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狼

初中语文狼

发布时间:2020-12-19 10:00:48

初中语文狼这篇当中的虚词实词和特殊句式

一)字义

(1)止:仅,只()径去:径直离开

(2)缀:连接,紧跟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投以骨:即“ 以骨投( 之) ”, (17)久之:时间长了。之。时间副词词尾,无意义

状语后置,把骨头投给狼。 (18)瞑:闭上眼睛

(4)止:停止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5)从:跟从 暇,从容、悠闲。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 (20)暴:突然

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

独立性。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 词,指挖洞。

故,跟原来一样。 (22)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

(7)窘:处境困迫,为难 “从通道”的意思。

(8)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23)尻:屁股

(9)顾:看,视 (24)假寐:假装睡觉

(10)积薪:堆积柴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1)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26)黠:狡猾

覆盖、遮盖。 (27)顷刻:一会儿

(12)驰:解除,卸下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

(13)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 意思是能有多少

注视的样子。 (29)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止,只是。笑,

(14)少时:一会儿 动词做名词,笑料。耳,语气助词,罢了。

(三)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少 古义:一会儿。今义:数量小。

3.几何 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4.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2.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狼不敢前。

3.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5.敌:名词做动词,敌对,这里指胁迫、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6.笑:动词做名词,笑料。 止增笑耳。

(五)一词多义

1.止 (1)同“只” 止有剩骨

(2)停止 一狼得骨止

2.意 (1)神情 意暇甚

(2)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3.敌 (1)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2)敌方 盖以诱敌

4.前 (1)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 狼不敢前

(六)虚1.之 代词,它,指狼 又数刀毙之

结构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 盖以诱敌

3.其 代词,指狼 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指打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

代词,指柴草堆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屠夫的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狼的 屠自后断其股

(七)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

一狼洞其中(“洞”后面省略介词“于”)

投以骨(“投”后面省略宾语“之”)

乃悟前狼假寐(前面省略主语“屠”)

2.倒装句:

投以骨(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3.判断句: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也”,判断句的标志)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判断词“盖”,揭示了“前狼假寐”的原因)

⑵ 初中语文课狼六百字作文


一提起狼有很多人就会反感,觉得狼是禽兽,又狡猾又可恨,常偷吃别人家的羊或兔子,报纸上常登。在许多动画片里狼常常扮演坏的角色,使人厌恶。而我却格外喜欢狼,虽然没见过。
很多人说狼是冷血动物,而事实证明狼不是,有很多纪录片是写狼:有两个人,一生与狼为伴,把一生都投入在狼的身上,包括所有的钱、生命……把狼从小养到大,还包了一块很大的地,用来养狼,怕小了狼过得不舒服,钱要用完的时候,也不放弃,最终感动上天,有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愿意为他们提供土地。他们平时不敢靠近那群狼,但终于有一天卡瓦琮罗堤冒着生命危险接近了狼,因为这是他们一生的愿望(当时狼已结成年了,首领都结婚了)当他接近狼时,所有的狼慢慢的接近他,最终卡瓦琮罗堤成功了,狼们一起舔他,和他一起玩,过了一段时间甚至还模仿他的动作……
我曾经还读过一本书,是根据真实故事所改写而成,就像大长今一样。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家中有很多牲畜,还有一匹狼,又一次丈夫带着狼出去散步,因为天太黑而迷了路, 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但狼却丢了,一家人很焦急,于是天天出去找,终于有一天丈夫找到了狼,很开心了地狼回家,由于在很偏僻的地方,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不幸,碰上了一群瘦的只剩皮包骨头的豺狼,要吃丈夫的时候,他们家养的这只狼就了他,丈夫顺利的逃回了家,而狼却在拼搏中牺牲。不管这部书是不是真的由真实故事所改写而成,但我始终相信狼也有好的地方。
狼,希望大家读了我这篇短文后对狼会有新的评价。

⑶ 初中语文课文《狼》 的所有注释

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4〔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从〕跟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7〔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

8〔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9〔顾〕看,视。

10〔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1〔积薪〕堆积柴草。

12〔弛〕解除,卸下。

13〔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14〔少(shǎo)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时间长了。

18〔瞑(míng)〕闭上眼睛。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隧入〕从通道进入。遂,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3〔尻(kāo)〕屁股。

24〔假寐(mèi)〕假装睡觉。寐,睡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xiá)〕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初中语文狼扩展阅读:

本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

“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

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⑷ 七年级课文《狼》的翻译

《狼》的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就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依然跟随着他。屠户再次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追赶屠夫。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躲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了。他刚想离开,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在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了笑料而已。

(4)初中语文狼扩展阅读:

《狼》这篇文章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狼》出自于《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代表作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文中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⑸ 初中语文书上有一片课文<<狼>>怎么翻译啊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二、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5.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三、《狼》分析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户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户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第二层。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这是第三层。

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说明,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让人们仔细品味,加深对狼的本性的认识。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果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第二层,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方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第三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今天我们重读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⑹ 初中语文狼文言文翻译

1、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4、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5、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⑺ 初中语文 蒲松龄《狼》

答:

1、前狼假寐的姿势是:“其一犬坐于前。”
神态是:“目似瞑,意暇甚。”
目的内是:“乃悟前狼假寐容,盖以诱敌。”

2、记叙、议论

3、原文: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