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精通初中语文以人为镜文言文

精通初中语文以人为镜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0-12-23 00:09:58

❶ 以人为镜文言文的解释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六》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子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 ,征薨(hōng),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郑文贞公魏征卧病在床,唐太宗李世民派使者询问消息,赐给他药饵,前来探望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郎中将李安俨住在他的府上,一有动静就立刻汇报(他的病情)。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魏征府上,指着衡山公主,想要让公主做他儿子的妻子。戊辰(十七日),魏征去世了,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都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征的妻子裴氏说:“魏征平时生活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去下葬。太宗登上苑西楼,望着送葬的队伍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刻在石头上。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征,对身边的大臣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一个人的衣服和帽子,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兴衰更替的道理,将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魏征去了,朕失去了一面明镜了。”

❷ 古文《以人为镜》翻译是什么啊!

以人为镜

典出《墨抄子·非攻中·十八》:“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❸ 文言文以人为镜可以分为几段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旧唐书·魏征传》也有一段记载说得是这个成语:魏征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尽心竭力辅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终以谏诤为己任,有时甚至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阻止或纠正了唐太宗许多错误行为和主张,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去世之后,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❹ 古文《以人为镜》的翻译是什么

以人为镜

典出《墨子·非攻中·十八》:“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回。镜于水,见面之容答;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❺ 文言文《以人为镜》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③其子叔玉。戊辰,征薨④,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⑤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⑥,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妻(qì):以女嫁人。④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⑤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⑥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
译文: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❻ 古文《以人为镜》

人往来不绝。

[原文]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 ,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❼ 《以人为镜》这篇文言文是怎样体现唐太宗的人才的重视及善待的急,在线等!!!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版三鉴,内防己权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这是诤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所言。
这三面镜子说明李世民的开明统治以及他的危机感很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也是李所言。意思是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
以史为镜 观天下兴替 吸取前朝教训(尤其是最近的隋朝)
以人为镜 可以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改正。
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多出于他开明的治国思想。
为唐朝开了个好头。

❽ 以人为镜译文(只需要译文,不用原文)

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别人学习,看清自己

❾ 以人为镜文言文

《以人为镜》文言文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版望于道。
又遣中郎将李权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子欲以妻其子叔玉。
戊辰 ,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
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已为你解答,希望能帮到你, 回答不易. 如果满意,
请采纳我的答案,谢谢。还可以轻轻点个赞哦,谢谢!

❿ 以人为镜找一篇文言文的翻译

阅读《以人为镜》,完成后面题目。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给羽葆鼓吹: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上遣使者问讯( ) ⑵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
⑶悉辞不受 ( ) ⑷上思徵不已 ( )
2.用“/”标出下面句中的停顿(各一处)。
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上 遣 使 者 问 讯。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⑵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4.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

答案:
1.⑴讯:问 ⑵复:又 ⑶辞:推辞 ⑷已:停止
2.郑 文贞 公 魏 征 / 寝 疾,上 / 遣 使 者 问 #题库cooco.net.cn&
讯。
3.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他,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
⑵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
4.第一,派人问讯,赐以药饵;第二,派人留宿,闻其动静;第三,携太子探视,将公主嫁给其子;第四,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第五,望灵痛哭,亲撰碑文。

翻译: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阅读全文

与精通初中语文以人为镜文言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