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表达效果

发布时间:2020-12-21 08:30:27

A. 回答初中语文词语的”表达效果“、”表达作用“的答题格式。

答题方式
一、使用了什么大修辞 1重点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 2修辞方法及修辞效果:比喻、拟人等 3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4表现手法:衬托、象征、动静、色彩等 二描写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 三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练习一
2007福建卷12题 :请指出“ 2007福建卷12题 :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 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 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的表 达效果。 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 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 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 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练习二
2005天津卷18题 请赏析“ 2005天津卷18题: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 天津卷18 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 平展展的”这句话。 平展展的”这句话。 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 答: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 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练习三
请赏析“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 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 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 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 感动之情。
练习四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横线词语的表 达效果。(3分 达效果。(3分) 。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 心满意足地看。 心满意足地看。 22.“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2. 贪婪” “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 爱;“心满意足” 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 和喜悦,借以表达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练习五
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 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 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 原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 标本? 标本?多少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 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撒消? 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撒消?多少诗词风景成 为了遥远的绝版? 为了遥远的绝版? 改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鲜泽的生态活 页以及诗词风景都逐渐消失了。
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一是运用排比句式, 罗列各种流失的古典场景,更具震撼力; 二是运用反问句式,情感更加强烈,提醒 人们去深刻思考与反省;三是运用贴切的 比喻,形象描述了各种古典场景流失的惨 状,令人触目惊心;四是用了“ 状,令人触目惊心;四是用了“硬硬撕掉、 生生撤消” 生生撤消”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古典 场景被毁灭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 痛之情。

拟人 比喻 都可套用上面的生动化形象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B. 语文中的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是指文章抄的语言,在介袭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流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适当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表达效果分为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C. 语文阅读理解表达效果有什么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D. 语文的表达效果有哪些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和联想议论,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E. 语文中的表达效果有哪些

语文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F. 表达效果有哪些(初中语文)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记叙
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概专括性交代和表述。无属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应交代清楚,内容完整,这是记叙的最基本的要求。
记叙描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而议论抒情又是记叙描写的深化
议论文体,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手段,对客观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描写也是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方式,应用频率仅次于叙述。描写是对人、事、物及环境所做的具体刻划和生动描绘。比叙述要详尽得多,生动得多。它的作用主要是使描写对象更加逼真、更加形象,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抒情
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还会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抒情最善于同其他表达方式合作,它与记叙、描写、议论、说明都可以同时运用。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G. 问表达效果,应该怎么回答(初中语文)

首先要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举文中相关语句,写该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比如使表达更生动性形象,强调,白哦大作者情感等,当然是要结合文章的。

H. 初一语文表达效果答题格式

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版调;揭示主题。b、中间权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这是语文答题模式~
请简析文章的开头的作用?引出下文
2.
埋下伏笔、铺垫
3.
开门见山、点题
4.
与主旨有关
5.
文章开头运用例子,便于…(事件/人物)的对比、衬托
具体实践例如:1.这是本文的文眼,点明了…(事件)缘由
2.因为迷惑、抑郁和失望而徘徊的忧思、寂寞之情,将文章“形”、“神”高度统一eg:请简析…(开头)引例子的作用?
1.
丰富本文内容2.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
3.
增强…(主旨)的内涵
4.
增强…(事件)的对比效果
5.
对…(下文)起了铺垫作用,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eg:请简析…(一句话)用歌词等耳熟能详的句子做题目的作用?
使人感到亲切,引人联想;与中心有关、点题;有代表性;抒发感

I. 初中语文,各种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和表达作用的区别

表达作用是作者的主要意图或目的。回答的话应该是“哪方面体现了...哪方面体现了...达到了..的效果"比如 渲染阿,强调阿,等...!
表达效果则是运用某种表达方式表达已达到某种效果的目的.主要就是让你说出运用了.抒情,议论,描写,记叙......那种表达方式.
我也记不太清了,好久没看了.不管怎样祝你考出好成绩!!!呵呵!加油哦!

J. 语文中的表达效果指什么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和联想议论,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表达效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