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学生阅读书籍调查
中学生调查: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品位越来越低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更新时间:2007-4-10
以前有学生向我借钱穆的书,现在能有人来借史铁生的书就很不错了”
2003年高考前夕,天津南开中学的高三学生张宁向他的语文老师程滨借来钱穆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记》(三联书店) 用来缓解压力。9月,他如愿踏进了北大的校门。
“他说是这本书帮着他撑过高考的,而且他确实从这书中读出了一种人生境界。然而他的阅读习惯是很早就培养起来的,我所做的不过是‘踵事增华’罢了。”程滨这样告诉读书报。“升学压力当然会对学生阅读产生一定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升学压力只是让那些喜欢阅读的人没时间读书了。而阅读习惯极好的人,即便是高考,亦不能完全影响其阅读。”程滨告诉记者。
“优秀的中学生,应试考试难不倒他们。他们有足够的空余时间,空余时间里他们可以上网,也可以读书。而平庸的学生则没有充足的剩余时间。”上海的学者许纪霖也说。
南开中学的校友名录上有曹禺、老舍、端木蕻良、周汝昌等人的名字。程滨这样评价这所百年老校学生的阅读现状:“由于南开中学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是比较好的,学生素质相对较高,因此学生中还是有一定的阅读氛围的,而且有些学生会读一些品位较高的著作。但现在,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整体来说并不理想。”
“真正喜欢阅读的学生永远都会有的,甚至有些人会去读理论性很强的著作。比如现在有个学生通读了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据说他声称可以开这门课,但这毕竟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真正喜欢阅读的学生比例较小,而且绝对数量逐渐递减。”程滨这样告诉读书报。
程滨以前会经常借书给学生,每次借他父亲推荐给自己的《陶庵梦忆》时,他都会反复叮咛学生要多加爱惜。而现在,已经很少有学生向自己借书了。他也觉得和多数学生在阅读深层交流上无话可说。“我认为阅读交流有深浅两种层次。一般浅层次的阅读交流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但深层次的交流则往往要面对面慢慢地聊。随着阅读状况的整体下滑,我感觉可以进行深层次阅读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我们从来不拒绝和学生交流,但现状却是和他们无可交流,彼此阅读的东西已经不属于一个层面,没有交流的平台了。从学生向我们借的书就能看出来,以前有学生向我借钱穆的书,现在能有人来借史铁生的书就很不错了。”
“我们班男生特爱看漫画”
“现在学生普遍不读书。”阮老师告诉读书报。阮老师是北京第九十六中学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老师也感觉到语文越来越难教,不知道该怎么教。可能我们学校在区里属于中等偏下的,也许重点学校的学生不这样。”
然而同样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答案却与阮老师截然不同。“都挺爱读书的。”九十六中的初一女生万京告诉记者,“得看是什么类型的书。”“我们班男生特爱看漫画,《老夫子》、《柯南》等等等等”,她自己则喜欢《窗边的小豆豆》、《那小子真帅》和《读者》杂志中的小故事。万京说自己经常会在书店看起书来忘了时间。
万京的同学陈博文喜欢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和《青年文摘》:“我对故事书比较感兴趣,那种不是特别长的故事。”她们的同学大多对小故事非常喜爱,他们读的故事大多来源于《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等报纸。
陈博文觉得《那小子真帅》比较吸引她:“写的事和中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万京觉得里面发生的故事比较离奇:“我看就觉得特别好玩,特别好笑,有时想怎么会这样呢,觉得和现实生活不太靠边。”万京喜欢韩国小说和网络小说,她说这些书“对学习也不是有很大帮助”,而看名著“其实有时我们就是为了帮助学习”,但是名著“太深”。她不忘补充一句:“去王府井新华书店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网络小说架前站的人比较多。”
程滨把学生关注的书划分为四种:一是青少年偶像写手的作品,比如前些年的韩寒、郭敬明,还有《萌芽》、《读者》等刊物。一是日本动漫,这类书的阅读人群相当大。一是畅销书或媒体宣传力度较大的书,比如近期《百家讲坛》的主讲们所推出的作品,如《易中天品三国》等。再有就是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他告诉读书报:“第一类书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第二类书能满足学生的‘幻想’。这两类有些偏向于私人阅读。第三类书,实际上是别人替你读书,如果这能引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也是不错的。不过学生限于时间、精力与阅读水平,往往止步,很少能去阅读原著。他们向我征求这类书的阅读建议,我会提一些主观的看法,比如易中天的书我就认为他们可以看看,于丹的书我就不建议他们阅读,因为硬伤太多,多到有些文言文的误读连中学生都看得出来,已经有点变相戕害传统文化的味道了。第四类书,阅读的学生不太多,但读进去的往往都能入迷,所以学生中也有他们自己的‘红学家’、‘鲁迅专家’。”
清华附中的女生罗欣彤很喜欢《读者》和安妮宝贝的《莲花》。“它的描写很吸引我。描写日出的语言特别美,很华丽很梦幻。”罗欣彤前段时间在读《红楼梦》,“读起来会比较累,里面好多诗词。”程滨说,自己在上中学的时候能够背诵《红楼梦》里面的全部的诗词。
电视、网络、课业压力
当问到平时是看书的时间多还是看电视的时间多时,万京和她的同学大多回答是后者。其中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他们也很感兴趣。“名著拍成电视,就会更形象,不像看书,只是描写,你就得自己去想象。”陈博文说。万京觉得在四大名著的改编电视剧中,《西游记》最有意思,她觉得“里面有神化故事,有时比较搞笑一些”。
“家庭教育、媒体宣传在培养阅读习惯中起的作用,实际比学校教育要大得多。”程滨说,“各电视台、报纸用大量的娱乐信息来轰炸学生,今天‘超女’,明天选秀,这种影响太厉害了。这种情况就如《孟子》所说的:‘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清华附中的高一女生谭晶以前也不喜欢读书,比起读书她更迷恋电视:“以前特别喜欢看电视,我妈就买了名著的缩写本让我读。”谭晶现在在读《史记》和《战国策》,母亲买的曹文轩全集一直是她的珍藏。当问到非常喜爱的书时,谭晶提到了《草房子》和《狼图腾》。“《狼图腾》里面的语言就是很普通的叙述语言,很朴实”,谭晶告诉记者。
去年寒假的时候,万京和爸爸在家里看《水浒传》。“他在家给我解说人物,慢慢地我就想知道里面的故事,也就看起书来。就是说如果没有人引导怎样去看从哪入手,还是不爱看。觉得特别乏味,这么厚一本。一个画面也没有,全是字,还这么小,没意思。”
“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小学时就已经培养起来了,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他们的阅读习惯基本已经定型,改变的可能性较小。”程滨对于当下学生的阅读情况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阅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而孩子阅读主要是从兴趣出发,以娱乐为目的。过去电视、电脑、影视、歌舞等娱乐很少进入孩子的生活,所以阅读顺理成章地成为娱乐的主要手段。而现在娱乐手段太过发达,和书籍相比,动漫等很容易吸引孩子。而小时没有培养出阅读习惯,大了就更难培养了。”
“其实我们都给学生安排有阅读课,我们让他们从家里带些书过来,可一看,带的全是《名侦探柯南》。”北京九十六中的阮老师很无奈。
提到数理化作业,清华附中的高一男生艾康直撇嘴:“挺多的。”不独学生们,繁重的课业压力在一些老师看来,也是挤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元凶”之一。
艾康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平时也会上网打打游戏,这个觉得数理化作业“挺无聊”的男生,初中的时候就已几乎读遍了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所有的世界名著。他这样谈论网络游戏:“‘魔兽’的网上攻略写得也很好,主要是得把错别字改一下。”前段时间他喜欢上了《追风筝的人》,“它写的比较印象派,比较注重气氛,不像俄罗斯作家那么平铺直叙”。
“现在学生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很多,但大部分人把时间都花在游戏、浏览娱乐信息、休闲聊天等上面,真正借助网络阅读的人微乎其微”,程滨这样评价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
艾康的同学岑浩宁就在这“微乎其微”之列。他最近在网上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花时间读了这本书,但岑对这本书的评价却一般:“最近出了很多这样的书,但我觉得那种书毕竟没经过时间的检验,不是很深刻,比较轻松,可以作为休闲的读物。”在各大网上书店,《明朝那些事儿》已经降至半价以下。
“像易中天、于丹的书,有的学生就从网上看。有的也从书店买回来看,看书的同学就评价说,这些书,字挺大,行距也大,不值。”清华附中的语文教学组组长崔琦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北京九十六中的初中学生很少有上网阅读的。喜欢网络小说的万京也从不上网阅读。万京和同学们大多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明星的最新资讯,再有就是下载新歌和看电视剧。
“有时觉得上网能够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万京告诉记者。“网络容易给人广度,很难给人深度。因为上网往往是大量信息的浏览,很难沉下心来读一部作品。以前我不大赞成学生网上阅读,但现在我认为如果他们能在网上广览多读就真的很不错了。”程滨这样看待网络。
“现在的学生,有的读课文都读不利落”
艾康觉得读自己发现的书比读那些公认的名著或者畅销书还有意思:“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不一定是名著,而且有些名著我觉得根本配不上它的名气,比如托尔斯泰的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其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觉得是徒有虚名的代表。”
在艾康“自己发现”的书中,有这样一些书名:《钢琴师》、《先锋诗诗选》、《海子诗选》、《霍洛维茨传》等。艾康十分推崇《霍洛维茨传》:“那本书特别好,结尾特别好,到现在我还可以背下来。”此外音乐家的传记和小说占了多数。“《贝多芬传》、《马勒传》、《李斯特传》都挺喜欢的。《钢琴师》的结尾,描写的景色,很凄凉”,他不忘对比评价了两句:“最近热卖的《白色城堡》,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单一叙事。帕慕克也没有史蒂芬·金的水平,但还要学那种叙事方式,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写的就是特简单的事,但很有意思。《白色城堡》就没有那种感觉,虽然也是一个特简单的事情,但读完之后觉得没意思。”
在同龄人中,艾康和岑浩宁的阅读口味似乎显得有点“异类”,这也许跟老师的引导有关。清华附中的崔琦老师说,在课堂上“讲到孔子、庄子、《史记》,里面很好玩的东西,司马迁是怎样把这个人物塑造出来的,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塑造空间,课堂经常留一些空白,电视剧也是在这些空白上编出来的。我们会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有心的学生就会下去阅读,像《史记选》、蔡志忠《漫画史记》”。读过《史记》和《战国策》的谭晶说“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她现在的阅读时间也会保证每天半个小时以上。
“学生选择和判断出版物的能力不能说没有,但毕竟有限。其实不要说学生,成人又如何了?”采访中一位老师如此表示。
清华附中有专门的阅读教室,崔琦老师平均两周安排学生到阅读教室上一次阅读课。此外还会布置每周的摘抄作业,而在寒暑假,也都会安排规定的阅读篇目。
九十六中的阮老师也会要求学生每周写500字的周记和摘抄,并要求学生把每周阅读的书目写到周记本上。“我们老师要求学生买一些《青年文摘》、《读者》,鼓励他们尽量去看,而且,尽量采取办法让学生阅读,但是还是读的不是很多。”
在学生的周记本上,记者看到大多数学生阅读的是《读者》合订本、《青年文摘》合订本和《局外人》。有些学生在阅读书籍目录中写下:《童年》、《狼图腾》。
“初三的学生可能有升学的压力,初一、初二的学生应该说没有什么压力,可让他们读什么,目前好像也没有合适的。”阮老师说。
“连大学生都不看名著,初中的学生就更不看了。”阮老师这样告诉记者。在采访中,万京和她的同学都反映“名著没什么意思”。
“我感觉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届比一届弱,确实是整体的阅读能力在下滑,表现欲也不行。原来我教初一的学生让每个人读课文读一段,学生挺感兴趣的,但现在学生好像不感兴趣。”阮老师说,阅读能力下降带来的还有其他的负面影响,“一个班里30多个学生,也就有10来个孩子有表现欲,语言表达能力还行,更大一部分孩子不爱说话,看上去甚至都有些自闭。现在的学生,有的读课文都读不利落。”
万京班里的班长郭远新告诉记者,自己一般会找课文节选文章的源头著作来读,“我一般都看辅助学习有作用的书,比如课文选自《红楼梦》,我就去找《红楼梦》来读。”
谈到语文课本所收篇目,程滨觉得总体上现在的语文课本比以前要强多了,文学性也加强了不少,但课本篇目还是良莠不齐。“我认为选篇目最起码应该注意两点:一是经典性,一是代表性。也就是说,我们觉得在文学史上,其人必可传,其文必可传,这样的作家作品才能入选。尤其是对当代作品,选择必须严格。太新的作品,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最好不要入选。旧教材选篇目有些我感觉很可笑。比如选《三国》,选了‘失街亭’和‘斩马谡’的情节,单单把中间最精彩的‘空城计’删了。为什么呢?因为要对比马谡的‘三笑’与诸葛亮的‘三哭’。这样的手法怎么介绍不行啊,非得通过这样选文来介绍。就像演戏一样,演全了是《失·空·斩》,单演只有演《空城计》一折的,哪有贴《失街亭》与《斩马谡》的?你这样演不等于把‘戏核’删了么,还有人来看戏么?所以很多选文就是为了宣扬一种教育理念,而忽视了文学本身的精彩。再如《红楼梦》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是《红楼梦》的精彩之处么?如果你想讽刺官场,那还不如直接选《儒林外史》或《官场现形记》去。《红楼梦》是经典,但所选篇目却不具‘代表性’。同样,《牡丹亭》选《闺塾》而不选《游园惊梦》。又如,王安石的好作品多了,偏选《游褒禅山记》,文字不好看,而其中那点可怜的‘理’,小学生就懂了。”
阮老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书籍让学生读,“我们只能想办法让学生每周读书,但学生真的看没看也没有客观的方法检查。我们上学期采取的方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一下读的是什么,但是课时一紧张也顾不过来。每周只有一节阅读课。像我们阅读的是语文课本里面的自读课,课堂上也没时间让学生再看一些课外的。”
阮老师说,在她的班上已经基本看不见学生捧着书在课下阅读的情况了。
程滨当年就读于在天津同样以历史悠久、英才辈出闻名的耀华中学,他说当时大家互相交流很多读书的心得,比现在的情况要好得多。“但也是小范围的。这些年阅读状况确实有变化,简言之:阅读的人越来越少,阅读的品位越来越低。”
『贰』 高一语文必修三84页作文
钟的意义就是在于能准确的告诉我们时间而不是走的快慢
而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在于你过的是快还是慢
而是你能走出自己的意义来。
生命值得精彩与否就在于此就是说,人生就该如时间一般,对每一件事不在于急功近利,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走适合自己的路。
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生命不断更新,永葆青春,其中没有一时一刻与别的时刻雷同。——题记生命是美好的,但生生命之花,只是过眼云烟。人生犹如时钟,他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时间上的每一刹那都对下一刹那发出了批示和决定。一刹那本身又接受了上一刹那的批示和决定。生命,又何需匆匆的过,只要踏踏实实走好生命的每一步,一切都不再是昙花一现。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世上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你尽情地摘取幻梦的时刻,它都是分秒不差地滴答着。”人生亦如时钟,只有走得准,人生路上才会充满阳光和鲜花,人生才会完美。陶渊明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古人浩叹时间流失的惆怅和无奈,依然引起今人的共鸣。像波浪滔滔不息地滚和沙滩,我们的光阴匆匆奔赴着终点。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对时间的价值越来越敏感。确实,任何其它东西都显得无足轻重;我们因而也就在这一点上变得吝啬起来。学会把握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懂得享受生活。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是你惟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的把握。既然人生如时钟,滴滴答答地走过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那人生就如灿烂阳光中的金色斑点,一闪即逝。抓住人生中最灿烂的光阴,去做一些让自己终生受益的事,那么你就不会在垂暮之年嗟叹自己的一生竟如此的被打发掉了。人生如此的短暂,走过春夏秋冬,历经生命的百花园,感受生命的价值。在人的每一个阶段,尝试着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岁月的流逝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每一步留下的足迹都印证了你生命中的每一个经历,当你再度回首,就会感慨,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并没有虚度人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心中的梦!做时间的主人吧,主宰属于自己的命运。聪明的把握人生,莫让它像时钟,有时偷懒,跟不上时代的节拍。生命,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永远懂得珍惜生命,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在点滴时间中创造生命的奇迹。生命的岁月里,放飞梦想,载着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论时钟“准”的精神时钟走得准,在于它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人生走得准,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虚度光阴。“准”是时钟的本质。做人,也同样要学会“准”的精神。学会“准”,首先要掌握好做事的度量。精确地完成每一件工作,才能算是“准”。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这是一切事物的本性。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无限的精度中追求完美。学会“准”,要选择好适当的时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女单选手张宁获得自己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人们在惊叹她巨大的成功之时,说她“大器晚成”。不管算不算“大器晚成”,张宁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向全世界人们证实了她的实力。学会“准”,要有坚持下去的恒心与毅力。“准”不是一时就可以学会的,而是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练就的。“准”是对于工作生活的最精确的要求,只有苦练,才能掌握“准”。“准”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多数成功者都是在起跑线就已经做好准备的人,他们通常会准确的掌握时间,有精密的计划,有锲而不舍的勇气。这都是成功的必要基础。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准”,将很难成就大事业。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会掌握时机的人。在信息产业刚刚起步的年代,他就掌握了关于电脑软件开发的丰富知识,创办了微软公司。正是因为他把握了时机,才成就了他现在的功业。丰富的阅历和准确的把握时机,为他的未来铺就了一条“黄金大道”。微软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准”是分不开的。学会“准”,就等于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很多的时候,准确把握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优势就集中在我们身上。学会时钟“准”的精神,学会做“准”的人生。要记得给分喔~
『叁』 假如你叫李华,高中开学已经两个月了,请根据下表写一封电子邮件告知你的朋友张宁有关你新学校的一些情况
Dear Zhang Ning, I have been here for two months . Everything here is going well. There are over 6,000 students and 88 classes with more than 500 teachers and staff in our school. Th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are all enthusiastic and work very hard. We have Chinese, Math and English classes, etc. I’m in Class 485, Grade 1.There are 70 students including 40 boys and 30 girls in my class. Our English teacher is our head teacher. She is very kind but strict and serious about her work. We all think that she is a great teacher. I’ll do my best in all my subjects. I hope you can come to my new school to have a look.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肆』 求初中语文病句选择题50题 要速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复之寒——制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伍』 2011洛阳市直招教面试时间
附件: 『陆』 首山镇一中语文老师秋季开学任班主任的是谁 换了新班主任,王志和带我们毕业班,班号八年三班。刚开学时教室在二队山坡下瓦房西侧第一间。坡上就是二队的红玉树,下课时还偷过苹果吃。坡下有一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子,下课时一帮人围着看打球。记不得什么原因,还搬着桌子、椅子到二队食堂上了几天课。回来不久就来到在中学学习的最后一间教室,河边那趟房西面第一间,紧邻学校操场,教室西南面是一排新栽的杨树。同学都是直接从七年级升上来的,也有几个是从上个年级下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复读。有叶德仁,王明哲,徐宝莲,张宁,张春天,还有几个记不住了。十一月份,宋XX从绥中高中被退学也来到了我们班。各科配的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祝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说话很快。物理是班主任王老师,积极性很高,很负责。语文康老师,英语王皓老师,化学郝老师,政治刘桂兰老师,生物田老师,体育戴明玉老师。数学开始讲的是立体几何,我有些不入门,什么直线、平面,证明题摸不到门路,78年深秋,县里统考,我只得了六七十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怎么能得这么点分呢?我自己心里明白,立体感不强,想像力不够丰富是主要原因。后来逐渐适应了,这部分也还过得去,后来到其它内容就没问题了。刘崇奇、李树广带过几堂数学课。物理开始是光学,反射、折射,光疏媒质、光密媒质,后来是电磁学,串联、并联,等效电路,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成绩一直都很好。英语从初中到大学一直都是我的强项。遇到王皓这样的好老师,在那个年代,农村能有正规学校专业教师,很是不易。从那时我对英语就有兴趣。王老师教学认真,态度也好,在农场中学有着相当好的口碑,好学生、差学生没有不说她好的,什么样的学生都听她的话,大学毕业后我还去看过她。郝老师教化学,我是她的科代表,每次上课前都要去公室问:“老师,这节课有实验仪器吗?”如果有,我会帮着老师拿到教室。好像是在79年寒假补课,讲钠的性质,偷着从煤油里面拿出一小块,上课时用唾液沾上就着起了一大团火,郝老师批评说,上课不能玩火,她不知我们弄的是钠。下课时,我们把一小块扔到冰面上,一声巨响,产生很大一个火球。化学都学什么来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氧气制法,方程式配平,溶解度,卤族元素,金属活动性,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我的成绩也还不错。由于是重点班,晚上要上自习的。那时候老师补课都是义务的,但老师们都非常敬业,晚上轮到哪个老师都会自觉来到教室,星期天大王老师也让我们班上自习,做题单。是用手在钢版上先刻好,然后用油墨机印,有时卷面上还带着一块块黑,散发着油墨味道,所有这些都不用学生花钱。有一天晚自习开始前,我和大刚等几个人在那闲扯,不知怎么王殿祥进来了,他是校长。我正在那说着什么,反应很快,马上把话题转到如何写作文上,由于太突然,又不太自然,把大刚逗乐了。王校长识破了,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我过后也没明白,即使我是有撒谎的成份,也不致于用那样的口气来教训我啊。好像是按成绩分的座位,我们这一排,最前面是包军、叶德仁,然后是我和郭颖,后面是赵文仁、夏艳丽,后面有大刚、王伟,乔金华和谁,最后面是张春天和郝艳明。因为宋XX是从绥中高中退学回来的,又和我们家离得很近,所以经常和他在一起。冬天的一个周日,夏艳丽的尼龙手套忘在书桌里,宋就自己戴上了,外面套上白线手套,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哪看过电影。后来被大王发现了,按说这件事和我没有关系,他拿人家东西,我看见了,没有制止,不能算是同谋吧?现在看这件事,算啥啊!我记得上小学时,恰巧是大王的夫人周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带了我五年。班上一丢东西,无非是铅笔,橡皮,小刀之类的文具,就会把曾经有过前科的孩子,叫到前面去,站成一排,挨个审问。我可是好孩子,从小到大没干过这样事。可大王像是发现了什么重大秘密一样,晚饭都没让我按时回家吃,让我说清楚。我不会申辩,自己也以为犯了多大的错,懊悔不已。我那时虽然学习排在前面,但不会亲近老师,远不如对赵文仁那样亲热。十一二月份参加了在前所东山中学的全县数理化竞赛。有一道物理题,我现在还记得:把一个木块上面放一块铁块使木块刚好浸入水中,用一根绳子在木块下面系一铁块,证明两次铁块重量之比是34:39。包军求出来是68:78,约分不就对了吗?可他没有想到,我这题当时没做出来。大王老师说,如果这题做上来,就能得到团体奖了。冬天教室里要生炉子,学校给各个班分煤,但引柴需要每班自已准备。教室前面开辟出一块地方,放大家拾来的引柴和学校分的煤。现在还记得赵文仁拿大洋镐,在教室外面劈柴禾的情景。他是班长,学习好,工作也好,是品学兼优,人见人夸的好学生。冬季,每天要有值日生负责生炉子,仅有的一点热量,把大家冻的。1979年寒假,初六就开始上课了,那时不叫中考,就叫考高中。不过那时家长和学生似乎不如现在这样重视。我们前两届先后考上过几个:王平,赵强,王明举,王华,高鹤,宋XX。三、四、五月份怎么复习,备考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五·一农场开运动会,我们教室就在运动场边,没有法上课,大王带着去场部幼儿园上了两天课。考试前几天,自由复习,我和大刚去六队小水库边去背政治,家长还告诉我们,别座在一起,免得互相干扰。经过几个月的复习,六月份去前所东山参加考试。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考试的,大概给了十几个名额,都有谁呢?赵文仁、郭颖、叶德仁、王明哲、包军、杨继文、王洪刚、夏艳丽、王伟、乔金华、张宁……。我们几个男生骑着自行车,那时我们家养了几只鹅,妈妈给我带了几个咸鹅蛋,骑了十公里,来到农场住西甸子事处,在值班室土炕上住。地方很小、很挤,我和大刚还因为地方闹得不愉快,给我气得考试前一天很晚才睡着,后来双方互相不说话了,中考之后他家就搬到锦州了。第一天考语文,我还记得作文题目:社会主义光辉照我家。我错把草纸当成作文纸,考试结束给我吓坏了,赶紧找大王老师,他和绥中高中来的人说了,给我订进去了。回到事处,杨继文偷偷告诉我,看到赵文仁哭了,可能是没有考好。数学题有一道作图题,已知边角,求做三角形,我没有做上,物理第一个填空题是1卡=()焦耳,刚一发下卷子,张宁就小声问我,我告诉他4.2。物理有道题,说用托里拆利法测大气压时,玻璃管里混进空气,结果是大了还是小了,犹豫半天,答对了。考完试,因为离放假还有很长时间,又回到学校,跟着班级继续上课,过了多长时间记不得了,因为白校长曾经在绥中高中工作过,所以最先知道的消息,我们一共考上了五个,按成绩顺序是郭颖、我、王明哲、赵文仁、叶德仁。郭颖大概是212分,我是208分,满分是多少记不住了。我英语考的最好,物理答的也相当不错,只可惜英语不计入总成绩,只算参考分,这个成绩在我上高中时在我班和绥中城内的一个女生并列第一。其他几科都一般。后来夏艳丽和王伟考上了锦州卫校,还有安马的徐宝莲和另一个好像是姓李的女生也考上了中专。记得是在去八队水库劳动的路上,得到的消息,没有特别地兴奋,好像是预料之中的事。劳动是往水库西面坡上植草皮,在别的地方上挖下草带着土,然后铺在斜坡上。我去年回农场时,到过那儿,那片绿茵茵的草,不知有没有我当年种下的?劳动回来,因为已经知道录取结果,就告别了班级,跟着高一个年级,听了一段时间的课,他们在准备高考。我记得还和他们一起考了一回数学,得了70多分。还记住了教化学的贾老师的一句话:“追问:700字左右(不换班主任) 『柒』 高一语文必修4的72页第三题作文(漫画;人生犹如时钟,他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 急需!!!
钟的意义就是在于能准确的告诉我们时间 而不是走的快慢 『捌』 高一语文必修三148页作文题目
钟的意义就是在于能准确的告诉我们时间而不是走的快慢 『玖』 如何写好应试作文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拾』 2011洛阳市直招教面试名单
楼主! 记得加分哦~~ 与高中语文张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