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详解下载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详解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20 15:23:13

Ⅰ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初中语文知识清单》哪一本更好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初中语文知识清单》,
我觉得《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好一点,
只有把基础弄明白了,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学习其他内容,
望采纳,谢谢

Ⅱ 要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等.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

说明方法就是在说明文中用的一些方法(自己写的)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吧
中国有13亿人口。(这里因为有“13”,所以用了列数字)
说明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说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等等
打比方其实就是比喻,但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
作比较就是拿一个事物与令一个事物相比较
例如 太阳比月亮大。(这里拿太阳和月亮相比,是作比较)
摹状貌就是描写一个事物的样子
……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分类
●人物描写
⒈ 概括描写
⒉ 肖像描写
⒊ 语言描写
⒋ 行动描写
⒌ 心理描写
⒍ 细节描写
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
(最主要的还是“人物描写”那一栏。你可能现在很难理解,不过这是很正常的,考试不会考那么难,而且你渐渐的,自然而然就会了)

至于表达作用,需要结合文章来谈。
(这个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等等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没有什么分类

至于类比,我也不太清楚(我现在已经糊涂了~)

作诠释,就是对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点作概括的解释,或者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点。

你说的应该是引用,打比方不在说明文里叫比喻,你知道了吧。

先理解,再刻苦背,最主要的是用功(我的经验)

我们老师也说先自己做一遍,再看答案
抄答案就没有了思考的过程
就算你说你思考了,但若直接抄了答案,你思考的过程其实也很少了。
不要怕麻烦,如果想要好成绩,就要用功。

Ⅲ 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锦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集
1、 鲁迅 (1881-19360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已集》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小说 选自《鲁迅全集》)《一件小事》(小说 选自《呐喊》)《故乡》、《孔乙已》(小说《呐喊》)《论雷峰塔的倒掉》(杂文) 《坟》《“友邦惊诧”论》(杂文)《二心集》
2、 朱自清 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优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绿》《匆匆》。
3、刘勰 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1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据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订,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退秦师》就节选自此作品。
1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相传为左丘明所著,记载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贞王十六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国语》有“春秋外传”之称,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写的《国语解》。课文《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
14、《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 辞说。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16、《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它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层含义。
18、《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有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排比句式,笔试咄咄逼人。《寡人之于国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的政治主张,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21、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人定胜天”的思想。
22、《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3、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24、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人称老聃,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25、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过秦论》《吊屈原赋》《鵩鸟赋》。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按年代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
表:按年代谱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
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记述了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
列传:记载了各种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27、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8、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所书的《兰亭集序》为传世名篇。
29、陶潜:又名2,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曾做彭泽县令,后辞官归家,隐居田园,写了大量的诗作。诗歌《归田园居》、《饮酒》,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赋《五柳先生传》皆为传世名篇,有《陶渊明集》。

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全解的目录

专题一复语音规范
一、学法点拨制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二汉字规范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三词语辨析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四修改病句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五排列语序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六文学常识积累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七古诗文积累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九记叙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十一议论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十二名句名篇背育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附录背育篇目

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你去光华鼎力的网站上看看吧,有很多学习方法和练习题。

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哪里有比较详细的

词 语
课标要求:
1、 词性;词语根据语法功能(A有无实际意义;B能否充当句子主干;C能否单独回答问题;D能否重叠)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 介词顺口溜:
在上、在下、关于、对,
根据、按照、使、与、被。
自从、依靠、凭借、向,
通过、沿着、把、给、为。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名词或代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介词前后两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
3、 近义词的辨析角度:A词义轻重;B适用的范围;C搭配的对象;D感情色彩;E语体色彩。
4、 词语的辨析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 注意关联词的使用:A、正确使用;B、正确搭配。
6、词语的含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
答题方法
(1)、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语言: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意思是……”等。
7、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答题方法
(1)思路: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语言: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力地论证了……”。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8、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1)思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对所表现的对象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或者该词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2)、语言:可用“表现……”“批判……”“讽刺……”“赞扬……”等等之类。
9、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方法: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0、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1、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A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例如:
贬义色彩的成语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等等。
褒义色彩的成语有:蔚然成风、集腋成裘、从容不迫等等。
C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要特别注意“如”字结构的词语。
D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例如: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E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例如: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又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修改病句
课标要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2.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初中名著阅读重点梳理之古典文学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
武松(行 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
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 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关羽: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桃园三结义 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
曹操:青梅煮九论英雄 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
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 黛玉葬花 刘姥姥进大观园 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Ⅶ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初中语文知识清单》哪本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点(主要就修辞,文言文,文体等)

两本我都看过,但是我抄个人认为《初中语文知识清单》要好一些。

理由:因为它不仅含有知识点,还有相应的解题思路,例如书中专题11,古诗文鉴赏,包含两个模块1、知识清单(介绍知识点)2、方法清单(对情感、主旨等考试常见考点解题方法分析)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详解下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