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初中语文新目标检测七年级上册11-17课答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 hè qián qiè 兀兀 dié kuī 慨 迥 xiá jiào 斗 沥
2. 略 3.略
4.闻一多潜心钻研写成《唐诗杂论》
5.“不动”不是指不行动,而是指是不说。用“不动”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的精神。
6.议论
7.救国 (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8.示例:第①句把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过程比成向地壳深处“钻探”寻求宝藏,使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9.“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用“你们”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愤怒,用“我们”表达出演讲者与群众之间的亲密感情,对人民强大力量的歌颂。
10.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演讲者对反动派的蔑视,充满必胜信念。
11.原句使用了反问修辞,表达作者认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是不可战胜的,一切反人民的势力必定被人民毁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改成陈述句后,不如原句语气坚定,态度鲜明。
12.B
13.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kǎn tán rě hè suì
2. 蓬 熔 磐 嚣 蓄
3.(1)又多又乱,没有条理。(2)沉重的负荷,用来形容有过于沉重的负担。 (3)犹豫。
4.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5.语言 这段独语细腻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写出贝多芬对自己孤独和耳聋的叹息,一方面又表达了贝多芬坚强的意志,对不屈命运的抗争和对音乐的挚爱。
6.因为贝多芬不愿意接见陌生人,所以有些不耐烦。
7.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障碍,常常被人误解,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8. 因为客人没有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厌世者,他想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贝多芬感到遇到了知音。
9. 从鲁迅的眼光和话语给人的感受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鲁迅具有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给予朋友以温暖和指引
10.指麻烦事。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 xī lǚ huái lú yīng
2. C 3. C
4.(1)肖像 (2)语言 (3)动作 (4)肖像 (5)动作
5.(1)法 包法利夫人 (2)法 短篇小说 项链 羊脂球 (3)俄 前夜 父与子(4)小说 小酒店
6. 不好。“勾画”指简单的勾勒几笔;“描绘”是指细细地描画。从句中“他只用几句话”和后面的“轮廓”一词来看,用“勾画”可以与前后文保持一致。
7.他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8.都德是一个生性活跃、健谈、开朗、热情的人。
9.悟到了文章要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写作中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10.示例:文章不厌百回改 善作不如善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15 孙权劝学
1. 当道、当权 推辞 研究 浏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知道 到了…的时候 到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重新 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2. (1)C (2)B (3)A (4)C
3.资治通鉴编年体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4.略
5. 第一层:“初”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第二层:“及鲁肃”到结尾,写鲁肃与吕蒙的谈话。
6.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8. (1)A (2)B
9. C
译文: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一会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儿。吕蒙说:”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他们可不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呵。”语惊四座,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
B. 初中语文测试
六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阅读 (共50分)
一、 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 默写(10分)
1、 枕中云气千峰近, 。
2、 曾识姮娥真体态, 。
3、 在罗隐的《蜂》一诗中,称颂蜜蜂四处采蜜,甘于一生劳作的两句诗是 ,
4、 ,流响出疏桐。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
5、 为木兰之柜 为:
6、 反归取之 反:
(三)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5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此则寓言选自《 》(1分)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2分)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9、此则寓言讽刺了 (2分)
(四)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8分)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①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②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①【陷】刺透 ②【或】有的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
(1)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
(2) 吾矛之利 利: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2分)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1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是的道理?(2分)
13、我国古代有许多富于哲理的寓言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人们认同,逐步演变成言简意赅、凡人深思的成语,请写出两个源自于古代寓言的成语 、
。(注:本文和课文中所学过的寓言成语除外)(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3分)
藏羚羊跪拜 (节选)
①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 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 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怜mǐn藏羚羊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②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qī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 生涯中惟一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③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 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④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⑤开膛破腹半途而止。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⑥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怜mǐn ( ) qī跷( )
15、细读第①段,完成下列题目:(4分)
(1)从段中找出老猎人“杀生”和“慈善”的具体表现。(各找出一处)
杀生:动作 ;
心理 ;
慈善:动作 ;
心理 。
(2)已经描写了藏羚羊神圣的跪拜,为什么在段末还要具描藏羚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2分)
16、第②③段两次写到老猎人手在“颤抖”,他为什么会“颤抖”(2分)
17、请写出对“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2分)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节选) 西雅图
①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②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
③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空气和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们要照管好它们,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④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呢?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在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18、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分)
保留( ) 生存( )
19、选文告诉我们要善待 。照管好 ,照顾好 。(3分)
20、阅读第②段中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2分)
21、除了这个印第安酋长所述之外,从环保角度还有许多自然物值得我们去善待、照管、照顾的。请选出其中一样,模仿②③④段的语言风格、内容结构。把“你们”改成“我们”,写一段仿写片段。(5分)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二部分:写作 (共50分,其中5分为卷面分)
21、题目: 的瞬间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抒写真情实感。(3)字数500字以上。
题 目 :
C. 初中语文考试反思
时间如流水般淌过,转眼间考试也已结束,试卷也发下来了.望着试卷上的分数,我惊讶了.因为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分数.为什么我不能考得再高一些呢!于是,我开始自我检查.
我平时不上课不认真,地理竟然还没及格,为此,我想出了几个办法.1)在做题前,时刻要记得还有个"";2)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漂亮;3)平时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4)适当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让自己不在计算方面失分.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眯,我一定能把考试中的失误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会尽力做到以上几点的.
但我想仅靠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我还就该拥有几点科学应试技巧.于是,我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了几点.第一点:拿到考卷后,应把考卷整体审视一遍,看一看哪些题比较容易,哪些题比较难.第二点:先从简单的题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数全部拿过来.第三点:如果有选择题不会,乱蒙也要写上一个.因为如果你写了你就有的机会,总比没有机会好.第四点:遇到难题,实在写不出来的话,就过.不要死死地盯着那道题,而忽略了别的题.第五点:考完后,认真地检查,看看自己有没有把题目看错或抄错.
在下一次考试中,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D. 初中语文测试题
1、假如,你面对一位从地震灾区被解救出来的同龄人,他(她)已失去亲人和不少朋友,一直处于伤痛和恐惧之中,如果从心理上给予他安慰,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呢?(不超过30字)
不要再害怕了,你看太阳在风雨后都会微笑地露初灿烂的阳光。虽然你没有了亲人,但我将成为你的好朋友。想亲人一样关心你。
2、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精彩片段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出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
一、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二、武松斗杀西门庆。三、卡洛飞雪球误伤老人。四、西西洛看护“爸爸”
(1)精彩片段:武松斗杀西门庆
(2)情节概述 武松为了给自己的哥哥报仇,愤怒地去找西门庆,并在酒楼里大开杀戒。和西门庆激烈打斗,并砍下了西门庆的人头来给自己的哥哥武大郎祭祀。
起因:西门庆勾引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
经过:潘金莲被利用杀害了丈夫武大郎
结果: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哥哥报仇
(3)体验或感悟:要重情义,兄弟之间不分彼此。
3、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段,其中有两处语病,找出并改正过来。
每次听到洪战辉的故事,我都非常感动。从洪战辉身上,使我看到了人间最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关爱”。因为关爱,我们的社会无时无刻流淌着爱的暖流,处处充满爱的阳光,人人收获着爱的果实。
(1)去掉使我看到了人间的可贵的东西中的“使”: (2):在无时无刻后面加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