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赤壁杜牧

初中语文赤壁杜牧

发布时间:2020-12-21 08:14:21

Ⅰ 初一的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初中是一个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最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当然,学好语文的技巧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高一等.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方式方法吧!

诗歌鉴赏套用术语

一般学好语文还是要多写,多看的,需要写作,需要背诵书当中的一些古代文,这些都有助于你考试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呢,请一定要多写多看.

上面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Ⅱ 怎样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97

怎样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什么决定了怎么教。我认为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目标的模糊,随意。备课的时候没有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只是对现成的教案里的目标照抄照搬,备课只是背下人家的教学程序,不思考为什么这样教,我的学生能否接受,目标和上课内容脱节,到上课时也就无的放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前些日子我听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上课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一是由一个海外记者采访学者余秋雨,问余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最喜欢的人是谁,由余的回答引出作者苏东坡,又问余最喜欢苏的什么作品,余回答是苏在黄洲时的三篇著作,由此引出课题《后赤壁赋》,然后全班齐诵《前赤壁赋》。这样的导入很好,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支撑点,符合教学规律(用时6分钟);二是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强调读音句义断句等,将课文内容梳理了一遍(用时11分钟);三是引导学生看课文后面金圣叹等对《赤壁赋》评价的链接内容,老师边翻译边讲解(用时16分钟);四是前后《赤壁赋》的比较,教师分别从景、目的游程、结构情感、意象对象等方面画表板书(没有讲完下课时间就到了)。初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前后《赤壁赋》的比较上,虽然中间讲链接的环节花时过多,似乎影响了突出重点,也还可以。但是在后面的评课活动中,这位老师却展示了他这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后赤壁赋》中“鹤”象征意义的阐释。这样,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脱节了,怎么来衡量这节课的有效性呢?所以我想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教学目标的随意。如果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他对教材处理和上课环节的安排就不会这样。可以把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改为就是以探究《后赤壁赋》中“鹤”的象征意义展开,并且结合他课前发给学生的古人关于“鹤”的诗文的材料,将是一节更精彩而有效的课。

其次强烈的目标意识还体现在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也就是说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学尤其重要,农村中学的生源状况前面已讲到,如果我们不进行研究而照抄照搬别人的,目标面面俱到,上课无度拓展,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面面俱到的目标,实现不了,等于面面不到,过于超出学生水平的拓展,除了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外,毫无意义,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听了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课《浑沌之死》,这是《庄子》里的一篇寓言。对于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这节课的目标重点应该是通过朗读和讲解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从而理解寓言的含义。可是这位老师却舍本,花了很多时间去讲庄子和背景,后面讲寓意时又花了很多时间讲庄子的思想,进行无度拓展,一节课老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云里雾里。备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想到要学生通过这节课发生什么变化,得到什么样的发展,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

所以虽然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但我们要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不必面面俱到而至“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第三强烈的目标意识还要体现在:每节课上课前必须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目标,这样老师教学有的放矢,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学环节中有没有脱离目标,学生学习也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中检测自己有没有达到目标,也有利于教师课后反思总结。这样一节课下来,重点就会很明确,教有得,学有获,每课有得,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干劲就大,课堂效率就高。当然,向学生展示目标,不必象有的老师那样,在多媒体上把三围目标都写出来。有时就一句话就行:比如我听黄老师在上曹植的《白马篇》,他就这样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读”展开,也就是怎么通过朗读读懂课文。然后一节课就是围绕指导朗读,让学生不停的读,不停的悟,在读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读熟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于永正老师曾经讲过一句话:书不读熟不开讲。这点农村中学尤其重要。我们平常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或听别的老师上阅读课中,常常会发现,总是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情绪低迷,一问三不知,课堂参与度差,思维活跃不起来。老师只能很无奈的自问自答自擂自唱满堂灌。总是怪学生基础差,素质低,不配合。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让学生读熟文本。试想,对于一篇课文都没有读熟,他怎么去积极参与,怎么去互动合作,怎么去思考探究?怎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这种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如果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想象,不但学生和文本很难发生交流,更谈不上交流的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了。所以课堂上只剩下老师和文本的对话,老师在教教案,没有学生的学习生成,只有偶尔几个好的学生附和老师几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谈不上。因此,学生的参与情况,思维状态,情感体验,学习效果,课堂气氛都不好,教学效果当然就不好。所以说读熟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因此,我觉得对于长的文章我们一定要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看书的时间,自渎、讨论等环节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我们学校的马老师以及我听了民中的一位老师的课,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讲授前先提问预习情况,如果发现还有同学没读课文,就不惜停下来让学生再看书,课堂上让学生自读的时,也都会问读完了没有,有没有读完的,继续让他们读。这是磨刀不负砍柴功。

三、加强课堂心理管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我们常讲“心动不如行动”,但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是“行动不如心动”,教学中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心动”起来了,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苦学”变“乐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农村中学正如我前面所说,由于种种原因,厌学学生的面积相当大,课堂纪律普遍不很理想。因此要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有效的管理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心理的管理,既加强对课堂心理的调控,来使师生达到心理相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心理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心理的调节

教师要尽量做到不把生活情绪带到课堂中,走进课堂精神一定要饱满,一定要充满激情,这样才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心动”起来,就比如我听了一中黄长虹老师的课,整节课教师情绪激昂,又很善于煽情,学生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掌声不时想起,整个课堂被带动的心潮涌动。学生总处于亢奋之中,思维火花不断喷射,课堂效率就高。

(二)是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控

首先是上课伊始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抑制课间活动的兴奋心理,激活其参与心理。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因此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课堂心理调控的核心所在。我们老师习惯于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这样不好,因为刚上课时,学生课间休息时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还没有退去,注意力还无法集中,也不可能完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法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参与心理,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同时,也可以借此时间和方法来抑制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而产生新的学习的兴奋中心,使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保证上课效率。

其次是教学中注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每天面对山珍海味,也会让人生厌。我们读书时也一样,在课堂上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期待这节课有味道,能学到新内容,期待这节课老师有新方法,期待这节课老师多提问多表扬他,让他从学习的成功感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这些期待心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计教学“空白”,创造一个个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暂时不平衡的思维状态,达到较长时间保持思维兴奋的状态。使学生在创造中寻找乐趣,每节课都在期待中度过。比如我们在上古文时,往往是最枯燥的,按传统的上法是很难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的,在一次教研活动中陈成龙老师讲到了上诗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设计的问题:(1)作者的理想是什么?既作者想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学生找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怎么建立功业?(学生找诗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是不是现实情景?(学生找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功业建成了吗?( 学生找诗句:可怜白发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字词教学和诗歌思想内容写作手法融合在一起,更能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是教学中还要注意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心理学认为中等强度的焦虑才是对学习最有利的。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对思维的兴奋产生破坏作用,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控恰当的焦虑度。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焦虑心理过弱。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少讲多启发,多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敏感、自尊心强,注重形象,渴求别人认同与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害怕发言,这就是焦虑心理过度的表现,它会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抑制学生思维,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调控,比如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倾听”,鼓励学生发言,进行积极课堂评价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自尊,营造融洽的学习心理环境,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是对课堂纪律的隐性管理

当学生课堂上发生问题行为时,我们往往会采用体罚、讽刺挖苦、以赶出教室威胁学生等“以恶制恶”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效应,既师生情感对立,关系紧张,使问题行为更加严重,有时也可能造成教师自身的尴尬,出现“下不了台”的现象。同时,“一人害病,全班吃药”,必然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生知识输入过程受阻与中断,严重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并因此有可能导致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师生情绪因此对立,课堂心理难以相容,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为了克服这种负效应,教师对于课堂中的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学生的管理,不仅要注意他们的心理,还要顾及班上其他同学的心理,要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违规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隐性管理手段,从而保证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当然,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诸多的因素,本人只是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些看法。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先生说过:有效的课堂不一定是理想的课堂,但理想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Ⅲ 初中语文课本有没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记得人教版有

Ⅳ 初中语文是否要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

应该是不学,但那么有名的词应该作积累呀。

Ⅳ 初中语文古诗文必读赤壁中的销是什么意思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回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答。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后两句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通过理解,我们可以推断“销”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销蚀”“腐蚀”的意思了。

Ⅵ 高中的语文必背篇目有什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的64篇默写篇目名称 (包括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
高中部分(14篇古诗文)
1、《荀子•劝学》(节选):
2、《逍遥游》
3、韩愈《师说》
4、杜牧《阿房宫赋》:
5、苏轼《赤壁赋》:
6、《诗经•卫风•氓》
7、屈原《离骚》(节选):
8、李白《蜀道难》:
9、杜甫《登高》:
10、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1、李商隐《锦瑟》:
12、李煜《虞美人》:
1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辛弃疾

初中部分(50篇=16篇文言文+34篇古诗词)

初中部分(16篇文言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初中部分(34首古诗词)
1、关雎(诗经 • 周南)
2、蒹葭(诗经 • 秦风)
3、观沧海(曹操)
4、饮酒(陶渊明)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次北固山下 (王湾)
7、使至塞上(王维)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9、行路难 (李白)
10、望岳(杜甫)
11、春望( 杜甫)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6、观刈麦(白居易)
1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8、雁门太守行(李贺)
19、赤壁(杜牧)
20、泊秦淮(杜牧)
21、夜雨寄北(李商隐)
22、无题(李商隐)
23、相见欢(李煜)
24、渔家傲(范仲淹)
25、浣溪沙(晏殊)
26、登飞来峰(王安石)
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28、水调歌头(苏轼)
29、游山西村(陆游)
30、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31、过零丁洋(文天祥)
3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34、己亥杂诗(龚自珍)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赤壁杜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