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香港,澳门中小学都开汉语课吗和大陆的语文一样重要吗
目前还未,不过,大学汉语必须修。繁体!!!
㈡ 香港孩子一般几岁上初一呀
香港儿童抄由6岁开始接受六年制的小学教育,上课模式分为上午班、下午班和全日制三种。在政府推动下,越来越多小学采用全日制。官立小学和政府资助小学均提供免费小学教育。通过“小一入学统筹办法”,所有合资格儿童均可获分配官立或资助小学的小一学位。该办法分为“自行分配学位”及“统一派位”两个阶段。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家长可按其意愿向一所官立或资助小学递交申请,而学校则会按照教育局所定的准则,决定取录与否。在“统一派位”阶段,教育局会根据学校网、家长选择及随机编号来分配小一学位。大多数小学都使用中文授课,并以英文为第二语文。
香港孩子一般12岁上初一。
香港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是分配香港中学学位的一个程序。香港的学生于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须参加一套由教育局(或其前身)制定的升中程序,决定学生所升读的中学。
㈢ 香港的中学语文课本什么样
十几年前,那时我还住在城里,没事常到书店转转。一日在旧书店见到几本崭新的香港中学语文课本。我带钱不多,又要买别的书,于是只挑了两册(本来也不 全),是第三册和第六册。 那时大陆的中学课本还是32开、白纸黑字的旧版式,而我拿在手中的这两册“香港中学适用”的《中国语文》,已是16开的大开本,彩印插图。正文竖行楷字,双色印刷,疏朗清晰,看着很舒服。 回家仔细翻看,见每册都是十七课,分量并不重。一学期十八周,刚好一周学一课。每册又分几个单元。且看第三册目录: 甲 记叙文 一、委屈(节录) 阿浓 二、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三、愚公移山 列子 四、桃花源记 陶潜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乙 描写文 六、春 朱自清 七、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八、趵突泉的欣赏 老舍 丙 抒情文 九、我爱乡居 李牧华 十、昙花的启示 殷颖 十一、妈妈的手 琦君 丁 论说文 十二、发问的精神 启凡 十三、生物的睡眠 林续中 十四、爱莲说 周敦颐 十五、大鼠 蒲松龄 戊 诗歌 十六、采莲曲 朱湘 十七、绝诗四首 八阵图 杜甫 乐游原 李商隐 渭城曲 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人之广陵 李白 翻看之余,有两点印象。一是,编者把文章吃得很透,编得很用心。每一课题目下面,先列“学习重点”,接下来是“作者介绍”。之后是“题解”,讲明作品出处,捎带对主题做简略分析。再后面是“预习”。这以后,才是课文。 课文之后,又有“注释”(预习中查过的词不在此列)、“问题讨论”(又分“甲、内容理解”和“乙、作法探究”)、“应用练习”(分“甲、问答”及“乙、语法练习”、“丙、标点符号练习”、“丁、修辞辨识”、“戊、改写”、“巳、句式仿作”)、“教学活动”(针对《委屈》一课的教学活动建议,是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录音制成广播剧)。 试想有了如此细致的导读,就是教师不讲,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学。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若不能在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引导学生,只是照本宣科,难保不被学生、家长轰下讲台。 第二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课文的遴选原则及所选文章的质量。就第三册而言,十七课中传统诗文有六课,占35%;第六册中传统诗文为七课,占41%。这个比例,跟内地课本差不多。 白话文部分,既照顾到现代名家,也有当代文学新锐的作品。就前者而言,第三册选了胡适、朱自清、夏丏尊、老舍、朱湘等名人诗文,第六册还选了鲁迅、梁实秋的各两篇。后者,第三册首篇便是当代香港作家阿浓(1934年出生,原名朱溥生)的《委屈》,第六册的首篇是当代台湾女作家陈若曦(1938年出生,原名陈秀美)的《骑骡记》;足见编纂者对当代作家的重视——毕竟他们的作品更能传达时代精神。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我手头这两册中都没有领导人讲话之类。——这一点,就是台版课本也不能免“俗”。上世纪70年代,虽经改革,台版中学课本第一课仍是蒋中正的“校训”、“家书”之类。 这倒不是说,语文课本选文应当只重语言和文学;语文课当然也应是教育课、修养课。忘了是谁说过的,中小学的教育,并非要让孩子们学得什么专业知识(那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在这十几年中,教育没有固定目的;一定说有的话,便是通过熏陶养育的方式,教孩子们怎样做人,做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读读手边这两册,明显感到编纂者在这方面的苦心。就第三册而言,第一篇《委屈》、第十一篇《妈妈的手》,谈的都是有关亲情的话题。尤其是《委屈》一篇,写儿子跟父亲由不理解到理解、由对立到感恩,朴素的语言讲述着简单的故事,却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相信一个上初二的孩子在开学第一周学了这一课,家长一定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忽然懂事了,长大了! 此外,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教人做事认真。《愚公移山》、《邹忌讽齐王纳谏》、《爱莲说》虽是古文,却都有着励志、省身的效用。“描写文”、“抒情文”两组文章则在引导学生欣赏美的同时,获得爱生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启迪。“论说文”的一组教人讲道理,同时也把学习方法、科学常识及生活智慧巧妙地传达给学生。最后一组诗歌,兼选古今。——现代诗歌为什么选朱湘的《采莲曲》呢?我想,除了诗歌本身优美,大概还有让学生了解古今诗歌区别与联系的用意吧。 这套书的初版时间是1991年,大概是为回归后的香港编写的。我听说,内地学者张中行先生也参与了编辑——大家出手,就是不一样!这也说明,编课本是一项郑重而严肃的工作,并非随便拉几个人、立个项就可以编起来的! 香港与内地虽是“一国”,仍为“两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在这里还可用得上。我想,内地语文课本的编写,是否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呢? 附:第三册第一课: 委 屈(节录) 阿浓(童年的委屈只是些小小的伤口,它们都已结了疤,但按上去似乎仍有痛的感觉。) 童年,如烟,如雾,如梦;但透过烟雾的空隙,浮现在如梦的一切之上的,却有分明的委屈。 委屈,是心上的创痕,它们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新有旧。童年的委屈只是些小小的伤口,它们都已结了疤,但按上去似乎仍有痛的感觉……-那是一个春风吹,风筝满天飞的季节;连电线上、大树上也都挂满了红红绿绿的风筝尸骸。这时节母亲们的线辘最容易失踪,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钱买玻璃线的。早上被关进课室时,我们只能从窗口偷看外面天空的大战;一放学,那就个个都成了“朝天眼”,因贪看风筝而踩进泥塘、撞到木柱,都是常有的事。 “跌啦!跌啦!断线啦……”不知是谁先发一声喊,四面八方,几十只小腿儿,奔向同一的方向,那里正有一只打败了的风筝,飘飘荡荡地向下坠。我跑掉了一只鞋子,膝头上擦破了一块皮,却一点也不在乎;因为那风筝刚好掉在我的手上。我高兴得像获得了一件珍宝,兴奋地把它高举在头上。 忽然,是谁在我后面一抢,我本能地把风筝抓紧了。“嗦啦”一声,风筝破了,我手里只剩下一条竹篾和一些破纸。我气红了眼睛,回头一看,见是小牛,怒从心上起,照他的脸就是一拳。这一拳没有打中,两人却扭在一起了。你揪我的头发,我扯你的衣服。旁观的孩子们也不看风筝了,因为打架要好看得多,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呼声震耳。 “住手!”响雷似的一声叱喝,使我立即放松了手。 “回去!”爸爸在前面走,我抹着眼泪在后面跟。 “是他不对,他为甚么抢我的风筝?”我准备回去把理由说给爸爸听。一回到家里,爸爸就关上了大门。 “跪下来!”我到今天还记得他铁青的脸。 我倔强地站着。 “拍!拍!”他打了我两巴掌。 我哇的哭了。跟着是一顿“鸡毛撢子”,直到妈妈从爸爸手里把它抢去。 我忽然不哭了,紧闭着嘴唇,鼻翼呼呼地煽动着。我按着自己的嘴,强忍住呜咽,自己站在门角里。 这天我没有吃晚饭。妈妈来拉过我好几次,她把饭搬到我面前要亲自喂我,她用各种的话劝我,她说要买一只风筝给我,还有一大卷玻璃线。但我紧闭着嘴唇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哭。我那时真有决心在那里站一辈子。 夜了,爸爸睡了,妈妈在叹气,但我还站在门角里。 我站得疲倦了,也开始感到瞌睡。妈妈强把我拉上床,但我从床上跳下来仍旧站到门角去。时钟打了十二点,一点,妈妈也上床睡了。我没有听到打两点,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已经在床上,一定是我倚在墙上睡着时,妈妈把我抱上床的。 这天我一声不响地吃了东西,一声不响地上学去。放学回家时,我看见台上有一个漂亮的风筝,还有很大的一卷线。妈妈笑着说:“爸爸买给你的。”但我碰也没有碰就走进了房里。 * * * * “妈,老师说最迟今天要交学费了。”我带着哭声说。 “我已经叫你爸爸向公司借,今天连买菜的钱也不够了。”妈妈锁着眉头。 “还有校服,谁都有了;老师说,再不穿校服就要罚。”“等爸爸借到钱一齐买。”妈妈安慰我。 我勉勉强强的回到了学校,一走进校门就碰见抢我风筝的小牛。他竖着手指吓我说: “哼,不穿校服,老师罚你!” 我向他做了个不屑的表情,但一眼看去,全校的同学穿的都是校服,不由得我不吃惊。 上课了,我心乱如麻,但愿老师病了不能来。 但他还是来了,大家起立鞠躬。他一眼就看到我穿的不是校服,脸色显得很不高兴。“何志平,出来!” 还好,叫的不是我。原来何志平也没有穿校服,我现在才有看到。那么我也逃不掉了。我的脸刷地白了,低着头看桌面。 “李克勤,你也出来!” 果然,下一个就是我。我的脸由白转红,两只耳朵烧得很厉害,眼前的东西突然模糊了,泪水已经充满了眼眶。我低头走了出去。 “学费带来了没有?”老师问。 “妈妈说明天交。”何志平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你呢?” 我低着头,但我知道老师是问我。我摇摇头,因为我知道一出声就会哭出来。 “全班不交学费、不穿校服的就只有你们两个,想不罚你们也不行。” 说了,就把我们推到墙边,让我们背对着全班。 我的眼泪不住地向下流,有的滴在衣服上,有的滴在地上,那简直是一条小河呀,我要忍也忍不住。我恨妈妈,也恨爸爸,别人家的孩子为甚么都有校服穿,有学费交,我却没有! 好容易等到下课,同学们都离开课室到操场玩去了,只剩下我和志平。 我回到座位上,拿起我的书包,就往课室外面走。 “你到哪里去?”何志平问我。 我没有答他,一口气就奔到了家里。妈妈见我回来觉得很惊奇,我把书包一抛,迸出了一声:“我不读书了!”就伏倒在床上,哀哀地哭起来了。妈妈猜到是怎么一回事,宽慰我说:“爸爸回来的时候就有钱了。” 爸爸中午回来了,但却没有带钱回来。 “借不到?”妈妈问。“没有借,”爸爸的表情很阴郁:“有人借过,没有希望。” “你也试试嘛!” 爸爸再没有说甚么,吃了饭他叫我背着书包跟他到公司去。 爸爸把我留在一间叫会客室的房间里,我见他推开一道写着经理室的门,走了进去。“……”我听得出是爸爸的声音,但不知说些甚么。 “公司的生意不好,你不知道吗?”一个响亮的声音,我知道这是经理。“……”爸爸又不知道说了些甚么,他的喉咙为甚么这样小哩? “你也借,他也借!公司哪有这么多钱!“经理似乎在发脾气了。不久,爸爸走了出来,面孔涨得红红的,样子很怕人,却很温和地对我说:“你先回家,晚上我带钱回去。” 我失望地走出会客室,爸爸在背后说:“当心车子呀!”晚上,爸爸回来了。那时正是冷天,爸爸身上的一件厚绒上衣却不见了。妈妈惊叫着说:“当心着凉呀!你的衣服呢?”随即在衣橱里找了一件给爸爸。 爸爸拿了一些钱给妈妈,又把一包东西递给我说:“明天交学费吧,这是刚替你买的校服。” 忽然,我一切都明白了,爸爸把最新的一件西装当了(后来才知道,当掉的还有他的手表)。 我看着他,觉得他比以前憔悴多了。我接过校服,他脸上露出轻松的神色,对我说:“试试看,合不合身。” 忽然,我的鼻子一酸,捧着纸包呜呜的哭了起来。爸爸愕了一下,随即把我拖过去,抚着我的头,连说:“好孩子,别哭!” 但我哭得更厉害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受委屈的不只是我,还有妈妈和爸爸,受委屈的竟是我们全家呀! 一九五九年五月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
㈣ 小朋友问我为什么香港澳门的中学的语文教材不是新版教材,怎么解释清楚
语文教材是儿子,教育局是爸爸。两个不同的爸爸,自然生出两个不同的儿子。也就是说,大陆一个教育局,香港一个教育局,各自出版语文教材。
㈤ 香港的初中和高中一般是在同一个学校吗
不是。
高中课程新制
新制(高中一至高中三)
2009年9月起,政府把中四至中七的课程修改成三年的高中课程,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制度接轨。预科课程较深的部份从新课程里剔除了。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科以及通识教育科为必修科目。香港的新高中课程以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主办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内容为蓝本。
这类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以衡量学生知职水平,并可作为升学及就业的参考指标。
学界担心新课程由于未必与海外中学毕业证书接轨,而国际间现时尚未有一个普遍通行的预科文凭标准,使将来学生离港升学时可能会有认受性的问题。
初中课程
(初中一至初中三)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学名义上是英文中学,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数学、历史等,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但实际上是奉行双语教学,仅课本及笔记以英文编写,上课时老师通常以广州话讲授。
1997年后,特区政府决心贯彻推行母语教学,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采用以中文编写的课本及笔记,并以广东话讲授(这个政策假定所有本地主流中学的学生的母语均为广东话,并非真正按个别学生的母语教学,也没有提供其他方言的教学)。
但全港400多间中学里,其中114间却可以继续使用英语授课,这些中学通常是学生学业成绩较佳的,当中甚至有一定数量是政府主办的官立中学,由于政府的官校亦不以身作则,因此母语教学的成效一直备受质疑。母语教学的议题,至今仍具争议性。
2005年,教育局于中学教育制度改革中再次重提学校授课语言的议题。局方考虑以学校学生成绩作为参考标准,学生成绩佳的学校将可选择以英文为授课语言,而其余亦以中文为授课语言。
而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除了有中国语文、英文及数学这三个主科外,还有综合科学、地理、历史、中国历史等科。部分中学则把初中的历史、地理、经济及公共事务科合并为综合人文科或类似科目。
(5)香港初中语文扩展阅读:
高中课程旧制
旧制(中四、中五)
实施九年免费教育之后,学生需要以校内考试成绩作评级,决定能否升读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课程,大致上会文理分科,分开文、理、商科3个主流。教授科目均以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举行的香港中学会考考试内容为本,大多数高中学生均需要修读至少6个科目,以符合升读预科资格。
在修毕中四及中五课程后,所有学生均需参加香港中学会考,以决定能否升读预科课程(中六、中七)。考试评分以最佳成绩之6科计算,满分为30分。除语文科以外,在单次考试取得不少于4科及格、或3科及格及5分以上则合符升读中六的资格。
另外,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规定中,考生必需在应考高考的前1届(即中六)或以前取得中英文科及格,故一般而言语文科不及格,尤其两科语文科都不及格的的学生升读预科会比较困难。
香港中学会考成绩以E级为合格,被视为中学毕业生求职时必须拥有的最低资格。考获C级或以上,则会被视为等同旧制英国通用教育证书普通程度(GCEO-Level)或新制英国普通中学教育证书(GCSE)及格。
而中英文的新制则以数字(1-5、2级为及格、另设5*级予成绩优异者)评级。其中以法文科比较特别,因其试卷并不是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所撰写,而采用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局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IGCSE)的试题,所以其成绩会有A*、A、B、C、D、E、F、G。
无论是采用哪种评级制度,如学生考试表现比起该科不及格的考生更差,或因作弊而被取消成绩,则给予“不予评级”成绩(Unclassified,简写作"U")。而因病等理由缺考全卷(法文除外)者则给予Abs(Absent)评级。
此类高中课程已被2009年9月起推行的新高中课程全面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教育
㈥ 香港中学老师月收入多少
文凭教师 总薪级表第14点(每月港币23,285元)至总薪级表第24点(每月37,625元)
申请人必须–
(a)(i) 在香港教育学院修毕两专年或三年全日属制课程,并获颁发小学教育证书,而所选修科目须为适合而相关者,或具同等学历[注(1)];以及
(ii) 符合语文能力的要求,即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或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科和英国语文科考获第二级或以上成绩,或具同等成绩[注(2)]。
或
(b) 已通过非学位教师学历评审试,并获教育署颁发合格教师证书的人士[注(3)及(4)]。
申请人必须具责任感、积极进取和热心工作;品格良好、为人正直;有志於教育服务;以及能以中、英文有效沟通
㈦ 香港中学语文教材
我只知道我的学校是用启思的!一般书店都有卖,去卖旧书的地方更便宜~
㈧ 香港理工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授课式研究生可以当初中语文老师吗
听说有难度。
㈨ 我想请问现在香港小学最多人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什么版本的
朗文,英国人编写的,专为非英语母语国家编写的教材。没见过中文版的。深圳学生曾经用的英语和科学教材也是香港朗文版,全英语的。
㈩ 香港中小学要学习什么科目
NHK : 唔麻烦~...哈哈哈嘻....香港小学的学科...分开8大领域...共11科...1. 美术与劳作科 (= Art and Craft) + 视觉艺术科 (= Visual Arts)...2. 中文科 (= Chinese) + 普通话科 (= Putonghua)...3. 计算机认知 (= Computer Awareness)...4. 英文科 (= English)...5. 常识科 (= General Studies) + 宗教科 (= Religious Studies)...6. 数学科 (= Mathematics)...7. 音乐科 (= Music)...8. 体育科 (= Physical Ecation)...另外...不包括中六及中七...只参考 中学会考 (= 中一到中五)中...考生可以报考的科目...就会知道香港的中学...有多少学科了...按文科组...理科组...商科组...这3大组别...最新版的香港中学科目...大约有40科...这包括...数学科...附加数学科(= 高阶数学科)...生物...化学...物理...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国语文...中国文学...普通话...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设计与科技...社会教育...经济与公共事务...经济理论...电子与电学...英国语文(课程甲)...英国语文(课程乙)...英国文学...英文文书处理及商业通讯...时装及成衣...法文...德文...地理...政府与公共事务...图象传意...科学与科技...旅游与旅游业...视觉艺术...家政(服装 / 设计)...家政(膳食 / 家居 / 家庭)...膳宿服务科...综合人文...科技概论...音乐...体育...商业...会计学原理...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宗教(佛学)...而改制以前的金工科...木工科...人类生物学...工业绘图...纺织...英文速记...实用科学等...己经被取消...或是其教学内容...己经被浓缩到现有的科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