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期末下册试卷及答案2014

六年级期末下册试卷及答案2014

发布时间:2020-12-22 16:21:08

A.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答案(苏教版)

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用16个小时完成,乙单独做每小时做108个,当共同完成时,甲加工的个数占总数的62.5%,乙加工多少个零件?

B.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单元测试题
直接写出得数
16
x
20%=
3.2
25%=
2.5
20
x
3/2=30
二填空题
1.
16
20
(80
)
20
16
%
(1.25
)
16

20
少(20
)%
%
20

16
多(25
)%.
3/8
x8/3=1
36
x
5/6=30
12
x
30%=3.6
10
x
2(
60
)吨
40%
24
吨.
3.

30
米少
20%(
24)m.
3,
甲已两数和
39甲数已数
30%甲数(9
)
己数
(
30)
4某零件厂三月份生产零件数二月份
87.5%,厂三
月份生产零件数比二月份少(
12.5)%
5红星家场公鸡只数母鸡只数
50%,公鸡只数占总只数
(33.3
)%,母鸡只数占总数(66.6
)%
6
件上衣标价
480
元,春节期间优惠活动打八折,打折购买
件上衣只需(384
)元.
7.
4:5=(
8):(10)=
(0.8
)(小数)=(80
)%=(八
)折
三判断题,
1






10%,



10%,











)
2

15




100


,





15%
(×)
3
六班男生
25
人,女生
22
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
15%
4
(√
)
5

)
四,单选题,
1
王阿姨现把
5000
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
5.4%,期
从银行得利息(
A
)
A5000x5.4%x3
B
5000x5.45%
C
5000x5.40%x3x5
D
5000+3






25%,






25%
(×)






5

,





20%
2
某和商品打七折出售比原来便宜了
75
元件商品原来(C
)

A
525
B
225
C
250
D150
3
根绳子用去了
2
米余下用去
25%根绳子长(C
)

A
0.5
B
2
C
2.5
D
都对
4
250
米比
1
千米少(C
)
A
25%
B
33%
C
40%
D
75%
5
学校建综合教学楼计划投资
480
万元实际比计划节约
35%实
际投资节约(
B
)万元
A
480x35%
B
480x(1-35%)
C
480/35%
D
480/(1-35%)
6
本故事书
已经读了
20

还有
60

没读占本书
(D
)
A
25%
B
33%
C
66%
D
75%
7
某玩具厂
2008
年全年确良销售额
5200
万元
按销售额
5%缴纳消费税家玩具厂
2008
年全年缴纳消费税(A
)万元
A
5200
x5%
B
5200x(1-5%)
C
5200/5%
D
5200/(1-5%)
8
张明编写书出出版取得稿费
2600
元按规定稿费超过
800

部分要缴纳
20%人所得税张明纳税所得稿费(
A)元
A
2600-(2600-800)x20%
2600x(1-20%)
B
2600-2600x20%
C
2600x20%
D

C. 人教版小学生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cì hòu líng lì quán tuǐ jīng zhàn
( ) ( ) ( ) ( )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3%
阻挠(náo ráo) 荆条(jīn jīng) 喷香(pēn pèn)
二、积累运用。
1.给“肖”加偏旁,把故事补充完整。
元( )节那天,有个俊( )的女孩翻过陡( )的山岭,来到城市卖鸡蛋。浓烈的节日气氛让她把疲劳抛到了九( )云外,发( )上的汗还没干,她便吆喝起来。一会儿鸡蛋就被( )售一空。女孩高兴得吹起了口( ),开始( )遥地往回走。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带有“风”字的词语,不要重复。
( )化雨 ( )习习 ( )凛冽 ( )送爽
( )怒号 ( )骤雨 ( )劲草 ( )细雨
3.词语巧搭配:
( )的色彩 震惊( ) 不时地( )
( )的情趣 忍受( ) 小心地( )
( )的眉头 收敛( ) 不舍地( )
4.求写句子。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改为陈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缩句)
(3)“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濛濛的细雨润湿了眼前的景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在今年署假,我有机会加入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的活动真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有跳舞、唱歌,还有朗诵、写生、做军事游戏等……夏令营活动既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而且开阔了我的眼界。
三、小小美文家。(调动平时积累,完成填空!)(17分)
1、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______,也看不出______,无日______。(《夹竹桃》)(3分)
2、孔子有关复习的名言有“______,______”。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 ____”“ ____”“ ____”的真君子。朱熹也曾从水那儿得到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老师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天使,永远是______,是______。福楼拜告诫莫泊桑: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______。刘老师通过放理想的风筝,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___、___、___的种子。(3分)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课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这段描写出自_____(谁)的小说《______ 》,写的是_____。(谁)我还知道小说中这些人物: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感悟。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
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中“二万”是个确定的数。( )
2、《回忆爸爸》一文中的“爸爸”指海明威。( )
3、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五瓣儿丁香。( )
4、《唯一的听众》一文中的听众指的是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 )
(二)课文理解:
《草原》片断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⑤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⑥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⑦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
(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乱,请作调整。正确的顺序为:( )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缺漏的词语。
(3) “一”有四种解释:A数词;B相同;C满、全;D专一。“高歌一曲”中的“一”应取第 种解释,“一碧千里”的“一”应取第 种解释。
(4) “翠色欲流”描写了 ,“一碧千里”描写了
(A绿的颜色;B绿的神态;C绿的范围;D绿的广漠),“欲”的意思是 。
(5)用“~~”画出两个比喻句。
(三)美文品读:
谁是最优秀的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我们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盲(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画“”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苏格拉底为 而失望,而徒弟是为而对不起他自己。
4、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在文中用“——”画出。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
6、“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2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
8、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结果最优秀的却就是他自己,由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交流。

五、习作表达:(30分)
以“我的故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60字作文!

D.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数学的要吗?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一、填空题。(19分)、16()=24:()=0.8=()÷10=()%=()成。2、六(1)班今天到校48人,请病假1人,请事假1人,该班出勤率是()%。3.、把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厘米4、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凌晨4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低8℃,傍晚5时的气温是(),凌晨4时的气温是()。5、明明和亮亮邮票的比是2∶5,亮亮有105张邮票,明明有()张邮票。6、小王妈11月2日存入银行2000元,定期二年,如果年利率按2.5%计算,到期时应得利息()元。7、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支出200元应记作()元。8、在伊利乳饮料包装上,并排有两行数字,,这两行数字中,20070214表示(),20060614表示()。9、在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出直径是4厘米的圆,至多可以剪()个。10、深圳市某风景点近几年来游客人数统计图。(l)2000年的游客人数比1998年增长()%;2002年的游客人数比2000年增长()%。(2)按这样的趋势,你估计2004年游客人数将比2002年增长()%,将达到()万人。二、判断题。(5分)1、两圆相比,周长小的面积一定小。()()2、甲存款的13和乙存款的14相等,甲和乙存款的比是3:4()3、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10。()4、如果甲比乙多20%,则乙比甲一定少20%。()5、零下2摄氏度与零上5摄氏度相差3摄氏。()三、选择题。(5分)1、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他们的面积()大。A.正方形B.圆C.一样2、从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平行四边形B.半圆性C.环形3、现在的成本比原来降低了15%,现在的成本是原来的()。A、15%B、85%C、115%4、一台电冰箱的原价是2100元,现在按七折出售,求现价多少元?列式是()A.2100÷70%B.2100×70%C.2100×(1-70%)5、16名乒乓球选手进行淘汰赛,共()场比赛才能决出最后冠军。A.15B.12C.8四、计算题。(34分)1、化简比,结果用分数表示。(10分)56:12=0.8:0.04=18吨:750千克=1/2小时:75分钟=72/25:32/125=2、脱式计算。(12分)(13-15)×15-2(18+34)×17+375×14+25×25%12-(-34)+(-27)3、解方程。(12分)X+20%X=242/5:3X=1:1529-5x=4x+238x-27=15+24x五、应用题。(37分)1、一场足球赛的票价为240元,因为票很紧张,涨价20%,涨价后的票价是多少?(4分)2、一个圆形养鱼池,直径是4米,这个养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3.王钢把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2.5%。到期时,王钢应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4分)4、商场搞打折促销,其中服装类打7折,文具类打8折。小明买一件原价200元的衣服,和原价120元的书包,实际要付多少钱?(5分)5、学校运来200棵树苗,老师栽种了10%,余下的按5:4:3分配给甲、乙、丙三个班级,丙班分到多少棵?甲班比乙班多分到百分之几?(7分)6、在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中剪掉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这个图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5分)7、体育老师对我班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连续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老师记录的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2-103-2-310请同学动手算算这8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到标准?他们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达到标准的人数比不达标的多(还是少)百分之几?(8分)

E. 六年级下册语文考试卷期末答案

1+1=2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公理法是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
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
”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
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
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
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
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
物理学与1+1=2的关系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通常它们代表着: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
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
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
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
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
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

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
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
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1+1=?不就是等于二吗?是的,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个二却不可小觊。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里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换个角度1+1虽然等于二但是却有许多含义。譬如说1+1=2分解后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后天培养;1=汗水。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个公式。当然要是换个角度,聪明的人就知道凡事无绝对。答案不可能只有1个,含义亦是如此。

1+1从脑筋急转来说也可以等于一个数字“王”、田、甲。

F.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已知小圆的半径是2cm,大圆的直径是6cm,小圆和小圆的周长之比为( ),面积的比是( )。
2、12的因数有( )个,选4个组成一个比例是( )。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0,把它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4千米,在这幅地图上应画( )厘米。
4、3时整,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 )°,6时整,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 )°。
5、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4和7,那么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 )。
6、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8cm的圆,圆规两脚尖的距离是( )cm,这个圆的位置由( )决定。
7、一个数,如果用2、3、5去除,正好都能被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如果这个数是两位数,它最大是( )。
8、如果一个长方体,如果它的高增加2cm就成一个正方体,而且表面积增加24cm2,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9、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是2.8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0、打一份稿件,甲单独做需要10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2小时,那么甲、乙的工效之比是( ),时间比是( )。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cm,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两根1米长的木料,第一根用 米,第二根用去 ,剩下的木料同样长。( )
2、去掉小数0.50末尾的0后,小数的大小不变,计数单位也不变。( )
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
4、因为3a=5b(a、b不为0),所以a:b=5:3。( )
5、如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锥与圆柱的底面积的比是3:1。( )
6、10吨煤,用去了一半,还剩50%吨煤。( )
7、一组数据中可能没有中位数,但一定有平均数和众数。( )
8、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9、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
10、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长6cm,宽3cm的长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cm。
A 9.42 B 12.42 C 15.42
2、有一堆水泥,运走 ,还剩 吨,这堆水泥共有( )吨。
A B 1 C 4
3、下面各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 、 3 cm 和 3cm B 1cm 、2cm 和 3cm C 6cm 、8cm和 9cm
4、把4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 )不变。
A 周长 B 面积 C 周长和面积
5、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将得不到( )。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四、计算题(共 25 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9.6÷0.6= 0.5÷0.02= + = 3.14×22= - =
4-4÷6= 3÷10%= 0.125×8= ÷ = 13.5÷9=
2、脱式计算。(共12分)
3.25÷2.5÷4 5 ×0.5÷5 ×0.5 (0.8+ )×12.5

86.27-(28.9+16.27) 2 - - 1.6×[1÷(2.1-2.09)]

三、解方程(共8分)
4(2x-8)=24.4 x- x=1 :x= : 5x-4.5×2=
五、操作(共10分)
1、经过点P分别画OA的平行线和OB的垂线. 2、这是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请在
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
正方形的面积占圆的百分之几?
六、解决问题(共25分)
1、一个绿化队修理草坪,用去了900元钱,比原来节省了300元钱,求节省了百分之几?

2、信誉超市运来48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占 ,3天卖出苹果总数的 ,求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多少千克?
3、一箱圆柱形的饮料,每排摆4个,共6排,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的底面直径是6.5cm,高是12cm。这个纸箱的体积至少是多少立方分米?
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长5cm,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5、现在把一堆小麦堆成圆锥形,已知它的底的周长是12.56m,高是1.2m。已知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求这堆小麦共重多少千克?

2013—2014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
1、 2:3 4:9
2、 6
3、 略 6
4、 90 180
5、 28
6、 4 圆心
7、 30 90
8、 30
9、 2.804 2.795
10、 6:5 5:6
11、 24 8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
1、C
2、C
3、B
4、A
5、C
四、计算
1、 16 25 12.56 30 1 1.5
2、 0.325 0.25 41.1 160
3、 7.05 1.9
五、画图 略
六、解决问题
1、25%
2、 50
3、 12.168
4、 4
5、 3768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期末下册试卷及答案2014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