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

发布时间:2020-12-20 02:29:51

①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是怎么样编排识字写字的

我觉得编排十字的过程当中都是从易到难,而且从熟字带升级

② 温汝敏统编语文教材五个要点各是什么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袭母语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阅读这个核心任务,创新设计,构建了全新的阅读编写体系。这一体系包含两个要点:第一,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融为一体;第二,构建“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本文拟就后者的设计思想、内容要点作一点解析,以便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精髓

③ 统编教材和部编教材是一个概念吗

是一个概念。

统编教材亦称“通用教材”、“部编教材”。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版组织编辑,通用于全权国各地学校的教材。

通用教材和部编教材:

都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组织编审、出版的可供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用的教材。

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习题集、实验教材等。基本要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观点正确稳妥,内容科学、系统,材料充实、可靠。

(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扩展阅读

1987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规定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今后三年,“部编本”将陆续推向全国使用。

“部编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等多个版块,把课外阅读也纳入教学体制。

2018年,全国七年级新生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语文》、《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道德与法治》)。

参考资料

网络-统编教材

网络-部编本


④ 统编教材主编“揭秘”中小学新教材新在哪儿

近日,据媒体消息,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至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至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历史教材注重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这次新教材看来是下足功夫了。希望对中小学有较好的改观。

⑤ 什么是教育部统编教材

教育部统编教材亦称“通用教材”、“部编教材”,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辑,通用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材。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教育部历时五年,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5)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扩展阅读

1902年中国政府颁布《京师大学堂编书处章程》,始正式筹划统一编辑教科书。三十二年学部设编译图书局,有部编教材面世。以后数十年间,教材兼采国定制和审定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 80年代初,教育部先后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 7 套中小学各学科的通用教材。1987年 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规定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的多样化;教材实行审定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要重点编好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编、统审、统用。

⑥ 如何用好统编初中语文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德育、历史和语文3个科目最终将实现统编版。新版语文教材格外重视引导读书,“专治”目前教学中少读书不读书的问题。“语文”新在哪?1.选文的变化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124,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不是对既有同类教材的颠覆,而是“守正创新”,吸收既有各种版本的优点,更加强调遵循教学规律,也更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他还特别否认了鲁迅在中小学课文中“大撤退”的说法,小学我们选择了2篇,如《少年闰土》,初中选择了6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2.小学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为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你我他”,温儒敏教授特别提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同时,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3.采用全新的双线单元结构体例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4.新教材专治“不读书”的通病“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5.增加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部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和以前的课本的确不一样了。

⑦ 如何教好语文统编教材

统编语文教材内容上的三个“加强”

统编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并自然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材设计之中。

这种“整体渗透”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从内容设计看,有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统编语文教材适度增加了古诗文比例,其中小学增加多一些,一年级就有古诗,小学6个年级有古诗文129篇;初中古诗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还有许多课文是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如《纸的发明》《中国石拱桥》等,另外一些课文则赞颂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弘扬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等传统美德。

二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选文有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经历的篇目和他们的作品,也有赞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篇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红色经典名著。

三是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课文中有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和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的,也有展示中华民族精神以激励学生的,还有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英雄事迹的,如《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新教材对于课文的选择下了很大功夫。选文既兼顾经典性、可读性,选择大量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美、值得诵读涵咏的作品,也考虑到文体的多样性、典范性,以及篇幅、深浅的适合;既考虑如何服务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要贯穿“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诸多方面的平衡并不容易,很多选篇都是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斟酌的,教材的选编尽可能考虑到社会共识。

2

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统编语文教材的面世,并非是对既有教材的颠覆,各个版本的优点和经验也都尽量吸收进来。新教材的编写特别注意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克服随意性;注意编得好用、接地气,能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甚至还能对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起纠偏作用。这套教材不仅是选文上,在结构体例上也有革新和改进,至少有四点改进很明显:

一是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统编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组成,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二是适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改进识字写字教学方式。新教材让刚上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先学认字,然后再学拼音。拼音教学推后了一个月左右。看似教学顺序的调整,实则是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效能的衡定。调查发现,孩子刚上学立即学拼音,难度大,容易影响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现在新教材的开篇是“天、地、人、你、我、他”,接着是“金、木、水、火、土”,目的就是让孩子建立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bpmf,而是汉字“天地人”,其背后的深意在于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强调拼音只是辅助学习汉字的工具,而非目的,进一步激发孩子对于认字读书的兴趣。

另外,新教材以“认写分流,多认少写”以及“多元认字”作为小学低年段教材的编写原则。要求认识的常用字从过去的1800字减少到1600字,会写其中800字就可以了。这些改进都做过调查和专题研究,是有学理根据的。一般而言,只要按照统编语文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就大致可以独立阅读了。

三是有意解决不读书、少读书问题。现在语文教学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和教辅,很少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状况,新教材抓住读书兴趣培养这个“牛鼻子”,虽然整个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但延伸阅读的量大增,努力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新教材还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包括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高年级和初中有“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

学生读书兴趣培养不能仅靠学校,家庭也很重要。从幼儿园阶段以听故事为主,过渡到小学阶段的纸质阅读,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少看电视,少看微信,少打麻将,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对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十分重要。所以,推出“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不仅是引发小朋友的读书兴趣,还希望把家庭阅读带动起来。

四是注重拓展阅读面。要让孩子从小“海量阅读”,读些“闲书”,读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书读多了,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升上去。也可以说,统编语文教材是“专治”不读书少读书的。

3

方便一线教师把握教学基本要求

统编语文教材加大了课型的区分。以往教材课文也分精读和略读,但在教学中普遍是精、略不分,全部是精读精讲。其实两种课型功能不同,应当区别。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这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教读课主要由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自读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自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⑧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1、“文体学习”成为阅读和写作的主线

七年级教科书不强调文体,试图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诗文,对不同的文体都能尝鼎一脔。八年级教科书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各类文体阅读为核心,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活动探究单元更是要深入研究与文体有关的各种过程性、实践性问题。

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文体的特点也较为突出。以八上教科书为例,第三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均为汉魏古诗,与课文《唐诗五首》(均为律诗)形成呼应;第六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均为宋词,且均为小令,使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小令的特征,为后面学习篇幅较长的中调做准备。

八年级教科书的写作部分也突出了文体写作的重点,除“语言要连贯” “表达要得体”这两个培养一般写作能力的专题和“学习仿写”这个改编式写作专题外,其他写作专题(包括活动探究单元的写作部分)均为文体写作。一般写作能力专题中的“表达要得体”,也基本上围绕着实用类文体展开。

2、活动探究单元改变教科书的单元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以写作为落脚点,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也试图改变学生以课文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学习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的基本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实践活动,则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去,或实施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鉴赏,或揣摩台词、排演戏剧。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自主搜集、整理、建构相关知识。

3、口语交际专题为“说”的教学提供了抓手

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安排的特点。七年级教科书主要将口语交际的内容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等。

八、九年级教科书则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对包括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进行分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探究单元中也包含了相对独立的口语交际专题,如八上第一单元的“新闻采访”、八下第四单元的“举办演讲比赛”等。

之所以设计专门的口语交际专题,是因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比较薄弱,缺乏专门的、适用的口语交际教材。从技能训练出发培养口语能力,也是一线教学的成功经验。教材的设计力求使训练序列更明晰,重点更突出。

4、文言文单元呼唤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八年级教科书开始,文言诗文开始成单元出现,其组合依据是内容与文体。如八上第三单元均为写景短文,八下第三单元均为“记”。集中编排的文言诗文更需要教师把它们当成诗文而不是文言语料来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积极性,要改变那种将文言文教学窄化为文言教学,又将文言教学固化为文言字词语法背记教学的做法。

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练习暗含着以下两种教学理念:第一,要利用好文言与白话的“异”,让学生通过诵读、比较来体会文言的独特魅力,而不只是急于用“翻译”跨越或消弭这种差异。第二,要通过学习文言诗文,发现古人与今人在审美、思想等方面的“同”与“通”,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5、对学生自读的要求有所提高

经过了七年级的学习,学生理应熟悉了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自主阅读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八年级教科书对学生自读的要求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读课文的比例有所提高,每个阅读单元都安排两篇自读课文(七年级多为一篇),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则都设计为自读课文。

第二,两篇自读课文中有一篇不设旁批,只有阅读提示,更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后练习、阅读提示中推荐的阅读篇目数量有所增加(文言文课文也有推荐阅读篇目),类型也更丰富,除了课文的出处、同类型作品、同作者作品外,还有像《〈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这样的浅易研究著作。

6、课后练习的探究色彩有所增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中的课后练习也需要有所变化,以适应学生的发展,不断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7、新开发了一批课文

统编语文教科书选文以经典为主,旨在使学生多接触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选文强调时代感,下大力度开发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有一定经典性的新课文。有的单元甚至全由新课文组成,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8)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扩展阅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原则:

1.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基本思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最终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发挥语文教科书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

2.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

统筹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体现循序渐进、浸润渗透的编写原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3. 遵循语文教育基本规律

遵循语文教育基本规律,突出语文素养的理念,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勤练笔,在语文实践中体会、发现语文规律,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4. 坚持选文文质兼美

选文坚持文质兼美、适合学习的原则,强调选文的典范性和高品位,同时注重选文的时代性,力求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成果,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