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吧

初中语文吧

发布时间:2020-12-19 13:44:12

① 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

学语文,就是要“背”

学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积累”,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的。通过次数的累积,达到一定的记忆。

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他们是天生就懂得这些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是经过不断的读到好的文章,从中领会了如何更好的去组织语言。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这都是对文化底蕴的积累。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

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情——

首先,是积累、吸收;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记忆的积累,突破常规,举一反三,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找新的东西。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犹太人有句话,和我们中国的学习方法很像,他说小时候应该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你要会生吞活剥,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东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学会消化。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9岁的胡适真的不理解吗?他不理解不会感到喜欢的。其实9岁也算理解,60岁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罢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这样,更复杂的话你怎么理解?很多东西小时候解释再多也理解不了,长大了,阅历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剥”没关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这里面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没有吃东西。你说十年下来,你会瘦成什么样?

写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实孩子“吞下去”这么多,也是为了“吐出来”,也就是写出好作文。

很多家长发愁,孩子写作没创意,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总是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现在就算写好了,长大后就肯定也不会写。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

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② 介绍几个哈尔滨初中语文名师吧,

我搜到的关于宋老师的消息,你看看:

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评选揭晓 390件作品获奖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 2007-11-21 20:50:18

东北专网11月21日电属(记者孙晓锐)21日,由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省少儿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省中小学生‘感觉与发现’作文大赛”评选揭晓,全省共有390篇作文获奖,其中半数学生通过文章抒发了期盼“奥运”心情。

据悉,全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是我省在中小学生开展的唯一一项公益性文学作品比赛。比赛旨在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作文水平,激发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发现、培养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本届大赛共收到全省稿件6213件,其中390件作品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另外,比赛中评出宋宝仁等30名老师荣获“全省培养文学新苗园丁奖”。

③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初中是一个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最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当然,学好语文的技巧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高一等.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方式方法吧!

诗歌鉴赏套用术语

一般学好语文还是要多写,多看的,需要写作,需要背诵书当中的一些古代文,这些都有助于你考试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呢,请一定要多写多看.

上面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④ 初中语文怎么学好

问你几个问题。
1.好书读的很多固然好,可你都记住了吗?(有什么收获吗?)内
2.既然知道自己古文和基容础很差,就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平时一定要从小做起,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3.不要空羡慕他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认真学习吧,你会发现语文很有意思。
加油!~~~

⑤ 初中语文

修改病句

1:连我也不认识这个小伙子。

2:记得当年我们认识她的时候,她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3:她正在教室里考研究生考试。
——————解析: 这题的两个歧义一是说她自己考研究生考试,二是说她考那些研究生。

4:采访我校的是报社的三个记者。
——————解析:这个应该是正确的吧,因为如果改成“来我校采访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则有更明显的歧义,就不知道这些记者是来自三个报社还是同一报社的三个记者。

---------------------------------------------------------

借代是干嘛用的??
答: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

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解析:因为小草是绿色的,所以不应该说色彩斑斓。
-----------------------------------------------------------

问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我今天谈的是要不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
B.他学的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
C.到齐了吗?去冬泳的同学?
D.明天是你去开会呢?还是我去开会?

解析:其余三项改法:
A.我今天谈的是要不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
C.到齐了吗,去冬泳的同学?
D.明天是你去开会呢,还是我去开会?

--------------------------------------------------------

逗号和顿号的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不要纠结于语法上的说法,因为以后除非你专门研究中国的符号问题,否则你是不会用到得。当我们看书时,你会发现那些好的书,文章都不会拘泥于几个符号,而逗号和顿号的用法更加混乱,并没有很多拘束或规律。用顿号的地方其实一般都可以用逗号。譬如说,“她是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女孩子”,这里完全可以用逗号。一般只要前后几个简单词语是并列关系,且词性相同,就可以用顿号。
这需要自己平时看书多注意一点,就会慢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

最后作文吧

散文的话,老话一句,要做到“形散神不散”,但这是很难的,我一向认为散文是高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阅历,一定的思想,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而且说到很多大家的散文,我们看着语言优美,但能你真的能读懂它其中的含义,它所包含的作者深刻的精神体悟吗?再说,你看过多少散文?散文不如故事那么有趣,我们一般看得很少,像季羡林,朱自清,冰心等大家,他们也是到了中年以后才能写很精炼的散文,所以一般不提倡中学生写散文,而且写散文不注意就很容易写出“四不像”的东西,失了本来的文体,成了“四不像”,这样反而不好。
记叙文的话,确实,是小学生写的东西,但句子优美的话,写写也无妨,但更好的选择,我个人及我的很多老师认为属议论文。议论文写得不容易偏题,要写好也比较简单,论点论据充足,中心内容深刻明显,基本就差不多了,再加上优美的语句,高分应该不难。但还是看个人情况,如果实在些不惯,你还是另寻适合自己的吧。

⑥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⑦ 初中语文怎么考

从小学开始,语文数学英语就是一直都在学习的,我们真的能学好吗,很多同学版在学习的时候都很迷茫权,怎么才可以把初中语文学习的更好呢?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这么困难,让孩子们都望而却步吗?

一、基础默写,不能除出错

语文考试中虽然默写占比不大,但是往往1分就会在考试中失利,老师说1分1操场,这句话绝不是开玩笑,我们要重视这些默写,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很大程度上是会帮助我们在考试时靠细节取胜.

二、作文题百变,找到新思路


语文考试最重要的就是作文,也是考试中最重要,占分最高的部分,学生们都会比较重视.可能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作文大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能完全猜对老师要考的题目,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去在不同中找相同.往往很多时候都是可以从中获取灵感,从而写出漂亮的文章.

⑧ 初中语文怎么教

初中是一个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最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当然,学好语文的技巧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高一等.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方式方法吧!

诗歌鉴赏套用术语

一般学好语文还是要多写,多看的,需要写作,需要背诵书当中的一些古代文,这些都有助于你考试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呢,请一定要多写多看.

上面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⑨ 初中语文如何复习

初中是一个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最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当然,学好语文的技巧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高一等.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方式方法吧!

诗歌鉴赏套用术语

一般学好语文还是要多写,多看的,需要写作,需要背诵书当中的一些古代文,这些都有助于你考试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呢,请一定要多写多看.

上面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⑩ 初中语文能自学吗

文言文古诗的理解看些辅导书就可以了。
至于作文呢、一般普通老师都不会教版(当然也有小小部权分老师懂得教作文、不过不会是你的那位老师拉、)
毕竟现在也不要求什么辞藻华丽。作文多看些作文书积累些素材故事什么的、使写的作文不太空洞就可以了。
阅读就是多多联系、懂得一些做题技巧、中考的辅导书上大多都有的。

祝你语文成绩变好咯~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