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发布时间:2020-12-21 08:22:36

㈠ 数学日记六年级上册

今天是星期六,我一个人在家,睡醒觉来已经8:30了,我立刻跳下床,这时妈妈打来了一个电话,嘱咐了我一番,接这个电话我花了五分钟,我迅速换衣服,刷牙洗脸。然后直奔餐桌吃早饭,我又花了十五分钟,15+5=20(分钟),8:30+20=8:50(分钟)12:00—8:50=3:50(分),还有三小时五十分钟就到中午了,我走回小房时正好9:00整,我忙拿出作业本开始写作业,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9:00+1:00=10:00,12:00—10:00=2(小时),还有两小时!这时我发现没面条了,于是带了30元去新生力商场买面条。

到了商场,我看见有两种面条供我选择,一种是450克,4.5元,一种是400克,是第一种面条的价钱的3分之2,4.5÷3=1.5(元),1.5×2=3(元),我一个人在家吃饭,一点点就够了,于是我选择了第2种面条,还节省了父母的血汗钱,一举两得,我突然又想起来妈妈让我买五个羽毛球,羽毛球两元一个,5×2=10(元),10+3=13(元),30—13=17(元),唉,没办法,本来想剩多点的,现在只能剩这么多了。

回到家里,10;20分,我先准备好了两个鸡蛋,然后看电视去了。

时间一晃到了12:00,我连忙下面条,打鸡蛋,过了20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煮好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面条,疲倦的上床睡午觉了。

睡完午觉醒来4:00了,还差两个小时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我无事可干,突然看见一堆没洗的衣服,我立刻冲过去开始洗衣服。

我每洗一件衣服要五分钟,一共有八件衣服,我把八件衣服平均分成两堆,8÷2=4(件),每堆四件衣服,我一共要8×5=40(分钟)才能洗完衣服,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下洗了。

洗完衣服已是5:00钟了,洗衣服40分钟,再加上醒来活动了十分钟,爸妈提早回来了,看见了我所做的一切,都直夸我能干呢!

这次“小鬼当家”的经历太有趣了,不仅增强了我的自立性还让我懂得了怎样用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父母理财了呢!

㈡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如何写

日记:记下这一天所发生的开心或不开心事情。

数学日记:记下这一天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日记,一定要求实。

所以数学日记,也要求实哦。

综上所述,建议你的数学日记可写如下几点:
1、记下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2、记下今天没掌握的知识
3、确立自己今后对没掌握知识的攻克计划
4、并做好自己以后对数学学习的长远计划
首先写今天遇到了些啥事情,胡乱编个跟数学有关的,然后说你想啊想(插废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啊什么的),然后说还是没明白,在说被旁人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终于想到了。最后吹原来数学是这么有用的,就在我们身边。......

最好写一些生活中自己经历或发现的与六年级相关的数学知识。

给你几个例子:

数学日记1
今天上午,我正在为数学日记写些什么而烦恼。在网络的知道上闲逛,希望能碰到些启发。突然,知道上的一道题目和题目的分析与解答吸引了我:
“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我没多看分析,对着这道题便琢磨开了,咦?圆锥体的面积我没学过怎么计算啊。那这道题我有怎么解呢?我叹了口气,准备继续看完分析,刻我转念又想,这个暑假过了我不久是六年级了吗?若是连这道课课通上的题都不会做。我还算是什么奥数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实了吗?对,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来。
按照往常我在这种题面前一定是在脑子里建立一个模型,可是,对于这道题我却格外谨慎,生怕有个闪失。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圆锥的透视效果。定睛一看,咦?这个图形如果是平面图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样了吗,那这个圆锥的立方面积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面积的2分之1了吗?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来圆锥体的面积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圆锥体的高,和底面积不就可以求出了吗?再回到这道题上,它的条件里告诉了你底的半径,就等于告诉了底面积,它说高和底半径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径的长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径×3÷2=高。这么说来,高就是12分米,底面积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圆锥体面积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终于被我解出来了。”我长吁了一口气,通过这道题,我也发现了,其实数学中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就像圆锥体面积和是三角形面积一样。其实并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计算公式,只要可以融会贯通,一样可以解题。

数学日记2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数学日记3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数学日记4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6

8月6日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7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8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数学日记9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

数学日记10
在小学生活的六年里,我学过许多科目,诸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但我最喜欢的科目还是数学。度过了一个暑假,我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这个学期,我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因为,我们即将毕业,踏进中学的校门。由于,班里的尖子生,都想考上一个重点中学。然而,在大部分重点中学考试时,总是以数学为主,所以,我们必须再多做一些数学题。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在数学比赛中拿到名次,回报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

㈢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实际就是让学生回忆今天所学的知识。如:
1月1日
星期一

今天我版在数学课上表现权得非常不错,老师表扬了我,我心中非常高兴。在今天短短的数学课堂上,我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它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种,是已知一个数和它的几分之几,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今天受到老师表扬的占五分之一,今天受到表扬的有多少人?用乘法计算。
这就是数学日记。

㈣ 8篇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日记(越短越好)

是北师大的吗?我学的就是北师大的,那我也写北师大的了!日记一:圆:我知道了如何求圆的周长-面积,还有一些公式,还学会了解决生活中关于圆的知识。我知道了圆滚动一周后是一条直线,它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圆规岔开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日记二:百分数:百分数很难,但是找到了窍门就不难了,我学会了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如何求两数之间的百分比,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小多少。我还会用一些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方程。日记三:比:这一课有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还知道了比值可以是小数和分数,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还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分数也可以表示比。日记四:生活中的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这也代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还学会了用图表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记五:体育与数学:在体育中离不开数学,例如营养搭配,成员之间握手,比赛场次,跑道中的学问等等,例如比赛场次就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它很麻烦,需要画图或列表,但掌握了公式,就好办了。日记六:图案中的规律:由好一个图形就可以组成一个很漂亮的图案,它可以通过旋转得到一朵花,通过平移得到图案,真的很漂亮,还有一种就是对称,可以重复出好多图案,但方向不一样。日记七:总结:数学中有很大乐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它,哪怕做手工也需要数学,把数学学好,以后也会找到好多工作。唉!累死了,第八个编不出来了,自己写吧!

㈤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每当我走进校园,眼前就会出现十分醒目的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句话,那就是“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总也离不开数学,如果不学习数学,就会闹出许许多多的笑话。

就拿我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那天,我起得早,妈妈让我帮她到楼下去买些早点,说完我就带着五元钱下楼了。来到楼下,买了早点,就付了钱。老板说:“这些总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说完,就把钱交给了我,我见了,连忙说:“不对不对!你少给了我一元,应该找我三元五角才对呀!”老板听了,傻了眼,犹豫了一会儿,对我说:“小朋友,是你算错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听,急得争了起来:“叔叔,是您算错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板娘见了,用一口带有生气的方言,对我叫道:“瞧这孩子,年纪不小了,怎么连最基本的算术都不会!”在那儿吃饭的人听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看了看,难过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气地说:“连你们都笑我!”爸爸连忙解释道:“不是我们爱笑你,这是因为你没理解,没去思考数学中的‘元角分’。那我问你两张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两张二元等于多少?”

“当然是四元喽!”

最后,我终于在爸爸的解释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认真。从此我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这个笑话,我都不会忘记,它给我一个教训,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数学,数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家伙。学后一定要记着: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数学日记一

月 日 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二

月日 周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月日 周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月日 周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2
月日 星期 天气:晴 心情:开心
今天,我们全校去秋游,我买了非常多的零食,我这次带去的零食被我和XXX还有几个同学吃了很多。
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吃了4分之3,雪碧被我喝完了,一条益达口香糖被我吃了5分之1,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被我们吃了2分之1,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被我们吃了4颗糖。
今天可真开心啊!

数学日记
月日 天气:阴 星期 心情:开心
明天,我们全校就要去秋游了,我在晚上去胜佳超市买了很多零食,我买了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2元)、一瓶600ml的雪碧(2.6元)、一条益达口香糖13.5g(2.2元)、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13.5元)、一包旺旺小馒头50g(2.3元)和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120g(3.2元)。我一共用了2+2.6+2.2+13.5+2.3+3.2=28.6(元)。
真希望明天的秋游快点来啊!

㈥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全集

给你一篇范文吧!你自己改:
数学日记:一种反思体验的方式

唐文艳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进一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期初我在任教的班级进行摸底,情况表明四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写好数学日记。于是在上数学课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写数学日记的任务,在字数和形式上不做具体要求。结果一下课就有不少学生来问写什么,收上来的数学日记差距很大,有的学生仅写两句话:“今天数学课老师教了梯形,我学会了面积的计算。我学得很好。”他觉得没话可写。还有的学生干脆记流水账,从上课写起,写到下课,样样都写。只有极个别学生写得确实不错。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写数学日记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二天我在课堂上把写得好的几篇日记读给全班学生听,告诉他们可以写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的情况、自己所想到的不同解法,就像给一个好朋友写信,讲自己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为了便于学生操作,我在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从学习的方式、知识的掌握、存在的困惑、不同的想法和合作的过程这几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学日记的格式,规定了一些需要写的内容,格式如下表。

通过一个月的尝试,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学生在上课时也特别留意听老师和同学的对话,特别关注用什么方法学习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把自己对问题的困惑或不同见解都写在数学日记上。我在写评语时就和学生一起交流,对学生的困惑能在日记上面解释的就直接写在日记上,不能三言两语就解决的就在课外一起探讨;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我总在旁边注上几颗星,表示赞赏。由于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评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不但上课专注,注重学习的方法,而且能和同学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够及时指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正确地给自己评价,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不断激励着学习。同时,教师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次,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老师,我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特别会忘记除以2,怎样才能记住它呢?”学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学在哪里出了问题?我回忆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虽然让学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实际上却用一条无形的线牢牢地捆住了学生,我让学生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学生却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老师预先设置了一个“坑”,让学生往下跳,这怎么还叫探究呢?我为什么不放开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案!第二天,我在数学活动课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操作找出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四个同学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要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汇报。当天的数学日记效果很好,学生不但写出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理清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大胆地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一个很内向的女生在“不同见解”一栏中提出:“我觉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来表示,因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我在评语中写到:“你真是太棒了,有没有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你的想法?”第二天我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她的想法,支持率达90%,自信的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通过数学日记让我们对这位害羞的小姑娘有了新的认识。很多学生在数学日记中提出了在课堂上没有想到的问题,如:数字与字母相乘,为啥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方程的检验为啥要写上一大段话,不这样写行不行?……

数学日记让我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从数学日记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一步步地改进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数学日记的影响下,更注重学习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并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下一步我打算去掉表格的框框,让学生更加畅所欲言,让学生和我进行朋友式的对话。

㈦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日记

我的发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谈谈对零的认识

零看上去很单调,就是没有,其实它非常地丰富,它隐藏了许多。在数学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题,你应该考虑零。
在几何中,“0”经常被作为记号。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题里,比如每个有理数都有倒数,“0”却没有,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0”,一个数就分为一类,这不特殊吗?在除数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数。零作被除数,不管除以什么数(“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们会忽视零,但它却起着重要的责任。如,问等于几?有些人就不能联想到“0”。在数数时,有人就会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数有几个?有人就会定有8个。其实还有0。如:有哪些数的绝对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数和零(也可以称之为非负数)。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斓。在期末后开家长会,老师那里登记的犯错本给家长看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记着“0”,这表示我们没有犯过错,家长高兴,我们高兴。但是在卷子上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个数或接近这个数的整正数,否则回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在比赛中,谁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丰富的。我认为零在题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题时应考虑零。零在不同的场合也能使人的情绪改变。它是美妙而又丰富的。
对0的认识
0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又是一个中学生经常遇见的“老朋友”了,计算,概念,都要遇见。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没有,简直可称得上是数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个奇怪的数字,放在体积、面积、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单位里面,都表示没有,以表示时间、一个人的年龄、赛跑的刚开始、起点。
在数学王国数字库自然数里面,以有0的身影,它当然是最小的。没有0,便没有一毓的自然数,因为0是自然数的起点。
在计算里,0乘以任何一个数,包括负数、分数、0都,0的绝对值也等于0,在有理数中,它的绝对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0加上一个数,仍得那个数,如:0+1=1,0+1.8375=1.8375。0减去一个数,得那个数的相反数,如:0-1=-1,0-87=-87。
在数轴中,0为原点,也为边界线,把正负两大数分开,0为什么奇妙呢?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只是一个整数,当0和正数在一起时,叫非负数,和负数在一起时,叫非正数,数轴上,0又为我们判断正负数大小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右边为正数,左边为负数,右边的数始终比左边大,说明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却小于正数。
在几何中,0度角表示一条射线,它并没有角,也没有度数,0平方米,表示没有面积,0米长,表示没有高度。0斤重,表示没有质量,0立方米,表示没有体积。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于海平面,中国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于海平面155米,中国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于海平面8848米。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㈧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怎样写300字

20XX年8月13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带了10元钱到好又多超市的3层楼去买书。

我找来找去找回到了一本《神话传说》,答一看封面就知道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决定买下它,可一看定价,我又愣住了,原来这本书是11元。我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摸着口袋里的钱,可真叫我为难呀!

售货员阿姨看到我为难的样子,亲切地问:“怎么了,小朋友?”我腼腆地说:“我想买这本书,可是钱不够。”她又问:“你带了多少钱?”“只有10元。”我说。阿姨笑了笑说:“小朋友,你看定价牌上还写着‘优惠售书,一律九折’。”我问:“什么叫‘一律九折’呀?”阿姨说:“就是按定价的十分之九收款,比如10元的书,只收9元。”

我算了算,这本书只要9元9角。“对呀!”我连声向阿姨道谢。

今天,我既买到了满意的书,又学了知识,心里真高兴!

㈨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两篇。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一天早上,我刷牙时没有关水龙头,妈妈看见了,指责我说,怎么这么不节约水呢。我不以为然地说:“浪费这点水算什么,我们家又不是交不起水费。”这时教数学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你算算你每天刷牙两次,如果每次开着水龙头刷牙大约用180秒,假如每10秒流失的水是500毫升,那你每天因刷牙流失的水有多少毫升?一年365天又将流失多少水呢?”我仔细地算了算,我每天因刷牙流失水18000毫升,一年将浪费6570000毫升水。也就是6570升。妈妈又告诉我:这些水也就是6.57吨,如果我们全校同学都这么不节约那该多浪费呀。是啊,我们全校近2000人都像我这样刷牙,一年就会白白损失13140吨水,如果一户每月用20吨水,这些水可以供一户用两年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不得了。晚上我又查了一些有关水的资料,我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看到这,我很惭愧。我终于明白了那句广告语“如果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的含义。如今,节约水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焦点,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水周”。
这真是数学数据让我明白了道理呀。同学们,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吧。

㈩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日记(要求500字以上!!)

数学日记
0.1 与 0.10 的争吵

“ = ”、“≈”、“>”、“<”刚从国王那儿开完会,只听前面的路上一片喧哗。近前一看,原来是 0.1 和 0.10 正在争吵。

“ 0.10 ”说:“我就是与你 0.1 不同。”

“ 0.1 ”反驳说:“你整天背着那无用的 0 ,还不是跟我同样大小?”

“仲裁法官来啦!请他们裁定。”围观的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和“<”交换一下目光,无话可说。

总是认为自己一贯正确的“ = ”说话了:

0.1=0.10 ;你们都是小数,小数末尾的 0 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嘛!”

“对呀,我也这么说,”“ 0.1 ”接过“ = ”的话,“既然你 0.10 与我相等,何必背着那个末尾的 0 ?”

听了“ = ”的话后, 0.10 仍迷惑不解,说:“ 0.10=0.1 我承认,然而,若绝对相同,国王又为什么偏要我背着个多余的 0 ?”

“ = ”无话可答。“>”、“<”齐声说:“还是去请示国王吧!”

“甭请示国王啦!”一直没有说话的“≈”开腔了,“在单纯的式题计算中遇到结果是 0.10 的,末尾的 0 可以扔掉,如果题目要求近似值的,末尾的 0 千万不能丢了。”

“ 0.1 ”听了直发愣:“为什么呀?照你这么说, 0.10 与我 0.1 不同了?”

“当然不同!”“≈”答道:“你们俩数值虽相等,但在表示近似数时,精确度是有区别的!根据‘四舍五入'法规:你表示的是 0.05 ~ 0.14 间的任何数值,只是精确到十分位;而 0.10 呢,却表示 0.095 ~ 0.104 间的任何数值,已经精确到百分位了!”

“ 0.1 ”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看到工厂里抽样测试机器零件的数据,有 8.10 , 8.11 , 8.09 ,还有 8.00 呢!原来它表示的是精确度啊!”

“ 0.10 ”望着“ 0.1 ”和“≈”,“>”,“<”说:“我也明白了,今后不该背 0 时,我便及时把它扔掉。该背时,再苦再累也背下去。”

“≈”被告记
数学王国收到了一些举报信,都是冲着仲裁法官“≈”来的。
事关重大,国王决定立即审理此案。于是把仲裁组的成员都召集了来。“=”,“≈”,“>”,“<”一个个都坐在会场上。
国王面带怒色,冷冷地说:“有人竟敢颠倒是非,知法犯法……有此劣迹的,自己坦白交待!”
会场气氛十分紧张。一个个面面相觑。
国王见无人交待问题,更加恼怒,便指着“≈”说:“约等于,讲讲你的职责是什么?”
“≈”从容不迫地站了起来:“我的职责就是表示近似数。遇到不可能或不必要得出精确值的情况,我便挺身而出。”
“那么有人反映麻袋和钢材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呢?”国王慢条斯理地提出了疑问。“≈”感到莫名其妙。
“≈自己说不清,我给他说一点。”说话的是“=”,请问3724÷100=37.24≈37。这该会算吧?上次命你去运回3724千克白糖,每条麻袋装100千克,你却硬要给38条麻袋,这是为啥?”
“>”站了起来,冲着“≈”责问道:“难道你连38>37.24也不懂么?”
“还有,”“=”接着又问,“上次你拿去100厘米圆钢,每截6厘米便可制一个零件,很明显做100÷6=16.66……≈17,可你为啥只交16个?”
“≈”仍是一声不响,默默地坐着。
大家见状非常气愤,纷纷责问:“你这样违法乱纪,咱数学王国的‘四舍五入’法规,还执行不执行?”
“≈”终于说话了,他反问大家:“国王要求把全部白糖都运回,要是只给37条麻袋,请问:剩下的24千克怎么办?扔了么?”稍停,他又说:“100厘米的钢材,每6厘米做一个零件,要是做成17个,请问:那最后一个还能用吗?”
“≈”一连串的反问像连珠炮,“=”不吭声了,“>”和“<”也都无话可说。
“≈”却并不甘休,最后气愤地说道:“有的人搞1=1.0,1>0.9,0.9<1,还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倒是应该认真反省一下!”
弄清了事实真相之后,国王这才转怒为喜,他说:“现在我宣布:‘≈’没有错,今后处理近似数可以根据‘四舍五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究竟用哪一种法,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至于‘≈’提出的1=1.0及1>0.9等问题是否属实,待今后再议。”

淘气的数字“3”
自然数家族中最调皮的要算数3了。由于他个头长得比较矮,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3”。
小3 走路不都不好好走。他走起路来连蹿带蹦,饿时身体往前走眼睛却往后瞧。
这一次,小3又歪着脑袋一溜烟地往前跑,“咚"的一声和一位白胡子老爷爷撞了个满怀。
白胡子老爷爷于;“小3 ,你又到处乱跑,撞了车碰了人多不好。”
小3 不以为然地说:“撞一下没事,到处跑一跑多自地呀!”
“没事?从现地起你再撞着谁,异将和谁作一次乘法,不信,你异撞去吧。”白胡子老爷爷用手指了一下小3,异不见了。
“撞着谁就和谁作一次乘法?嘻嘻,这倒挺好玩,我要撞一撞,试一试。”小3 说完就往前跑。
远远看见数2坐地一块石头上,小3低头朝数2猛撞过去。只听“咚”的一声响,地上冒起一股白烟。白烟过后数2没了,小3也没了,坐地石头上的却是数6.,小3呢?原来小3和数2 被一个乘号“×”紧紧箍地一起,变到数6的肚子里去了,2×3=6.
数6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朝偶数村走去。小3 一看数6往偶数村走,就着急了。他喊道:“不对,走错方向了,我不住地偶数村,我是奇数,我住地奇数村。”
数2说;\'你嚷嚷什么!谁让你撞我,和我作乘法来着。任何一个奇数只要和我数2相乘,立刻就变成偶数。”
小3 惊奇地说:“你那么厉害?如果偶数和你作乘法呢?”
“偶数和我数2相乘,当然还是偶数。一句话,任何一个自然数和我相乘,都将变成为偶数。”
小3 唉求说:“数2帮帮忙,你是偶数,我是奇数,咱俩没关系,咱俩一起使劲,挣脱开这个乘号吧。”
数2摇摇头说:“不对!谁说咱俩没关系?你好好想一想,你小3 除了是奇数,还是什么 数?”
小3 想了一下说:“我除了是奇数,还是个质数。你知道什么 是质数吗?质数就是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再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那种自然数。1除外,1不算质数。” 数2说?“我也是质数呀,和你是一家子。”
“骗人!我有许多质数朋友,比如5、7、11等等都是奇数。你数2 是偶数,怎么会是质数呢?”
“是不是质数,应该用质数的定义来衡量。我数2除了能被2和1整除外,不能再被其他自然数整除,当然 是质数娄。”
小3想了想说:“对!你符合质数定义,你是质数。”
“我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
“对!”
“我还是自然数家族中最小的偶数。”
“骗人!最小的偶数是零。”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