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论语导学案答案

初中语文论语导学案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2 15:00:02

⑴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10课《论语》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
【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专不思属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修养】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⑵ 论语十则导学案

课前预习

(一)明确预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预习问题

1、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给生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 ) 乎 愠( ) 三省( ) 传( )不习乎 曾( )子 罔( ) 殆( ) 诲( )女( )知之乎 弘( )毅( ) 凋( ) 焉( ) 哉( )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5、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

(2)温故而知新( )( )

(3)见贤思齐焉( )

6、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知 知之为知之

学而不思则罔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之 知之为知之 为 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 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焉

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探究预习疑惑

写出自己的疑惑问题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索(根据预习问题,自主学习解决)

(二)互助交流(小组内合作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

(四)有效训练

1、而: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2)是知也(古义: 今义: )

(3)死而后已(古义: 今义: )

(4)三人行(古义: 今义: )

三、课后拓展延伸

(一)延伸训练

1、解释加点的字:

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2、翻译下列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主题阅读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 ②不合其耳也( )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1009/44961.html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论语导学案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