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或高中一篇语文课文
题目是: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 作者:没查到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
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
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
1899年才发现。
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
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
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
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
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
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
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
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
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
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
祭祀、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
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
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些甲骨可
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
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
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
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
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
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
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
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
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
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
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
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
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
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
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
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
容易普遍采用。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
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
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
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
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
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几百部到
几千部的书。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
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
国博物馆。
雕版印刷质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书版
要几年,而且一部书要刻许多块板,占用大
量房舍存放,发现了错误也不好改。宋朝庆
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
做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
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
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
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
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
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
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
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
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
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
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
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
书,“电视唱片”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
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
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
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
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
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
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
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
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
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
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
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
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 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
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卖。视盘既可以显示物
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
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
示。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
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
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
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
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
大到原来的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
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
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
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
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
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
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B. 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语文中一篇科普课文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作者不太清楚。
C. 河南初中的教材是什么版本的
河南初中的教复材属于人教版。制
河南省内各地区教材版本大部分为人教版,但有些地区是多教材版本配用。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50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主持或参与草拟了2000年以前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由国家颁布。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先后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社名,编写、出版了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3)九八版初中语文课本电子版扩展阅读:
中国多地中小学起始年段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将全部使用新教材,《历史》、《道德与法治》也同时更换新教材。二至六年级小学生则仍使用旧教材。
据了解,新版教材使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拼音和汉字的识字量均有所减少。减少识字量并不代表减少学习任务,而是调整了学习板块,把更多空间留给口语交际和阅读,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新学年 中国多地启用新修订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D.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后必读课外书有哪些
1、《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
2、《伊索寓言》
3、《童年》 作者:高尔基
4、《昆虫记》回 作者:法布尔
5、《朝花夕拾答》 作者:鲁迅
6、《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8、《海底两万里》 作者:凡尔纳
9、《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
10、《水浒》 作者:施耐庵
11、《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
12、《培根随笔》 作者:培根
13、《格列佛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14、《简·爱》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每册书要求课后必读的课外书为两册。
E. 一九八一年初二语文课本《华政委》一课 上初中学过,现在想看一下这篇文章。
内容如下:
F. 求人教版初中语文电子课本(七八九年级)。谢谢。
http://www.pep.com.cn/这有
G.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议论文有哪些
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鲁迅——九上
第一单元:《敬业和乐业》(演讲回议论文)
《纪念伏尔泰逝世答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讲议论文)
《傅雷家书两则》(书信体议论文)
《致女儿的信》(书信体议论文)
第四单元:《食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短文两篇》(《论读书》 —— 培 根《不求甚解》—— 马南邨)
初中议论文集中在九年级,希望对你有帮助.
H. 初中语文课本内所有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童趣》 《论语十则》 《观沧海》 《此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山市》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 《夸父逐日》 《公共怒触不周山》 《狼》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三峡》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观潮》 《湖心亭看雪》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潼关怀古》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出师表》 《望江南》 《渔家傲》 《江城子》 《武陵春》 《破阵子》
九年级下册:《公输》 《孟子两章》 《庄子故事两则》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关雎》《蒹葭》
I.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下九上九下)封面上的书法和插图出处在哪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封面上的背景书法
这是明朝著名书画家徐渭的《秋兴八首》
封面上的书法
J. 求2018-2019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上册语文所有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关睢》,《蒹葭》,《式微内》,《子衿》,《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有嘉肴》,《马说》,《大道之行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