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散步

初中语文散步

发布时间:2020-12-19 08:48:00

A. 初中语文课文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是什么呀

起因是一家人一起去散步,经过是散步途中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结果是走了小路,一家人和和睦睦

B.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散步读后感

散步》一文中,开头写作者的老母亲因为身体不好而不想出来散步,但最后还是出来了。看到这里,我们都会以为作者的母亲是被作者强迫拉出来的,其实作者本意不是这样的。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作者也是想让多病的母亲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锻炼一下身体,这对老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从这儿我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从老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不禁让我想起了《荔枝》一文。这是作家肖复兴写的,文中主要是讲作者给母亲买了一些荔枝,但是母亲舍不得吃,却给了她最心爱的孙子吃了。

种种事迹都表明,亲情是多么珍贵。我们都要去爱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其实,我们的亲人都深爱着我们,我们也应当爱他们,如果你没有爱,请从现在开始,爱你们的亲人吧!
http://..com/link?url=BVj88cuoW6ab_p-__BL_N_R-WK

C.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散步重点段落和理解!!

只知道一个,是老师答案报过来抄在书上的。你看看。

我蹲下来,背起版了母亲,权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仔细),唯恐有一步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他们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的表达了“我”这一辈人承担着善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折射了亲情和人性的亮丽之光。
纯打字,无抄袭。求采纳!

D. 初一语文第一课散步读后感500字

我看过一篇名叫《散步》的文章,故事讲述的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出门散步回的故事,文章表现出的和答谐温馨,我十分的喜爱。

文章以“我”(莫怀戚)为中心人物,从“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始终不厌倦,或许是被文章中那体现出的浓浓亲情所感染。读起来也格外的顺畅与亲切。

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此来,就是整个世界。”多么平凡的一句话,却把世界包括在内了。那是怎样的一种亲情。因为亲人,彼此眼中只有对方存在。那又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

这篇文章,有很多语句运用对称句式,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声音美。深深吸引我的,并不是多么华丽的语句,多么巧妙的构思。而是文字间流露出的那一股无法言寓的亲情。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是不会忘记它的。

E. 初中一年语文《散步》一文中所写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你想到哪个词语

我想到的关联词就是所有情感的事物的吸收美好

F. 初中语文第23课《散步》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这来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源?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2、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
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G. 请看:为什么把《散步》放在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一篇求解

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散步》的散文。按照记叙散文写真人真事的规则,应该是作者莫怀戚在讲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几年间,听了同样的几节语文课,老师们都把文章的主题定为歌颂、赞美亲情;笔者总认为有些牵强。2009年秋,我有幸在江苏宜兴再次听了这节语文课,主讲教师却把文章的主题定为责任。为此,我当即表示赞同。之后他来北京我俩又当面交换了意见。日前,在讲课时再次利用到此文,总觉地不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是一件憾事。 其实,《散步》的情节并不复杂。开春天气转暖,我、我母亲、我妻子和我儿子一家四口到田野中散步。后来遇到一个岔口出现分歧,母亲开始要走平坦的大路,儿子要走有趣的小路。后来母亲改变了主意,让我背着她随我儿子走小路。就这样,我背着年迈的母亲,妻子背着年幼的儿子一起走了小路。文中有几句话引人深思:一是“她(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二是“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三是“……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背的同她背上背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看到这里,其实寓意再简单不过了。顺着小家伙的话讲,“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有两对母子,所不同的是前面一对母子是儿子背着母亲,而后面一对母子是母亲背着儿子。这里,被妻子背着的儿子就是我的昨天,而背着母亲的我则是儿子的明天。由此可见,作为儿子幼时都有享受母亲背着的权利,以及长大了都有背着母亲的义务。作为母亲都有背起年幼儿子的义务,以及享受成年儿子背着的权利。可现实中,恰恰是每个母亲都曾背过自己的儿子,而作为儿子未必每个人都背过自己的母亲。 回过头来再看这篇文章,她之所以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笔者认为就是因为她用一个“背“字把一个人抚养子女与赡养老人这样一种责任与义务形象化了。现实中,人们恰恰把这体位不同的两对母子割裂开来,去过分强调未成年儿子的权利——保护、免责、减刑、免死等;而不去强调他们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必须接受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的义务。当前,我们已经无法掩饰一些人不尽赡养老人之责这一社会的热点问题了。啃老族的出现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话又说回来,关于子女不尽赡养责任的问题早已有之、古已有之。并被老百姓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警示后人。其一,养儿别养俩,养俩轮官马。说的是将老人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一家养一段时间,这里不单是弄得年迈的老人居无定所;更重要的是使老人的感情受到伤害,让他们寒心。其二,养儿别养仨,养仨饿死妈。两个儿子尚可轮换,两个以上有时就谁都不管了。前些日子电视中播出一个节目,即: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市通州区张辛庄村,有5个儿子的柴老太太竟然被饿死。别以为这只是极端现象,至于轮官马的现象在你我身边绝不在少数。更有甚者的是,那些满口讲究享受天伦之乐的儿女们,竟然把父母分开一家养一个,使好端端的一对老鸳鸯成了牛郎织女。 话说到此,有人不免要问是谁养了这帮子不孝子孙?得到的回答也干脆:是社会、是你我,尤其那些被虐待的家长。说是社会,首先是教育违背其教孩子如何做人的性质。还是让我们先看一个“教”字吧。从“教”本身我们可以看到,先教人学会“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然后才是学“文”。而现在竟然把分数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说是你我,“爱”是下行的,那不是一般人所能轻易做到的,看过《触龙岩说赵太后》我想就不用笔者多讲什么了。说是那些被虐待的家长也是有道理的,请问,别人家的儿女怎么有很孝顺的,为什么你的儿女成为不孝子孙呢?当然,缔造出这些不孝子孙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只是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罢了。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散步》的老奶奶为什么宁可让儿子背着自己,也要满足孙子走小路的要求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因为孙子是老太太生命的延续,那是老人家的希望。但是,一味地任“爱”下行,一味地强调“希望”的权利而忽视责任,希望很可能变成失望。一句话,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

H. 初中上册 语文课文23课散步,谁给偶讲解一下啊

23、《散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把握文章的朗读技巧。

2、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揣摩文章的亲情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揣摩文章的亲情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由公益广告《妈妈,您洗脚……》导入新课。将爱心传递下去,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体会另一种形式的爱心传承。

二、整体感知

1、 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熬过[ áo ]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蹲下[ dūn ]

2、 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语调等。[深沉舒缓]

请学生例读第二自然段。

3、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

三、深入探究

1、体味亲情美

(1)思考: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提示: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互敬互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

(2)思考:这一家三代四口是怎样的人?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板书:“我”——孝顺、温和、稳重(找出有关“我”的语段。)

母亲——温和慈爱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

妻子——温柔贤惠

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板书:亲情]

明确:“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2、品味语言美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明确: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明确: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3、感悟意境美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如“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何理解?

点拔: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四、拓展延伸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设置情景,请学生来告诉我们:父母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和孝顺你的爷爷奶奶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如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吗?如知道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父亲节[父亲节为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什么时候吗?

五、学习小结

《散步》这篇优美的散文,是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颂扬和传承。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父母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其实,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六、课后作业

再次观看公益广告:《妈妈,您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先为年幼的儿子洗脚,后又用热水为年迈的婆婆热热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您洗脚……”,并以之为话题,写一篇随笔,字数300字左右。

I. "散步"在初中语文第几册 人教版

参考: http://www.newxue.com/kewen/1241599937700.html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散步内》 您搜索的是:容散步 共找到相关记录:2 条散步简介:作者:莫怀戚所属栏目: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全文:[查看详细]散步简介:作者:莫怀戚所属栏目:课标本七年级上 全文:[查看详细]

J. 初中语文课文散步

一复
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制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本题在标题上做文章,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也是揣摩标题艺术。第一问,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拟标题,可以各显神通.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本题要求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
说明母亲和儿子对一家的重要性

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三代》与《散步》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则差别较大。本题作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两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衡量作品,也要从社会价值上去考虑。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散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