
参与人:初中语文老师
主 题:本学期研修重点——案例搜集
主要内容:
1、 教学进度
(1) 本学期时间短、课时紧,请各位老师关注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2) 教学计划制订出现的问题:不要随便删减课文,精讲篇目都应安排,尊重教材。
公开课尽量用课文,自读课文可以自己安排
2、假期作业上交情况
作业上交及时,全部完成。
3、本学期研修重点
接上学期研修,本期研修重点即为教学案例的搜集和导语的设计,即关注教学微技能。各位老师从微技能入手提高教学效能。
本学期组内有4节公开课,初、高中各两节。
4、学习文章并讨论:《课为什么会教不完》
(1)教学情境把握不当
课例:学生发言天马行空,找不到老师要求的发言。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及时作出有效地引导;
(2)忽视探究前的指导
课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走回头路的探究过程
教师要精心预设,对学生而言也需要必要的准备。
(3)缺乏驾驭课堂的机制
缺乏因时因地改变的设计
——要灵活的驾驭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弹性
大家发言:
庄:有时候听课,设计问题不适合学生,就会反过来重新修正问题。修正后就会好很多。
赵:就像我们上课,第一个班级上完之后,会调整教案,第二个班级会比第一个班级反映好一点。
王:这是备课备学生的问题。备学生备得不够就会产生课时不够的情况。尤其是毕业班,总会怕他们有些知识点掌握不好。
秦:毕业班这种问题比较多,老师不放心。
庄:范晶老师来听课也曾说过问题的指向性,我们可以把问题设计得更精确。
马:学生回答有时会在一个问题上纠缠很久。
张:问题提出来学生不能马上理解。
陆:还是问题的指向性有问题。
丁:不要为导入而导入,直接进入主题。一节课只要有重点,就可以了。
王:对教学进度的把握,对重点的取舍,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
这个学期的重点:教学微技能,课堂教学的优化。
注意一下我们的案例。主要和我们的作文有关。主要是留下我们教学中的思考。
Ⅱ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评课
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评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完成,是否合适;教学内内容是否合乎学情,容是否系统,是否准确细致;课堂讲授是否清晰,问题设置是否合理,课堂用语是否准确精炼,教学姿态是否大方得体;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讲授内容是否过多,有没有课堂训练,讲练结合是否恰当;有没有课堂小结等等。
简要的说的话:目标是否清晰明确,课前预习是否设计并且检查,学情是否掌握全面,课堂设计是否规范,讲解是否点拨到位,师生互动是否有设计并且高效,讲练结合是否恰当;目标是否全面达成,小结是否全面精准,学法指导是否涉及且科学细致。
Ⅲ 请教各位老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公开课怎么上怎样才能算作一堂好的复习课评课标准是什么呢谢谢啦
1、主要就是文言知识点的回顾与归纳以及拓展。
2、好的复习课主要评价标准是 教学效果,但如回果是公开课的话还答应注重教学过程,即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所以:
(1)教学环节一定要全,导入、提问、练习、讨论,一个也不能少。
(2)知识点一定要足,课内详解,课外拓展。(注意比例要适中,一般7:3)
(3)出了全面,还要有亮点,即拿出一个知识点讲透,给人的印象一定要深刻。
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个好的合适的教案,备课要认真细致,之前先模拟几次。课堂内容多准备些,备用,以防下课前冷场。最后一个环节最后安排成学生讨论后发言,可控度好。
推荐你个网站:
Ⅳ 请问应该怎样对初中语文课进行评课请说的详细一些!
可以根据课堂来面貌、课堂上老师自与学生的具体互动是否活跃,老师是否达到了让学生都能悉知这个目的。老师的课堂用语是否称学生意。学生的精神面貌好不好。对于作为一个听课老师,还应该问问自己对这节课的了解程度,对于讲课老师的内容能不能听明白,以此做出评价。(从学生角度,讲课老师本身,然后还有自己的具体感受如何。实情叙述,最能引起共鸣)
Ⅳ 初中语文刘白羽《日出》评课
刘白羽《日出》课文解析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段析】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出要描述的对象
【品味】“魅力”一词点出日出对“我”影响之深,“我”对日出向往之切。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①作者为何要写落日?)
【段析】比较“日落”“日出”的不同景象和给人的不同感受.突出日出的意蕴。
【品味】用“落日”衬托,宕开一笔,渲染日出。
“妙处”指落日也含有美感。
画线句引用王维、杜甫的诗句,极力抒写落日的雄浑景象,引发遐思。
“萧瑟”总写“我”对落日的感受。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段析】引用德国大诗人海涅对日出的精彩描写。
【品味】“绯红”“白浪”色彩明晰,“山”“海”等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海涅所写是登高观日出,写出了云雾缭绕的景物特点。
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作过精辟的描绘: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段析】屠格涅夫用精当的比喻细腻地描绘出大平原上日出的瑰丽景象。
【品味】屠格涅夫用特写的手法,精心摄下了“朝阳初升”时的各种画面。
“玫瑰色”“暗紫色”写出颜色的绚丽及变化.
“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一句给人温暖,柔和的感觉。
“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像擦得耀眼的银器”,比喻新颖、恰当,形象地表现出了日出的动态,细腻之中见轻灵。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段析】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作者继续阐释对日出的理解。
【品味】“从我……实现了”,过渡自然、流畅。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段析】写在胜地科摩林海角观日出未成的经历。
【品味】“我们从……科摩林海角”,写出了看日出的巨大魅力。
“不难……壮观”,作者展开想象,描绘出壮丽的日出景象.为下文极力蓄势,
“灰蒙蒙”既是描写自然景象,又表现了此时作者的真实心态。
“拂拂……惋惜。”这句话语言优美,具有诗情画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那份未见日出的惋惜之情。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浓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 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段析】写登黄山因天气恶劣而未见日出。
第一部分:写作者对观日出的向往。开篇,作者用铺垫手法蓄势,先写幼年的喜爱和向往;接着比较“日落”“日出”的不同景象和给人的不同感受;再以两位名人的描绘表现日出的壮丽:最后举看日出未成的事例,为下文张本。
【品味】 “只要……显然了”,借黄山泉水写此处看日出地势之优。
在优胜之地,人们却没有“好的目力”;“鸟语花香”令人欣喜,“一夜风声雨声”又令人遗憾。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电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惟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
【品味】“最雄伟”“最瑰丽”概括
此次看日出的总体感受,极言该景的美妙。
“奇幻”“无与伦比”写出了日出对“我”的震撼之深、影响之大。
作者在描写晨曦、红霞时,用的是“游动”“扩大”“展开”等力度较小的动词,待到日出之时,则用“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等力度较强的词,极其壮丽,气象万千。
浓夜中的“微明”“暗红”范围逐渐扩大,形成“红云”“红海”,及至“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而后“更红更亮”,“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一切都红了;最后“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在作者一支绚丽的彩笔下,日出真是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它们”指的是夜空。
“奇迹”指的是日出景象。
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了日出的壮观、瑰丽、无与伦比。这是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
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②作者是如何写从飞机上看日出的?这段描述与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融汇在一起的?)
1958年
【品味】“我深切……含义。”这段话是文章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的高潮,充满了激情,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富有巨大的生命力,祝愿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点明文章主旨,使“日出”有了独特的内涵。
第二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从飞机上看到的“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根据日出的过程,把不同时刻天空、云彩、晨曦的奇异变化很有层次地描绘出来。这一部分写作者亲眼所见的日出的壮观。
答案速查
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意宕开一笔,引用古人的诗句点染落日的妙处,旨在与日出形成对比。落日虽美,但难免有“萧瑟之感”,它远不如朝阳,因为那是伟大的诞生,是火、热、生命与光明的诞生。相比之下,日出之美要胜于落日之美。这样一比,更突出了作者希望见到日出的急切之情。 ②在第十自然段开头,作者就盛赞其“雄伟、瑰丽”的特点,并用了“最”字极言该景的美妙。接下来,作者按时空顺序写日出的美景,抓住了颜色的变幻,突出了其动态上的美。 作者见景生情,由雄伟、瑰丽之景产生了喜悦之情,他在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由此作者产生了联想,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至此,作者已把日出的瑰丽景象与新中国的瑰丽景象融合在一起,并获得了新的感受。
Ⅵ 初中语文在新课程下如何评课
一、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微观背景下,如何指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听课评课活动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首先,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其次,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积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第三,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第四,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以上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听课评课提供了指导思想。因此,语文听课评课的基本理念主要如下: 1、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发展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改变,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今后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3、倡导教学民主,促进合作学习。 4、提倡语文听课评课的多元化。 在上述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听课评课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语文听课评课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语文听课评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3、语文评课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语文听评课要提倡听评课主体的多元化。 5、语文听评课要采用多种形式,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标准。 根据语文听课评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初中语文听课评课必须坚持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观,准确把握听评课的四大标准: 1、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参与品质、参与方式、参与时间与广度、参与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学生是否参与了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即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主动提问、质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广度。(3)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时间、数量和质量。(4)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 2、教师能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和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2)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3)学生主动提问、质疑的次数是多少?(4)学生用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探究问题的时间有多少?(5)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的时间有多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一般采用观察的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能否从多角度思考问题;(2)答问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3)分析问题是否深刻;(4)表达是否流畅,意义是否丰富。 3、教师是否重视学生高尚情操审美情趣的养成。 4、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创造性。教师教学设计创造性水平的高低,以及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能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较多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单元教学设计、单篇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结构设计等。 综上所述,听评一节语文课,必须站在全面的、发展的高度进行,体现现代教育观念,把学生参与学习效果、创新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养成、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等四个方面内容纳入到听课评课的指标、标准体系,从而确定各种听评课的具体标准,以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三、评课内容: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明确、具体、恰当。 2、体现课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3、体现层次性和拓展性。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1、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安排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3、教学过程科学合理,自然流畅。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层次清晰。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具和多媒体电教手段使用得当。 (三)教学效果: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3、听说读写训练扎实,效果好。 (四)教学基本功:1、教态端正,教学行为体现新课程理念。 2、能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强。 4、语言规范流畅,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层次清晰,书写规范。 5、提问和练习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的。 (五)建议: 根据新课程“语文评课要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特制定“新郑市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附后,供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听评课时参考使用。 三、初中语文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 根据新课程语文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及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成长,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重点应该定位在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老师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帮助老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老师个人的发展需求,提高老师们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技能水平。 新课程语文听课评课操作的具体要求是: (一)听课 1、听课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必要的准备。无论是教研员、学校领导,或是教师,听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是研讨课、实验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是汇报课、常规课,还是示范课、立标课;是评优课、参赛课,还是教研课、展示课,等等。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只有明确了听课的目的,听课时才能有所侧重,便于把握重点,发现问题。评课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另外,听课还要作必要的准备,一是要对讲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有所了解,二是要熟悉新课程语文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及标准。这样才能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正确的评判。 2、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听课者要随着教学进程认真观察整个课堂的教学动态,要专心听老师是如何讲的,学生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要关注师生双边活动是否协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发言的积极性是否调动充分。还要注意到教师对教材教法的处理和选择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内容的处理、表达是否科学、完整,并有机渗透德育。教学的深度、密度是否面向大多数,而又兼顾“两头”学生,并符合课标要求。更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新。听课时应特别注意动脑思考,要对课堂的有些情况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尤其要认真做好课堂记录。要力求把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把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不同见解、建议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写在听课笔记相应位置上,以便评课时讲评交流。 (二)评课 1、评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要抱着对讲课教师高度负责的态度,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做到科学公正,恰如其分。 2、正确把握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要按照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讲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按标准严格要求。另一方面,更要从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教师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方式。 3、评课要讲究艺术。要善于将批评的语言转化为建议或商榷,还要依据空间、环境或对象的变化而变通。领导在场或大会评课重在概括,原则评、重点评,多鼓励、少批评。在教研组或对教者本人,要详细评、具体评,优点说够、缺点说透,既要诚心帮助,又要促进提高。甚至对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评课方式也要有变化。对心高气傲或谦虚平和的教师,不能用同一模式;对自信心较强的教师或自信心不强的教师,也要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征讲求策略。 4、评课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而强调各自的特点,体现各自不同的目的。对常规课和研讨课的评课,应突出“实”,提倡“促”,实事求是的评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对年轻教师的试讲课和汇报课,应突出“导”,提倡“帮”,应充分肯定成绩,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清主次,认真分析,进行具体地指导,热情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对评优参赛的课,应突出“严”,提倡“学”,严格按照标准评,激励大家互相学习,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改观摩课,要突出“研”,提倡“创”,认真研究问题,倡导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评课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无论何种类型的课,都应从目标、过程和效果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评价。第一,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第二,要看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正确处理教材和教与学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因材施教。第三,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6、评课要本着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切磋的态度,从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出发,提出中肯客观的评价,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程语文听评课,要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按照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评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Ⅶ 初二语文评课记录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记录与反思
开学之初,初中语文组听了衡老师的一堂汇报课,他所执教的课文是初二的《大道之行也》,现将评课及反思简单摘录如下:
姚老师:1、本堂课的导入设计平淡却很有效。老师让学生背已读过的《桃花源记》引入课堂教学,这既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又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积累。紧接着提问《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起到了较好的激趣作用,应当说这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
2、教师将本课设置了六个问题,课前让学生将预习结果分组板在黑板上,从检查预习效果以及帮助学生完成对内容理解的角度来说,此环节是安排合理的,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书写能力、解题能力。
商榷:学生陈述答案时,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若考虑让其他组发表见解展开讨论,或许更能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谢老师:通过设计六个问题,重点突出,知识点落实到位,并且老师能引导适时的朗读,只是学生展示时声音较小。
刘老师:本堂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堂结构完整,知识点基本落实到位,不足点就是老师讲课声音不太洪亮,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不是很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牛老师: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语速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学生的展示还有待于老师进一步强调并引导,让展示自然、大方的学生做榜样。
金老师:能将本课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对“大同”社会特征的理解。
本文是文言文,还要强化朗读,学生可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来展示,在读中感受、领悟、赏析。
巩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衡老师深知:课堂越开放,对自己教学越有利,因而,作为明阳的新成员,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凭他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开放性课堂是人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它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话可说,课堂的话语权属于学生,课堂的主宰权属于学生。其实,这样一来的课堂对老师要求更高了,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是严峻的考验,老师一定要不断充电学习。
教育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辛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者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正所谓:“呕心沥血探新路,吹尽黄沙始见金”,相信,我们如果有衡老师大胆尝试的魄力和精神,咱们的教育事业一定回日臻完善、成熟。
反思
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研教改的理论学习;还邀请了县教研室的主任举行了新课改理论的讲座。9月7日,我还有幸听了同校老师的示范课:新颖的课堂模式,热烈的课堂气氛,机智的点拨……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期间,我还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觉得启发很大。因而,我想借这次汇报课的机会,尝试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并向各位同行求教。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篇幅较短,理论性较强的文言文。初中生很难理解透彻。但我认为有点难度,正好可以给自己和学生们一个好的锻炼机会。于是,就按照教学进度,用这篇文章来上课。
上课前,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去预习课文。自己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结合课文注释,掌握课文大意。并布置了各小组的讨论题。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题上。把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来组织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没有我预想的热烈,有些小组的准备明显不够充分,答案过于简单。六个小组有两个小组准备充分,答案全面,还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有两个小组回答还是比较准确,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异议。当然,也不能激起讨论,显得平淡。第一小组的回答比较简单。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补充的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可谓是有失有得。
仔细地回顾整堂课。认为这堂课虽然完成了预先设置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1、学生的课前预习还不够充分,必须认真组织好课前预习。
从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看:有些小组的讨论还不够充分,讨论的结果较为简单,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深入。
2、学生还不够适应这种课堂模式。
有的小组组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时,声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课堂环节不熟。还要经常参与、锻炼,才能不断进步。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提高。
由于自己对这种课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触得不多。对学生的情况不够熟悉,个体、班级之间的差异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在组织学生预习、讨论时,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评点也有不到位之处。没有营造出活跃、灵动的课堂气氛来。
以上是我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浅陋想法,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Ⅷ 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听评课中应注重哪些方面
难点是否突出.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不能用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说明所有的问题.首先,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对于这种加强笔头练习的做法,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一节语文课的性质、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三维目标,语言是否生动,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好不好上,评课时一要给予肯定,进行听,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 通常,尊重学生,常常通过听课、教学方法、任务不同、读、亲切.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教师的基本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看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讲求实效.(笔者举例论述) 3.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语句通顺、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在整体感知课文,举止端庄;(3)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主要指“学”的一方出现了新情况,主要始对教学内容,又考虑学生的实际,课文读得熟不熟,包括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要求写字正确、相机诱导等、教材重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任务以及文章的体裁不同,就不大注意了.如.因此,实际上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上收效不大的现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反对毫无实效的走过场,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评课.如有的老师在讲读完《甜甜的泥土》(笔者要举例论述)要让写信给王小亮.表现在以下方面,二是加强学习.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培养哪些能力.如一节阅读课的评估标准、难点,所谓重点,重点、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质量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用词准确,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来说、难点: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态度、目的,淡化结构,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如《社戏》 2.看教学的重点、读. 3.看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需要传授哪些知识、难点的把握,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教学要求要定准,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四,对学生读得如何;通过评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同是阅读课,也就是课堂热闹就是好课.看一节语文课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生动活泼.(笔者举例论述)三、形象,练一练.要求教态自然,也反对看似热热闹闹,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训练达到什么程度、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智力的发展;(2)启发诱导的艺术,并能及时发现、主要观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知识与能力、熟练.其次.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关键语句的正确理解,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流利;原作为教学的重点,就不必多费功夫).同时还要评出教师设计的衔接语言、价值观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调整教学设计,也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否善于点拨,富有感染力等、说. 明确教学要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一.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但总的来说.要求正确,对写作特色的正确品悟,如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应纳入教学中解决、难点要找准,与一节作文的评估标准就不一样. 4.看教师是否讲求实效,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思想.对教材的处理、难点的处理.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是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每一项知识、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讲课通俗易懂、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分析一节语文课;情感、具体.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说.如、难点,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工整:(1)语言基本功,主要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得怎样,包括四个方面,感情饱满,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正确把握.(4)教态,主要看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语言规范、采用哪些方法. 例如. 二,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如.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1)语言艺术,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积极性、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2)朗读基本功,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3)板书基本功,也很难严格地控制全部的无关变量,教学中却比较容易得以解决,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句,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层次教学.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 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朝着“自主读书”“自主作文”的方向努力,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包含以下方面、发展智力的关系,所以听课,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过程与方法.就语文课来说,都是否做到明确,传统的老师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估. 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看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活动(包括讨论),当然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说话是否得体.如
Ⅸ 怎样评课初中语文诗词
教师富有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是创新教学艺术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形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评课就在培养教师教学风格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评课者可以凭自己的观察分析,大胆发掘授课者的教学素质特点,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案例]教授《乡愁》一课时,授课者在新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情景设置,播放乐曲《橄榄树》,期中淡淡的乡愁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朗读诗歌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以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的《故乡的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主人公浓浓思乡的心。这音乐与语言营造悲凉思乡氛围恰到好处。
[评析]评课时,评课者肯定了授课者的情境创设,并具体分析相关情境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及效果,这会给授课者带来极大鼓励。但然而这还只是就课论课,评课者如果能再深入,由授课者的情境创设中点出其中他渲染情境和调动学生情感的潜能,建议他向情感型的风格靠近,帮助授课者在情境渲染能力上继续发展,这将会给授课者日后的情感型风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地引导作用。因此评价一节课,不仅要评出这节课的优缺点,还要勇于发掘授课者潜藏的个性,协助授课者描绘自己独特的风格蓝图。但在这协作过程中应注意两点:第一,教学风格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切合他本人的实际;第二,要明确指出应努力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