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语文病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病句及类型
病句及类型(一)
第一部分: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
一、 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一)举例:
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缺宾语。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缺谓语。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缺主语。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二)练习试试看:
1、从小王明确了参军目的以后,就主动地苦练杀敌本领。
2、看了电影《陈毅市长》,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老师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进行辅导,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问,学习成绩进步可快了。
4、眼看着敌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们的胸中闪烁
5、我的家乡虽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6、他的普通话很标准。
7、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这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8、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专门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动物。
10、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的饭菜非用手抓住吃不过瘾。
11、县政府严肃处理水泥厂擅自提价。
12、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
二、搭配不当。
(一)举例:
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应作如下修改: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
3、《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5、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6、《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可将“行动”删掉。
(二)练习试试看:
1、中国人民从来就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
2、一个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高潮正在全国展开。
3、三年来,我战胜了不少难题,然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4、学习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5、解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改善。
6、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刻苦地学习和战斗。
8、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9、在这次战斗中,一共击落敌机一百架,坦克五十辆。
10、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渊博的革命知识和经验。
11、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12、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岗县人。
13、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度过了自己闪光的青春。
14、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心头荡漾着。
15、看见了纪念碑,我仿佛看见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敌人阵地的主峰。
三、语序不合理。
(一)举例:
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二)练习试试看:
1、这次大会对工作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2、我们普遍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3、我校两个初中二年级的篮球队正在进行友谊比赛。
4、大庆石油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6、对于各科的习题我试题,为了学习方便,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做出了答案和提示。
7、那位美国老人在去机场途中才发现遗失在饭店房间三个钻石戒指。
8、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运输工作中的缺点。
9、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同印度文化界人士在非正式的、亲切的气氛中交流了经验。
10、他多次碰到,年轻力壮的农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残手。
四、句式杂糅。(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一) 举例: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
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
(二)练习试试看:
1、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2、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3、我们学校本着节约为原则,自己动手修理课桌椅。
4、他们这种崇高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
5、学习究竟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每个同学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6、我们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充满着信心百倍的希望。
7、在旧社会,剥削阶级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一) 举例:
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
病因: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应当删掉后一句。
(二)练习试试看:
1、重建黄鹤楼的工程已经开始二十个月了。
2、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船桨忽上忽下地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的节奏声。
5、他噤若寒蝉地告诉记者:……
六:重复赘余。(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一) 举例:
1、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病因:这个句子的中心语“学习热潮”前头的两个定语“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是一样的,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2、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没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
病因:“顶点”就是山的最高处,再用“最高”去修饰“顶点”,意思就重复了。可以把“最高”改为“光辉”。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最精妙绝伦的一句话。
病因:程度副词“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用一个就足够了;“绝伦”表示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用了“最”再用“绝伦”,语意重复。“精妙”一词也不准确。
4、那个青年猎人没有一点收获,垂头丧气,连精神也没有。
病因:“垂头丧气”和“连精神也没有”意思重复。
(二) 练习试试看:
1、海底锰结核,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皮球,有的呈板状的样子。
2、我家里除了父母和我,还有一个年纪比我小的弟弟。
3、用不干净的脏手帕擦嘴,很不卫生。
4、暑假已过去,一个新的紧张而又愉快的新学期开始了。
七、虚词运用不当。
(一)举例:
1、为了把我国尽早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么需要这种勇敢精神啊!
病因:介词“把”使用不当,应该改用“使”。
2、我看过许多对我感兴趣的故事片、喜剧片,对我最感兴趣的电影是《神圣的使命》。
病因:介词“对”表示对象或者关联,这句话把“我”和“故事片”的关系搞颠倒了,应该是“我对故事片感兴趣”,不是“故事片对我感兴趣”。两个“对”都应该删去。
3、小花负了重伤,何翠姑为了救小花,敌人就开枪打到她背后。
病因:“为了”表示目的,下一句换了主语,使句意不通。最后一句话应改作“不顾自己,被敌人子弹射中。”
(二):练习试试看:
1、入春以来,天气回暖,华山雨雪稀少,干旱程度严重,存在广泛的干土层,使风沙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2、关于这部电影的批评的意见既尖锐,又中肯。
3、地球在南北两极的半径要比赤道的半径小22公里。
4、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关于多级火箭的研究。
2.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用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指代不明,有歧义等等,这些病句可以每种记一两个例句,这样印象要深刻一些。
3. 初中语文病句。
先发展后完善,不能换位置吧
4. 初中语文病句整理
例20: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仍是”改为“都是”或“总是”)
例21: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解决问题。(“才”不能和“只要”搭配,应把“才”改为“就”)
(二)抓代词
病句考题中出现代词,往往有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22:她母亲曾因为桂花拒绝与她为桂花选中的男人结婚而要对她进行报复。(根据文意,这句话中的第一、第三个“她”是指桂花,而第二个“她”则指桂
花的母亲,“她”的概念不同一,违反了思维的同一律)
例23:王老师经常为李成补课,李成总是努力学习,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家长放心。(“他”是指王老师,还是李成?指代不明)
例24:从延安路到胜利桥只有六七公里,从胜利桥到红旗渠只有七八里,这段距离并不远。(“这段”指代不明,是指两段中的某一段,还是指从延安路到红旗渠这一长段?)
(三)抓判断词“是”
病句考题中如出现判断词“是”,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25: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主宾搭配不当)
例26: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这句话是把“考场是设在……大厅里”和“考试就在这儿举行的”两句拼凑杂糅在一起)
例27: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
(四)抓一面与两面
病句考题中如出现“是否”“能否”“是不是”“能不能”“好不好”“成败”“高低”“好坏”“冷暖”等词,则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
例28:做好生产自救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单提双承)
例29: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双提单承)
例30: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单提双承)
由此可见,病句是有“征”可循的。以征寻因,依征定病,是我们正确辨析病句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正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望闻问切”“望”在首,我们也不妨“拿来”试试!
常见病句类型例析
根据大纲的要求,语法是不列入考试范围的,但从运用的角度考查则是必要的。语法考查的主要题型为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考查的是语法规律,实际还包含对考生逻辑、修辞等方面知识信息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浏览中考试卷,修改病句是许多地市必考考点。现结合2004年有关中考题就常见的病句类型简析如下:
1、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动宾或主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雅安题: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主谓搭配不当,“舞姿”不会回响,可在后加上“还浮现在我的脑中”。)
襄樊题:李校长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接待”的只能是人,不能是“来信”。)
长沙题: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时候”改为“地方”或将“深秋”与“岳麓山”对调。)
温州题: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的交换了意见”。)
佛山题: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
2、成分残缺 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例如:
温州题: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缺主语,应去掉“使”。此类题在中考中出现特多。)
连云港题:无法准确判断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缺谓语,在“是否”后加上“是”。)
济南题: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缺宾语,在句末加上“水平”。)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多为语意堆砌。如肇庆题:……沦为一个毫无作为一事无成的庸人。(“毫无作为”和“一事无成” 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一。)
5. 初中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全面一点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指颠倒了语言的次序】
1、定语位置不当.
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又如: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正确)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练习: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3)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企业.
分析:“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是多项定语,一般情况下,多项定语中,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语(如“国内”)应放在指称或数量词语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应与“国内”互换位置.
2、状语位置不当.
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
(1)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2)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分析: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应是先时间后处所.故句子应调整为:为了找到充足 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虚词位置不当.
(1)“不”的位置不对.
如: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 字句,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练习: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练习: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当.
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句间关系颠倒,应改为“……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
(4)逻辑顺序:
如: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确)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又如: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正确)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自己的缺点.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6.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
一、语序失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1 博物馆展出了几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改为: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年前的文物。
示例2 他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应改为:他做了丈夫喜欢的两个菜。
示例3 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应改为:赵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示例4 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应改为:对于这里的情况,我们已经很熟悉。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只要”改为“只有”。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1: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少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是原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示例2: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缺少谓语,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示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缺少宾语,句末补上“的做法” 才通顺。
示例4:细菌是有害的。
缺少必要的限制语,应在“细菌”前加上“有些”
2.句子成分赘余
7.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一、词义交叉1、参加这次汇演的大多是地方戏和京剧。2、学校门口有一个专卖汽水和饮料的小摊。1句中的“地方戏”和“京剧”是交叉概念,“地方戏”里就包含“京剧”,所以它们不能并列;2句中的“汽水”是“饮料”的一种,它们之间是隶属关系,也不能并列。还有,不是同类概念的词并列而造成的病句。例如:3、橘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3句中的“萝卜”不属于水果,它与橘子、苹果不是同一类,不能并列。二、搭配不当4、他爱看球的习惯像有所改善。4句中,主语“习惯”与谓语“改善”搭配不当,“改善”可改为“改变”。三、成份残缺5、近视眼发生的机会很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平时养成用眼卫生。6、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5句中缺少宾语中心语“习惯”;6句中“望着”前缺少主语“我们”。四、误用、滥用介词7、他虽然很瘦,而且精神饱满。8、在我们学校这条道上,是一条非常陡的坡。7句中,表转折的复句,误用关联词后成了递进复句,句意不当,“而且”应改为“但”;8句中,滥用介词短语式“在……上”使句子没有了陈述对象(主语),应删去“在……上”;五、语序不当
9、我开始做不耐烦的作业。
10、他非常觉得开心。9句中,“不耐烦”,只能陈述做作业时的心情,不能修饰“作业”,应放在“开始”前;10句中“非常”是程度副词,修饰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应放在“开心”前面;六、成份多余
11、她有一条非常雪白的围巾。
12、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6公里左右。11句中,“雪白”已有“非常白”的意思,“非常”一词多余,应删去;12句中,“大约”已表不是确切的距离,“左右”再用就多余,应删去一处;七、句式杂揉13、我省的白兰瓜产量是全国最多的一个省。
14、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人。13句是“我省的白兰瓜产量是全国最多的”与“我省是全国白兰瓜产量最多的一个省”,两句杂揉造成的病句;14句是“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与“他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人”两句杂揉造成的病句。八、前后矛盾
15、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着祖国的亲人。16、小红的作业本基本上都写完了。15句中的“无时无刻”表示否定,只有与“不”联结,才能表示肯定的意思,所以应将“都”改为“不”,句意才不反。
16句中的“基本上”与“都”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使用,任选其一才合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