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六年级中心思想

小学六年级中心思想

发布时间:2020-12-21 13:24:11

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中心思想和大意

人教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自
是《跑进家来的松鼠》。
中心思想和大意:

本文主要写了一只松鼠跑进作者家里,把方糖、面包皮等食物叼到大柜顶上作为冬粮;忙活了一个早晨把作者一家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都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举了三个松鼠的例子,从而表现出全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赞扬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专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属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分别为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情景。

(2)小学六年级中心思想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的赏析:

《开国大典》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课文通过记叙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3. 小学六年级课文 <<景阳冈>>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3*景阳冈

一、教材说明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诖蛩懒死匣ⅲ蛔詈蠼参渌梢徊讲桨は赂岳础?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读《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兵都头。

这样做,一是能激发起学课文的兴趣,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比较吸引学生。但篇幅较长。教学时,要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

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哪几段具体描写了打虎?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跟打虎有没有关系?武松是个怎样的人?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在酒店喝酒和上冈这两部分,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下文写他勇猛打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3.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段写得非常精彩,集中反映了武松的机敏和勇敢。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那种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读出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沉着机敏和打虎时的竭尽全力。有条件的,可放映武松打虎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如,武松与店家的两段对话。一段是关于酒的。当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原因是“三碗不过冈”。武松却说:“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这样,武松一连吃了十八碗。另一段是关于虎的。武松吃完酒,提着哨棒就走。店家又一次劝阻,告诉他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经常出来伤人,必须凑足三二十人,才能过冈。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两段语言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课文还写了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第二次,他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第三次,他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些心理活动突出了武松无所畏惧的气概。

5.“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这个思考题,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安排的。通过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讨论时,要鼓励学生联系课文,结合现实,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就两个方面稍做点拨。一是关于打不打老虎,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古时候,人还不能主宰自然,老虎等猛兽常常伤人性命,为了自卫,人只能打老虎。现在,老虎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就应该保护老虎。二是该不该读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读《景阳冈》,并不是要学武松也去打虎,而是要学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当然,学《景阳冈》,还在于接触我国优秀的古典名著,学习语言等。

6.课文虽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改写,但仍保留着原作的语言风格,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逐词理解,有些词语通过多读,能够意会即可。

下面一些文言词语的解释供教师参考。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尊称。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榜文: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

印信:印章。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

却把大虫吓唬我:却用老虎吓唬我。把,用。

四、参考资料

水浒传元末明初产生的优秀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施耐庵。小说以北宋宣和年间的宋江起义为历史依据,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基础上加工而成。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揭示了“官逼民反”这一起义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斗争,也反映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水浒传》在艺术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众多英雄形象。

4. 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这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先介绍岭、林、花,再讲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在这三部分结束处都讲到“亲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这种“亲切、舒服”的体会也逐步加深。

5. 小学六年级课文《穷人》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和分段啊啊啊啊啊啊啊

《穷人》的中心思想是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回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答自已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分段如下:

第一段(1—2自然段,从开头到“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内的夜晚,焦急容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自然段,从“睡觉还早”到“久久坐在床前”):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段(12—27自然段,从“门突然开了”到结束):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5)小学六年级中心思想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贵族生活糜烂,道德沦丧,广大底层劳动者虽挣扎在贫困边缘,但依然保持着俄罗斯的高贵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夫·托尔斯泰读到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激发了创作灵感。

列夫·托尔斯泰对这个译文作大量修改之后,收入自己一个故事集里于1905年出版;这个集子1908年再版时,他对译文又进行了一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于原著。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写"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赞扬了 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的精神.

7.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盲道》中心思想

要人们在思想上重视盲人生活起居,而不是口头上关心。给他们予以方便和支持,让盲人感受到真诚的温暖。

8. 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里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难忘的启蒙》文章重点回忆了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和对抗日演讲比赛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老师领进门》作者对老师的感激知情.记叙了老师上课的情形.
《新来的王老师》主要内容: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忘不了的笑声》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由于《补考》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

9.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来》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源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分别为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情景。

(9)小学六年级中心思想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的赏析:

《开国大典》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课文通过记叙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六年级中心思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