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语文字音字形整理
http://xn.2000y.net/118922/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928
http://hi..com/%D3%EF%CE%C4%CC%EC%BF%D5/blog/item/51bb6aecf211da2362d09f08.html
B. 高中语文形近字总结
寒暄(暖) 喧宾夺主(喧闹) 渲染 煊赫 宣泄
再接再厉 厉兵秣马(磨快) 励精图治(振作) 厉行节约(严格)
色厉内荏 历历在目 砥砺
功亏一篑(竹筐) 振聋发聩(耳聋) 匮乏(缺乏) 溃败 馈赠
印象 音像 好像 相貌 照相 录像
相形见绌(不足) 咄咄逼人 拙劣(笨) 茁壮成长
亵渎(轻慢) 渎职 赎罪 穷兵黩武(轻率) 买椟还珠(匣子) 连篇累牍 舐犊情深
通牒(文书) 间谍 谍报 喋血 喋喋不休 影碟
秘诀 诀别 联袂 抉择 决裂
纵横捭阖(bǎi分开) 稗官野史(bài微小) 奴颜婢膝(bì奴婢)
卑躬屈膝(bēi卑贱) 不无裨益(bì好处) 俾使成功(bǐ使)
潦草 嘹亮 眼花缭乱 同僚 燎原 撩拨
竣工 疏浚 怙恶不悛 逡巡 皴裂 严峻 俊俏
音近字
无事生非(事情) 惹是生非(是非) 各行其是(认为对) 国事 共商国是(大计)
鞠躬尽瘁(劳累) 荟萃(聚集) 精粹(精华) 愁悴(忧伤) 淬火
民生凋敝(衰败) 弊端 遮天蔽日(遮盖) 敝帚自珍(破) 作弊(欺诈)
和衷共济 和盘托出(连着) 感情不和(和睦) 性格不合(合得来) 貌合神离 曲高和寡
义不容辞(道义) 微言大义 望文生义 义正词严 顾名思义 不可思议
义无返顾(道义) 言不及义 义气千秋 断章取义
出其不意(意料) 词不达意 意气用事 情投意合(心意) 心猿意马 回心转意
急躁 暴躁 烦躁 干燥 枯燥 聒噪 名噪一时
细水长流 长年累月 万古长青 长此以往 长治久安
老生常谈 常年积雪 常备不懈 四季常青
水泄不通 宣泄 泄露 一泻千里 倾泻
委曲求全 曲意逢迎 曲突徙薪(使……弯曲) 曲高和寡(曲调)
理屈词穷(理亏) 卑躬屈膝 首屈一指(弯下) 屈指可数 能屈能伸(屈服) 佶屈聱牙
原物璧还 金碧辉煌 蓬荜生辉 壁立千仞
C. 高中语文的一个字的读音
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按,“什伯之器”,王弼、傅奕等绝大部分传本如此。马王堆帛书、河上公、严遵、敦煌庚本等少数传本“之器”上有“人”字
俞樾云:“樾谨按:‘什伯之器’,乃兵器也。……徐锴《说文系传》于人部‘伯’下引《老子》曰:‘有什伯之器,每什伯共用器,谓兵革之属。’得其解也。‘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两句一律。下文云:‘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舟舆’句蒙‘重死而不远徙’而言,‘甲兵’句蒙‘什伯之器不用’而言,文意甚明。”
高明认为“什伯”当为“十百”之误:“‘十百人之器’系指十倍百倍人工之器,非如俞樾独谓兵器也。”
在下认为,俞氏之说比较有理。“什伯人之器”当为“什伯兵器”之误,“人之”二字是由“兵”字讹来的。
“兵”,古文字形作两手持斤之状:上部为“斤”,代表兵器;下为二“又”,乃手之象形。古文“人”、“斤”字形相似;古文“又”为三股叉状(屮),“之”字与它也十分相仿(ㄓ),所不同者只在三股叉下多了一短横。
老子原文盖本作“什伯兵器”,“兵”字微损,被误作“人之”,于是遂成“什伯人之器”。
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注释]
1、小国寡民:小,使……变小,寡,使……变少。此句意为,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2、使:即使。
3、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意为极多,多种多样。
4、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
5、徙:迁移、远走。
6、舆:车子。
7、甲兵:武器装备。
8、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
9、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
1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
D. 高中语文字词和拼音学习方法!
我想:1.把汉字写大一点,让别人(尤其是阅卷大人)看清楚。
2.把经常见到的成语(词组内,短语)记住读法。例如生容肖(肖,四声),情不自禁(禁,一声)。
3.把古汉语的字词意思记住,拼音记住。例如,浩浩汤汤(汤,读如商,shang)。同荡。
4.一些后来改成通用的字词写法,最好用原始的。例如,莫名其妙(不写莫明其妙),交代(不写交待)。
5.南方北方发音时的舌头“尖团音”位置不同。每天注意新闻联播(高考用得到时事政治题目)里名嘴的读音。例如,枯涩(se,不读射she),思想(xiang,不读siang),休息(xiuxi,不读siusi)。
6.至于“拼音”的写法,最好看看普通的《新华字典》后头的汉语拼音方案,就可以啦。
您的题目说的“太简单啦”,我理解的大概就是这些啦。
E. 高中语文全部生字词
新颖
[学长] 我曾归纳了一些。
序号 字 音 例句
1 隘 ài 狭小。例:狭隘。险要的地方。例:关隘,要隘。
2 稗 bài 稗子,一种像稻麦的野草,可以作饲料。“稗官野史”,“稗史”,(记载逸闻琐事的书)。古代设“稗官”,专收集民间的议论。
3 迸 bèng 爆开。例:迸裂,火花乱迸。
4 愎 bì 倔强,不听人劝。例:刚愎自用。
5 砭 biān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例:痛下针砭(批评人、帮助人改过),寒风砭骨(刺骨)。
6 捕 bǔ 捉拿。例:捕鼠。
7 哺 bǔ 吃,喂。例:哺乳,哺儿。
8 刹 chà “一刹那”就是一会儿。(但是“刹车”的“刹”应该读shā)
9 偿 cháng 例:偿还,赔偿,得不偿失,如愿以偿。
10 怅 chàng 不高兴。例:惆(chóu)怅,怅惘(wǎng)。
11 伥 chāng “为虎作伥”是说甘心给坏人当走狗。“伥”指“伥鬼”,古时的迷信传说:人被老虎吃了,鬼魄还要为老虎服务,引诱人来给老虎吃,并且帮助老虎躲避猎人的伤害。
12 掣 chè 拉,抽。例:牵掣,掣动,风驰电掣,掣州(阻拦别人进行工作)。
13 骋 chěng 快跑。例:驰骋,游目骋怀(游览的时候观看风景,心怀舒放)。
14 撑 chēng 支住,推开。例:撑船,撑竿跳,撑起伞来,也是支持和努力维持的意思。例:苦撑着这个局面。
15 瞠 chēng 直着眼睛看。例:瞠目结舌(吃惊时瞪着眼说不出话来的样子),瞠乎其后(干瞧着,赶不上人)。
16 憧 chōng “憧憬”就是想象。例: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17 淙 cóng “淙淙”是流水的声音。
18 簇 cù 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团。例:花团锦簇,一丛一簇的奇花异草。“拥簇”是挤在一起的意思。
19 蹙 cù 缩聚。例:双眉紧蹙,蹙额。又是紧急的意思。例:蹙迫。
20 蹴 cù 踢,踏。例:蹴球,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成功)。
21 玷 diàn 白玉上的污点。“玷污”“玷辱”都是说使人或东西失了体面,不光彩。
22 淀 diàn 湖泊。例:白洋淀。又是“沉淀”的“淀”。
23 拂 fú 轻轻扫去,擦过。例:拂拭,春风拂面。“拂晓”是天快亮的时候。
24 晷 guǐ 日影。例:日无暇晷(很忙,一天里没有一会儿空闲)。“日晷”是一种古代借日影看时间的工具。
25 诡 guǐ 虚伪欺诈,不诚实。例:诡计,诡辩,行踪诡秘。
26 吭 háng 咽喉。例:引吭高歌(放开喉歌唱)。“不吭声”的“吭”读kēng。
27 涸 hé “干涸”就是水干了。“涸辙之鱼”是说在干的车辙里的鱼,比喻在困苦中等待救援的意思。
28 劾 hé “弹劾”是检举官员的罪行和过失。
29 阂 hé “隔阂”就是互不相通或不了解的意思。
30 怙 hù “怙恶不悛”是说做坏事而顽强的不改。“怙恶”是坚持为恶。
31 麾 huī 指挥,又是棋子。旧时用“麾下”作为对武职官员的敬称。
32 汲 jí 从河里或井里打水。例:新汲的凉水。
33 畸 jī “畸形”是不正常的情况。
34 歼 jiān 杀光,消灭尽。例:歼灭战,痛歼敌军。
35 浸 jìn 放在水里泡。例:把药浸透,浸种。逐渐地。例:浸渐。
36 沮 jǔ “沮丧”形容失意时无精打采的样子。
37 咀 jǔ 咀嚼。
38 狙 jū 大猴子。“狙击”就是突然袭击。
39 疽 jū “痈疽”是一种毒疮;牲畜还能得“炭疽”病。
40 镌 juān 雕刻。例:镌刻图章。(“隽”读jùn,是不平凡的意思;也读juàn,是肥美的意思)。
41 瞰 kàn 从高处往下看。例:鸟瞰,俯瞰。
42 恪 kè 小心谨慎。例:恪守成法,恪遵规章。
43 脍 kuài 肉片或肉丝。“脍炙人口”是对文学作品的赞美词。“脍”和“炙”都是好吃的东西,比喻适合人们的口味。
44 喟 kuì 谈起。例:喟然长叹。
45 霾 mái 空中下尘沙。例:阴霾的天气。
46 袂 mèi 修头。例:分袂(离别),联袂(手拉手)。
47 懑 mèn 烦闷。例:“愤懑”。
48 陌 mò 道路。例:田间阡陌交通。“阡”和“陌”指纵横的小路。“陌生”就是生疏、没有见过的。
49 捺 nà 压下,忍耐。例:按捺,捺着性子。
50 拟 nǐ ①起草;例:拟了一个信稿。②想要作;例:拟于下月赴沪。③模仿;例:比拟。
51 庖 páo 厨房。“庖人”指厨师。“越俎代庖”是说正在行祭礼的人,到祭祀的地方去替厨师准备祭祀品(俎音zǔ。是古代的祭器)。比喻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做别人的工作。
52 骈 pián 并列的,成双成对的。例:骈体文(文章句子都是排比整齐的)。
53 瞥 piē “一瞥”就是大略一看。
54 掮 qián 用肩扛。例:“掮客”是旧社会的商业中间人,现在也用“政治掮客”来嘲讽反动的政客。
55 愆 qiān 过失。例:罪。“期”就是错过规定的时期。
56 惬 qiè “惬意”就是满意,“难惬人意”是不能令人满意。
57 箧 qiè 箱子、柜子之类的器具。“翻箱倒箧”是急躁地寻找东西。
58 擎 qíng 托着,举着。例:力擎千斤,众擎易举(大家一起用力,容易把事情办成)。发动机也叫“引擎”(译音)。
59 觑 qù 偷看。例:面面相觑。“小觑”就是轻视。
60 龋 qǔ “龋齿”就是虫牙。
61 悛 quān 悔改。例:怙恶不悛(坚持做坏事,不肯悔改),屡诫不悛(屡次告诫,并不悔改)。
62 茸 róng 小草刚刚生出来的柔软的样子。例:浅草茸茸。“鹿茸”是初生的带细毛的鹿角,是一种贵重的药品。
63 枘 ruì “方枘圆凿”比方不相适应。枘是木器的榫头,凿是榫卯。
64 苫 shān 遮盖。例:苫布,就是遮雨的大幅厚布。修建房屋时房顶用草、泥盖抹,也叫“苫背”。
65 枢 shū 门轴。“中枢”“枢纽”都指事物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部位。
66 涮 shuàn 用水冲洗。例:用水把瓶子涮一下。北京有一种著名的食品“涮羊肉”,就是自己在火锅里煮羊肉片,稍微一涮就捞出来吃,滋味异常鲜美。
67 溯 sù 逆流而上。例:回溯(回想以前),推本溯源(寻求根源),都是比喻。
68 塑 sù 用泥土等制成人物形象。例:雕塑,塑造,塑像,木雕泥塑。“塑料”是一种化学物质。
69 唆 suō “调唆”“唆使”都是鼓动别人做坏事。
70 獭 tǎ 一种毛皮珍贵的小兽。例:水獭,旱獭。
71 恬 tián 心安。例:安恬,恬不知耻(心里安然,不觉得羞耻)。
72 殄 tiǎn 消灭。“暴殄天物”是说糟蹋东西。
73 迢 tiáo 远。例:千里迢迢,迢遥。
74 臀 tún “臀部”就是屁股。
75 韪 wěi 是,对。例:冒天下之大不韪。
76 呷 xiā 喝一点儿。例:呷了一口酒。
77 骁 xiāo 勇猛。例:骁将,骁勇。
78 陉 xíng 山脉中断的地方。“井陉县”在河北省。
79 酗 xù 喝醉了酒胡闹。例:酗酒滋事。
80 绚 xuàn 有文采的样子。“绚烂”就是彩色光艳。
81 诣 yì 达到。“造诣”是指学识达到的程度,如称赞一个人的学识高深,说“造诣很深”“颇有造诣”。
82 莠 yǒu “莠”本来是貌似稻禾的狗尾草,常用来比方坏人。例:良莠不齐。
83 妪 yù 老妇人。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力求平浅,作成后念给老太太们听,她们能听懂了,这诗才算作成。人们赞美它的诗是“老妪能解”。
84 绽 zhàn 裂开。例:破绽,皮开肉绽,鞋开了绽。
85 滞 zhì 堵塞住,不能顺利地流动。例:停滞,滞留,滞碍。
86 峙 zhì 本来说山势的直立,“对峙”用来比喻双方互相抗拒,各不相下。
87 胝 zhī “胼(pián)胝”是劳动后手脚上磨出来的茧子。
88 赘 zhuì 多余的,没有用处的。例:累赘,繁赘,赘疣(小的瘤子,比方不需要的事物)。
89 谆 zhūn “谆谆”是形容告诫和嘱咐时恳切的样子。例:谆谆告诫,言者谆谆。
90 滓 zǐ 沉淀的渣子。“渣滓”本指没有用的废物,也用来嘲讽人物。
鞭辟入里
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不孚众望
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刊之论
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不稂不莠
稂,狗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一样,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不瘟不火
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不足为训
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大快朵颐
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
弹冠相庆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道路以目
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东施效颦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耳濡目染
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
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
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匪夷所思
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一贬义的语境中)
粉墨登场
装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风声鹤唳
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釜底抽薪
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附庸风雅
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改弦更张
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功败垂成
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刮目相看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素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管窥蠡测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
管中窥豹
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过犹不及
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含英咀华
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汗牛充栋
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好整以暇
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间不容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异思迁
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拒谏饰非
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
炉火纯青
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鹿死谁手
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屡试不爽
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洛阳纸贵
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每况愈下
指情况愈来愈坏。
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明日黄花
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莫衷一是
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目不识丁
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抛砖引玉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评头论足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罄竹难书
磬,尽,空;竹,指竹筒。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穷形尽相
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求全责备
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趋之若骛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仁者见仁
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用“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如坐春风
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色厉内荏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深孚众望
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声名鹊起
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始作俑者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数典忘祖
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醍醐灌顶
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天花乱坠
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话。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万人空巷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无所不为
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下车伊始
指官吏初到任所。
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莘莘学子
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信口雌黄
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胸无城府
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
休戚与共
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悬壶济世
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一团和气
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一文不名
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贻笑大方
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异曲同工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因人成事
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饮鸩止渴
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越俎代疱
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曾几何时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炙手可热
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胜,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的对象。
重整旗鼓
指失败后重新集中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捉襟见肘
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自怨自艾
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F. 高中语文练字
司马彦字体运笔平正雄健,结构雍容大方。点画规范流利,苍浑朴茂淡雅,端庄夹秀丽,刚健含婀娜。非常富有节奏感,最适宜学习书法者临习速成。
G.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字音)
(一)
1.感喟() 2.浸渍() 3.澎湃() 4.隽秀() 5.瑰丽() 6.菲薄() 7.蹒跚() 8.糟粕() 9.跛足() 10.媲美() 11.欺侮() 12.愤懑() 13.呜咽() 14.窈窕() 15.谙习() 16.蓦然() 17.湮没() 18.包庇() 19.炽烈() 20.沮丧() 21.狙击() 22.悲怆() 23.鞭挞() 24.氛围() 25.匍匐() 26.灵柩() 27.赏赉()28.梦魇() 29.赝品() 30.噬啮() 31.刹时() 32.颀长() 33.慰藉() 34.妩媚() 35.陷阱() 36.熨贴() 37.俯瞰() 38.颤栗() 39.箴言() 40.惬意() 41.轻佻() 42.翕然() 43.股肱()44.不啻() 45.拮据() 46.丛冢() 47.玷污() 48.广袤) 49.酩酊() 50.寒伧()
(二)
1.滑稽() 2.矜夸() 3.攫取() 4.穿凿() 5.驾驭() 6.杜撰() 7.角逐() 8.弥笃() 9.譬喻() 10.提供() 11.吮血() 12.怂恿() 13.亵渎() 14.筵席() 15.怯弱() 16.悚然() 17.瘐毙() 18.缜密() 19.租赁() 20.凹陷() 21.拗口() 22.胳臂() 23.复辟() 24.骠勇() 25.屏除() 26.屏风() 27.血泊() 28.停泊() 29.颠簸() 30.差错() 31.参差() 32.处理() 33.畜养() 34.家畜() 35.创伤() 36.首创() 37.绰号() 38.逮捕() 39.提防() 40.瓜葛() 41.给予() 42.上供() 43.勾当() 44.可汗() 45.喝令() 46.蛮横() 47.内讧() 48.通缉() 49.咀嚼() 50.劲旅()
字音练习(三)
1.矩形() 2.龟裂()
3.细菌() 4.关卡()
5.溃烂() 6.烙印()
7.炮烙() 8.擂台()
9.擂鼓() 10.积累()
11.累赘() 12.劳累()
13.落叶() 14.落枕()
15.萎靡() 16.奢靡()
17.模样() 18.模具()
19.抚摩() 20.责难()
21.唱片() 22.喷香()
23.曝光() 24.曝晒()
25.强迫() 26.倔强()
27.堵塞() 28.活塞()
29.煞尾() 30.煞白()
31.苫布() 32.拖沓()
33.妥帖() 34.请帖()
35.字帖() 36.星宿()
37.瘦削() 38.鲜血()
39.殷红() 40.押解()
41.解数() 42.渣滓()
43.迟钝() 44.叩首()
45.羁绊() 46.湖畔()
47.船舸() 48.窠臼()
49.尴尬() 50.涔涔()
答案见下
H. 高中语文字形积累
"揖拿归案"中的"揖"应为"缉","缉"意为"搜捕,捉拿";"揖"意为"拱手行礼"。B项"脸色腊黄"中的"腊"应为"蜡","蜡黄"意为"(脸上)没有血色,像蜂蜡似的"。"瑕不掩玉"应为"瑜","瑜"意为"玉石的光彰,多比喻人的优点";"玉"意为"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体"。C项"火势漫延"中的"漫"应为"蔓","蔓延"意为"形容象蔓草一样扩展延伸"。D项"恢心丧气"中的"恢"应为"灰","灰"意为"消沉失望";"恢"意为"广大、宽广"。
I. 高中语文精美片段积累作业 20篇(100-200字)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三和第四部分(节选),可以选抄一些自己有感触的部分。网上很容易找到电子书。
2、《培根论说文集》节选。
第二部分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五节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这两者之间达致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样,现在与将来才不致于互相干扰。许多人太过沉迷于现在,这些是无忧无虑、漫不经心的人;也有的人则更多地活在将来,他们则是谨小慎微、忧心忡忡的杞人。人们很少能够在处理现在和将来两者当中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尺度。那些以希望和努力生活在将来的人眼睛盯着前面,不耐烦地等待将要发生的事情,仿佛将来的事情才会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在这期间,他们却对现在不予理会、不加咀嚼,听任现时匆匆逝去这些人,尽管貌似精明,但却跟意大利的一种驴子一般无二:在驴子的头上人们插上一根系着一束干草的棍子,这就加快了驴子的步伐,因为驴子看到干草近在眼前,总希望趋前得到这束干草。上述那些人终其一生都在欺骗自己,因为,直到他们死去为止,他们都只是暂时地活着。我们不应该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味沉湎于对往事的回想。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总的来说,不管将来还是过去,都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重要。距离相隔远了,物体在人的视觉里就缩小了,但却在头脑思想里放大了。只有现时才是真正的和现实的。现时的时间包含现实的内容,我们的存在唯独就在这一时间。因此,我们应该愉快地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没有直接烦恼和痛苦的短暂时光,也就是说,不要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忧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神以致败坏现时。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某一特定的时间可作操心、甚至后悔之用;但在这一特定时间过去以后,我们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就应作如是观:无论事情多么悲痛,我们必须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或许我们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必须降伏我们的乖僻心情。荷马而将来的事情则在上帝的安排之中。《伊利亚特》应该把每一天都视为一段特别的生活。塞尼加我们只能为那些肯定会发生的灾祸忧心这些灾祸发生的时间甚至确定无疑的了。但是,属于这一类的灾祸少之又少,因为将来的灾祸要么充其量极有可能发生,要么就是肯定会发生,但是,灾祸到来的时间却是全然不确定的。如果我们听任自己受制于这两种灾害,那么,我们就永无片刻安宁了。为保证我们生活的安宁免遭并不肯定发生、或者发生的时间并不明确的灾祸的剥夺,我们必须养成习惯,把这两类灾祸的前者视为永远不会发生,而后者则肯定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不过,我们的安宁越少受到担忧和害怕的打扰,那它就越会被我们的愿望、欲念和期待所刺激。歌德的美妙诗句“我从不寄托希望在任何事情”其实就是说: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如果人要享受现时,乃至整个一生,精神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为着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天只有一次,它永远不会再来。但是在我们的想象里,今天又将在明天重现。其实,明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来一次。我们忘记了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生命中的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无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只是把一天的日子视为在生命的名目下所包括的东西,正如在一个集合概念下面所包含的各个单一事物。在我们患病、困顿的时候,每当念及在这之前没有疾病和痛苦的时光,就陡然让人心生羡慕那些美好的日子就犹如不曾得到我们珍惜的朋友,它们简直就是失去了的天堂。在健康、美好的日子里,这种情形应被我们时刻牢记在心,这样,我们就会倍加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好时光。但我们却不加留意地度过我们美好的日子,只有到了糟糕的日子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念和渴望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我们脸带愁容,许多欢乐愉快的时光未加品尝和咀嚼就过去了,直到以后日子变得艰难和令人沮丧的时候,我们才徒劳地为逝去了的好日子而叹息。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将来,尤其到了糟糕恶劣的日子,我们的记忆就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象。
第六节
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圈子的扩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所以,甚至盲人也不是像他们先验显示的那样不幸,这一点可以通过他们的那种柔和、几乎是愉快的宁静表情得到证明。同时,部分地由于这一规律的原因,我们后半生比起前半生更加凄凉痛苦。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关系和目标的范围总是不断伸展。在儿童期,我们的视野只局限于周围的环境和狭窄的关系。到了青年期,视野明显扩大了;进入成人期以后,我们的整个生命轨迹,甚至最遥远的联系、别的国家和民族都被纳入我们的视线之内;在老年期,人们的目光所及包括了后代一辈。所有局限制约甚至精神方面的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原因就在于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们的痛苦也就越少。我们知道,痛苦是肯定的,而幸福则纯粹是否定的。限制我们的活动范围就能够消除刺激我们意欲的外在动机,而精神上的制约则可以消除内在的动机。不过,精神上的制约却存在这一不足之处:它为人们的百无聊赖敞开了门户,而无聊却是人们无数痛苦的间接根源人们为了驱赶无聊,不择手段寻求娱乐、社交、奢华、赌博、酗酒等等,这些给人们带来的只是各式各样的懊丧、不幸以及金钱损失。“人们无事可干的时候难以保持平静。”相比之下,尽可能的外在限制更能增进人们的幸福,这些限制甚至是幸福所必不可少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这一个例子看得出来:田园诗歌这些唯一注重描绘人的幸福的诗歌主要地和一成不变地表现那些在狭窄的环境过着简朴生活的人们。我们在观看那些所谓的风俗画时会感到某种愉悦之情,其原因也在于此。因此,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致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这样,生活流淌就像一条波澜不惊、漩涡不起的小溪。
第七节
我们感受到欢乐还是痛苦,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涵。大致而言,纯粹的思想智力活动,与实际生活相比较,能给具备这方面思想能力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实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总是变幻不定,与此紧密相关的就是人的心旌摇动和精神折磨。当然,从事纯粹的精神活动需要具备优异突出的精神能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忙于外在的生活会打扰我们从事的研究,夺走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宁静和专注,同样,持续从事精神活动会或多或少地削弱我们应付嘈杂、繁忙的现实生活的能力。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当我们需要着力操持实际生活的时候,暂时完全中断精神活动会有好处。
第十节
嫉妒之情对于人来说是自然的,但与此同时,它既是一种罪恶,又是一桩不幸。因此,我们应该把它视为破坏我们幸福的敌人,应该像对付恶魔一样地消灭它。塞尼加以美妙的言辞给予了我们指示“: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较,那我们就会为我们所得到的感到快乐;如果由于别人比我们更加幸运而内心不安,那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另外“,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得比你好的人,那你就想想有多少处境比你糟糕的人吧。”所以,我们应该多想一想那些处境比我们更为恶劣的人,因为那些生活得比我们好的人只是看上去比我们更好而已。甚至在实际灾祸降临在我们头上的时候,最有效的安慰虽然这和嫉妒出自同一源头就是想到那些遭受了更加巨大的痛苦的人,其次就是多跟那些和我们处于同一处境、亦即同病相怜的人交往、接触。关于嫉妒的主动一面,就谈论这些。至于嫉妒的被动一面,我们应该牢记:没有那一种恨意能像嫉妒那样难以消除。因此缘故,我们千万不要无休止地给它以强烈的刺激;相反,我们最好放弃享受这种快感,一如其他许多的快感乐趣,以免遭受其带来的后果。在这世上有三类贵族:基于出身和地位的贵族;、基于金钱财富的贵族;精神思想方面的贵族。最后一类是真正至为高贵的;只要给予他们时间,他们的尊贵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腓特烈大帝就曾经这样说过“:具有优越灵魂的人占据和帝王同等的地位。”他对内廷总监也说这一番话,因为内廷总监很反感地看到部长大臣和元帅们与内廷总监坐在同一张桌子吃饭,而伏尔泰却被安排坐在只留给国王和王子的桌子。在这三类贵族的周围聚集着一大群心怀嫉妒的人,这些人私下里都因为别人拥有的尊贵而感到内心痛苦。当他们再没有必要畏惧这些尊贵者时,他们就会煞费苦心地变换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尊贵者知道“:你们并不比我们强得了多少!”不过,他们作出这些努力恰恰暴露了这一事实:他们其实对与此相反的说法深信不疑。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办法就是跟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留一道巨大的鸿沟。如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受到嫉妒者的攻击时,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从容镇定,因为导致嫉妒者发起攻击的原因足以抵消了他们的攻击,这是一般实用的对付办法。与此同时,这三类贵族之间各自却相安无事,并没有嫉妒的产生,这是因为他们都拥有各自的优势而达致平衡。