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人教版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23 02:29:02

1. 人教版语文课文巜我的叔叔于勒》是谁译的

王振孙
迄今已出版译作约四百万字,主要有《茶花女》、《悲惨世界》、《左拉中短篇小说选》、《温泉》、《巴尼奥尔喜剧选》、《双雄记》、《王后的项链》、《不朽》、《胡萝卜须》等。

2.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里假如你是若瑟夫你见到于勒你会说什么

无论你怎样做,你都是我的叔叔。尽管我的父母对你冷淡,但是我不会的。

3. 初三上册人教版语文《我的叔叔于勒》课后练习最后一题答案

在父亲不经抄意间转头时,他的眼睛定住了,放出异样的光。原来他看见斜对面的几个打扮入时的男子众星捧月地簇用着一个人,只见一个人衣着光鲜,正笑盈盈地对身边的人兴高采烈地讲着什么。“于勒!”父亲喃喃地说。父亲真想跑过去,攥住这个人的手,说“于勒!我可想死你了”,但他担心过于冒失,人错人会很尴尬 。他来到母亲面前,低声说:“真奇怪!这位有钱人怎么这么想我的弟弟于勒?”母亲兴奋得跳了起来,尖着嗓子喊:“在哪?”父亲指给她看,她一看,说:“我看是!”于是下意识的理了理头发,兴奋的说:“你怎么不去相认呢?”于是一家人手忙脚乱一番,准备前去认亲……

4. 人教版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是谁译的

好像叫王振孙

5. 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 1,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2)"

(抄1)、“你们要不要我袭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6. 求人教版初三语文的一些笔记,是11课,《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我”一家人在去哲赛尔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划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态情形。

年轻时于勒大肆挥霍,人财两空,被看成是“祸水”,落得扫地出门的地步。既至美洲,赚了小钱,两年后又发了大财,成为大家的“福星”。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钱的于勒归来.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兴,出国到哲尔赛岛的旅行,他们在船上却见到一个酷似于勒的穷苦的卖牡蛎的人,菲利普先生在船长那里得到了可怕的印证.不但发财的梦想化为乌有,进入上流社会的美梦成为泡影,眼下二女儿的婚事也岌岌可危。最后全家不动声色地改乘海轮回来.

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盼望于勒(1- 4自然段)
发展:夸赞于勒(5- 19自然段)
高潮:巧遇于勒(20- 47自然段)
结局:躲避于勒(48- 49自然段)

主人公:文章中作者某种情感的代言人或者他是作者所要反映的某种社会矛盾或问题的化身。
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小说的故事虽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但作品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于勒只是小说中的一个陪衬性人物,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作者着意刻画菲利普夫妇。于勒的状况变了三次,他们的态度也变了三次,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的,但只是为了作品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他也是作品的亮点,既是作者寄托的希望。同时也是整篇文章的线索人物。
标题“我的叔叔于勒”像一面反光镜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现象。以此为标题,更可谓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菲利普夫妇
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爱财如命。
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见。
菲利普夫人:小气、精明、临乱不慌、刻薄、泼辣 、尖酸。
于勒
于勒:失败者,受害者
早:行为不端,糟蹋钱
中:正直,有良心
晚: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主题思想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哥哥不认弟弟的悲惨的景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相互帮助的美好生活的主题思想。

情节结构
课文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受尽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大船开来,菲利普总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二姐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为了二姐的结婚,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十多年来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为失望,乃至咒骂、怨恨,远远地躲开了。小说的情节跌宕曲折,围绕着于勒贫富的变化,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心理描写
课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里骤然紧张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他认出自己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这里一系列行动描写,加上表情的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又如:菲利普夫人听丈夫说那个卖牡蛎的穷水手好像是于勒时的表现:她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样一家人的梦想就会破灭了,于是“吞吞吐吐”的责怪丈夫“胡说八道”。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线希望,“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等丈夫确认那个人真的是于勒时,她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于勒从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菲利普夫人终于按捺不住,旧怨新恨一齐发作,破口大骂。她的性格特征,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课文教导
思考
①情节从什么地方开端?这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如何?
②于勒去美洲后,故事情节有了怎样的发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③船上巧遇是高潮。菲利普夫妇突然见到于勒,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
1、 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对婚事不利。
2、 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那么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3、 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4、 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很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5、 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6、 是菲利普夫妇的“嫌贫爱富”造成的。当于勒穷时他们又赶又撵,而对他富时,则是盼。
7、 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明确: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点拨:说明他们的希望不过是个虚幻的泡影而已,是一场欺骗自己的白日梦。

启发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过上好日子。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不是排挤,嘲笑他们 。

这篇小说主题是什么?有以下看法:
1、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
这是比较流行的认识,主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
2、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也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在西方文化中,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这点要注意到),菲利普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看来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的恶行,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按照人们当时的习惯(注意,西方人有到海外淘金的习俗),菲利普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轮船(不然怎样对付于勒这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呢?养他一辈子吗?)。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于勒造成的。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于勒也知道自己愧对哥哥一家,所以不肯回家),他们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3、亲情无价。

7. 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 1,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2)"

(1)、“抄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理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