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重点、难点, 就要中考了,所以,求所有知识点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贰』 语文的初中考点中的重难点有哪些
八年级语文重难点与考点 一、 八年级语文考查题型八年级语文考查内容主要分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与解题、作文三 大部分。 其中基础考查侧重于语言感受能力、 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概括能力, 阅读理解考查侧重于记叙文文体知识和语言品析、文意理解和说明文文体知 识和解题技巧等,作文主要是把握记叙文的写作。 二、八年级语文重难点与考点分析 八年级语文重难点与考点 知识点 重难点 1、拼音的书写。 2、拼音的音变。 3、拼音的标调规则。 4、多音字、 多义字的认读。 5、形声字的认读。 1、错别字的辨别。 2、形近字的辨识。 3、同音字的辨识。 4、多音多义字的辨识。 5、 字典检字法。 1、词义的分类。 2、词语的色彩。 3、熟语。 4、词语的解释。 5、常见关联词的分类。 1、句子的分类。 2、常见的句式转换。 3、修改病句。 1、标点符号的作用。 2、标点符号的用法。 考点 1、多音字。 2、容易读错的字。 3、拼写的正误。 4、 习惯性误读。 课时 拼音 2 汉字 1、汉字的规范书写。 2、工具书的正确使用。 3、 对错别字的辨别。 2 基 础 积 累 与 运 用 标点 符号 修辞 方法 句子 词语 1、近义词的辨析。 2、关联词的运用。 3、成语的运用。 4 1、辨析并修改病句。 2、调整语序、使句意连 贯。 1、判断标点符号运用是 否正确。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辨析修辞方法及其表 达效果。 2、仿写句子。 4 2 1、修辞的概念。 2、常见修辞的分类。 3、修辞的作用。 2 文学 常识 文学 名著 1、古代文体常识。 2、古代文学体裁。 3、文学体裁的分类。 4、中外作家作品。 1、中学生必读名著。 2、新课标必备名著。 1、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辨 别。 2、综合形考查。 1、名著的作者、内容等。 2、人物的话语、 性格和相 关情节。 3、对名著的感悟和评价 等。 4、综合性考查。 1、采访题。 2、设置情境题。 3、涉及主题活动、 开场白 等。 4、发表见解题。 1、对联的拟写。 2、对联的搭配。 3、对联的删改。 4、对联的赏析。 1、对广告、 标语惊醒判断 修改。 2、拟写广告、标语。 3、对广告、标语进行赏 析。 1、拟写新闻标题。 2、概括新闻的导语。 3、概括新闻信息。 4、拟写一句话新闻。 1、归纳图表的主旨、寓 意。 2、对图表进行分析。 3、对图表进行探究。 4、综合活动类。 2 2 口语 交际 1、口语交际的能力。 2、口语交际的态度。 3、口语交际的方式。 2 基 础 知 识 积 累 与 运 用 新闻 拟写 图文 转换 对联 1、对联的种类。 2、对联的规则和要求。 2 广告、 广告、 2、广告的原则。 标语 1、概念。 2 1、新闻的构成。 2、新闻的特点。 2 1、图标题的类型。 2、图标题的特点。 3、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2 材料 探究 综合性 1、探究题的一般规律和形 1、单一型材料考查。 式。 2、复合型材料考查。 2、探究题的特点。 3、图标材料结合型考查。 1、综 合 性 学 习 活 动 的 要 1、策划主题活动型。 求。 2、地域文化型。 2 学习活 动 2、命题特点。 3、综合性考查型。 2 1、阅 读 三 大 题 型 集 体 技 1、筛选信息类题。 巧。 2、审美鉴赏类题。 2、阅 读 三 大 题 型 表 现 形 3、深层含义类题。 型与解 式。 常考题 6 题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 2、记叙文的线索。 3、记叙文的顺序。 4、记叙文的人称。 5、表达方式。 6、表现手法。 1、散文的特点。 2、散文的分类。 1、文体知识在阅读中的 运用。 2、运用“六要素”概括。 3、文意理解题。 4、词语、句子理解鉴赏 题。 5、文章主旨。 1、判断散文的类型。 2、理解词语及句子含义。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情节的概括。 2、人物形象鉴赏。 3、环境描写的作用。 4、词语、句子的理解。 1、说明对象与说明顺序 的确认。 2、判断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 3、根据说明文内容判断 正误。 4、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1、阐述文章论点。 2、阐述论证过程。 3、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 其作用。 4、议论文语言特点鉴赏。 5、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记叙文 阅读 散文 阅读 小说 阅 读 阅读 2 2 1、小说三要素。 2、小说的特点。 2 说 明 文 2、说明顺序。 知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 4、说明结构。 识 5、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说明对象。 2 与 解 议 论 文 1、议论文三要素。 2、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题 阅读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4、议论文的种类。 5、议论文的结构。 6、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文言虚词。 3、文言句式。 2 文 言 文 2、文言实词。 1、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 2、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 3、文意的理解与概括。 6 阅读 1、古诗词的意象。 2、古代诗歌的分类。 3、古诗的押韵。 古 诗 词 4、词的分类。 4、开放性试题。 1、主旨情感类。 2、表现手法类。 3、想象描述类。 4、品味炼字类。 5、名句赏析类。 2 阅读 作 文 高 1、掌 握 常 考 作 文 的 大 类 分 四 步 2、一体化四步构思法。 法 写 作 知 作文文 识 体专项 2、如何写好说明文。 3、如何写好议论文。 与 指导与 4、常用创新文体技法。 1、如何写好记叙文。 1、作文整体构思。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3、切合题意。 4、中心突出。 5、内容充实。 6、情感真挚。 7、语言准确、流畅、生动 8、卷面整洁、字体工整 3、五官写作法。 4、学会运用比喻和引用。 型。 4 2 方 训练 法 指 导 考 场 作 6、命题作文要身准题目。 文 四 大 8、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 命 题 形 9、材料作文如何审题与立 式指导 与训练 三、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及技巧意。 题。 7、话题作文如何创新。 2 根据八年级语文考纲要求,八年级语文基础学习主要侧重语言运用和信息提 取,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概括能力。阅读考查中包括古诗文和现代 文阅读,古诗文学习主要靠积累和总结归纳;而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阅读和说 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主要是把握文章的主旨,围绕主旨理解句子的含义,另外 对语言的概括和深层含义题也是考查重点。说明文学习主要是把握相关文体知 识,明确解题格式和答题技巧。作文重点学习在构思和立意上。
『叁』 谁知道初中语文的知识难点在哪里
重点也是难点就是【基本功的扎实】,1,首先从字词说,必须掌握重难易错的字音字内形.方法:坚持动笔写,不要容以为过一遍脑子就会了,其实根本不起作用,当落笔时就会经常犹豫,而初中语文要求的是熟练,烂熟于心.
2,阅读能力,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必须掌握 :速读和精度,就是对文章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细节精巧构思要方方面面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无法应对考场高强度考验,
3,课内文言文:要求全文背诵就有道理!古诗背吧.文言文背吧,熟记实词含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因为初中时考课内文言文所以老师会讲的很细,这就要求一字一句必须落实,文言文是难点,还有句子翻译,此时必须注意是否有特殊句式,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等等,这里是考生能力区分度
4,作文,多数建议以议论文为主,作文想出彩就要有文采,要有长短句,要有恰当古诗引用,最好就是要有分论点,这样老师看的很舒服很明晰,而且结构显得很精当.
以上是实践经验,因为本人文科较好,想说说实在的方法不想整些虚的大空话,关键看自己学语文用不用心,暂时先打这些字,手酸了,
『肆』 初中语文重难点是什么
字词,文言文字词翻译、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名著阅读,作文,古诗词背诵
『伍』 初中语文生字,难点的,不要组词 谢谢
三个金念鑫(复xīn) 三个水念淼制(miǎo) 三个火念焱(yàn) 三个土念垚(yáo)
三个牛念犇(bēn) 三个手念掱(pá) 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ěi)
三个马念骉(biāo)三个羊念羴(shān) 三个犬念猋(biāo) 三个鹿念麤(cū)
三个鱼念鱻(xiān) 三个贝念赑(bì) 三个力念劦(lie) 三个毛念毳(cuì)
三个耳念聂(niè) 三个车念轰(hōng) 三个直念矗(chù) 三个龙念龘(tà、dá)
三个原念厵(yuán) 三个雷念靐(bìng) 三个飞念飝(fēi) 三个刀念刕(lí)
三个又念叒(ruò) 三个士念壵(zhuàng) 三个小念尛(mó) 三个子念孨(zhuǎn)
三个言念譶(tà) 三个舌念舙(qì) 三个香念馫(xīn) 三个泉念灥(xún)
三个心念惢(suǒ) 三个白念皛(xiǎo)
『陆』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根据三个目标维度系统,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每项的目标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加于制定,用上这样的一些动词:感受、理清、揣摩、了解、领 悟、培养、理解、体会、体味、学习、品味、积累、把握、引导、激发、认识、感悟、感知、熟读、体验、识记、表现等词语。
这些词语也可以作如下分类:
字词方面:识记重点词语、重点字词、品位关键词语、积累文言词语。
句子方面: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揣摩体味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品清新朴实的语言、积累有关诗词、品味揣摩抒情性语言、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品味文中平淡自然而又具韵味的语言特色、品味京味语言。
整篇的方面: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并理解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理解文中深刻哲理、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味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的启迪、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感悟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能力方面:1、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并能听出人家画中有话的"言外之意"等;2、说。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能力、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地说话等;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研读、熟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深情地朗读文章、配乐朗读、默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反复诵读、比较阅读、复述课文的大意、谈谈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等;4、写。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学习对比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比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手法来表现等;
以上就是体现新课标三个维度的体现,每一点均可以从属于这三点的,可以套用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一般来说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也就提纲挈领地把握了重点与难点了,一般是这样的文章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诸多领域。
具体有以下的这些目标确定为重、难点:1、小说部分(叙事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个性化的小说语言等几个领域)认识和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仔细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探索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会赏析心理描写及映衬手法;通过分析了解肖像描写、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揣摩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的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小说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浓厚的象征意味;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旧社会劳动妇女身上所折射出的朴素的人性美;赏析课文,体会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领会文章中运用铺垫烘托来凸现中心事件的写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柒』 如何准确的把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广度”即来指深入自浅出,游刃有余,根据学习的内容、类别适当拓展、延伸、渗透。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①内联外引,丰富学习的内容。学生依据文本的内外联系,前后关联度扩宽探究的范畴。
②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拓宽学习的内容。新课程提出其它学科也能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尤其语文这样的工具学科,人文学科,色罗万象。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接触到其它的知识,老师只要适度点拨、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捌』 初中语文的中考重点要点是什么
初中语文的中考重点要点:
第一,文言文阅读。虽然因为中考文言文都放在课内内,相对而言,文容言文阅读不是中考中的难点。因此,建议学生多读多背,不仅是背中考必背的篇目,最好能在时间较充裕的将课本中出现的文言文都背诵下来,这对初中学习很有帮助,同时其益处还能延续到高中语文的学习。因为文言文高中会继续考察,并且考的还都是课外的,如果初中有了较多的语感培养,高中会轻松很多。
第二,记叙文阅读。上面提到文学类阅读是整个三年学生的老大难,具体到文学类阅读主要呈现方式是记叙文阅读。这一块,建议学生多做阅读题,并对解题方法加以总结。
第三,作文。相比小学作文而言,初中作文从评分标准及规定字数等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仅从字数来说,初中语文的要求就比小学提高了200字,并且中考高分作文的字数一般都在800字或再往上。所以要多读作文书等书籍,来提高写作能力。
『玖』 如何将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难点化难为易
一、浏览
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二、解答
主要目标是: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做法是: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三、分析
主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
具体做法是: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赏读
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
主要目标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指导写作读后感想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9)初中语文难点扩展阅读:
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确;
2、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
3、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方法
『拾』 如何确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重难点
在当前现代抄化的初中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加强相关高校课堂的建设相当关键,在实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广大教师不仅应当结合当前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措施和教学基本方案,同事还应当更好的明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相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今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堂的建设难点和核心方向等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化的分析只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