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青海省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

青海省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

发布时间:2020-12-21 09:48:52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词

我觉得你还是去书店买一本那样的书,有很多卖的。高考题目很多,还是掌握越多古诗词为好。

⑵ 高中《语文》常考的古诗词有哪些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8、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轻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

10、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不见复关,泣涕涟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⑶ 求高中语文必背所有古诗文篇目

1、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2、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3、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册 1、过秦论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好了 采纳呀

⑷ 高一语文常考的古诗文有哪些

新高一的吧~
这些是期末考试之前要求的:第二单元。14阿房宫赋16项脊轩志(第一回段)17诗词四首18古诗答为焦仲卿其作(部分名句)君当作磐石...举手长劳劳...奄奄黄昏后...枝枝相覆盖...19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两段)
20+21课
第一学期:15蒹葭18诗二首
可能有漏掉的,但在暑假里都被出来已近不容易了~

⑸ 高中语文必修常考古诗文

必修一: 《劝学(节选)》 , 《师说》 ,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版: 《六国论》 , 《阿房权宫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 《五人墓碑记》 ,《离骚(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 《谏太宗十思疏》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
附:融会贯通
《秋水(节选)》 , 《非攻(节选)》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 《寡人之于国也》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蜀道难》
《登高》 , 《琵琶行并序》 , 《锦瑟》
《虞美人》 , 《蝶恋花》 , 《雨霖铃》
《声声慢》 , 《滕王阁序并诗》
《秋声赋》
必修五: 《陈情表》 , 《项脊轩志》
《长亭送别》 , 《抱任安书(节选)》
《渔父》 , 《逍遥游(节选)》
《兰亭集序》

⑹ 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考的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8、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轻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

10、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不见复关,泣涕涟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11、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1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1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16、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17、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杜甫《兵车行》)

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1、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客至》)

2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2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24、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25、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26、长安回望锈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7、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

2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

3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3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34、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3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36、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37、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38、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3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一下的: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诗经·国风·.周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①。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观沧海
作者: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作者: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浣溪沙作者: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登飞来峰作者: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过零丁洋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净沙·秋思作者: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⑺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词有哪些

1.《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2.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李密《陈情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⑻ 高考常考的语文古诗文

高考常考的语文古诗文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3.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10. 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二册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2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3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潜《归去来兮辞》)
3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3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3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0.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4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4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4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6.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7.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三册
49.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0.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 卫风 氓》)
5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秦风 无衣》)
5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尔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邶风 静女》)
53.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54.日月忽其不淹兮,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5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
56.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58.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59.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60.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6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6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
6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6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6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71.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2.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3.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4.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5.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6.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7.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78.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9.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0.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1.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可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3.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归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84.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85.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86.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7.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8.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9.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90.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9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9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9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9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96.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9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8.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9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100.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阅读全文

与青海省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