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生物题

六年级生物题

发布时间:2020-12-21 05:57:08

六年级上册科学简答题地球上的生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六年级复习(一)一、填空1、世界上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两大类。、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核酸)。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和(向地性)的特征。5、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6、生物体因受到刺激而出现的相应活动叫做(反应)。7、繁殖使生物体保持了生命的(连续性)。8、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借助(显微镜)。9、(细胞壁)是区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标准之一。10、真菌是由许多细长的(菌丝)构成。11、真菌通过(菌丝)从周围的生物体中吸收(糖类等有机物)。12、细菌(个体)微小,由结构原始的(单细胞)构成,只有在(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它。13、细菌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状。14、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15、真菌用微小的(孢子)进行繁殖。16、最早意识到青霉素可能成为有用的药物的人是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17、腐败的馒头长的毛、皮鞋上的霉点、皮肤上长的癣块等都是(霉菌)。18、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微生物种类繁多,(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都属于微生物。19、人类有80%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0、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常见的几种能量包括(水流能)(太阳能)(电能)(风能)等.21、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热得快”“电烙铁”等电器都是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22、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能量的物质是(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社会使用最多的能源。23、点亮台灯是台灯把(电能)转化成(光能)。二、判断1、任何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对)2、生物的结构是为了适应环境。(对)3、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因此环境对生物体的生存没有影响。(错)4、能长大的物体叫做生物体。(错)5、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对)6、使用显微镜时,可以用手摸镜片。(错)7、细胞的外形多种多样,但体积是相同的。(错)8、不同的生物体存活的期限是一样的。(错)9、流动的水、风、太阳、电、食物、潮汐、原子核等都具有能量(对)10、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对)11、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对)12、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错)13、流动的水和空气具有能量(对)14、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仍可继续。(错)15、声和光都不能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表现形式(错)

❷ 六年级生物题 曲线AB段表明什么

B的有机物质量随着温度提高而提高
A的有机物质量随着温度提高先提高再降低,在b对应的温度下达到最高值

❸ 六年级下(山东教育出版)政治,生物,地理,历史题纲

历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见《课课练》126页 )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见《课课练》127页)。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规定我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始于秦朝。
3、秦朝兴建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工程是灵渠。
1、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4、秦始皇为了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巩固统治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 1、徭役繁重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
暴政 2、赋税严重 引发农民起义 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3、刑法残酷 起义失败
4、秦二世更加残暴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3、刘邦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 大统一的汉朝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
********************************************
地理
1.亚洲主要位于 东 半球、 北 半球
2.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七大洲中最大. 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3.亚洲按地理方位,可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隔。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5.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四周。
6.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最低海死海-400米。中部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7.亚洲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8.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亚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9.亚洲人口最多,自然增长率第二。
10.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小岛和海域组成。
1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是活火山。
1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其原因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短缺,沿海多优良海港,工业分布在东部沿海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商品。发展对外贸易。
13.日本的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1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15.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16.东南亚主要旅游景点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印尼婆罗浮屠
柬埔寨吴哥窟
越南下龙湾
泰国曼谷水市
17.东南亚居民绝大部分是黄种人。是华人和华侨的集中地区。
18.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19.俄罗斯跨亚欧两洲,界山是乌拉尔山。
20 俄罗斯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
21.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特点是接近内陆原料产地,原因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与日本比)
22.四大工业区,其中最发达的工业区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23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的地区
24.圣城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城。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
25.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原因是:
A 位置: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B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因此特别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6 欧洲西部工业特点: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高
27 欧盟有25个成员国,大多是经济发达国家,统一货币是欧元.
28. 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如地中海沿岸的阳光沙滩,挪威的峡湾,伦敦的塔桥,法国的艾菲尔铁塔,雅典的巴特农神庙
29.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百分之90为黑色人种.
30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特点:单一商品经济(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31. 撒哈拉以南非洲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32.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代表动物:袋鼠、树袋熊、鸭嘴兽。
33.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4.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5. 地形:东部为大分水岭,中部为大草原(中部有大自流水盆地),西部为低矮的高原。
36. 美国地形: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
东部低山区(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大平原)
37.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为世界第四长河
38农业带如: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带。
41.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
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❹ 第16课《表里的生物》-六年级下册语文每课达标测试题(部编版)

第16课《表里的生物》-六年级下册语文每课达标测试题(部编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嘀嗒.(tādā)蝎.子(jiēxiē)蝈.蝈(guóguō)单调.(tiáodiào)清脆.(chuìcuì)玻.璃(bōpō)丑恶.(èwù)蟋蟀.(shuàilǜ)
二、看拼音,写词语。
jīqìhóngliàngmángrénqĭngqiújiāsùchĭlún

)(
)(
)(
)(
)(

三、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换个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1.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2.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
)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
()些。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叫。(改为拟人句)
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五、课文回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表里的生物》一文的作者是冯志,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
出声音的,都是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
有个
。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
,是个
的想象力的孩子。
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
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

❺ 六年级下册的非选择题有那些,四五制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选择题1、下面家用电器中没有利用电磁铁的是( )A、电动剃须刀 B、电风扇 C、电热水壶 D、音响2、下列属于摩擦生热现象的是( )A、煮饭的锅里冒出热气 B、飞机降落时轮胎与跑道擦出火花C、铁条加热后变粗3、下面不是古人取火方法的是( )A、钻木取火 B、阳燧取火 C、火镰和火石取火 D、火柴取火4、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 )A、可以相互转换 B、不能相互转换C、只能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不能逆转。5、让身体热起来最有效的方法是( )A、喝饮料 B、运动 C、吃巧克力 D、睡觉6、增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可以是( )A、增加线圈的匝数 B、加长导线的长度C、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向 D、加开关7、下列电器用到电磁铁的是( )A、电热壶 B、电熨斗 C、电动剃须刀 D、手电筒8、钻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 )的原理A、摩擦生热 B、热胀冷缩 C、聚热9、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在( )进行A、动能和势能之间 B、电能和动能之间 C、机械能和势能之间10、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 )的。A、不变 B、改变11、电磁铁的两极是( )A、可以改变的 B、不可以改变的12、电磁铁接通电源后,钉尖一端与磁铁S极相吸,则钉帽那端是( )A、S极 B、N极 C、不确定13、摆摆动的快慢与( )无关A、摆线的长短 B、摆锤的重量14、维系所有生命活动的核心因素是( )A、能量 B、运动 C、热量15、下列运动现象中,属于摆动现象的是( )A、滑雪 B、荡秋千 C、体育竞赛中的跳水16、下列电器中没有利用电磁铁工作原理的是( )A、电铃 B、普通电视机 C、白炽灯泡17、人体的各种运动都依赖于( )的收缩和舒张A、骨骼 B、肌肉 C、关节18、下列食品中含热量较高的是( )A、蔬菜 B、可口可乐饮料 C、鸡蛋19、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滑冰时,冰刀与冰之间相互摩擦,出现一道痕迹,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B、海洋温差也是一种能源C、潮汐、波浪也是一种能量,人们可以利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服务20、地球上的微生物有( )万多种,植物有( )万多种,动物有( )多万种。A、100 B、8 C、46 21、《物种起源》一书是( )写的。A、达尔文 B、赫胥黎 C、奥帕林22、现在地球上最高级的植物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23、关于生命的起源,提出宇宙胚种论的科学家是( )A、阿列纽斯 B、奥帕林 C、霍尔丹24、研究鸟的起源主要根据( )A、鸟的羽毛 B、鸟的化石 C、鸟的飞行25、关于恐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曾经真的生活过恐龙B、彗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C、地球上真的曾经生活过恐龙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测,并不正确26、达尔文进化论确立的标志是( )问世A、《物种起源》 B、《人类起源》 C、《自然选择》27、195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 )在其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模拟原始大气中电闪雷鸣的实验。A、达尔文 B、米勒 C、尤里28、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水星 B、火星 C、木星29、银河系直径约( )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 )万光年的旋臂上A、13万 B、7万 C、23万 D、2.3 30、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 )亿多个河外星系A、10 B、20 C、30 31、目前,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星球是( )A、火星 B、地球 C、水星32、天文学上用( )作为距离单位A、千米 B、光年 C、纳米33、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C、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都是自东向西D、彗星是太阳系外的天体,所以不能每年都能看到34、太阳中能发光的天体是( )A、地球 B、太阳 C、月球35、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是( ),卫星数目最多的是( ),最大行星是( ),存在生命现象的是( )。A、木星 B、土星 C、金星 D、地球36、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土星有( )颗卫星A、22 B、31 C、23 37、生物要生存,除了有氧气、适宜的温度外,还必须具备( )A、食物 B、水 C、太阳38、“启明星”是指( )A、织女星 B、牛郎星 C、金星 D、天狼星39、中国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长征一号40、中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宇宙飞船是(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41、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探月卫星是( )A、神舟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嫦娥一号42、( )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A、聂海胜 B、费俊龙 C、杨利伟43、1969年7月20日,( )的“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次顺利登上月球A、美国 B、前苏联 C、法国44、下列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的是( )A、智能机器人 B、太

❻ 生物的多样性与其他生物!急用啊!小学6年级科学考试题目

1.蚂蚁来和披发虫共生,蚂源蚁的肠道为批发虫提供无氧环境,披发虫可以硝化纤维素
2.海葵可以为小丑鱼提供庇护,小丑鱼游动可以为海葵带来食物
3.热带雨林的兰花,依靠着高大乔木生长,而不至于倒下
3.大豆与根瘤菌互利,根瘤菌可以为大豆固氮
4.猞猁以雪兔为食
5.蛔虫需要人体肠道为寄生环境才能生存
6.所有的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必须要生活在活细胞中
7.草履虫要以其他小浮游生物为食才能存活
8.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9.犀牛为鸟提供小虫子为食物,小鸟为犀牛除虫

❼ 小学六年级的辩论题

1子物理理论的发展是的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是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另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核事故,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最有名(具体数据请你自己上网搜索),化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被化学污染所毒害,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化学粘结剂,还有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是的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能够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了,可是这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是在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总之,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弊端危险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负面影响否则我们人类可能最终会毁灭于自己的手中。

2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3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4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5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 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 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 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科技的发展是以破坏为前提的,以不断的总结为基础的。所以他的发展跟进一步的深化必将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着眼于慢慢的历史长河来看,这中破坏将随科技的发展程度更加严重!

7现今社会,汽车随处可见,不仅对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大气也造成了污染。普天下的生物都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科技产品”侵害,人类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顾其他地球生物的安危,这是自私的。退一步讲,汽车对人类也有很大的危害。空调和电冰箱中的氟利昂也破坏着我们宝贵的大气层。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把世界变得肮脏,死板,自由的大地被人类一点点吞噬,自由的天空被人类一点点缩小,自由的大海也被人类一点点侵占。

8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SARS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9较其他理化实验室或其他各类实验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

10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11和我们使用的任何一种工业产品一样,空调必然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担。几年前,空调对自然的影响主要集中讨论在制冷剂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上,但是这些年,由于制冷剂更新行程的发展,这已经不是主要因素了。未来空调对自然的影响还是体现在能耗这个领域,空调能耗已占我们生活和工业总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开材和给大气环境释放大量的热量,己以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响成的很大的负担,这才是我们长期以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2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克隆的问题迄今能不见对人类有什么好处,诸如治病什么的优点只停留在头口上,相反,克隆问题给人类的伦理道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有对人类安全的破坏:科技是伴随着高风险,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了大规模的悲剧,比如广岛原子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13 从科学发展到全球化 从全球化到 全球化的弊端 如文化流失 经济强势下的文化侵略等等 ;从全球化到思想的流变 最好举些例子 如美国跨掉的一代 ,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物质资源;某些现代科学产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

❽ 六年级科学复习题

1、凸透镜 放大 4、列文虎克 300 5、玻片 6、罗伯特 胡克
判断
5、错 2、对 10、错
问题
2 微生物岁人类并不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类有益,我们还离不开他们。
就知道那么多。

❾ 六年级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我会填空。
1.细菌,霉以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环境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病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4.物体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太阳暴晒)(低温保存)(放干燥剂)(真空保存)。
7.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球菌)(螺旋菌)(杆菌)。
二.我会判断。
1.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2.只要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治疗因病菌导致的疾病。(×)
3.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三.我会选择。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C)。
A.鼓藻 B.草履虫 C.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C)。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C)。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5.“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尸体。
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6.生物体衰老,死亡是由(A)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
7.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
A乳酸菌 B结核杆菌 B双球菌
四.我来连线。
列文虎克B A细胞
弗莱明 C B微生物
胡克A C青霉菌

❿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生物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
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请将各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第4页的表格内)考1.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B.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2.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A.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B.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名C.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姓D.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3.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
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4.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指的是(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级5.目前,我国以煤炭发电为主。形成这些煤的植物类群主要是古代的(

班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6.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
)①种皮②胚芽
③胚根④子叶
⑤胚乳A.①②
B.②③
C.③⑤D.④⑤
7.用超市里专用的饺子面粉包成的饺子,吃起来特别有“筋道”,这是因为这种面粉里“面筋”的含量高。“面筋”是种子成分中的()A.淀粉
B.蛋白质C.脂肪
D.无机盐:
8.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

校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学C.小麦的子叶
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
花生的胚乳
:9.小明很喜欢吃花生、玉米、银杏和蕨菜,他想利用种子培育这些植物,但这些植物中不可..能.
有种子的是()A.花生B.玉米C.银杏
D.蕨菜
10.下列各项是种子而不是果实的是()
A.玉米粒
B.西瓜籽
C.花生
D.葵花籽
1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果实),用刀片将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稀
释的碘酒,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酒染成蓝色的是()
A.果皮和种皮B.胚
C.胚乳
D.子叶
12.在对购买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全部测定B.测定一半C.抽样调查
D.抽样检测13.对于植物繁殖后代而言,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A.花托和萼片
B.雌蕊和雄蕊
C.花瓣和花托
D.萼片和花瓣
14.观察下图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它们的子叶是(

A.5和11B.2和9C.4和7D.5和10
15.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阴雨连绵,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A.光照不足,缺少营养B.下雨影响开花C.下雨影响传粉
D.阴雨天气病虫害多16.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B.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
D.根冠和伸长区
17.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有人选取若干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然后放在同一环境中
分别按下列方式培养:①组:常温+湿润土壤;②组:冷藏+湿润土壤;③组:常温+干燥土壤;④组:常温+湿润土壤+隔绝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能验证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②和③能验证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②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③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8.参观寿光蔬菜博览会时会发现,有许多植物无土栽培在各种营养液中,这些植物吸收
营养物质主要靠根尖的()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除根冠外的所有区域
19.绿化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大的“土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B.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C.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20.将一片刚摘下的菠菜叶片浸在盛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数比正面
六年级生物试题
第1页(共6页)
多。该现象说明菠菜叶片的()
A.背面气孔数较多
B.背面颜色较深C.正面气孔数较多
D.正面颜色较深
21.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
②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③水绵属于苔藓植物
④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⑤西瓜是果实,小麦的籽粒是种子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⑥
2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
茎就不能增粗。这是因为,被破坏的结构包括()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D.树皮
2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的目的是(

A.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B.形成对照C.溶解叶绿素D.漂洗酒精
24.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但两地的植被类型却不同,其主要的原因是(

A.长白山的降雨量多B.长白山的降雨量少C.长白山的海拔高
D.长白山的地下水多
2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C.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D.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26.右图表示一段时问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
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
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27.我市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C.适时松土、施肥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28.小李穿的白裤子被绿色的菠菜弄脏,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A.普通洗衣粉B.酒精
C.沸水
D.肥皂水
)29.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
“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30.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B.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C.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二、理解与应用
1.下面有6种常见植物,请回答有关问题:(〔〕内填序号)①满江红
②海带
③银杏
④荷花
⑤桃树
⑥雪松
(1)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2)上述植物中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3)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2.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这使得根吸水的_____________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时间部位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联系
二者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4.下图描述的是豌豆生活过程中的部分阶段,请分析回答:
(1)豌豆种子从埋入土壤,到完成图中A→B→C所示的发育过程,必需满足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结构

。豌豆从C→D的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_____,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根、茎、叶中的___________。
(3)要想结出F,E必须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中的F(果实)是由E中的___________发育形成的,豌豆粒是由________发育形成的。
5.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请根据光合作用示意图回
答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请写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物质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A.有光无光均可B.有光(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
机物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三、实验与探究
1.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六年级生物试题第2页(共6页)
(1)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验中,上面的图示能正确地表示玉米种子解剖方向的是
,能正确地表示碘液对玉米种子剖面染色结果的是

(2)在“测定种子的成分”实验中,鉴定小麦面粉在水中揉挤后得到的乳白色液体和黄白色面筋中主要的有机物,需用的试剂分别是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
—→5(用图中的数字
和箭头排列)。
(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
。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的作用
是。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
现时还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生物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