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咏雪

初中语文咏雪

发布时间:2020-12-20 10:38:45

1. 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第25课《世说新语》(①咏雪 ②陈太丘与友期)只要课下注释{人教版}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 (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6)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儿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7)内集:家庭聚会。 (8)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9)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13)古今异义 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2.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1、童趣(沈复)2、《论语》十则3、山市蒲松龄4、《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7、寓言四则8、智子疑邻9、塞翁失马

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1、伤仲永王安石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3、 口技林嗣环4、 短文两篇5、夸父逐日6、共工怒触不周山7、狼蒲松龄

三、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1、桃花源记陶渊明2、短文两篇3、陋室铭(刘禹锡)4、爱莲说(周敦颐)5、核舟记 (魏学洢)6、大道之行也(《礼记》)7、三峡(郦道元)8、短文两篇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观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张岱)

四、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1 、与朱元思书吴均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3 、马说韩愈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5、 小石潭记柳宗元6、 岳阳楼记范仲淹7、 醉翁亭记欧阳修8、满井游记袁宏道

五、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1、 陈涉世家司马迁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3 、隆中对陈寿4、出师表诸葛亮

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1、 公输《墨子》2、《孟子》两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鱼我所欲也《孟子》6、《庄子》故事两则7、惠子相梁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9、 曹刿论战《左传》10、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1、愚公移山《列子》

(2)初中语文咏雪扩展阅读: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3.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怎么翻译

《咏雪》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把子侄们聚集在一起,跟他们谈论诗文义理。不一会儿专,雪下得紧了属,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随风飘飞来比拟。”谢太傅听了大笑,感到很高兴。(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朋友一起相约出游,约定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约定的时间友人还不见来,陈太丘不再等就走了,(他)走后友人才来。(陈太丘之子)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尊父在家否?”(元方)回答:“(他)等了您很长时间不见来,已经走了。”友人就愤怒地说:“不是人哪!与人约了时间出游,(却)不辞而去。”陈元方说:“您 与家父约在中午。中午您没有到,就是(您 )不守信用;(您 )在儿子面前骂父亲,就是无礼”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想引逗元方,元方转身进门不再回头乍来客一眼。

4. 初中语文题作者问什么只客观地描述咏雪一事,而不直接对咏雪语句的好坏作评价《世说新语》中的《咏雪》

给读者以想象、思考的空间,意味深长。并且两人咏雪的好坏显而易见,无须再作评论。

5. 未若柳絮因风起,初中语文教材的这则《咏雪》,出自《世说新语》的哪一章,哪一节

《咏雪》是来南朝文学家刘义庆自收录在《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的一段文言散文。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5)初中语文咏雪扩展阅读:

《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6. 初中语文题作者问什么只客观地描述咏雪一事,而不直接

1、这是当时以风流蕴藉为美的时尚决定的,话说得太明,就没意思了专。
2、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属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3、谢安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
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
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咏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