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

发布时间:2020-12-19 14:26:49

『壹』 1初中语文记叙文字词句赏析(修辞,表达/内容,结构)2语句特色赏析、思想感情用词

现在小孩子都要写这个啊
好多年都没有谢过了
记不得啦啊

『贰』 初中语文的几个问题:1.如何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一个句子2.如何赏析一个句子 3.如何分析

三个问题不是同一个吗?
赏析最普通的形式是:这句话运用了()方法,(比如说比喻,拟人回,打比方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情感。
比如说我在“《浪之歌》的句子赏析,十句就可以了,不要太长”的回答,你可以去看一看。

『叁』 初中语文考试阅读题的赏析题怎么做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肆』 初中语文句子赏析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句子的理解分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内容广泛,难教学。我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又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认为以下的方法比较好。

阅读现代文,充分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1.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意义群落,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或承转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果是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2.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同等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一些作为解释说明,论证,铺叙,描摹的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4.抓警句。有的语段中有些句子,精警隽永,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往往是作者心之所系,情之所托。

5.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起画龙点晴的作用。

6、抓矛盾句。语段中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例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7.抓情感句。语段中有些句子或直抒胸臆,或委婉曲折,包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或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8.抓描写句。文学作品中那些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烘托气氛,渲染心情,设置场景,推动情节等作用。

9.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作者往往要借助一些修辞方法来达到目的。

10.抓尾句。语段或篇章尾句,或点明主旨,或归结上文,或深化主题,或引起思考,或抒发感情,或指出本质特征。

『伍』 初中语文句子赏析

句子赏析基本围绕三个方面:
1、赏析修辞方法。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版方法,然权后赏析该修辞的作用。
2、注重炼字或词,某字或某词用得特别好,或准确,或贴切,或生动,表现了或描写了什么。
3、赏析作者的情感,该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情感;或者该句子含有怎样的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陆』 初中语文画面感很强的诗句赏析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赏析】苍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摇荡,雄伟壮观。突兀耸立的山岛跃入眼帘,山岛之上百草丰美,树木葱茏。秋风阵阵袭来,海面上波涛翻滚,汹涌澎湃。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气势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实景描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大海的宏伟气象。“日月之行„„”是虚景描写,运用想象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赏析】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第二联中“平”“阔”“正”“悬”用得好。“平”与“阔”是说春潮涌动,江水浩荡。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写帆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正”则显示了风既顺且和的特点,这样帆才能悬,这句写景极为传神。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赏析】湖中春水初生几乎与岸平。远远的天边白云低垂,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鸣叫,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早春美丽景色。“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柒』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赏析整个句子 还有赏析加点词语的那种

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②靠中心③回分析修辞的答表达作用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2.从结构上看:①过渡②呼应③铺垫标题的作用和含义:(一)作用1.文章的线索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活动为线索。④以实物为线索。2.点明(暗示)中心。3.吸引读者。(二)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词语含义鉴赏文章的基本思路:1、品析思想内容:中心、选材;2、品析艺术特色:写作手法;3、品析语言:修辞、用词。4、紧扣原文,举出一定的例子。5、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参考资料:

『捌』 初中语文考试阅读题的赏析 句子题如赏析句子

首先要说明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然后再结合文章写句子生动形象的表现什么,突出了什么什么。应该就可以了

『玖』 求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格式 如赏析开头,结尾,句子,标题等

答:运用.手法 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产生了 作用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