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4,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辨析每册不少于10个(找出词及相对应的句子,解释古义及近义)
一
①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痛哭流泪
今义:流鼻涕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与物品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 今义:贫穷困难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用力掷 今义:用手提起
⑤进兵北略地 古义:抢夺,夺取
今义:简略,有一点
⑥顾计不知所出耳 古义:但是,只是 今义:看守,照顾
⑦愿足下更虑之 古义:重新,改变 今义:时间单位,更加
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露出一只手臂 今义:袒护一方
⑨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卫士
今义:中医
⑩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原谅 今义:假托,托词
二
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一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二……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7.江:长江/泛指一切江河
8.寄托:寄居存身/托付、把抽象思想感情放在具体人身或事物上。
四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B.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中有哪些古今异义词
2、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1)给字正音
敕造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
(chì) (fù) (wǎn) (wéi) (guàn)
两靥 忖度 宫绦 嗔视
(yè) (cǔn) (tāo) (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绔: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辜负了大好的时光。可怜,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
2. 古今词义变化
(1)偏僻:古义:偏激,不端正;
今义: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2)便宜:古义:方便;
今义:价钱低。
(3)态度:古义:神态;
今义: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4)风流:古义:风韵;
今义:① 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② 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5)风骚:古义:姿容俏丽;
今义:妇女举止轻佻。
(6)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① 值得怜悯;② 怜悯;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7)惫懒:古义:诞皮赖脸;
今义:疲惫懒惰。
C. 高中语文必修五。18课《郑伯克段于鄢》, 古今异义, (京)(不过)。 一词多义, 国:①国不堪贰
1 ,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
2,姜氏回的欲望哪答有满足的时候呢---- 山不满足它的高度 海不满足它的深度
3,喜爱共叔段,想要立他为太子---不吝惜珍奇,宝贵的东西,肥沃的土地,来招揽天下人才
D. 高中人教语文古今异义。。快
《诗经两首》
1、氓之蚩蚩
句中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
今义:流氓
2、泣涕涟涟
句中义:眼泪
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
句中义:欢聚
今义:宴会
4、士贰其行
句中义:不专心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5、三岁为妇
句中义: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
6、至于暴矣
句中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7、秋以为期
句中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离骚.》
1、朕皇考曰伯庸
句中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今义: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2、纫秋兰以为佩
句中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春与秋其代序
句中义:依次替代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4、昔三后之纯粹兮
句中义:美德,完美
今义:不掺杂别的成分的;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5、惟党人之偷乐兮
句中义:指结党营私的小人
今义:同一个党派的人。
6、忽奔走以先后兮
句中义:跑
今义:行;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孔雀东南飞》
1、五里一徘徊:
句中义:流连往复
今义:比喻犹豫不决
2、共事二三年:
句中义:在一起过日子
今义:在一起工作
3、何乃太区区:
句中义:愚笨
今义:(人或事物)不重要,如“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4、汝岂得自由:
句中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5、可怜体无比
句中义:可爱
今义:值得同情
6、勿复重纷纭
句中义:麻烦
今义:(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
7、葳蕤自生光
句中义:鲜丽的样子
今义:形容枝叶繁茂
8、纤纤作细步
句中义:步态轻盈
今义:形容细长,如“十指纤纤”
9、本自无教训
句中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求得知识
10、窃窕世无双
句中义:俊美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1、既欲结大义
句中义:婚姻
今义:大道理
12、处分适兄意
句中义:办理.处理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13、交语速装束
句中义:为婚事作准备
今义:整理行装
14、婀娜随风转
句中义:轻轻飘动的样子
今义:(姿态)柔软而美好
15、郁郁登郡门
句中义:热热闹闹的样子
今义:心里苦闷.如“郁郁寡欢”
16、人事不可量
句中义:事情的变化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17、奄奄黄昏后
句中义:昏暗的样于
今义:形容气息微弱.如“奄奄一息”
18、叶叶相交通
句中义:树叶交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9、寡妇起彷徨
句中义:心神不宁
今义: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0、蹑履相逢迎
句中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 (含贬义)
21、东家有贤女
句中义:泛指邻居
今义:主人或地主
22、汝是大家子
句中义:大户人家
今义: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
23、生人作死别
句中义:活人
今义:陌生人
24、不久当归还
句中义:回家
今义:把借来的钱物还给原主
25、千万不复全
句中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26、何意出此言
句中义:料想
今义:心意
27、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句中义:多多劝告
今义:谢谢。
28、槌床便大怒
句中义:坐具
今义: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用具
29、府吏再拜还
句中义:两次
今义: 又
30、适得府君书
句中义:刚才
今义:适合
31、却与小姑别
句中义:回头
今义:转折连词
《迢迢牵牛星》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句中义:织成成匹的布。
今义:成为诗文的段落。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句中义:多少。
今义:一门科学。
《归园田居》
1、阡陌交通
句中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
句中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句中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句中义:与世隔绝之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
句中义:鲜艳美丽
今义:新鲜美好。谓食物的滋味好
《上邪》
1、上邪
句中义:指"天"
今义:作方位名词
《烛之武退秦师》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离骚》
【朕】 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 古义:“以之为”的省略 今义:认为
【代序】 古义:依次替代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 古义:美德,完美 今义: 1、不搀杂别的成分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 古义:邪出的小路 今义:近路
【党人】 古义:结党营私的小人 今义: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 古义:足迹 今义:关于军事的
《荆轲刺秦王》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鸿门宴》
1.说(古义:劝说劝告。 今义:说话。)
2.山东(古义: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3.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义为“往”。)
4.婚姻(古义:结成亲家。今义:常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5.所以(古义:义为“……的原因”。今义:常做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义为“太·很”。)
7.河北 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8.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9.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10.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E. 高中必记的所有古今异义词有哪些呢
1. 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做介词,意思是“等到……时候”,如,比及三年,可使足矣。
2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1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仅”,如:不啻增二十倍焉;2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4.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是……吗”,如:吾射不亦精乎。
5.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词,表示委婉反问,1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2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而后,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然后”,做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后”,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1意思是“就停止”,如:臣请三言而已矣;2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意思是“罢了”、“就是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 ,意思是“从那以来”,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
9.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前句”,所以,“否”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是个连词,引出下句结果,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凝固成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
10. 何况,由副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怎么能”,做连词,用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而况”同,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11何其,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中表性状至极,意思是“怎么这样”、“多么”,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2何如、何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也可倒置为“如何”、“若何”,表示强调,1做状语,译为“怎么”,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2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此为何若人也?3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么办”、“怎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4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上……”,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13何所,是由“所”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构成的倒装,表示询问,如:问女何所思?
14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括两类:1是由动词“为”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一干什么”,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后,做句子的另一个连动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前,构成“何+动+为”的格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也可以加在用“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为”的格式,表示“用……做什么”,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2是由介词“为”和疑问代词“何”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意思是“为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
15何也、何者、何则、何欤,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句式“……则何”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16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是“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做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动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
18可得,由两个助动词构成的复合结构,做状语,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如,可得闻与?
19,可以,由助动词和介词组成,1做状语,相当于“可以”+“以(之)”,意思是“可以用(它)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相当于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意思是“可能”、“完全可以”,如,可以无悔矣;与“可以”同类的结构还有“足以”、意思是“是用来”或“能够”,如,火尚足以明。
20奈何,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何奈”的倒置,表示询问,以示强调,意思是“怎么对付”,1做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如市义奈何?3做谓语,宾语要插入中间,构成“奈……何”,译为“对(把、拿)……怎么办”,如,虞兮虞兮奈若何?4做“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办法”、“对付的办法”,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1且夫,由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进层,意思是“再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然而,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分句,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却……”、“可是”,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23然则,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接分句,1表示承接,用以推理,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如,然则何时而乐也;2表示转折,同“然而”,意思是“但是”,然则北通巫峡。
24若夫、若乃,由动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另提,意思是“如果说到”、“像那”、“至于”,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5是故,1由介词“故”加代词“是”构成的介宾结构“故是”的倒置,以示强调,用于后一分句前,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2由代词加副词构成,意思是“这乃是”、“这就是”,如,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6是以、是用,介宾结构“以是”、“用是”的倒置,以示强调,做连词,表示顺承,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敢用是为怨望。
27孰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1表示比较,意思是“哪赶上”,如,为两郎童,孰若为一郎童也,2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哪如”,如与其坐而待毙,孰若起而拯之。
28孰与,1“与……孰……”的倒置,“孰”是疑问代词做充当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主语“与”及其宾语做状语,意思是“……与……比谁怎么样”,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状谓词组,义同“何如”,做谓语,表示反问,“怎么能”,如,百姓是,君孰与不是?3做连词,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如,惟坐待亡,孰与伐之,4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与孰”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意思是“跟谁……”,如,正气丹心孰与俦。
29谁者,由者字结构作主语加疑问代词作谓语组成的判断句式的主谓倒装格式,以示强调,意思是“……者是谁”如,谁为哀者?
30谁何,谁能奈何,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一说,“谁”通“孰”,“何”通“呵”,指诘问,如,今我垒上,谁何不绝。
31虽然,由转折连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然”复指前一分句,“虽”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即使)是这样,但是……”如,善哉,虽然 ,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胜。
32遂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示承接,意思是“于是就”,如,遂乃研核阴阳。
33所自、所从,“所”同“何”,由疑问代词“所”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倒置,做状语,意思是“从哪里”,如,抚军不忘所自;乃令吏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34为……所……本是动 词加“所”字结构组成的动宾结构,后“所”虚化为助词,遂为表示被动的格式,故“为”乃读wéi。“为”
后可引出主动者,也可不引出,如,恐为操所先;若属皆且为所虏。
35未几,否定副词加不定量数词构成,意思是“没有过多少时间”、“没多久”,如,未几,敌果舁炮至。
36无何,由动词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没有多长时间”、“不久”,如,无何,宰以卓异闻。
37无乃,也作毋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意思是“岂不乃是”,做状语,表示猜测,意思是“岂不是”、“莫不是”、“或许”、“只怕”、“恐怕”,如,无乃不可乎?
38无非,意思是“没有什么不是”,如,所见无非牛者。
39无所,意思是“没有……的”,如,财物无所取。
40相与,表示双方共同的关系,意思是“互相”、“彼此”或译为“一齐”、“共同”,如,卒相与欢。
41向使,表示假设,意思是“假如”,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2行将,表示未来,意思是“将要”,如行将为人所并。
43要之,意思是“总之”,用于总结全文,引出结论或点明要旨,如,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44以为,1由两个动词构成的兼语式结构,意思是“使(让)……成为……”如,舜以为乐正;2由动词加系词构成的兼语式结构,只是兼语省掉了,意思是“认为是”,如,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由介词加动词构成的状谓结构,介宾常省略或前置,意思是“把(拿、用)……作为(当作)……”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4由连词加动词构成,“以”顺承前一动作,相当于“而”,“为”译为“作”、“作为”、“成为”,如,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45已而,做副词,表示时间,意思是“不久”、“随即”,如,已而得舟,避渚洲。
46犹若,意思是“仍旧”、“仍然”、“还是”,如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47于是,1由介词加代词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或补语,要根据上下文恰当译出,如,于是(在这时)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吾祖死于是(在这件事上);2虚化为连词,表示因果承接。如,于是废先王之道。
48有所、有以,表示“有……的”、“有用来……的”。如,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9无所、无以,如,河曲智叟无以应。
50至于,1由动词加介词构成,做谓语,意思是“达到”、“到”,如,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2虚化为介词,同“至”,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3虚化为连词,表示转折,可不译,如,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
51之谓,由复指宾语的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宾语前置,“之”虚化为提示宾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多用来总括判断。1后边无宾语时是一般宾语前置,可译为“说的就是……”如,夫子之谓也2;后边有宾语时是兼语式宾语前置,意思是“叫……为……”也可译为“把……叫做……”如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类的“之”也可视为主谓之间表示强调的助词。
F.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词
A,划线的大概是风流
B,划线的大概是打谅
C,看不出什么可能划线…那就是划什么意思都一样了,
D,划线的大概是风骚
所以应该选C。
G.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来,孰视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与虑(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
甚矣,汝之不惠(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一厝朔东(厝,)
无陇断焉(陇,)
裨补阙漏(阙,)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
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
为天下唱(唱,)
固以怪之矣(以,)
身被坚执锐(被,)
2、古今异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
忠之属也(忠,)
可以一战(可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窥镜而自视(窥,)
暮寝而思之(寝,)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能谤讥市朝者(谤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征于色(征,)
发于声(发,)
而后喻(喻,)
河阳之北(阳,)
达于汉阴(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
荷担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长息(息,)
虽我之死(虽,)
惧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临表涕零(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臣本布衣(布衣,)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3、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
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
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此皆良实(良实:)
优劣得所(优劣:)
攘除奸凶(攘除:)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H. 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的古今异义有那些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专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属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
今: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
今: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现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离开
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
今:岁数大)
我为鱼肉(古:鱼和肉
今:鱼的肉)
点下面的参考资料,你会得到跟过你想知道的知识,如通假字,一字多义之类的!
希望多你有用
I. 高中语文必修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判断、文言翻
50.怜
()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在哪里呢? 怜:同情
(2)自己命名为秦罗敷,身体可爱没人比得上。 怜:可爱
(3)男人也会爱惜它们的孩子吗? 怜:爱惜
(4)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 怜:爱戴
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
(5)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 怜:值得同情
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6)士兵在叫,函谷被攻占,楚国人一把 怜:可惜
火,可惜把阿房宫烧成焦土。
51.弥
(1)夜晚雪刚刚停了,小麦充满视野。 弥:满
(2)顺从它,它的欲望就增强;抗拒它,它就加急侵略的步伐。 弥:更加
(3)久病不治,已经病危将死。 弥:病危将死
(4)接着整个月都不下雨,老百姓才以此作为忧愁。 弥:经
52.莫
(1)到了晚上,月亮很亮。 莫:通“暮”傍晚
(2)除非像刘备这个人就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 莫:没有
(3)一个人把守着关卡,一万个人也进不来。 莫:不会
(4)不如用我的长处去攻打别人的短处。 莫:不如
(5)现在你有这儿大的一棵树,担心它无用处为什 莫:通“漠”广大
么不把它种在虚无的故土,大无边的旷野.
(6)事体,事情。不能分开解释。 莫:或许
53.乃
(1)你一定没有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乃:你的
(2)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乃:于是
(3)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 乃:竟然
(4)到了城墙的东面,只有二十八个骑兵。 乃:只
(5)如果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 乃:就是
54.内
(1)一会儿,从窗帘里面扔出一块纸。 内:里面
(2)然而像侍卫这样的臣子不敢在内部松懈。 内:内部
(3)现在将军您外表上假托顺从的名义,而内 内:内心
心却怀有犹豫不决的心思。
(4)家里有一个高堂和两个老婆。 内;内室
(5)把守边关不要接纳诸侯。 内:接纳
(6)把狼放在袋子里。 内:放进
(7)百姓交纳粮食一千当,可以当任爵子一官职。 内:交纳
55.期
(1)超过期限,根据秦朝的法律都要判砍首 期:日期,期限
(2)好剑只期望它能够斩断东西 不期望它能够比的上莫邪 期:希望
(3)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说的了 期:周(年)
(4)约定说: "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 期:约定,约会
56.奇
(1)用对待秦国的心去礼待天下罕见的人才 奇: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奇:以……为奇,惊异
(3)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奇:零数
(4)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奇:适宜,适合
(5)这珍贵的货物可以积蓄 奇:珍贵的
(6)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奇:使人不可测的
(7)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奇:佳,好,宜
(8)怪物产生怪念头 奇:怪物,异物
57.迁
(1)应战、守城、迁都都来不及了 迁:迁移
(2)终于在五国被灭之后也灭忙了,为什么呢 迁:灭亡
(3)又升迁为太史令一职 迁:调动官职
(4)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迁:贬滴,放逐
58.请
(1)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 请: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事
(2)蔺相如捧着缶,请秦王击缶作为娱乐 请: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将士请示要去什么地方 请:请教,请示
(4)于是设置酒宴去宴请他 请:宴请
(5)愿意奉献十金 请:愿意
(6)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请:诘见,诘问
(7)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请:邀请
59.穷
(1)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 穷:困窘,处境困难
(2)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穷: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3)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穷:贫困
(4)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梅病啊 穷:穷尽
(5)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 穷:寻求到尽头
(6)偏僻的里巷,狭小的房屋, 荒山, 湍急的河流 穷:僻,荒
(7)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 穷:穷冬,严冬
而破裂却不知道
60.去
(1)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去:离开
(2)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去:过去的
(3)替汉室除去 贼,清除污秽 去:除掉,去掉
(4)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 去:距离
(5)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去: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6)被臣属所背叛的领导人,就是被“天”所丢弃的人 去:丢弃
(7)毫无顾忌的抱走了屋上的茅草跑入了竹林 去:前往
(8)将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离别的无限哀怨的消息传 去:越来越远
出,以扣合谜底“相送情无限
61.劝
(1)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 劝:劝说
(2)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劝:劝说,劝告
(3)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人就越受鼓励 劝:受到鼓励
62.却
(1)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却:退
(2)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却:使退,击退
(3)总是推却就不恭敬了 却:拒绝
(4)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 却:还,再
夜话,再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5)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 却:回头
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
(6)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却:去掉,消除
(7)渐行渐远,逢人交谈,口音越来越不同。这时又听到一声莺乡山中鸟鸣, 却:但是
备感亲切,只是这时又怨恨莺声不该勾起自己的乡思
63.如
(1)坐了一会儿,沛公起来上厕所 如:到……去
(2)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如:按照
(3)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如:像
(4)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如:及,赶上
(5)如果能够顺利成功,天下就能平定下来了 如:如果
(6)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如:如…….何
64.若
(1)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 若:如,似,像
(2)你上前为(他)祝寿 若:你的
(3)如果只印两三本,不算简单易行 若:如果,假如
(4)你连寡妇和弱小的孩子都尚且不如 若:比得上
(5)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 若:像那……
65.善
J.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字词梳理通假 通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人教 \ 新课标
建议你自己归纳
虽然你会觉得很敷衍
但是这对你的高考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