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语文仿句联句知识点:对联题
对联形式精巧,内容丰富,对联题有相当大的包容性,因此一直很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那么,遇到对联题,该如何应对呢?
熟练掌握对联的特征。对联是由对称的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语句,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般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应位置上的词要词性相同,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要求平仄相谐,富于音乐美。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或平仄等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掌握了对联的这些知识,就为应对各种题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准确把握解答的步骤。解答对联题,先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和对联相关的知识点,明确答题要求。然后依次仔细分析,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接下来就要结合对联的基本特征,比照已知信息,联系生活积累或阅读积淀,进行精心的筛选,准确解答。
留心储备相关的对联。对联种类很多,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其风格各异,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柔;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有的幽默隽永,有的讽刺辛辣。对联往往与地理、历史和其他人文知识融合在一起,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携手来进行考查。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升文化品位。留心相关的对联,明确和该对联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等,上下联系,左右兼顾,方能灵活运用,从容应对。
2. 初中语文对联知识点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内容太多,只能简要说一说: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俗称“四大讲究”: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3. 中考语文对联题训练
中考语文对联复题训制练
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____欧阳修_______。
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
(2)上联:品千古美文
下联:_______
(3)上联:_______下联:花静鸟淡天
(4)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
(5)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
(6)上联:海安花鼓,誉满神州
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品王佳酿、海林内衣、中洋河豚。
(7)下面是教师节某学生献给辛勤园丁的一副对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
下联: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凭借才智,辅佐刘备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相传他曾推演兵法,聚石布成八阵图。下面一副对联是杜甫对他的评价,清你补充完整。
4. 初中语文,对联题,帮帮忙了!
上联:山清水秀江山美;
下联:月朗风轻岁月甜。
上联:性情淡雅诗人赞,
下联:心地善良画友夸。
上联:放飞缤纷梦想,
下联:收获丰硕果实。
5. 中考语文:对联题答题技巧
再好的技巧也需要多加练习,为你奉上:
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①对联链接;②对联配对;③对联撰写;④对联赏析。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谈谈这四类试题的实战技巧。
一、对联链接。
试题给出一副对联,让考生回答与此对联相关联的内容,比如对联所涉及到的典故,对联让你想到的名人或名句等。
【例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会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
【分析】此对联事实上就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内容而撰写的,也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对联的上联写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下联则写了赏景人的情感。由对联中的“忧乐”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2】《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是中学课本中的名篇,请同学们回顾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欧阳修情醉____。
【分析】此题是一则补充对联的试题,对联的内容范围都已经给出,让同学们根据《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的内容来写,这需要同学们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较深的了解。试题的上联已经给出,根据对联的特点,我们知道补写部分须是一个表示处所的偏正式四字词语,上联内容已经用了《桃花源记》,那么下联这个四字词语一定是《醉翁亭记》文中所提到的地址,经过推敲琢磨“滁西琅琊”较为合理。
【答案】滁西琅琊。
二、对联匹配。
试题把相对的事物全部给出来,让考生把这些事物按照对联的格式相互配对。
【例3】中国不少地名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莫愁湖对____,总统府对____。
【分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
【答案】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三、对联撰写。
要求考生直接撰写对联,或者给出上联让写下联。此类试题难度较大,命题者一般选择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人、事、物要求考生撰写。
【例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
【分析】此题结合同学们熟悉的名著来考查对联知识。这需要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有所了解。上联是根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来写的,对联先给出一个评价人物的四字词语,然后给出这样评价人物的证据,那么,下联的内容也需根据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事迹来写。同学们可以根据参考人物来选择人物故事,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
【参考答案】①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②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③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④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四、对联赏析。
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要求有相当难度,牵涉知识很广,因此一般试题只要求考生从一两个方面做简单赏析。
【例5】下面对联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对这副对联进行简单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分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级,具有一定的难度。
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参考答案】在内容上,这幅对联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在句式上,这幅对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修辞上,这幅对联巧用对比修辞,能够警醒人们认识到持之以恒的道理。
【例6】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于是有人写了以下一副对联:“家运国运奥运努力才能走运;金牌银牌铜牌健康就是好牌。”
请你仔细品味这副对联,任选一个角度做简单赏析。
【分析】这是一个对联赏析题,所给对联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以此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所以同学们可以从对联的哲理上进行赏析。另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对联的用词上进行赏析,如上联多次重复“运”字,下联多次重复“牌”字,两相对照,相映成趣。
【参考答案】这个对联蕴含深刻道理,上联解释了“走运”与“努力”的关系,告诫人们“走运”不是随便得到的,而是努力的结果;下联则告诫人们不可一味地追求名利,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例如有一些运动员为了获得奖牌使用兴奋剂而损害自己的身体。)
【实战提醒】
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
(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6. 初一语文对联练习题目
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7. 2014年中考题语文的对联题目
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最能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因此,这种题目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今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中的对联题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更是把这一传统的命题方式推向了极致,不但命题形式灵活,而且还与时事结合起来,使得这一传统的题目更焕发了时代的特色.
【试题解析】
一、对联书写题.这种题型是结合拼音考查考生书写能力,所写汉字均是对联.
例1.(2014年甘肃白银市)根据拼音提示,将对联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Shū shān yǒu lù qín wéi jìng,xué hǎi wú yá kǔ zuò zhōu.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拼音写出对联能力.做好本题关键是写汉字时不能出现错字现象,以及同音字或形似字情况的出现.同时在写作时一定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正楷字即可.
【参考答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补写对联题.这种题是在所给的对联上填上所空缺的字,使对联相对.
例2.(2014年北京市)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进行补写能力.这里我们根据对联上下联要相对,上联空缺的字我们可以依据下联填写,上联的“来”“往”是一对反义词,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对上联填写“乐”“忧”,下联所补写的,我们可以结合上联去思考,上联的“老范一千年”是主谓短语,下联也可以结合对联的大体意思补写一个主谓短语,“大湖八百里”即可.
【参考答案】 B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结构相对应.
三、情境对联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定的情境,让考生根据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对出下联或上联.
例3.(2014年吉林省)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下联: .
【解析】 做好本题,考生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根据对联出句和对句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对照上联,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或组织词性相同的词语,对出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古道边伤心忆故人.
四、古诗对联题.这类题目是依据古诗的名句来应对上联或下联的.
例4.(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解析】 本题命题非常新颖,既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又考查古诗默写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考生在针对《沁园春·雪》中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名句,进行填写,填写时同样也思考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参考答案】 江山如此多娇.
五、赏析对联题.该题是考查考生对对联内涵意思的理解,写出对对联的理解能力.
例5.(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下面是三副红砖古厝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谈谈你对它内涵的理解.
①族本中郎派,家承学士风
②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内容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首先结合对,抓住对联的主要内容去理解,对联①考生为人“宦官显赫”“家风儒雅”思考;对联②考生为人“个人修养”去理解;对联③围绕“胸襟”“志趣”去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 ①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祖上是官宦人家,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②上联的“室雅”和下联的“花香”都表明古厝主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注重个人修养,志趣高雅.③上联体现古厝主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下联体现其至大至刚的浩然志趣.
六、对联组合题.本类题目是让考生在给定的备选词语组合选择恰当的词语,结合对联特点重新组合,把对联补充完整.
例6.(201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遗憾的是寨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运用所学对联知识补全对联,
扮靓 铺就 乡村 道路 康庄 美丽
上联:勤劳和汗水 下联:智慧与真情
【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依据备选词语重新组合补全对联能力.做好本题首先了解题干的的内容,然后考生在结合对联,研究备选词语的词性,依据对联的词性和字数的特点进行排列组合,做好词性相对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铺就康庄道路 靓扮美丽乡村.
七、名著对联题.该题是结合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中的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能力.
例7.(2014年辽宁省大连市)有一位同学,读了《水浒》之后,写了一副对联,请判断对联说的是哪个人物,并概述对联中提及的一个情节.(不超出所给字格)
对联:打山门拔杨柳洒家自洒,闻潮信圆六和吾身非吾
人物: 情节概述:
【解析】 本题依据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本题首先分析对联中的人物,弄清楚该人物是谁,了解该人物的先关故事情节.结合上联看所写的人物的鲁达(鲁提辖、花和尚),然后我们在思考其人物的主要事件,及打山门、倒拔垂杨柳、闻潮信圆六和等.做题时主要不要写错字,故事情节的概况要凝练.
【参考答案】人物:鲁智深情节概述:打山门: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打坏门前金刚,被长老打发到大相国寺.拔杨柳: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与泼皮饮酒,嫌树上老鸦吵闹,倒拔垂杨柳(绿杨),泼皮拜倒在地.闻潮信圆六和:鲁智深在六和寺夜闻钱塘江潮信,想起师父偈语,便在椅子上坐化.
【对法指要】
写对联其实是仿句题的一种形式,可理解为仿写对偶句.一般来说,中考试题没有在语言的平仄等方面作更高的要求,只要符合宽对即可.因此,只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就能在中考时从容应对.
首先,了解对联的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符,意义相关,节奏相合,平仄相协.
其次,注重平时积累.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关注一些佳联,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课本中涉及的.
最后,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切实可行的技巧.如“拆分法”,即把一联分成若干个词组一一作对,再合起来,就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试题演练】
1.(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忠厚传家久.
下联:诗书继世 .
2.(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⑴假日,小张来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小岛.这里曾经一片荒芜,人迹罕至,可如今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他不由得吟出了“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可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了介绍长白山的风光片,说长白山原本叫白山,只因这里气候寒冷,经常下雪,山上积雪不化而得名.听到这里,小张脑海中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
⑵上联:今日称雄考场,谁拔头筹?下联:
3.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对联很精妙.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A.相 B.自 C.急 D.少
4.(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大赛现场要挂一幅对联.请根据你学过的对偶知识,拟写一幅对联.
上联:
下联:
5.(2014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市)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
下联:
6.(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假如你校将在山东省旅游网站用对联的形式发一条微博宣传推介莱芜,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上联:房干山上观流泉瀑布品山珍野味,嬴牟风景果然好.
下联:
7.(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某市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对沈阳发展的赞叹之情.下面是他写的上联,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昔日古都融古韵.
下联:
8.(2014年福建省龙岩市)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9.(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将于今年9月在娄底举行.红山学校九年级5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筹备委员会对省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活动.他们根据“突出娄底特色,彰显湖南亮点”的要求,用对联的形式已拟出了主题口号的上句,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拟出下句.
上句:展娄底青春风采.
下句:
10.(2014年广西省梧州市) 热爱传承祖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把对联送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上联:汉字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下联:
11.(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下联:宅家中聚网友
【参考答案】
1.长(“远”等)2.示例:⑴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或: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⑵[他年]尽忠(华夏>,我绘宏图.3. B4.示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5. 示例:树正气,建和谐社区;育英才,享幸福生活.6.示例:雪野湖中赏水光潋滟听渔舟晚唱,莱芜大地就是美7. 示例:今朝新城谱新篇8.身教 家风9.示例:显(扬)湖湘热血精神10. 示例①现代科技异彩纷呈.示例②虚拟社区畅所欲言.示例③网络科技趣味横生.
8. 中考语文试题集锦·对联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
下联:坦坦荡荡过此生展望未来
横批:笑看人生
中考对联试题集锦;一、单独设题考查对联;1.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西游记》:;《水浒》:;2.在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3.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
中考对联试题集锦
一、单独设题考查对联
1.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
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镇江市中考题)
《西游记》:
《水 浒》:
2.在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湖北省黄冈市非课改区中考题)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3.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吉林省中考题) 上联:少 小 离 家 为 异 客
下联:□□□□□□□
4.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兰州市中考题)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
5.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
,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三(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下联是:
6.【材料3】 对联
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
7.“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山西
省课改区中考题)
上联:轻 风 细 柳
下联:淡 月 隐 梅 花
8.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任选一道完成)(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上联:
下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9.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
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山东省东营市中
考题)
10.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
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
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①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
②鹰击长空化险为夷试飞英雄梁万俊
③跨越十重栏杆东方飞人勇夺第一
11.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12.对对子(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
出句: 山色风光美
对句: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常州市中考题)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
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
贵的生命。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摘自《常州日报》2005年4月8日 有删改)
上 联: 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
下 联:
14. 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胜迹联、育志联等等,假如今天恰逢你的爷爷或奶奶做大寿。请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
副送给他(她)。
( )(贵州省贵阳市课改区中考题)
A.依山傍水景中胜境 坐北朝南函里新居 B.红梅点点 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 鹤寿悠悠似南山 D.古人却向书中见 男子要为天下奇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考查对联(河南省试验区中考题)
张军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的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
着完成下面的工作。
1.下面⑴⑵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⑴下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 )
②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
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
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 )
A.巩义杜甫故居 B.汤阴岳飞庙 C.南阳卧龙岗 D.嵩山少林寺 ⑵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
2.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
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
在左边。
三、在阅读中考查对联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13—23题。(广东省河源市非课改去中考题) 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
读2005年2月28日某报《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一文,颇觉好笑,笑后有感,文与感皆姑存之。
文中说的是某县某镇的一落魄包工头贴春联骂子“不肖”的故事—— 2005年春节,该镇一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
下联:坦坦荡荡过此生展望未来
横批:笑看人生
写此对联的主人公姓黄,原是包工头,现已50多岁,有妻室并生下三男一女,均已长大成人,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是一个相当
幸福的家庭。但10多年前,黄老板在外包工顺利,腰包钱多了,便丢妻弃子找了个情妇,并公开带回家中,还生下一个男孩。这样引起原妻及
儿女的当然不满,从而导致家庭的一分为二:原妻及儿女为一家,黄老板及其情妇和所生儿子为另一家。
最近几年,黄老板事业不顺,荷包“冇”了,甚至难以自养,其情妇见状便不辞而别,丢下现已六七岁的男孩由黄独自抚养,生
活甚是艰辛。而其原妻和儿女,则认为黄之窘境,乃其为富不仁所致,应苦果自食,故不肯给予支持帮助。到今年春节,这个黄老板只好带着
年仅六七岁的小儿子“冷冷清清过个年”了。
读罢上文,我想,此联可否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故事的主人公至今未能明白
养子为何“不肖”?还在用“坦坦荡荡”来为自己辩护!
当然,人要面目树要皮,虽然他是打肿脸充胖子,却也可看出他已在“冷冷清
清”的处境中自思余生应当“坦坦荡荡”了!早知今
日,何必当初?
是啊,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不管有意无意,现实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得如何,得由观众来评价。要当心一
不小心演成了反角、丑角,或让万民唾骂,或成于古笑传!像故事里的“黄老板”,就实在演得不怎么样,以致落得个鸡飞蛋打,为人耻笑。
一个过惯了“黄世仁”
日子的,一下子要他过“杨白劳”的春节,也确实是难为了他: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难怪他顾不得
旁人笑话,顾不得“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要用对联来发泄一番了!——其可怜之至,一般人是难以体会的。
而作为其家人,对之采取“羞于为伍”的态度,与之分道扬镳,也是极其自然的。你不仁,我不义。黄老板的作为及其结局,正
应验了一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苦果得自己咽。讲迷信一点,这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当然,惩罚不是目的,当确认其已痛改前非并做出适当表示(比如说学古人负荆请罪,比如说写检讨,至少是口头检讨)的时候,
家人还是应伸出援助之手的,毕竟还有骨肉之情在嘛!
故事虽小,却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也一样打上时代烙印的另一个对联故事:“文革”后期,某镇一小街,有父
子两家面对而居,虽有父子血缘却无父子亲情,平日里形同路人、仇人。过年了,为子的首先发难,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时时提高警
惕,处处严防坏人。”横批为:“防袭防钻。”为父的也毫不示弱,贴上“最高指示”与之抗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
人。”横批为“不忘阶级斗争!”引来街邻、路人争相观看,成为当年春节的一道特别“风景”,至于今日,仍为谈笑之资。
相映成趣的两则对联故事,令人几多感慨,几多回味!
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对联真是管用,不管你文化层次高低,都可拿对联来表情达意,或拿对联来做发泄的工具。小小一副
对联,即可反映社会风情,刻画人生境界。如果让我们拟一副对联,可能会拟得不那么“工”(对联所要求的意思、平仄方面的严谨),但在人
9. 初中语文对联
1.芙蓉披红鲜
2.人无磨难人易惰 事非熟虑事易偏
3.人间仙境世中无
4.滕王阁秋水长天
5.知之为知之,温故知新可为师
6.贤达人间, 来自学有勤劳
7.犬遇施主格外疯
8.黄鹤楼才子云集,吟诗赋句
10. 初中语文对联题知识点归纳
(一)
千年古树当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二)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专
风扇扇风,风属出扇,扇动风生
(三)
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四)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五)
恨当年安石不正
到如今仍向东坡
(六)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