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的全部课文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李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威)
24、*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纸船(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附录:
硬笔书法
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阅读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20、口技(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荒岛余生(笛福)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26、珍珠鸟(冯骥才)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
30、*狼(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
《鲁滨孙漂流记》
《昆虫记》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阅读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3、 芦花荡(孙犁)
3、蜡烛(西蒙诺夫)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桥之美(吴冠中)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说“屏”(陈从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词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野望(王绩)
送友人(李白) 黄鹤楼(崔颢)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清平乐 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
2 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8 *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9 故乡
10 *孤独之旅
11 我的叔叔于勤
12 *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好读书 读好书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附录
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下册
写在前面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节选)
7变色龙
8 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 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 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五单元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卜算子
别云间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
㈡ 初中语文比较好的教辅 内容全是课内的
那你买老师用的教师用书好了,一般教材全解总是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的。如果说是要做题的话买荣德基的典中点好了
㈢ 初中语文的课文的全部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有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向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追赶,另一只狼仍旧跟从。屠夫又投骨头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投完了,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感到非常困窘,害怕受到狼的前后攻击。往旁边看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积了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它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走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自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似乎闭眼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节奏划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注解
1)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投以骨:同于“以骨投之”,意为,(屠户)把骨头扔给狼 之,指骨头。
4)从:跟从。
5)并驱:一起追赶。
6)窘:困窘,处境危急,急迫。
7)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8)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9)积薪:堆柴。薪,柴草。
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覆盖。蔽,遮蔽。
11)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夫。眈眈,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
14)径去:径直走开。
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16)久之:过了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际意义。
17)瞑:闭眼。
18)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19)暴:突然。
20)毙:杀死。
21)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这里作动词用 。其,指柴草堆。
22)隧:指在柴草堆中钻洞。这里名词作状语。
23)尻:屁股。
24)假寐:原意是不脱衣帽坐着打盹,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假,假装。寐,睡觉。
26)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27)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8)股:古今异义,大腿。
特殊用法
1.词性活用现象
1、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企图,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人,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助词,的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例句: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不译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 来盖以诱敌。
5.使动用法
死:使...死,杀死。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略宾语:
“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原文为“以骨投之”。
辨正
“其一/犬坐于前”中“犬”为“像狗一样”,作状语,非主语,准确翻译为“其中一条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所以节奏划分对于理解本文至关重要。如若节奏划分错误,则会产生误解,认为“其中一条狗蹲坐在前方”。简而言之,学习文言第一步应为节奏朗读,以初步感悟文意。
本篇分析
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屠夫遇狼)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
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屠夫惧狼)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第二层。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这是第三层。
(屠夫御狼)第二段分两层:
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说明,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让人们仔细品味,加深对狼的本性的认识。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屠夫杀狼)第二层,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第三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道理与启示
[1]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面对“狼”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㈣ 初中都有那些语文课程了
初中(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希望能帮到你!!!
㈤ 初中七八九年级的语文课文都有哪些要全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此处省略N字。。 完了
㈥ 初中语文第一课全文
给你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网站
上面有小初高每一课的电子课文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dzikb/
每发网址,例行祈专祷:网络保佑属
㈦ 初中语文老师课程了!
——实施新课程的反思
目前中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分班、分科、按时、集中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备课有几大误区:
真正根据学生实际分析文章特色;要么处理不好备课与教案的关系,备课只是抄个教案完事,上课时只按教案宣读实施。
二是备课时重知识轻过程。把教学目的定位在应付考试上,备课时只搜选考试可能考的知识,反复训练而不考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指导和情感熏陶上。
一、整体把握学科特点,明确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阶段目标从“识学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把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每册每单元又有相对集中的要求和重点,教师备课时要从整体上把握。
二、挖掘文章特色,发挥例子特色。
几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广博文化需要学生传承,而短时间内我们只能学习其中最典型的、窥一斑而知全豹,所以,我们深入挖掘每篇文章的特色,从中吸取精华。
例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童趣》和《论语》十则。
二者同为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是新课程对文言文的共同要求,但两篇文章的区别是:《童趣》主要是叙述童年趣事,内容贴进学生实际,且语言浅显易懂,重要的文言词语不多。《<论语
十则》重在治理,内涵深奥,语言高度凝炼,词语意思古今变化大。针对二者的不同,教学的重点和过程设计也应不同。前者应以理解课文内容即体会“趣之所在”为重点,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语感。后者则把重点放在理解记忆文言词语、熟读成诵,结合实际理解运用哲理上。在过程处理上应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主,以引导联系实际理解体会为辅。
我们综合分析文章的体裁特点、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抓住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如:同为品味语言,不同体裁的文章风格不同,写景散文,一般用生动地语言描绘极富意境画面,品味精美语言,体会场景意境、揣摩作者思想感情态度,学习遣词造句技巧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春》;叙事文章特别是小说,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中国传统小说,品味不同性格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评论人物形象是学习的主要内;,科普作品表达力求符合客观实际,语言准确严密;论辨性作品逻辑性强,表达严密,有力度。
三、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
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等。教师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呢?第一,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平时的观察,分析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的共同特点,如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第二,通过询问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其他同学和学生本人或平时观察,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第三,充分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把握情况:学生以前对此问题的了解情况和兴趣;学生现在对此内容有什么疑问?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哪些方面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安排预习让学生提问题等方式了解。这是教师备课时需重点了解掌握的。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师在设计时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有留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同时,因为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整得细一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尢其是涉及多种教方资源的整合时,多一点事先的准备,能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所以教学设计应该多留选择,应该相对宏观并贴进学生实际。
最后一点,别忘了写教学反思!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