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语文试卷成语选择题,越多越好
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
C.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答案:A
A. 袖手旁观 xiù shǒu páng guān
解释: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B. 雨后春笋 yǔ hòu chūn sǔn
解释: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C. 妙手偶得 miào shǒu ǒu dé
解释: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D.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
解释: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2下列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清秀旖旎的西湖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B. 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 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
D.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答案:B 处心积虑为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A.流连忘返 liú lián wàng fǎn
[解释] 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B.处心积虑 chǔ xīn jī lǜ
[解释]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为贬义词。)
C.赏心悦目 shǎng xīn yuè mù
[解释]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D.死灰复燃 sǐ huī fù rán
[解释]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为贬义词。)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目是:( )
A. 诸如此类的句子,委实不胜枚举。
B. 这是一篇雅俗共赏的上乘之作。
C.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 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答案:D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本句中方法得当,应该是“事半功倍”。
A. 不胜枚举 bù shèng méi jǔ
[解释] 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B. 雅俗共赏 yǎ sú gòng shǎng
[解释]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C. 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解释]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4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给农村带来许多新技术、新信息,让农民们获益匪浅。
B.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谎言让他感到惴惴不安,终于,他鼓足勇气,走到了老师面前。
D.阅读文章遇到“拦路虎”时,要善于使用工具书,千万不能望文生义。
答案:B 解析: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没有商品畅销的意思。在此可替换成“供不应求”。
A. 获益匪浅 huò yì fěi qiǎn
[解释] 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其中“匪”是“不”的意思。 误写:获益非浅
B. 炙手可热 zhì shǒu kě rè
[解释]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C. 惴惴不安 zhuì zhuì bù ān
[解释]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D. 望文生义 wàng wén shēng yì
[解释]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误写:望文生意
Ⅱ 如何做初中语文中成语选择题
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
然后,观察语境,看成语是否符合语境
其次,看主语,看人称,能否与成语搭配
最后,整个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Ⅲ 年中考语文 成语(熟语) 专项练习40题(含答
易如反掌 亲如兄弟轻如鸿毛 浩如烟海 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齿如含贝如胶似漆 如狼似虎专 如饥似渴 如花属似玉 如龙似虎 如鱼似水 如花似锦恩重如山 挥汗如雨 暴跳如雷宾至如归 表里如一 对答如流笔翰如流操纵自如 从容自如 如虎添翼 如火如荼 如痴如醉震耳欲聋 望眼欲穿若即若离 若无其事 冷若冰霜呆若木鸡 口若悬河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胆小如鼠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守口如瓶 水平如镜
Ⅳ 初中语文成语选择题
http://www.docin.com/p-489551022.html 这个网来站的内容不知道源行不行 望采纳 找了好久 还有一个http://www.docin.com/p-95896570.html 这个是各种混合的
Ⅳ 求中考语文选择题里面的那些选错拼音,字形和成语
括号内为错字
和蔼(霭)可亲 唉(哀)声叹气
安(按)装机器 黯(暗)然销魂
佶屈聱(骛)牙 飞扬跋(拔)扈
纵横捭(俾)阖 甘拜(败)下风
略见一斑(般) 班(搬)门弄斧
斑(班)驳陆离 安邦(帮)定国
自暴(曝)自弃 英雄辈(倍)出
并行不悖(背) 民生凋敝(蔽)
遮天蔽(避)日 完璧(壁)归赵
金碧(璧)辉煌 锋芒毕(必)露
比比(彼)皆是 奴颜婢(卑)膝
蓬荜(壁)生辉 明辨(辩)是非
残编(篇)断简 针砭(贬)时弊
按部(步)就班 相辅相成(承)
一张一弛(驰) 惨(残)无人道
明察(查)秋毫 为虎作伥(帐)
扬长(常)而去 老生常(长)谈
天崩地坼(折) 诚(城)惶诚恐
称(趁)心如意 良辰(晨)美景
瞠(嗔)目结舌 故作矜持(恃)
人所不齿(耻) 嗤(斥)之以鼻
一筹(愁)莫展 觥筹(畴)交错
忧心忡忡(重) 充(冲)耳不闻
相形见绌(拙) 椎(捶)心泣血
川(穿)流不息 别出心裁(才)
因材(才)施教 义不容辞(词)
含糊其辞(词) 闪烁其辞(词)
隐约其辞(词) 出类拔萃(粹)
强词(辞)夺理 信口雌(词)黄
不知所措(错) 鞠躬尽瘁(粹)
披星戴(带)月 感恩戴(载)德
严惩不贷(待) 以逸待(代)劳
责无旁贷(代) 殚(惮)精竭虑
肆无忌惮(殚) 虎视眈眈(耽)
腾挪跌宕(荡) 投机倒(捣)把
循规蹈(韬)矩 中流砥(抵)柱
一语破的(地) 喋喋(谍)不休
叠(迭)床架屋 玷(沾)污清白
掉(调)以轻心 瘦骨伶仃(丁)
连篇累牍(椟) 咄咄(拙)逼人
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前的字是别字,括号内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 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 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棉(绵)里藏针 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 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 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O
59.沤(呕)心沥血 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P
60.旁证(征)博引 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Q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 “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 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R
63.人才挤挤(济济) 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 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 禁,承受。
S
66.色彩斑烂(斓) 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 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 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W
71.危如垒(累)卵 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 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见拙(绌)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 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 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没无闻 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 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 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 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Z
91.再接再励(厉) 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
“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
92.责无旁代(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 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 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 “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 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 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 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Ⅵ 中考语文关于成语和病句的选择题(有答案具体讲解的)
1.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Ⅶ 中考语文成语167选择题汇编学生用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内字以上的成容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Ⅷ 中考语文选择题(最好有解析) 下列语句中括号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聒不舍 拼音:qiǎng guō bù shě 搜索关键字:qgbs 成语解释: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含贬义用在这里不恰当
Ⅸ 初中版的语文成语选择题大神们帮帮忙
下列成语运用哪项正确() A、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适可而止,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C. 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答案:A 解析:A成语“适可而止”使用恰当。“适可而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到一定的限度就停止”,在这里运用正确 B“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本题设置时间为其主语,以“行”“流”误导考生望文生义。 C“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本题设置“沪深股市指数”“涨跌幅度之大”等让考生和“叹”结合起来,发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D“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在这里不恰当 1.下列各句中,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语言首先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其发展有着自身规律,不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胡乱模仿可以等同的。 B.国家安监总局将以“清纠”为契机,在以后的事故调查中重点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拔除非法矿主的“保护伞”。 C.法国是一个发达的西方国家,有极为健全的应急机制,但是三大原因让法国政府坐失抑制巴黎骚乱良机。 D.在这种情况下,回国人员只能做无米之炊,很难有所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六月至九月三个月间,新疆新增三百九十七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报告。 B.杭州是继新疆、云南和广西之后,第四个艾滋病预防药物储备点和专家评估小组的地区。 C.造成禽流感疫情早期流行和蔓延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的因素。 D.卫生部和全国爱卫会通知各地积极做好履约准备,研究制定当地烟草危害控制规划。 第一题正确选项为A项。A项“神不知鬼不觉”比喻做事隐密,不为人知。在语言运用上的胡乱模仿不可能神不鬼不觉。应改为“随心所欲”: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B项“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在这里运用恰当。C项将“坐失良机”拆开来使用,符合语境,这也是使用成语的一种方法。“坐失良机”指坐在那里,看着好机会失去了;形容白白丢掉难得的好机会。D项“无米之炊”比喻缺乏最基本的和最必要的条件而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在这里运用恰当。解答这道题要分析成语内部结构,要分析其中的感情色彩以及在语境中的妥帖性。可采用比较法、仿说法和排除法等方法。 成语复习可安排时间相对系统地进行。注意成语的词性、含义、本义、引申义、褒贬义、运用范围乃至活用现象等。 第二题正确选项是D项。A项搭配不当,删去“的报告”。B项成分残缺,“第四个”后加“建立”。C项成分赘余或者说是结构混乱,“的因素”删去。 病句题复习方法是熟悉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的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份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掌握辨析及修改的方法:压缩法,分解法,替换法,分析法,感觉法1、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他不负责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3、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青海省)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C、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战,他们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D、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乒乓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手。 B、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们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扬州市) 6、在下列句子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吹嘘南京城防(),但人民解放军仅用了24小时就冲破了敌人的防线。 ②王小玉的演唱真是(),赢得了满场观众的喝彩。 ③白衣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帮助“非典”病患者战胜病魔。 ④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不断出现,有如()。 A、坚如磐石绘声绘色破釜沉舟层出不穷 B、固若金汤声情并茂无所畏惧雨后春笋 C、铜墙铁壁惟妙惟肖永往直前如火如荼 D、稳如泰山栩栩如生无所作为风起云涌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②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了。 ③这部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惟妙惟肖不攻自破得天独厚B、栩栩如生不攻自破匠心独运 C、栩栩如生迎刃而解得天独厚D、惟妙惟肖迎刃而解匠心独运 8、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一段时期,“非典”似乎已销声匿迹,但是医学专家反复提醒,这种疾病可能只是暂时消失,很可能会卷士重来。 B. 一直以来,对网吧的治理很难取得显著成效。这样无形中助长了一些违法经营者的嚣张气焰,对国家的规定更加熟视无睹。 C. 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D. 刘慧卿因参与“台独”分子研讨会,并发表支持“台独”的言论,连日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口诛笔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